身边的非遗大师:他用50年认真雕刻,想要构建不一样的世界

这是来自《百态》的第六位人物

本期主人公:吴德昇 玉雕大师

玉雕是一门古老的技艺,始于新石器,名于汉、唐,闻于宋元,盛于明、清。早在19世纪,以上海为中心的江浙一带,形成了一种独特的玉雕风格,海派玉雕也是从那时开始,驰名中外的。

“玉雕申遗文献中有这样一段描述:“玉不琢不成器”,一件精美绝伦的玉器,只有经过琢玉艺人鬼斧神工般的琢磨,才能成为艺术珍品。”

身边的非遗大师:他用50年认真雕刻,想要构建不一样的世界

作为中国最古老的雕刻品种之一,玉雕在2008年入选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重回人们的视线。今天我们百态的主人公,他叫吴德昇,海派玉雕的代表人,“上海特级玉石雕刻终身大师”称号的获得者。

14岁学艺 一生都在享受雕刻的“慢”艺术

吴德昇的祖籍是南通,这里是许多文化名人的故里,扬州八怪之一的李方膺、清末状元张謇皆出自于此。吴德昇认为,正是因为地域文化对他与家人潜移默化的影响,在选择走上玉雕这行的学艺道路时,家人给予了他莫大的支持。

第一次与玉雕相遇时,吴德昇才14岁。他并不知道,长大后自己的一生都会为玉雕奔波操劳。

被选入上海玉雕厂工业中学学艺的那一年开始,他认真跟随师傅学习与玉雕相关的一切技艺,素描、西画、国画、挑料、雕工、抛光,每一项的基本功都步步讲究。裂纹、质地、色彩,玉雕的每一次刀落都可能发生新的变化,如有一丝疏忽便失去了在玉石上雕刻的意义。

他常常在雕刻室,一呆就是一天,日复一日。

身边的非遗大师:他用50年认真雕刻,想要构建不一样的世界

身边的非遗大师:他用50年认真雕刻,想要构建不一样的世界

别的项目都在谈匠心,而像玉雕这样的非遗项目说起来最重要的还是耐心,经得起时间考验。安静,是一个手艺人身上最动人的东西。它会让你的坚持和耐心,变得更有力量。看吴德昇雕刻,你会不知不觉被他带入到一份安静又寂寞的氛围里。

“雕刻是慢的艺术”吴德昇说到,学雕刻慢,习玉雕更慢,有“3年绘画、4年雕刻、5年玉雕”之说。有了绘画、雕刻的功底,才有资格晋级在玉石上雕刻。

“学习的过程太辛苦了,当时有很多人受不了。”提及那些年的雕刻岁月,吴德昇仍然记忆犹新。

非遗有价值 他赋予了“玉雕人物新生命”

尽管艰辛,他却日复一日地痴迷其中。他说,“每个玉雕师的技艺都是独一无二的,经验丰富的玉雕师会根据玉的成色、软硬、里层的颜色等情况不同,手法也不同,遗憾的是,随着科技的日新月异,机器代替了人手,手工雕刻的师傅越来越少了,但其实,手工雕刻的工艺美术性,是任何机器都无法替代的。“

吴德昇会雕刻,也最懂工艺美术的价值,在他看来,很多人知道玉石的价值,但不懂工艺的价值。创新很重要,只是有些创新替代不了工艺。

身边的非遗大师:他用50年认真雕刻,想要构建不一样的世界

吴德昇作品《独占鳌头》系列

身边的非遗大师:他用50年认真雕刻,想要构建不一样的世界

吴德昇作品《罗汉》系列

吴德昇觉得玉雕行业的创新之路,一定要吸收一些新的元素才行。比如,在2000年那段时间,看上去热闹不已的玉雕市场中,创作题材总被局限于传统的炉瓶、童子、龙凤之类不多的几个方面。

身边的非遗大师:他用50年认真雕刻,想要构建不一样的世界

玉牌雕刻——四大美人系列《貂蝉》与《昭君》

身边的非遗大师:他用50年认真雕刻,想要构建不一样的世界

犀牛角雕刻作品《钟馗嫁妹》

而吴德昇的作品范围则很广泛,玉牌,动物,人体,甚至还会把雕刻拓展到茶壶上。尤其在人物方面,这都源于他大胆汲取西方人体雕塑的美学营养,赋予了中国传统人物雕刻新的内涵,在他看来,只有把人物雕好,作品才能“活起来”。

传承困境,顶尖技艺面临着失传

跟其它非遗项目一样,玉雕也面临着传承的问题,由于玉雕在市场上具有很大的商业价值,导致进入这个行业的还是以市场从业者为主,能够传承玉雕技艺的艺术家仍然缺乏。

谈到这个问题,吴德昇满是担忧,他说:“任何一个不赚钱的非遗项目,老手艺人越来越少,传世的作品更是极少。我能理解这个市场,大家都要养家吃饭,但不管怎样传承是一种怀念,一种对古老文化连绵不断的怀念。”

身边的非遗大师:他用50年认真雕刻,想要构建不一样的世界

吴德昇位于嘉定的文化艺术中心

△该艺术中心占地月70亩,是打造徽派建筑和中国传统艺术的玉雕文化场所

就这样,吴德昇从最开始的雕玉卖玉,走上了守护玉雕的道路。在他看来,传播玉雕不只是要传播玉雕的文化,也不只是形式上的玉雕表演,而是你真的要深入到玉石与雕刻的世界里,去探访玉雕的起源,明白一块玉石从哪里来,玉雕师们是如何雕刻玉制品的,以及我们该如何欣赏它的价值。

正是在他的呼吁和努力下,他和上海很多学院进行校企合作,在学院珠宝创意产业园中成立工作室,为了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玉雕项目,宣传中华名族传统的玉文化。

身边的非遗大师:他用50年认真雕刻,想要构建不一样的世界

身边的非遗大师:他用50年认真雕刻,想要构建不一样的世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