川西大環線紀行(8)---康巴篇

唱響在折多山上的康定情歌

川西大環線紀行(8)---康巴篇

從康定出發沿318國道行車1個小時,來到了折多山,折多山位於四川甘孜州康定縣境內,海拔:4298M。折多山是318國道(川藏線)從成都進西藏需要翻越的第2座大山(第1座大山是大名鼎鼎的二郎山),自從二郎山隧道的貫通,折多山便成了川藏線上的第一座具有挑戰性的高山,折多山又是重要的地理分界線,折多山以東是山區,而折多山以西則是青藏高原的東部,真正的藏區。是國道318線通往西藏得必經之道。也稱進藏第一關。

川西大環線紀行(8)---康巴篇

在山頂可以眺望到“蜀山之王”--海拔7556米的貢噶山。環視群峰,山巒疊嶂,白雪皚皚。

川西大環線紀行(8)---康巴篇

(貢嘎雪山俯瞰著折多山的公路)

以往,在攻略上知道,不過折多山不知川藏公路之難,如今,改建後的川藏公路已不復往日的艱險,道路平整、寬敞。但是翻越折多山也不是一件輕而易舉的事,在迴旋百折盤山道上,各種車輛魚貫而行,大貨車冒著青煙緩慢的爬坡,小車如過江之卿在車流中穿梭。

川西大環線紀行(8)---康巴篇

(折多山蜿蜒曲折的盤山公路)

在此最為讓人動容的是那些騎行者,這是他們進藏經受的第一次意志、耐力、技術的綜合考驗,看到這些騎行者艱難和執著的向上騎行,累極了就躺在公路上休息,騎不動就堅持推行,要知道他們要克服高原缺氧、連續上坡的折磨,那種苦不身臨其境是無法想象的。

川西大環線紀行(8)---康巴篇

(體力到達極限的騎手在路邊休息)


川西大環線紀行(8)---康巴篇

耗盡力氣的騎行者在上坡時推車前進)

難怪有許多信心滿滿的騎行者,一爬折多山就偃旗息鼓,放棄騎行想法打道回府或者包車爬山(當然運載工具肯定是中華神車---五菱之光)。我們開車翻越折多山大概要1個多小時,可是騎行卻要花費大半天的時間翻越到折多山埡口,總之向這些勇者致敬!

川西大環線紀行(8)---康巴篇

(馱運自行車的中華神車)


川西大環線紀行(8)---康巴篇

(登上折多山休整的騎行車隊)

經過一個小時的盤旋轉折,終於來到了埡口。埡口處有座巨大的藏塔,藏塔下面有一塊石碑寫著“折多山”,還標有海拔高度,四周漫山遍野被掛滿了五顏六色的經幡,那是藏人對山神的敬畏和蘊藏其中的祈禱。

川西大環線紀行(8)---康巴篇

我趕緊跳下車,一陣猛跑,就到了半山腰。再往上爬的時候,我深切地感覺到肺部收縮得厲害。頭有些暈乎。我大口大口地使勁兒往裡吸氣,作用卻不怎麼大。知道了是高反症狀出現了,不過當我最終站在亭子裡,遠眺幾乎與我平行的雲海中燦然的太陽時,四周環繞的群山,心裡只有一個字:值!

川西大環線紀行(8)---康巴篇

站在海拔4298米折多山埡口,經幡在風中飄舞,佛塔在山頂聳立,白雲在頭頂飄過,心情非常激動,這是我從未到達的地理高度,更欣喜第一次戰勝了自我,爬到這個高度。有點高原反應,輕微頭痛、胸悶,但已經被我的興奮勁兒完全取代了,向西望去一幅高原的模樣,連綿而平緩的山,漫無天際的草原。遠處跑馬山上鐫刻著康定情歌的大字分外清晰,風中似乎傳來了“跑馬溜溜的山上,一朵溜溜的雲喲,端端溜溜的照在康定溜溜的城喲 ”的歌聲。。。。。

川西大環線紀行(8)---康巴篇

看著這美麗絕倫的風景,彷彿自己來到了天上人間,之前的疲憊一下就又不見了,心中的激動溢於言表。我不停的向四周望去,真想把這兒的風景看個夠,每一頭犛牛,每一匹駿馬,每一座房子,都是不可或缺的草原與藍天,還有濃郁的藏族風情,沒有什麼能取代這一切。

川西大環線紀行(8)---康巴篇

人生的高度定義彷彿有了新的詮釋:人生高度=生理高度+地理高度+思想高度(呵呵!不一定對,不要用力拍磚哦!)

此景此情,心中真的豪情激盪,不禁的誦頌起毛主席站在婁山關上看到紅軍鏖戰後留下的豪邁詩句:“雄關漫道真如鐵,而今邁步從頭越,從頭越,蒼山如海,殘陽如血!”

揮手摺多山後,沿 318國道一路下行就進入藏區了,而被譽為攝影家的天堂——新都橋。就在我們的前方,“攝影家的天堂”將給我們帶來怎樣的震撼與滿滿的期待呢?我們拭目以待!

(未完待續)

創作於:2019年5月9日

川西大環線紀行(8)---康巴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