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決戰脫貧攻堅 貴州公安在行動】學英模,見行動,來自公安扶貧一線的報道(一)

在貞豐,在普安,在興仁,在盤州……在全省各地每一個拖【扶貧攻堅的陣地上都可以見到公安民警的身影。

近年來,全省公安機關一直把扶貧作為重要工作。公安廳黨委堅決把脫貧攻堅作為首要政治任務和第一民生工程,做到全要素聚集、多舉措發力、強管理推進,形成了貴州公安“1+10”助推“脫貧攻堅”新機制。全省公安機關不斷髮揮公安打擊犯罪、維護社會穩定的職能作用,在脫貧攻堅中積極兌現為民承諾,取得脫貧攻堅進度較快和貧困群眾滿意的積極成效。

全省公安機關開展向馬金濤學習活動後,每位扶貧民警更是以英模為榜樣,奮戰在扶貧第一線。因此,湧現出了一批先進典型人物。今天起,貴州經濟廣播將推出系列報道《學英模,見行動,來自公安扶貧一線的報道》,歡迎關注。

· 給幸福村帶去“幸福”的第一書記

【決戰脫貧攻堅  貴州公安在行動】學英模,見行動,來自公安扶貧一線的報道(一)

“第一書記”林子力(左四)

今年45歲的林子力,是貴陽市公安局法制支隊執法監督科科長。2016年4月,林子力作為市公安局派駐修文縣龍場鎮幸福村第一書記進駐幸福村。

駐村沒多久,林子力就在村“兩委”工作會上就開出了“病歷單”——“幸福村屬於修文縣城郊區村,交通便利快捷、區位優勢明顯,由於缺乏特色支柱產業,群眾增收路子不寬。然而,最關鍵的癥結在於村級組織軟弱渙散無力。”

原來,在2016年,幸福村前任支部書記因砍伐林木被處理,支部工作由1名支委委員代管,組織工作開展不正常,服務能力十分低下,黨員群眾意見較大,被列為軟弱渙散基層黨組織整頓對象。因此,村裡發展幾乎處於停滯。

“火車跑得快,全靠車頭帶。”林子力深知要想如期打贏脫貧攻堅這場硬仗,第一個任務就是一定要先建強戰鬥堡壘,選優配強村級黨組織班子。

【決戰脫貧攻堅  貴州公安在行動】學英模,見行動,來自公安扶貧一線的報道(一)

林子力作為第一書記選派到村後,正值該村黨組織換屆。於是,他把整頓後進、建強組織、選好書記作為首要任務,帶領村“兩委”幹部深入開展走訪,廣泛聽取黨員群眾的評價和意見,深入瞭解全村後備幹部隊伍情況,主動找問題、找原因,指導幸福村開展黨支部換屆選舉工作,把有能力幹事、有意願服務群眾的好乾部選出來、用起來,如期選出了黨委放心、黨員群眾滿意的新一屆村支委班子。

緊接著,林子力帶領工作組進行深入遍訪、瞭解村情民意,聽取低保戶、五保戶、黨員、村幹部、致富能手等各個群體對村裡發展的希望和建議。隨後,引導村兩委利用“四荒”資源,通過使用權拍賣、租賃來增加收入。成立“幸福村勞務公司”,以“有償、微利”為原則,合理收取服務費用,壯大集體經濟。並整合勞動力資源,向遠豐地產公司項目工程進行勞務輸出,確保結款順利,既富了本村百姓,又壯大了村集體經濟。通過發揮黨支部引領作用和黨員帶頭作用,探索“合作社+基地+農戶”的全產業鏈企業化農民專業合作社發展新模式。截至目前,12名社員從事蓮藕種植面積100餘畝,平均每畝產5000斤左右,畝收入8000多元,種植水晶葡萄80餘畝,帶動農戶上百戶,年增收70多萬元。整合土地120畝專業養殖泥鰍,投產後預計年產泥鰍40噸,產值將達120萬元。村級集體經濟達到20萬元,經營型收入11萬元。

“要想富,先修路。”林子力積極到龍場鎮對接雲盤山機耕道和一事一議項目資金整合,並組織施工,在工作組、村兩委的共同努力下,3.1公里雲盤山機耕道完成施工。隨後,他協調到龍場鎮政府、修文縣住建局、水利局、城管局等單位幫扶資金和物資共計20餘萬元,對水堰莊被水淹段道路維修硬化。協調貴陽市移民局30萬元,對村主幹道進行硬化。

