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怪现象:现在很流行生闺女,无后为大这种说法还有吗?

悠然见东山


农村怪现象:现在很流行生闺女,无后为大这种说法还有吗?

“无后为大”的思想在农村从来没有断过啊。生闺女确实挺流行,但是更流行的是生个闺女在搭配个儿子这样的搭配组合,有女又有子,这不就是个“好”吗,多吉利。

确实,现在在农村流行生闺女,因为生闺女的压力小啊。不用担心彩礼的压力,也不用担心“几斤红、几斤绿”或者“三金三银”等结婚的硬性条件的压力。而且,嫁姑娘是收彩礼的,要不怎么说“姑娘是招商银行,儿子是建设银行”呢?

即便如此,能要个儿子还是得要个儿子,毕竟不能让自家的香火在自己这一辈断了。尤其是现在很多的农村孩子也都是独生子女,“断香火”在农村确实是挺让老人上火的事情。特别是还有“不孝有三,无后为大”的说法。在未开放二胎政策之前,这种情况挺让人为难。但是现在开放二胎了,如果第一胎生个女儿,基本上都会再要个二胎,毕竟要延续香火。

其实这也是挺正常的,毕竟“传宗接代”的思想在中国流传上千年,不是简简单单的就能改变的,特别是在农村。以上是我对这个问题的一些看法, 如有不当之处请海涵。


寒地水稻种植技术


这个不一定吧,还是要看地方,大部分地方对生儿生女,已经没有什么特别的要求了,但是有些小地方还是希望能有一个男孩,但是也就是只要一个男孩,多的是不敢要的,就拿我身边的四个真实的例子。

第一个:我朋友两口子结婚9年了,有一个儿子,好多人劝他们再要一个,俩人就是不愿意,说嫌累

第二个:一个远房表姐,结婚15年了,前面生了四个女儿,一家人不死心非要生个儿子,终于在第五胎生了一个儿子。

第三个:一个堂哥,前面生了一个儿子,放开二胎后又要了一个,医院生产后,嫂子一看又是男孩,立马大哭了起来,两个男孩儿怎么养活呀

第四个:一个朋友,前面生了三个女儿,一家人心里不舒服,又生,终于在第四胎生了一个男孩儿。

农村的人吧,还是希望能有一个男孩儿,但是,就要一个不愿意要多。


田间小白


我们这里现在生了女儿就是福气,生了儿子的家庭你就拼命的挣钱吧!以前有儿子的家庭认为有后人继承产业了,只有女儿的家庭都抬不起头来。现在反过来了。

想想无所谓,我有时跟朋友聊天时说的,现在两家人为了一个孙子争姓,有的争的最后都离婚了,你说起什么作用,你这代人把姓争过来了,但你的下下代你能保证也争过来吗?其实不管是儿子还是女儿的家庭都一样,只要他们过得好,姓什么都是你的后人,你也不是无后的。

我们这里现在认为生女儿很好的是因为,儿子女儿读书都一样培养,但长大后成家的话,女儿家压力还是小点,现在儿子成个家不简单,关键是男女比例太大了,我有时开玩笑说好多帅哥没找到老婆,但是傻子女人没得在家当老姑娘的!


姐妹在农村YD


这些事情我来说一下。

不肖有三无后为大,这一句话是无比的正确,无论是在农村还是在城市。

只有当你出嫁了你就知道,俺嫁出去了,是亲戚。养老也不归女儿,在情里法律上都一样的,老有所依,依谁?

你指望女婿为你养老,不住在一起,从生活上他就没有孝敬那一套。

除非你将女儿当儿子养,无论社会怎么发展,女人翻不了天。

一个姓氏的传承也需要男人传承,我见过宴姓,你看这是多么古老的一个姓。

在战国七雄时,宴子就是一个外交家。

我再讲一个真实的风水

在我们邻县有一个这样的传说

在近代有一个女孩18岁不到死了,她还是黄花大闺女,也没有后。

有一天一个走远路的人,经过漫长的爬涉相当疲惫。

在路边有一个很小很小的泉眼。就一洼水。

因为他早累了就说了这样一句话“我的妈呀”

后来这个男子的家庭里面大富大贵,被一些懂易经的推算说,某地有一个年轻的母坟在照顾,他实在想不起来。

当寻到这墓坟的时候,他才想起也许曾经喊过一句话。

从古至今这样的案例太多了

想一想百年之后,你有你的子孙祀拜你吗?

