少年法保护的究竟是谁?孩子的恶意最让人毛骨悚然

当国内12、13岁少年弑母杀亲的案件屡次发生,当霸凌同学的初高中生层出不穷,当小小年纪就招摇撞骗利用别人的善心谋取钱财,这些孩子们出人意料的恶意总是让人觉得格外的毛骨悚然。

少年法保护的究竟是谁?孩子的恶意最让人毛骨悚然

然而,对于这些犯罪孩童的处罚却可以说是基本上没有任何警示禁止的作用。因为有未成年人保护法,他们少则只是口头警告家长教育,至多便是去少管所待几年,然后放出来继续为祸人间。

孩子什么都不懂吗?他们当然知道,霸凌会给人带来伤害,刀子能够杀人,他们同样也知道,未成年人犯罪成本很低,自己不会被怎么样。

少年法保护的究竟是谁?孩子的恶意最让人毛骨悚然

执导过《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的导演中岛哲也另一部致郁系电影《告白》就讲述了未成年少年们纯粹的恶。生而为人,在肆意践踏别人尊严和轻视别人生命之后,他们一点儿也不觉得抱歉,甚至觉得这只是一个玩笑。

《告白》这个影片名听起来带着日系的清新和心动,然而这部电影整片都是高饱和度的阴沉色调,与《被嫌弃的松子的一生》中缤纷绚丽的色彩运用简直不像是出自同一位导演之手。

少年法保护的究竟是谁?孩子的恶意最让人毛骨悚然

“告白”在这里其实是“独白、剖白”的意思,影片根据小说改编,小说是以第一人称叙述,影片通过视角的转换达到了还原小说的精彩。在一所中学,学生们正等待放春假,躁动不安的兴奋情绪却被老师森口所无视,她平静的向学生们讲述着自己的故事。

少年法保护的究竟是谁?孩子的恶意最让人毛骨悚然

在森口怀孕即将结婚之前,她同样是知名教师的爱人却被确诊艾滋病,为了保护女儿,他们没有选择结婚,而是森口独自抚养着女儿长大。然而,可爱的女儿却在他们学校的泳池里溺亡,警察判定是意外,可森口不这么认为。

她通过细节,断定这并不是意外,而是蓄意谋杀。而且,她搜集证据,知道凶手就在这个班级里。学生们开始躁动,却只是觉得惊奇而兴奋,像是窥探到了什么八卦秘闻。直到森口说,她在学生们的牛奶里注射了她身患艾滋病爱人的血液,学生们才真正觉得恐慌。

少年法保护的究竟是谁?孩子的恶意最让人毛骨悚然

针不扎到自己身上不疼,许多人对于其他人的疼痛其实是无所谓的,只要自己没事儿就好了。甚至,他们连别人的生命都不在乎,只要能达到自己的目的就好了。

森口的女儿便死在这样的自私之下。犯人少年A是个天才少年,研究发明,他只是想要得到离婚母亲的关注,却用错了方式。他曾经获奖的新闻被残忍杀害亲人的未成年人新闻所挤掉新闻头条,于是他便觉得,杀人才能让他获得该有的关注。

少年法保护的究竟是谁?孩子的恶意最让人毛骨悚然

而为了能够让其他人知道自己的罪行,少年A找上了班级里另一个充满负能量的少年B,因为记恨森口老师,少年B计划和少年A决定向森口的女儿下手。

少年法保护的究竟是谁?孩子的恶意最让人毛骨悚然

两个少年,一个是为了博得母亲关注,一个是为了证明自己不软弱……仅仅因为如此,便将还来不及多看看这个世界的美好的女孩扼杀了。在他们看来,一个人的性命如此低贱,可以任他们随意处置。

森口没有选择将证据交给警方,因为那样对他们的惩罚就太轻了。她决心复仇,摧垮他们的意志,夺走他们在乎的东西,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以恶制恶,以恶止恶,在快意之余不免让人觉得悲凉。

少年法保护的究竟是谁?孩子的恶意最让人毛骨悚然

在我们连法律都不相信的时候,只能靠自己赤手双拳去与恶人抗争,那这个社会到底如何让人安心处之?这让我想到韩国近来的张紫妍事件,官官相护,暗地勾结,未能伸张的正义究竟何时才能得到一个完满的结局?

少年法保护的究竟是谁?孩子的恶意最让人毛骨悚然

人之初,性本善,但往往人性当中夹杂着埋藏起来的恶意。只有让法律拥有真正的管控力和警示作用,才能让这份恶意偃旗息鼓,不敢暴露。希望未成年人保护法能够真正保护到无辜的未成年人,而不是保护犯罪的未成年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