複雜國際環境下,合規化成為跨境電商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

剛剛過去的2018年,對於跨境出口電商行業來說,是充滿了挑戰和變革的一年。

從蔓延至全球的VAT稅務風波到中美貿易戰,再到美國啟動退出萬國郵聯,再到加拿大郵政罷工暫熄,出口電商行業面臨著較以往更為複雜的國際環境,合規化成為跨境出口賣家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在新的形勢下,跨境出口電商行業正迎來新一輪的洗牌,機遇與挑戰並存。


跨境出口電商規模高速增長,成為外貿創新新動能

隨著全球互聯網的滲透率不斷提升,海外電商消費逐漸崛起。Statista數據顯示,2017年全球互聯網用戶規模已達35.8億,互聯網與移動互聯網的普及使得購物的方式更加便捷、支付手段更加多樣,越來越多的境外消費者逐漸習慣採用電商來進行消費。海外電商市場的蓬勃發展,為中國賣家出海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與傳統外貿相比,跨境出口電商的趨勢在效率和體驗等多方面優勢明顯,已逐漸成為我國外貿發展的新動能,增長速度遠高於整體出口規模。

2017年我國跨境出口電商行業規模達3.1萬億,同比增長31.0%,預計到2019年,我國跨境出口電商行業規模將增加到5.0萬億。

跨境出口電商行業面向全球70多億消費者,200多個國家,發展空間大。

既有美國、英國、加拿大、德國、日本、法國等市場規模大、購買力強的發達國家;又有巴西、印度、南非等增速快,有人口紅利的新興國家,未來仍具備較大的增長空間。

複雜國際環境下,合規化成為跨境電商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


全球稅收監管政策日益收緊,合規才是硬道理

自2016年英國正式出臺VAT法規以來,全球眾多國家對於電商的稅費政策不斷收緊,電商徵稅的趨勢正在變得越來越明顯。

複雜國際環境下,合規化成為跨境電商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

無論是降低免稅額度還是徵稅,不難看出的是全球稅收監管形勢正日益收緊,肅殺清查偷稅漏稅的現象已是大勢所趨,繼續以不合規的方式經營的賣家將面臨極大的風險,合規經營成為當下賣家長期要考慮的首要因素。具體而言,出口電商賣家合規經營主要體現以下三個方面:

1.稅務方面:

過去,中國賣家通過樣品/廣告品、個人郵政小包等多種方式來避稅。近年來,眾多國家開始加強對海外貿易商的稅收監管,多國VAT政策蔓延,平臺也開始陸續針對電商的稅收政策作出新規調整,對於偷稅漏稅的行為的審查日趨嚴格;


2.商檢方面:

個人郵寄檢驗檢疫政策相對寬鬆,一般沒有傳統外貿那樣嚴格的檢驗檢疫進出口環節,很多賣家為節省時間和成本,通過個人小包郵寄來逃檢等行為時有發生,這種行為也導致了海外消費者對一些中國商品質量的擔憂。隨著審查日趨嚴格,出口電商賣家也需要提升在檢驗檢疫方面的合規程度。


3.知識產權方面:

歐美是中國跨境出口電商主要目的國,歐美的知識產權法律制度、保護機制較為成熟,侵權成為中國賣家最容易被控訴的事情。近年來,第三方跨境電商平臺也在不斷的出臺規則、政策打擊各類侵權行為,除了盜取商標外,盜圖、貨不對版(虛假營銷的侵權)等行為都會遭到平臺重罰。


物流成本不斷上漲,以低客單價產品為主的賣家或受重創

2018年9月上旬,萬國郵政聯盟(UPU)在埃塞俄比亞舉辦了第二次特別會議,就國際郵政費率補償展開了討論,其中包括髮展中國家(包括中國)能否再以低廉的郵費向西方國家發送包裹。2018年10月17日,美國宣佈啟動退出萬國郵政聯盟程序,如未來一年內未能與萬國郵政聯盟達成新的協議,美國將退出。

萬國郵政聯盟建立於1874年,是聯合國下屬機構,旨在促進改善國際郵政業務,規定了貧困國家與發展中國家可以享受低於發達國家的郵政終端費率,其本質是以發達國家為代表的跨境電商消費國對出口國的物流費用補貼。