同時,協調貴陽市體育局30萬元資金及部隊土地資源,建設軍民共建體育文化廣場。協調貴陽市民宗局10萬元,安置垃圾轉運箱15個,20個垃圾桶。

“村裡發展最缺的就是思路,林書記和駐村工作組幫我們制定發展規劃,一下子為村裡找到了發展方向,只要通過三到五年的努力,我們的‘幸福路’會越走越寬闊。”新任村黨支部書記何祥平對未來發展充滿信心。

幸福村二組張金玉一家兩個老人撫養五個兒童,七口人居住在40平方米簡陋、破舊的房屋內,五個孩子三對父母兩對離婚多年未回,平日生活靠爺爺奶奶撿拾破爛為生,生活條件、環境極差。林子力通過努力,最終爭取到觀山湖區大關村結對幫扶,大關村為該戶捐獻13萬元為其修建房屋改善居住條件。

【決戰脫貧攻堅  貴州公安在行動】學英模,見行動,來自公安扶貧一線的報道(一)

劉成貴是村裡的老黨員又是復員退伍軍人,患有急性腸梗阻,並做了直腸癌手術。一家7口人中有3人長期患有疾病、無勞動能力且需要人長期照料生活,居住房屋十分破陋,家庭生活極為困難。駐村工作組摸排瞭解到這一信息以後,多方奔走,幫助協調到2萬多元沙石、砂磚及銀行貸款,幫助劉成貴家維修房屋,並針對他家勞動力情況開展就業幫扶。在其新房建成後,瞭解到其無錢購買傢俱,林子力又到貴陽協調舊傢俱並送到其家裡。

2016年8月,他為了圓困難家庭雙胞胎姐妹羅文、羅豔大學夢,通過參加大學20週年同學會的機會,為今年考取大學的雙胞胎姐妹募捐到10000元助學金。

2016年4月至2018年5月駐村工作結束,由於扶貧工作中優秀,林子力還被授予全省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稱號,並由省委書記、省人大常委會主任孫志剛親自為他掛上了獎章。

然而,在得知該村殘疾人夏連英戶修往她家獼猴桃園產業路缺乏毛路開挖資金後,他又回到了幸福村,拿出了受表彰獲得獎勵的6000元獎金為夏連英開挖了山路。

· 扶貧一線的“村幹部”

【決戰脫貧攻堅  貴州公安在行動】學英模,見行動,來自公安扶貧一線的報道(一)

村幹部”袁帥(左一)

“村幹部”是同事給袁帥起的綽號。

今年45歲的袁帥是貴陽市公安局交警支隊高速四大隊副大隊長。為啥得了個“村幹部”的綽號?其實很簡單——2016年4月至2018年3月,袁帥在清鎮市麥格鄉大谷佐村駐村,2018年3月開始到現在,在息烽縣小寨壩鎮石橋村駐村。

清鎮市麥格鄉大谷佐村是一個“四印苗族”聚居的邊遠貧窮村寨,存在交通不便、思想落後、基礎設施差等問題。

“條件落後,但思想不能落後。只有思想變了,一切才能改變。”袁帥深知這個道理,駐村乾的第一件事就是走訪——讓村民瞭解各項強農、惠農、富農政策,真正明白惠在何處,惠從何來。

隨後,他多次召開會議,研究討論全村面臨的發展優勢、存在困難和致富措施,完成了《壯大村集體經濟方案》、中長期規劃等方案的擬定。多次聘請貴陽市老科協專家委員會的專家們到大谷佐村實地考察,科學研究該村的產業發展優勢。通過協調,讓貴陽市老科協專家委員會與大谷佐村村兩委簽訂了一份為期3年的《關於無償幫助大谷佐村蔬菜、果苗等種植協議》的合同,對大谷佐村未來3年內的種植要求進行合理規劃、安排,無償提供種子、果苗和種植技術的培訓及指導。在他帶動下,大谷佐村擴大了果林的種植種類和種植面積,形成大規模的種植基地。

在開展同步小康駐村工作以來,袁帥緊緊圍繞群眾利益無小事,以“五個圍繞”解決民生“十困”的突出問題。

【決戰脫貧攻堅  貴州公安在行動】學英模,見行動,來自公安扶貧一線的報道(一)

他爭取到6萬元資金用作大谷佐村文化廣場的修建,為村民們茶餘飯後提供一個合適的休閒娛樂的場所。隨後籌集資金8000元購買音響、6000元購買民族舞蹈服飾,組建了民族舞蹈隊豐富和發揚當地文化。隨後,他協調資金10.8萬元修建六個大棚用於種植蔬菜,約1400平方米。緊接著,籌集了11.2萬元的幫扶資金用於大谷佐村2個洗菜池的修建。