不要认为我的思想传统,中华民族子孙传承需要男人顶天立地。

一个阴盛阳衰的社会不是好社会。

也不要为生活的压力而给自己找理由和借口。

儿女双全才是幸福的人生。

住在你周边的人才是陪伴你到老的人。

如果是女儿还能做到,尽管现在社会上有很多女儿在做。

想一想女儿没有娘家的日子好过吗?

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就是这套儒家思想在影响着每一个中国人民。

我从这里追随到唐朝,至李姓始祖,多少代

每一位祖先一脉相传,但是我还不知道哪位姑爷能够找到?

我也不知道我近几代的姑父,姐父,把你家的主神牌去祀拜。

所以这个无聊的问题不要触发大众的讨论。

让人们感受到女儿都好,带把的就是不一样


情商不商情


农村怪现象:现在很流行生闺女,无后为大这种说法还有吗?

实话,在农村说流行生女儿,我想用一句话“我信你个👻,你这个糟老头子,坏的很”。


这些年,生男生女的观点确实在农村发生了改变,但农村很多老人骨子里那种根深蒂固的思想,属于顽疾,一时半会还不能完全根除,只能讲不嫌弃生闺女,但流行还谈不上。

农人解说的亲姐,农村人,农村嫁农村算是门当户对,大女儿出生那会,家婆还算和气,对孙女也疼爱有加,可自从二女儿出来后,对姐姐是什么也看不顺眼了,不出去赚钱就讲不出去,出去赚钱又讲不在家带孩子,左右不是人,虽然没有明说生了两个女儿,但含沙射影,家里待着很费劲。

那几年感觉姐的生活特别累,一团糟,时不时闹着离婚,似乎当年嫁过去就是最大的错误,连我和妈也被父亲说,当年是瞎了你们的眼,怎么帮姐姐把的关?


后来,姐又有了孩子,一个大胖小子,两个女儿加一个儿子,走哪哪夸,将来享福了云云,姐的家婆也变了,以前家里的钱都不给姐拿,现在姐成了家里管钱的了,好几年没在听姐抱怨。

我在姐身上,是切身体会到了“母凭.子贵”这句老话,也认识了农村人骨子里的那种老传统老思想,嘴上说没事没事,心里完全是另外一回事。所以,说农村流行生闺女,这话站不住脚,至少这几年不行。

无后为大

农村人的“无后为大”就是家里没有儿子,粗俗点讲就是“绝.户”,村里的妇女嚼舌头,总少不了揭短,这“绝.户”最是伤人。


可大家不知道的是,无后为大并不是指没有后代,《孟子·离娄上》:“不孝有三,无后为大。” 孟子原本的意思是对长辈没有尽到后辈的责任,这叫无后,到汉代的赵歧,他的《十三经注》,就把这意思给曲解了,成了没有后代,再往下传,就成了没有儿子,所以,这是极大的误会,是对孟子意思的曲解。

对于长辈,没有做到后辈应尽的责任,比没有儿子更有意义,如今很多人的“无后”是典型的糟粕传承,把错误的顽固思想给深化了,作为新一代农民,这种错误的认知应该改掉,更多的应该去关注为人子女,如何做到应尽的责任,真正的远离“无后”。

总结:无后为大,应该是做到为人子女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关于农村是不是流行生闺女不重要,重要的是新一代农民不在有偏重就好。


农人解说


农村怪现象:现在流行生闺女,无后为大这种说法还有吗?我认为不是流行生闺女,而是人的思想不再陈规守旧了。男女平等思想,已深入人心。但这并不代表无后为大这种说法的消失。对于生儿生女,无论是城市还是农村首先的还是儿子。至于,农村现在流行生闺女之说起因应该是这样的。

