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河系中间最亮的地方都是什么?银河系大漩涡的中心点是什么?

EvilSpirit196316318


我们看银河系的照片时,会发现银河系的中间部分要比边缘部分亮得多;而如果用大型天文望远镜观测的话,会发现那里的恒星非常密集,而且也和其它部分截然不同,它好像是一团整体,和银河系的盘面有着并不完全协调的特质。



银河系是一个棒旋星系,中间最明亮的地区称为银核,它和周围部分组成了银盘,中心隆起的球状部分称核球,银核就在核球中心部位。


银核是一个很亮的球状体,直径约2万光年,厚约1万光年,由高密度的恒星和星际物质组成,其恒星密度是我们太阳系附近区域恒星密度的100~1000倍,每立方光年中就有1~4颗恒星,其中主要的是年龄大约在100亿年以上的老年红色恒星。

这里大量恒星发出的光照亮了银河系的中心区域,但是又由于这里尘埃星际物质又比较浓厚,加上太阳系距离银心位置约有2.6万光年,其间也分布着大量的星体和尘埃,阻挡了这里的光线,所以我们也看不出它比其他地区更明亮,据说如果没有尘埃等阻挡的话,夜晚我们看上去,银核的位置将会像满月一样亮。



而如果我们的太阳系或地球位于银核之中的话,那么这里的夜晚也不会黑,因为恒星太多,距离又大都太近了。即便没有太阳照耀,光线也会接近傍晚时候,抬头看上去,满天都是十分耀眼的星光。


相对于银河系其他部分,银核的活动十分剧烈,众多星体的引力作用使得这里的多星系统非常多,星体受彼此引力的影响拉扯比较大,身体活动剧烈也能喷发出大量的恒星风。而且天文观测发现银核能发出强的射电辐射和红外辐射,还会发出X射线。


研究发现银河系的银晕与银核本形成于同一时期,但之后可能有一幕不为人知的剧烈碰撞运动。有一种可能是银河系在诞生不久即遭遇了一场罕见的宇宙大碰撞,结果导致银晕处的物质被推入到银核,致使这里的物质剧增,形成了银河系的突起,这种说法可以解释为什么银核部分的恒星质量是银晕部分的10倍,然而银晕部分的体积却比银核大多了。



人类的方向


我们的银河系是一个棒旋星系,在银河系的中心有一大片的凸出部分,是一个很亮又很长的的橄榄球状,其直径约为两万光年,厚度可达一万光年。这个区域由高密度的恒星组成,其核心位置相当于我们太阳系附近恒星密度的百万倍。


如果我们的地球身处其中的话,根本不会有黑夜,抬头仰望天空将可以看到很多和太阳亮度差不多的星体,而且它们运行的速度很快,一秒钟就超过600公里,这些恒星的年龄都比较大,也有一些已经转化成了白矮星、中子星甚至黑洞,不过如果地球处在其中的话,那么地球的生态系统将会很快被毁灭掉,因为那里的各种宇宙射线都太强了。



在银河系的最中心位置,有一个质量达到太阳431万倍的巨大黑洞,天文学家们给它编号为人马座a,其直径近5000万公里,黑幽幽的大口在吞噬着靠近的一切,但有时它也会变得极亮,那就是当它吞噬恒星的时候,只要有恒星靠近它,就会被它强大的引力拉碎,如果恒星不是被它一口吃掉,而是成为它视界范围外的吸积盘,那么这个吸积盘就会发出极其明亮的光,甚至比超新星爆发的光线还亮,这样的事情通常1000年中会发生一次。


由于迎新位置的恒星过于密集,尘埃和气体也非常多,所以光学望远镜通常无法看清银心中的情况,在射电天文和红外观测技术兴起以后﹐人们才能透过星际尘埃在2微米到73厘米波段探测到银心的信息。根据中性氢21厘米谱线的观测揭示﹐在距银心13000多光年之外有氢流膨胀臂,其中包含大约有1000万个太阳质量的中性氢﹐其以每秒53公里的速度涌向我们的太阳系方向。而在银心另一侧﹐也有大体同等质量的中性氢膨胀臂以每秒135公里的速度离银心而去。天文学家们猜测它们是一千多万年前以不对称方式从银心抛射出来的,可能那个时候因为某种原因发生过银心扰动的情况。


科学家们还发现在距银心一千多光年的天区内,还有一个绕银心快速旋转的氢气盘,平均直径约为一百光年,并且以每秒70~140公里的速度向外膨胀;而在距银心230光年处又有激烈扰动的电离氢区,也在以很高的速度向外扩张着,这些氢分子云为恒星的形成提供了养分创造了条件,但是它们具体的形成原因目前还不很清楚。


科普大世界


银河系中心那个很亮很亮的银核是一个球状,里面充斥着大量的大体积、大质量老年恒星,科学家是如何得知的呢?这主要得益于红外观测技术以及射电望远镜的兴起与完善,不然从银心到地球这之间充满着星际尘埃,阻挡光线传播,普通的光学望远镜是看不到银心的状态的。