在萬國郵聯體系下,美國郵政與中國郵政合作推出e郵寶服務,從中國寄往美國的2千克以內的小件商品運費價格僅10元人民幣左右,而從美國華盛頓州到加利福尼亞洲的美國郵政小包運費價格約為7.2美元。在低廉的運費價格下,大量服裝、家用電器和消費電子品等產品以郵政小包的形式運往美國,並對美國零售業造成衝擊。

中國出口電商的物流模式主要有郵政小包、國內快遞跨國業務、專線物流、國際商業快遞和海外倉五種模式。

複雜國際環境下,合規化成為跨境電商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


五類模式在成本、時效性、安全性等方面各有優劣。其中郵政小包的模式雖然耗時較長,但價格便宜、覆蓋範圍廣、通關能力強,因而成為中國賣家的主要選擇之一。美國退出萬國郵聯之後,發往美國郵政小包的費用必將大幅度上漲,且不能排除其他發達國家有效仿美國的可能。

除郵政小包外,眾多國際商業快遞如DHL、UPS等也在頻頻上調運費,物流成本的不斷提升,將對出口電商賣家的產品定價和利潤產生巨大影響。對於那些以低客單價商品為主的賣家來說,物流成本佔其運營成本的比重大,運費的大幅上漲將會對這些賣家造成巨大壓力,如這些賣家不能及時調整策略,或面臨淘汰出局的風險。


複雜環境下,出口電商賣家的生存之道

面對局勢愈加複雜的海外市場和日益激烈的市場競爭環境,純粹依靠低價取勝的競爭策略已不再適用。出口電商賣家應當順勢而為,調整策略,方可在變化中把握住機遇:

1、合規化已成為出口電商賣家做大做強的必經之路

過去,眾多中國出口賣家通過不規範的運營降低成本,但隨著各國政策收緊,平臺的管控日趨嚴格,過去通過不規範的方式降低成本的方式已經逐漸行不通了,嚴重的甚至將面臨罰款甚至被查封、清退的風險。稅務、物流渠道以及知識產權等幾大方面的合規化都已成為跨境出口賣家出口必須注重的方面,如何處理合規化帶來的成本提升,以及市場路徑的選擇,將成為未來各出口電商賣家面臨的一大挑戰。


2. 粗放式海量商品+超低價策略難以持續,賣家需迴歸商品,品牌化構建差異化壁壘

我國跨境電商發展初期依託國內供應鏈優勢,以低價產品為主衝擊海外零售市場。減少了國外經銷商和關稅等中間環節後,來自中國的3C、小商品、服裝等往往以極低的價格銷往海外消費者,“中國製造”物美價廉的產品疊加廉價的物流成本,形成了極具競爭力的價格優勢,迅速佔領市場。價格戰下眾多賣家往往採用爆款跟賣的方式進行選品,但此類商品的消費者往往比價消費,粘性差。

隨著消費者對商品質量的要求不斷提升,消費需求逐漸從低價向品質延伸。此外,隨著勞動力成本、合規成本、物流成本的不斷上漲,我國出口跨境電商中國製造的低價優勢逐漸消失,粗放式海量商品+超低價的銷售策略難以持續,品牌化逐漸成為現時中國賣家的關注重點。

未來,出口電商賣家需迴歸商品本身,深度理解客戶的需求,通過對產品實現品牌化,提高產品質量,加強產品服務,從而提高競爭力。


3.新興藍海市場潛力巨大,機遇與挑戰並存

目前我國出口跨境電商主要的出口地區為歐美等國家,這些市場發展較為成熟,競爭日益激烈,正處於鋪貨模式到品牌化的進階過程。而在新興市場國家,由於互聯網的大量普及,這些地區居民的網購習慣正在養成。隨著互聯網技術繼續普及,基礎建設不斷完善,對於跨境電商的政策逐漸放開,這些新興市場將成為我國出口跨境電商潛力巨大的增長點。

但這些新興市場的潛力巨大、並不意味著這個市場就容易攻破,目前亞非拉等新興市場主要存在四大痛點:物流基礎差、支付環節慢、語言溝通困難以及政治經濟存在重大不確定性。隨著行業的發展,新的行業進入者及技術、模式的創新將帶動這些新興市場物流、支付等基礎設施的不斷完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