由于计划生育问题,一个时期无论城里和农村都偷偷地给孕妇做胎儿鉴定。以至于那个时期的男孩急剧增多,原因是他们做了胎儿鉴定后,首先的都是男胎,女胎则采取了引流。这就造成了现在男女比例失调的问题。而现在由于放开了二胎,上述的妇女仍有生育能力,因为第一胎大部分是男娃,第二胎肯定都想要女儿,以致于造成流行生女孩的假象。

现在,国家对胎儿鉴定制定了相关法律,严惩胎儿鉴行为。再者由于计划生育的放开,国家的大力宣传男女平等,人们思想已发生转变。重男轻女现象减少了。因此,现在的年青人生孩子已不注重头胎是男是女。注重的是二胎,但是,二胎若与头胎同性别,因为没有好办法,也只能认可。于是呈现出,生男生女都一样的局面(而大部分都能儿女双全)。



现在的年轻人思想更先进,对男孩女孩更不再乎,受新潮影响他们甚至不愿要小孩。而女孩明显能减轻他们的负担,而且女孩听话,学习、干事都不比男孩差,甚至超过男生。特别是在学校,女生成绩远远高于男生。


目前,特别农村男孩娶媳妇,都要花几十万,而且还有许多光棍,买房,买车。普通农民家庭陷入沉重负担,这也是生男生女都一样思想转变的原因。

目前农村还有一种现象,就是老年人都是女儿照顾的多些,而且经济上也付出多。这就让人感受到,生男生女都一样,重男轻女是老思想,没素质的人。



综上所述,流行生女孩说是没有的,只是对生男生女无所谓的态度已深入人心。大家对此感想是怎样的呢?共同讨论一下吧。







3535330756817人生路


“不孝有三,无后为大”出自《孟子·离娄上》。

原文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君子以为犹告也”。到了汉代赵歧《十三经注疏》中在“无后为大”下面有注云:“于礼有不孝者三,事谓阿意曲从,陷亲不义,一不孝也;家贫亲老,不为禄仕,二不孝也;不娶无子,绝先祖祀,三不孝也。三者之中无后为大。”

用白话文来解释大约就是:一味的顺从,见父母有过错而不劝说,使他们陷入不义之中,这是第一种不孝;家境贫穷,父母年老,自己却不去当官吃俸禄来供养父母,这是第二种不孝;不娶妻生子,断绝后代,这是第三种不孝。

其实,赵歧关于“无后为大”的批注是错误的,误导了民众!不是孟子的本义。

孟子说的“无后”应该是指“没有做好后辈应该做到的义务和责任”。舜,一个忧国忧民、品德端庄的人,因为特殊原因没有先禀告父母就娶下老婆,是属于“没有做好后辈应该尽到的义务和责任”,但在“君子”眼里,也相当于禀告了父母。这里说的,舜“不告而娶,为无后也”而不是娶妻后没有生养才算“无后”,那就应该用“绝后”一词了。

我国过去是农业大国,有着丰富的农耕文化。而农村便是体现农耕文化的最广阔天地。农耕,讲究的是劳动力,而劳动力是靠“男丁”和“耕牛”去实现的。所以,农户都希望生下儿子,而且禁止宰杀耕牛。

更何况,生子延嗣,传承香火祭祀,这是女人不方便做的事。为什么呢?女人有经期、产期,是“不干净的时期”,如果祭祀祖宗,就被看着冒犯祖宗、亵渎神灵的。

再者,农村的“姓氏文化”,传承姓氏的男性祖宗,往后延衍的必然也是男性子孙。你现在可以追溯过去的列祖列宗是谁,但很少去查过去的姑婆姑母姑奶奶,为什么呢,因为她们已经是“别人家”的太奶奶祖奶奶了。

我们国家实行计划生育政策后,鼓励独生子女,为了减少女婴非正常死亡和平衡婴儿性别比例,在宣传层面提出“生男生女都一样,女儿也是传后人”。其实政治因素居多。

现在,随着政治观念进步,男女平等为民众所接受,加上农耕形式也在变化,农民工群体大有作为,体力劳动力逐渐被智力、科技劳动力所取代。再加上“育儿成本”“嫁娶成本”过高,人们的“近利”思想、享福思想都在发生变化,“养仔好听,养女好命”已成为一大部分农村人的“共识”。我不敢说这是好事还是坏事。但就国家而言,建设国家保卫国家,生男生女是不可能一样的!

