【决战脱贫攻坚 贵州公安在行动】学英模,见行动,来自公安扶贫一线的报道(一)

在贞丰,在普安,在兴仁,在盘州……在全省各地每一个拖【扶贫攻坚的阵地上都可以见到公安民警的身影。

近年来,全省公安机关一直把扶贫作为重要工作。公安厅党委坚决把脱贫攻坚作为首要政治任务和第一民生工程,做到全要素聚集、多举措发力、强管理推进,形成了贵州公安“1+10”助推“脱贫攻坚”新机制。全省公安机关不断发挥公安打击犯罪、维护社会稳定的职能作用,在脱贫攻坚中积极兑现为民承诺,取得脱贫攻坚进度较快和贫困群众满意的积极成效。

全省公安机关开展向马金涛学习活动后,每位扶贫民警更是以英模为榜样,奋战在扶贫第一线。因此,涌现出了一批先进典型人物。今天起,贵州经济广播将推出系列报道《学英模,见行动,来自公安扶贫一线的报道》,欢迎关注。

· 给幸福村带去“幸福”的第一书记

【决战脱贫攻坚  贵州公安在行动】学英模,见行动,来自公安扶贫一线的报道(一)

“第一书记”林子力(左四)

今年45岁的林子力,是贵阳市公安局法制支队执法监督科科长。2016年4月,林子力作为市公安局派驻修文县龙场镇幸福村第一书记进驻幸福村。

驻村没多久,林子力就在村“两委”工作会上就开出了“病历单”——“幸福村属于修文县城郊区村,交通便利快捷、区位优势明显,由于缺乏特色支柱产业,群众增收路子不宽。然而,最关键的症结在于村级组织软弱涣散无力。”

原来,在2016年,幸福村前任支部书记因砍伐林木被处理,支部工作由1名支委委员代管,组织工作开展不正常,服务能力十分低下,党员群众意见较大,被列为软弱涣散基层党组织整顿对象。因此,村里发展几乎处于停滞。

“火车跑得快,全靠车头带。”林子力深知要想如期打赢脱贫攻坚这场硬仗,第一个任务就是一定要先建强战斗堡垒,选优配强村级党组织班子。

【决战脱贫攻坚  贵州公安在行动】学英模,见行动,来自公安扶贫一线的报道(一)

林子力作为第一书记选派到村后,正值该村党组织换届。于是,他把整顿后进、建强组织、选好书记作为首要任务,带领村“两委”干部深入开展走访,广泛听取党员群众的评价和意见,深入了解全村后备干部队伍情况,主动找问题、找原因,指导幸福村开展党支部换届选举工作,把有能力干事、有意愿服务群众的好干部选出来、用起来,如期选出了党委放心、党员群众满意的新一届村支委班子。

紧接着,林子力带领工作组进行深入遍访、了解村情民意,听取低保户、五保户、党员、村干部、致富能手等各个群体对村里发展的希望和建议。随后,引导村两委利用“四荒”资源,通过使用权拍卖、租赁来增加收入。成立“幸福村劳务公司”,以“有偿、微利”为原则,合理收取服务费用,壮大集体经济。并整合劳动力资源,向远丰地产公司项目工程进行劳务输出,确保结款顺利,既富了本村百姓,又壮大了村集体经济。通过发挥党支部引领作用和党员带头作用,探索“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全产业链企业化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新模式。截至目前,12名社员从事莲藕种植面积100余亩,平均每亩产5000斤左右,亩收入8000多元,种植水晶葡萄80余亩,带动农户上百户,年增收70多万元。整合土地120亩专业养殖泥鳅,投产后预计年产泥鳅40吨,产值将达120万元。村级集体经济达到20万元,经营型收入11万元。

“要想富,先修路。”林子力积极到龙场镇对接云盘山机耕道和一事一议项目资金整合,并组织施工,在工作组、村两委的共同努力下,3.1公里云盘山机耕道完成施工。随后,他协调到龙场镇政府、修文县住建局、水利局、城管局等单位帮扶资金和物资共计20余万元,对水堰庄被水淹段道路维修硬化。协调贵阳市移民局30万元,对村主干道进行硬化。