在他的努力下,貴陽市市交警支隊分兩次投入2.5萬元安裝了9套進村路上的指路標誌和注意兒童、禁止停車等標誌。

袁帥多次組織麥格鄉駐村工作組隊員到麥格鄉小學開展慰問捐助,邀請貴陽市交警支隊到校進行交通安全宣傳。共計捐助1000元體育用品,資助該校兩名貧困家庭兒童各2000元學雜費及書包、文具等用品。同時還得到貴陽市民盟、市僑聯協助聯繫香港公益資金的資助,幫助解決麥格鄉2名貧困學生終生學習費用支持,並且資助了7000元的助學資金。他爭取到資金6000餘元為大谷佐村教學點99名學生購買了統一的校服、捐助該教學點價值1000餘元的文體用品,今年還有120套新華字典、文具等價值9000餘元物品也籌備到位。

· 村民山歌裡的“第一書記”

【決戰脫貧攻堅  貴州公安在行動】學英模,見行動,來自公安扶貧一線的報道(一)

老民警謝凡才(右)

“村裡來了好書記,一心為民辦實事……”這是貴陽市烏當區東風鎮龍井村村民編的一首山歌。歌裡的好書記就是52歲的老民警——謝凡才。

謝凡才從警32年,是烏當公安分局經濟犯罪偵查大隊教導員,掛職東風鎮黨委副書記。自2016年4月開始,謝凡才到東風鎮駐村,先後擔任龍井村、新村村和高穴村第一書記。

“公安隊伍算‘老兵’,可在扶貧工作上就是‘新兵蛋’了。”謝凡才嘴上這麼說,暗地裡卻在抓緊學習。學習各級、各部門關於脫貧攻堅的重大決策和部署,認真研讀省、貴陽市、烏當區關於精準脫貧工作的相關政策和文件。同時,還虛心向身邊工作經驗豐富的“第一書記”和駐村幹部學習請教,傾聽他們分享駐村經驗、交流工作心得、分析問題所在,然後反覆思考琢磨,認真揣摩當好“第一書記”的經驗和技巧。

龍井村是典型的黨組織軟弱渙散村,為了找準“病因”,從駐村的第一天起,謝凡才對全村32名黨員逐一淡心淡話,統一大家的思想。為了全面掌握村情村貌,多次組織召開村“兩委”班子和村民代表會議,詳細瞭解村裡面的自然環境、經濟發展、文化教育、醫療衛生、社會保障等各方面情況,並結合實際制定和完善各項工作制度。

隨後,謝凡才花了半年時間對村中的貧困戶、留守兒童、空巢老人、致富能手進行逐戶走訪,累計走訪350戶,涉及村民900餘人。在走訪的同時,化解各種矛盾30餘起,

“堅持深入到各低保戶、貧困戶、種(養)殖戶家中走訪,主動了解他們困難,併為其排憂解難,做到能解決的現場解決,現場不能解決的協調有關單位進行解決,無法解決的解釋到位,真正做到一戶一策。謝書記這樣說,也是這樣做的。”龍井村村支書這樣說。

龍井村高堰村民組村民餘庭友孫女因疾病導致家庭困難。謝凡才在走訪時得知這一情況,立即組織全村黨員捐款。緊接著,他又在同事、親友中發起捐款活動,籌款5萬6千餘元。

高堰組村民岑玲患白血病,謝凡才跑上跑下,解決了看病難的問題……

【決戰脫貧攻堅  貴州公安在行動】學英模,見行動,來自公安扶貧一線的報道(一)

情人谷是一個風景區,高堰組村民經常會拿些農副產品去賣點錢。然而,從高堰組到情人谷雖然不遠,但道路崎嶇,交通十分不便。於是,謝凡才多次到區委辦、區交通局協調,申請資金31萬餘元,打通了高堰組到情人谷的鄉村公路。

在2017年 “三八婦女節”群眾匯演時,高堰村民組村民自編山歌讚揚他們的“第一書記”——謝凡才。

2018年4月,謝凡才再次被派到東風鎮新村村任第一書記。通過走訪調查,謝凡才提出了“黨建強村、法制立村、文化活村、產業興村”的發展思路,以這個發展思路開展各項工作,摘掉“後進村”的帽子,各項工作取得了較大的成績。 2018年村集體經濟收入達100萬元。

今年3月,謝凡才又被派到東風鎮高穴村擔任第一書記。

謝凡才在2016年、2017年、2018年的駐村工作考核中均為優秀。2018年7月被評為貴陽市脫貧攻堅優秀共產黨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