个人见解,欢迎切磋。


心知肚明没奈何


这不是怪现象,是一种正常现。

所谓不孝有三,无后为大,重男轻女,这是社会生产力低下的必然结果。不是人类主观意志的产物,而是客观事实的促成。流传最广泛通俗的话有二:

一、不愿跟着做官的女,宁愿跟着讨口的儿;女好不算好,女婿好才算好。这两句话反应的指向不是女儿靠不做,是女婿靠不住。现实生活中不乏其咧。

在生产力低下的时代,一个女性确实在求生方面不如男性。自然而然就凸显了男性在求生方面的主导地位,从而也显示出了女性对男性诸多依赖性。

这也是人类从母系氏族转变成父系氏族的原因之一。

女性地位的提高,不仅是平权主义的功劳,更是生产力的提高凸显了女性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重要地位。从而获得的不仅是享有与男性同样的人权地位,而且还获得了经济独立的权利。

金钱虽不是万能,但是离开了它却万万不能。

一个人只要能力参加社会各种劳动,就会获得货币交换的权益。如果没有获得货币交换的权益,经济独立就无从何谈起。

还能养活自己吗?还能有余钱参加各种社会活动吗?在家庭中能掌握自己的话语权吗?有参与投资和分配权吗?

回答是肯定的,没有。从而更无从谈起赡养自己父母的权利。


碧海沧雁13556993


很高兴回答这个问题。

确实现在农村生了女儿,喜气洋洋,生了儿子低头长叹,压力巨大。

为什么会出现这种情况呢?以前传统社会。不肖有三,无后为大,养儿防老。但是现在是新社会,金钱社会,经济社会。

生女儿一点也不比生儿子差。生儿子又要供他读书,又要买房子又要彩礼。一个个家庭焦头烂额。

现在女人的地位空前提高。很多儿子低声下气说不上话。孝敬父母,女人说了算。很多女方父母吃香的喝辣的跳广场舞。很多儿子的父母的钱都用来买房给彩礼了。生活质量直线下降。

很多儿子的彩礼钱就是男方父母的辛苦钱,却给了女方的父母,女方的父母平生多出一大笔钱,吃香的喝辣的跳广场舞,男方父母手上没钱,只有卖菜种地勉强度日。

至于什么跟谁的姓,那又有什么关系呀?一个人早晚是一把土,你还管后面的跟谁姓。谁能保证后面几代全部是儿子没有女儿?

所以现在农村希望生女儿,女儿贴心,女儿是父母的小棉袄。生儿子是苦海无涯。所以说我现在女儿吃香,生儿子不吃香了。


江油附片607


我是农村人,但我不知道农村存在流行生闺女的现象。至少,我们这里没有。

说句心里话,不论是在城市还是在农村,不论是古代还是现在,男女都是不一样的。男女既然不一样,生男生女自然也不一样。

在以前没有计划生育时,绝大多数人,如果生的老大是男孩,那么老二老三是男是女,都不在乎。如果老大是女孩,就会盼望老二是男孩。

有连生七八个女儿不停止,直到生了儿子才罢休的,以前不是稀罕事。听说过为生女儿,连生七八个儿子的吗?基本上没有。

理想状态下,一个家庭,一儿一女,儿女双全最好。

还没全面放开二孩政策时,农村还有鉴别胎儿性别的情况。当然,法律是不允许鉴别胎儿性别的,但还有人偷偷去做。他们为什么冒险做这事呢?主要还是为了生男孩。

对这种行为,我当然是反对的。但是既然有人去做这事,我们就要反思:为什么“生儿生女一个样”的口号,喊了这么多年,还有人不相信或者不接受呢?是大家愚昧吗?显然不是。

我们要承认男女不一样,而不是乱喊口号。明明不一样,为什么说一样呢?

只有把公民个人养老问题解决了,可能大家才会真正认可生儿生女一个样。尽管,生儿生女不可能一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