同时,协调贵阳市体育局30万元资金及部队土地资源,建设军民共建体育文化广场。协调贵阳市民宗局10万元,安置垃圾转运箱15个,20个垃圾桶。

“村里发展最缺的就是思路,林书记和驻村工作组帮我们制定发展规划,一下子为村里找到了发展方向,只要通过三到五年的努力,我们的‘幸福路’会越走越宽阔。”新任村党支部书记何祥平对未来发展充满信心。

幸福村二组张金玉一家两个老人抚养五个儿童,七口人居住在40平方米简陋、破旧的房屋内,五个孩子三对父母两对离婚多年未回,平日生活靠爷爷奶奶捡拾破烂为生,生活条件、环境极差。林子力通过努力,最终争取到观山湖区大关村结对帮扶,大关村为该户捐献13万元为其修建房屋改善居住条件。

【决战脱贫攻坚  贵州公安在行动】学英模,见行动,来自公安扶贫一线的报道(一)

刘成贵是村里的老党员又是复员退伍军人,患有急性肠梗阻,并做了直肠癌手术。一家7口人中有3人长期患有疾病、无劳动能力且需要人长期照料生活,居住房屋十分破陋,家庭生活极为困难。驻村工作组摸排了解到这一信息以后,多方奔走,帮助协调到2万多元沙石、砂砖及银行贷款,帮助刘成贵家维修房屋,并针对他家劳动力情况开展就业帮扶。在其新房建成后,了解到其无钱购买家具,林子力又到贵阳协调旧家具并送到其家里。

2016年8月,他为了圆困难家庭双胞胎姐妹罗文、罗艳大学梦,通过参加大学20周年同学会的机会,为今年考取大学的双胞胎姐妹募捐到10000元助学金。

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驻村工作结束,由于扶贫工作中优秀,林子力还被授予全省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称号,并由省委书记、省人大常委会主任孙志刚亲自为他挂上了奖章。

然而,在得知该村残疾人夏连英户修往她家猕猴桃园产业路缺乏毛路开挖资金后,他又回到了幸福村,拿出了受表彰获得奖励的6000元奖金为夏连英开挖了山路。

· 扶贫一线的“村干部”

【决战脱贫攻坚  贵州公安在行动】学英模,见行动,来自公安扶贫一线的报道(一)

村干部”袁帅(左一)

“村干部”是同事给袁帅起的绰号。

今年45岁的袁帅是贵阳市公安局交警支队高速四大队副大队长。为啥得了个“村干部”的绰号?其实很简单——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袁帅在清镇市麦格乡大谷佐村驻村,2018年3月开始到现在,在息烽县小寨坝镇石桥村驻村。

清镇市麦格乡大谷佐村是一个“四印苗族”聚居的边远贫穷村寨,存在交通不便、思想落后、基础设施差等问题。

“条件落后,但思想不能落后。只有思想变了,一切才能改变。”袁帅深知这个道理,驻村干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访——让村民了解各项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真正明白惠在何处,惠从何来。

随后,他多次召开会议,研究讨论全村面临的发展优势、存在困难和致富措施,完成了《壮大村集体经济方案》、中长期规划等方案的拟定。多次聘请贵阳市老科协专家委员会的专家们到大谷佐村实地考察,科学研究该村的产业发展优势。通过协调,让贵阳市老科协专家委员会与大谷佐村村两委签订了一份为期3年的《关于无偿帮助大谷佐村蔬菜、果苗等种植协议》的合同,对大谷佐村未来3年内的种植要求进行合理规划、安排,无偿提供种子、果苗和种植技术的培训及指导。在他带动下,大谷佐村扩大了果林的种植种类和种植面积,形成大规模的种植基地。

在开展同步小康驻村工作以来,袁帅紧紧围绕群众利益无小事,以“五个围绕”解决民生“十困”的突出问题。

【决战脱贫攻坚  贵州公安在行动】学英模,见行动,来自公安扶贫一线的报道(一)

他争取到6万元资金用作大谷佐村文化广场的修建,为村民们茶余饭后提供一个合适的休闲娱乐的场所。随后筹集资金8000元购买音响、6000元购买民族舞蹈服饰,组建了民族舞蹈队丰富和发扬当地文化。随后,他协调资金10.8万元修建六个大棚用于种植蔬菜,约1400平方米。紧接着,筹集了11.2万元的帮扶资金用于大谷佐村2个洗菜池的修建。

