能臣范雎終於遇到了識得“千里馬”的伯樂

在公元前270年的時候,秦昭襄王繼位以後,大權旁落,被太后以及穰侯魏冉操縱,終日鬱鬱寡歡,天天盼望著能夠得到有識之士的幫助,可以擺脫太后以及魏冉的控制。

能臣范雎終於遇到了識得“千里馬”的伯樂

范雎

有一天,秦昭襄王接到了一封信,上書的人說有緊急要事親見秦王,於是,秦昭襄王立即答應在離宮召見這位上書人。

當秦昭襄王按照約定乘車到離宮去的時候,半路上衝出一個大漢擋著車不肯避讓,並且叫嚷著:“秦國還有大王嗎?我只聽說秦國有太后,還有穰侯,從來沒聽說過有什麼大王呀!”

能臣范雎終於遇到了識得“千里馬”的伯樂

范雎

車內的秦昭襄王聽到了他的這幾句話,就知道這位大漢一定不是等閒之輩,趕忙下車,扶起那位大漢一問,方知道此人就是上書人范雎。

秦昭襄王請范雎到王宮之中,誠懇地向他請教治國之策,范雎剛才不肯讓道,其實是用來試探秦王的誠意的。此時看見大王確實是至誠至懇,於是就一針見血地說:“秦國的軍事力量足以征服各地諸侯,但15年來並沒有什麼進展,這不得不說是掌握秦國大權的太后,以及穰侯,並不願真心為秦國效力,而大王在策略之上也有失偏頗呀!”

能臣范雎終於遇到了識得“千里馬”的伯樂

范雎

秦昭襄王點點頭,謙虛的問道:“先生說的這些都是實話,請你詳細地分析給我聽一聽好嗎?”

范雎對秦昭襄王說道:“這一次就說大王失策的事吧!當下穰侯魏冉要出兵攻打齊國嗎?可是齊國距離秦國很遠,兩國之間還隔著韓國和魏國兩國。就算大王真的把齊國打敗了,也沒有辦法把齊國和秦國相連接起來,那時齊國還有得而復失的危險。這個時候最好的策略就是遠交近攻,把齊國暫時團結起來,先攻打韓國和魏國,把這兩個鄰近的國家拿到手,再去發兵攻打齊國,到那時齊國就很容易被攻下。

能臣范雎終於遇到了識得“千里馬”的伯樂

范雎

​秦昭襄王聽了范雎的宏論,內心大受啟發,於是他很快便任命范雎做秦國宰相。自此以後,秦昭襄王在范雎的輔佐之下如魚得水,數次擊破了其餘六國的合縱勢力,擴大了秦國的疆域,為之後秦始皇能夠統一中國,在政治上、軍事上、以及經濟上各方面都做好了充分的準備。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