银河系中心厚度大约为1.2万光年,有人认为银河系中心是一个大质量黑洞,足足有370-400万倍的太阳质量,但是之前的理论认为,黑洞可以吞噬一切,不过科学家发现在银核附近存在大量的恒星,且密度比银河系外围恒星密度大得多得多。

射电望远镜发现在距离地球2.7万光年的银心处存在一个能量巨大的射电源,对此现象科学家有着不同的看法,这中心可能是一个大质量、高密度天体的核心,或者就是大质量黑洞了,它被命名为人马座A。

后来科学家普遍认为,银河系中央是个黑洞,并且推测宇宙间每个星系都有,皆位于各个星系的中央位置,且黑洞的质量约为整个星系的0.5%。

对于这种超大黑洞的形成,有人认为它是伴随着星系同时形成,还有人认为是小质量黑洞互相合并形成超大黑洞,至于小质量黑洞的来源,应该就是之前讲到的,银心处存在大量的老年恒星,老年大质量恒星最终会演变为超新星,然后爆发在内核处形成黑洞。


科幻船坞


银河系中间最亮的中心点是类星体,而且几乎每个星系中心都会有一个类星体!

类星体是上世纪60年代天文学上四大发现之一,因为“类似恒星的天体”所以叫做类星体。类星体的中心是超大质量黑洞,由于其超强的引力,周围物体在快速被黑洞吞噬的过程中以类似“摩擦生热”的方式释放出巨大能量,成为宇宙中最耀眼的天体!

这就是为什么银河系中心是超大质量黑洞,中心却十分明亮的原因。虽然黑洞本身不发光也不反光,完全是一片漆黑,但黑洞吞噬物质的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是巨大的,所以我们看到银河系中心会是一个明亮的大漩涡!

类星体释放的能量究竟有多大?相当于上普通百个星系的能量总和,我们很难理解类星体释放的能量究竟有多大!

对于我们来说,太阳就是统治力极强的霸主,但你知道银河系中心的黑洞质量有多大吗?超过400万个太阳的质量,如此大质量的黑洞吞噬物质的场面简直太壮观了!

而如今我们已经得知,银河系中心的超大质量黑洞(类星体)绝不是吞噬物体和“死亡”的代名词,它超强的统治力缔造和维护着银河系的秩序,犹如太阳维护着太阳系的秩序一样!


宇宙探索


银河系最亮的地方是银心,就是银河系的中心。

银河系是一个巨大旋转着的漩涡状星系,由于其漩涡中心有棒状核心,又被叫做棒旋星系。这个星系是俺们太阳系的母星系,太阳就是银河系数千万恒星中普通一员。

银河是围绕着一个看不见的自转轴旋转的,这个轴中心就是银心。从地球上看,银心在人马座方向,坐标为赤经17时45.6分,赤纬-28°56‘2(历元2000.0)。我们太阳距这个银心约有2.6万光年。

银心中间最亮的部分叫银核,是一个突出的球状物,直径约为2万光年,厚度1万光年,实际上是由高密度的恒星组成,这些恒星年龄很老,都约有100亿岁了。

银心不但恒星密集,而且风起云涌激荡澎湃。

观测显示,在距银心约1.3万光年处,约有1000万个太阳质量的中性氢,以每秒53公里的速度向我们太阳方向奔来,而在银心的另一端,同样质量的中性氢膨胀臂,以每秒135公里的速度离开银心而去。

在距银心1000光年的天区内,有一个绕银心快速旋转的氢气盘,以每秒100公里左右的速度向外膨胀,盘内有100光年直径的氢分子云。银心还有激烈扰动的电离氢区,高速向外扩展,银心不但有大量气体外涌,还有一个强大的射电源刺向遥远的太空。

这个射电源是银心一个巨大的黑洞发出的,这个黑洞有400万颗太阳质量,银核的剧烈活动与这个巨大的黑洞密切相关。

时空通讯观点,欢迎点评讨论。


时空通讯


银河系中间最明亮的区域被称为银核,它是一个半径达约为一万光年的近似球形区域。之所以银核十分明亮,是因为这里聚集着密度极高的恒星,大量恒星发出的光照亮了银河系的中心区域。

我们的太阳系不在银核的范围内,而是距离银心大约2.6万光年。在太阳附近空间中,恒星的密度约为每立方光年0.004颗。而银心附近的恒星密度是太阳周围的500倍,这意味着那里每立方光年的空间中分布着2颗恒星。正是因为这种极高的恒星密度,所以银河系中间那块看起来特别明亮。

太阳系和银心之间的星际空间中存在着大量的尘埃,导致我们在地球上无法用肉眼看到明亮的银心。如果没有那些星际尘埃的阻挡,地球的夜晚将比满月之夜还亮。而如果把太阳系放到银心附近,那么,地球的夜空将会布满恒星,夜晚会变得很亮。