在他的努力下,贵阳市市交警支队分两次投入2.5万元安装了9套进村路上的指路标志和注意儿童、禁止停车等标志。

袁帅多次组织麦格乡驻村工作组队员到麦格乡小学开展慰问捐助,邀请贵阳市交警支队到校进行交通安全宣传。共计捐助1000元体育用品,资助该校两名贫困家庭儿童各2000元学杂费及书包、文具等用品。同时还得到贵阳市民盟、市侨联协助联系香港公益资金的资助,帮助解决麦格乡2名贫困学生终生学习费用支持,并且资助了7000元的助学资金。他争取到资金6000余元为大谷佐村教学点99名学生购买了统一的校服、捐助该教学点价值1000余元的文体用品,今年还有120套新华字典、文具等价值9000余元物品也筹备到位。

· 村民山歌里的“第一书记”

【决战脱贫攻坚  贵州公安在行动】学英模,见行动,来自公安扶贫一线的报道(一)

老民警谢凡才(右)

“村里来了好书记,一心为民办实事……”这是贵阳市乌当区东风镇龙井村村民编的一首山歌。歌里的好书记就是52岁的老民警——谢凡才。

谢凡才从警32年,是乌当公安分局经济犯罪侦查大队教导员,挂职东风镇党委副书记。自2016年4月开始,谢凡才到东风镇驻村,先后担任龙井村、新村村和高穴村第一书记。

“公安队伍算‘老兵’,可在扶贫工作上就是‘新兵蛋’了。”谢凡才嘴上这么说,暗地里却在抓紧学习。学习各级、各部门关于脱贫攻坚的重大决策和部署,认真研读省、贵阳市、乌当区关于精准脱贫工作的相关政策和文件。同时,还虚心向身边工作经验丰富的“第一书记”和驻村干部学习请教,倾听他们分享驻村经验、交流工作心得、分析问题所在,然后反复思考琢磨,认真揣摩当好“第一书记”的经验和技巧。

龙井村是典型的党组织软弱涣散村,为了找准“病因”,从驻村的第一天起,谢凡才对全村32名党员逐一淡心淡话,统一大家的思想。为了全面掌握村情村貌,多次组织召开村“两委”班子和村民代表会议,详细了解村里面的自然环境、经济发展、文化教育、医疗卫生、社会保障等各方面情况,并结合实际制定和完善各项工作制度。

随后,谢凡才花了半年时间对村中的贫困户、留守儿童、空巢老人、致富能手进行逐户走访,累计走访350户,涉及村民900余人。在走访的同时,化解各种矛盾30余起,

“坚持深入到各低保户、贫困户、种(养)殖户家中走访,主动了解他们困难,并为其排忧解难,做到能解决的现场解决,现场不能解决的协调有关单位进行解决,无法解决的解释到位,真正做到一户一策。谢书记这样说,也是这样做的。”龙井村村支书这样说。

龙井村高堰村民组村民余庭友孙女因疾病导致家庭困难。谢凡才在走访时得知这一情况,立即组织全村党员捐款。紧接着,他又在同事、亲友中发起捐款活动,筹款5万6千余元。

高堰组村民岑玲患白血病,谢凡才跑上跑下,解决了看病难的问题……

【决战脱贫攻坚  贵州公安在行动】学英模,见行动,来自公安扶贫一线的报道(一)

情人谷是一个风景区,高堰组村民经常会拿些农副产品去卖点钱。然而,从高堰组到情人谷虽然不远,但道路崎岖,交通十分不便。于是,谢凡才多次到区委办、区交通局协调,申请资金31万余元,打通了高堰组到情人谷的乡村公路。

在2017年 “三八妇女节”群众汇演时,高堰村民组村民自编山歌赞扬他们的“第一书记”——谢凡才。

2018年4月,谢凡才再次被派到东风镇新村村任第一书记。通过走访调查,谢凡才提出了“党建强村、法制立村、文化活村、产业兴村”的发展思路,以这个发展思路开展各项工作,摘掉“后进村”的帽子,各项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绩。 2018年村集体经济收入达100万元。

今年3月,谢凡才又被派到东风镇高穴村担任第一书记。

谢凡才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驻村工作考核中均为优秀。2018年7月被评为贵阳市脱贫攻坚优秀共产党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