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记忆」泰安市>岱岳区 山口镇

山口位于泰山东麓,汶河之阳,泰莱平原,地处泰安市区东部偏北,距市区20公里,南连泰山区邱家店镇,西接省庄镇,东邻岱岳区祝阳镇,北与黄前镇接壤。距泰莱高速公路4公里。103省道纵穿南北。总面积56平方公里,耕地36800亩,下辖43个行政村,1个居民社区,人口5.2万。

山口东、西、北三面环山,南为出山之口,故名山口,西汉立村。山口为岱东名镇,有“金山口”之美誉。民间广传“待要吃饱饭,围着山口转”。1912年属泰安县兴仁区,1941年属黄山区,1945年属山口区,1948年属第三区,后改为山口区,1958年建山口公社,1984年改为山口街道,1985年5月改为山口镇。

山口历史悠久,人杰地灵,文物古迹众多。境内有气势宏伟的光福寺、铁佛堂,有600多年的冶铁遗址。光福寺在山口村北,旧时寺院古木参天,大殿雄伟辉煌,红漆圆柱,雕龙绘凤,墙上壁画栩栩如生,店内塑像逼真。《泰安县志》留有记载。

铁佛堂位于山口西南,园内有一清泉,是清代泰安72名泉之一,泉水甘冽、冬暖夏凉,据道光八年(1828年)《泰安县志》记载:“池围三尺,阔三尺,水深六寸,渠长十二里。”1982年泉池水面扩大,曾开掘成宽8米,长25米的养鱼池。

山口西部的“王坟”,民间传说葬有隋末农民起义领袖窦建德的尸骨。经文物部门考证,认为是商周至汉代的文化遗存,属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明朝理学名儒李汝桂,字少崖,号还朴,是山口东太平村人。曾创办育英书院,是泰山十大书院之一,先后教出学生400余人,被尊为“海岱儒宗”。学生中有功名者甚多。其中临邑的邢侗、张玉发为明礼部尚书;肥城李之实,著有《春秋辩移》。李汝桂著有《还朴心声教言讲余录》《俚言》等。李汝桂故后,朝廷赐钦题碑铭:“明理学名儒泰山还朴李先生墓”。学生张玉发在山口东门里树碑阁纪念。1958年碑阁被破坏。

山口五十多年来发展成为新兴工业城镇。山口锅炉、油罐誉满全国,山口酱油、食醋香飘万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