火星一号


我的观点是中间亮点不是洞!而是如春节我们燃放的旋转式的烟花,暗物质通过这个点演变成可见物质而产生的核聚变,有极高温度、极强光束,极快速度向外抛洒可见物质,所以所有物质都带有极高温,极強光,经过很长时间然后慢慢冷却,慢长变化逐步衰弱,体积大的变成恒星,如太阳,体积较小表面冷却后变成岩石,但中心仍然尚未完冷却,如地球的核,待到一定时期完全冷却后变成死星,无热无光,再经过一定的慢长冷却,就完全极冷变粉尘,再经过极其低温的情况下所有可见物质都将变成暗物质,这个时倏人们已无法用已知科技探知其去向了,但你却能见它又在星系的中心带着慢长极阴极冷所获取暗能在此处爆发或是在别个星系中心爆发。


藝宇饕餮


银河系最亮的核心地带隐藏着“最暗”黑洞,充斥着各种宇宙射线,恒星的分布密度也比较大,整个银心厚度约3000到6000光年,是银盘厚度的3倍以上。

银河系的中央地带很亮,为什么亮?是因为恒星分布的范围更广,看起来也更密集,这个与星系的特点有关。星系类似于恒星系统,中央区域占据较多的质量,物质分布更加稠密一些,恒星的生成和死亡,恒星的运行速度,都更快一些,遍布着宇宙射线,使得银河系中央无论是通过可见光观测还是通过各类射线观测,都是银河系中最亮的区域。

银河系中央区域恒星和星际物质快速的运行轨迹表明,在银河系中央存在引力十分巨大的天体,引力大到使整个星系的物质都围绕它旋转,大概也只有黑洞了。但因为银河系中央的亮度高,物质稠密,又增添了黑洞观测的难度,况且黑洞本身是不发光的。但从银河系中央区域向两侧释放的能量喷流来看,银河系中央黑洞也是存在的。

人类对银河系的观测,一次又一次的刷新人类的“视野”,仅仅是银河系直径,在过去几十年因为观测手段的进步,就发现银河系的直径远超人类原本的估计。银河系中央地带或许还存在很多人类目前无法观测的宇宙结构,比如暗物质、暗能量。


来看世界呀


银河系中间最亮的地方都是什么?银河系大漩涡的中心点是什么?

银河系中心即银道面与银河自转轴的交点,银心位于南天区的人马座方向﹐赤经17时45.6分,赤纬-28°56‘2。其实真正的银心并非最亮的地方,由于银盘尘埃带的遮蔽,人马座方向的中心地带总是隐隐绰绰,但周围的人马座方向确实是银河最亮的位置。

银心示意图以及银道面与黄道面的交角

据观测银心方向的人马座A*有着极为强烈的射电源,科学家认为这是一个巨型黑洞,质量达太阳的400万倍以上。由于尘埃带的遮挡,对于银心黑洞的观测光学望远镜只能作为辅助,射电望远镜在这个观测上起到了主要作用。

人马座A*黑洞的艺术想象图。黑洞是超大质量的恒星在超新星爆发后内核坍缩的产物,内核质量在奥本海默极限以上(3.2个太阳质量以上)即无可避免的坍缩成黑洞,但超新星爆发的黑洞都是婴儿级黑洞,即大部分都是刚刚位于下限以上的黑洞。银心如此巨大的黑洞一是可能其在形成后不断吞噬物质导致的,也有可能存在着多个黑洞合并后产生的。黑洞合并是宇宙间最为强大的能量爆发,即伽玛射线暴,如果在银河系内发生伽玛射线暴,那么可能地球生命危在旦夕。

据钱德拉X射线望远镜的观测,发现银心众多的X射线源头,科学家认为这里的每一个X射线源头都是一个黑洞,当然黑洞级别不如人马座A*,但数量可能高达数千个。

这表明人马座A*仍然在不断成长,因为只有在吞噬恒星物质时才会爆发如此级别的X射线耀斑,从另一个角度上说,这个黑洞现在处于活跃期。还有其周围的数千个黑洞,我们太阳系正在围绕着如此数量的黑洞旋转,可以被称为是“与狼共舞”吗?

黑洞吞噬恒星后及其明亮的吸积盘,这也是X射线耀斑的源头

这是太阳系为中心的银河坐标图,中心棒状高亮区域就是银心,太阳系在距离中心2.6万光年的地方以240KM/S的速度围绕银心公转,大约2.8-3亿年绕银心一圈。


星辰大海路上的种花家


银河系看起来就像是由无数恒星组成一个巨大盘子,所有的恒星都围绕银河中心旋转。银河中心最亮的部分也叫做银核,这里聚集着分布密度极高的大量恒星,天文学家们也认为银核中心的人马座A*是一个超大质量的黑洞。

银核中高密度聚集的大量恒星发出闪耀的光芒,如上图所示,显得银河中心非常明亮,而银核中心的人马座A*黑洞的质量约为太阳的260万倍,附近区域释放出强烈的X射线辐射。黑洞附近的物质将不断螺旋式跌入黑洞,摩擦产生的高温和跌入黑洞时释放出的喷流,使得该区域出现明亮的光芒。

银河起源于宇宙中的球状星云,不断坍缩成核球并在自转中形成了盘状的外形,整个银河系都围绕着银核旋转,我们的太阳也是带着地球等行星小弟们一起绕银核旋转,每2.4亿年完成一次轨道周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