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放前 原本六大名著 为何现在是四本 那两本是什么?

说起四大名著,相信大家脱口而出,如今《西游记》、《三国演义》、《水浒传》、《红楼梦》还在荧屏上播放,并且被我们一再翻拍。足以可见他们的受欢迎程度。除了这四部著作,我想也有很多人听说过,建国前其实是六大名著。那么,你们知道剩下的两部分别是什么吗?又为什么被删减了呢?

解放前 原本六大名著  为何现在是四本 那两本是什么?

在清末民初的时候,文学界把流传在民间影响最大的长篇小说统称为“六大名著”。新中国成立之时,为了提高百废待兴的文艺事业和推动文艺事业的前进。提高刚刚翻身的无产阶级的思想觉悟,丰富繁荣市民的业余生活和精神世界。我国国务院要求,国家出版社出版一批高质量,高品位,优秀的文学作品。提供给全国人民欣赏文章的内容及内涵提高自身素养和价值追求。

解放前 原本六大名著  为何现在是四本 那两本是什么?

其实只是巧合之下的疏忽造成的,因为当时国家出版总局要求人民出版社只能出版四部名著小说,所以他们不得不忍痛割爱,选出其中两本删减掉了。

第一本,蒲松龄著作的《聊斋志异》。其实《聊斋志异》大家并不陌生,人们早已多次将它翻拍为电视剧,电视剧一出也受到人们的欢迎。当然,这部看似描述鬼怪的小说,其实是对封建王朝统治阶层的鞭挞,揭露社会的腐败与阴暗。剧中的人鬼相恋,也是歌颂人们冲破束缚,反抗封建礼教的行为。

解放前 原本六大名著  为何现在是四本 那两本是什么?

第二本是吴敬梓的《儒林外史》,这也是我国现存文学作品中,一部讽刺官场的优秀长篇小说,全书共56回,通过描写众多儒林人士的悲剧命运,抨击古代的封建科举制度和官府的腐朽,并且大力表扬下层人物“威武不能屈,贫贱不能移”的高尚行为,寄托的是作者,或者说是人们对于理想人生的追求。

解放前 原本六大名著  为何现在是四本 那两本是什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