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定要教孩子吃苦,吃苦才能成才

一定要教孩子吃苦,吃苦才能成才

一定要教孩子吃苦,吃苦才能成才

"現在的孩子真是太幸福,想當年我們⋯⋯。"生活中我們常聽到這樣的感慨嘆息。"就應該讓他們多吃點苦"多少家長捶足頓胸憤憤地說。可是有多少人捨得讓孩子真正的吃苦。

於是學軍學農,這些打著吃苦旗幟的校園實踐活動應招而生。於是每年5月,穿著校服,戴著白帽,拖著巨大旅行箱,裝備齊全的學生隊伍,在父母千般不捨,萬般不願的依依惜別中,坐上豪華大巴車呼嘯而去,奔向條件優越,設備完善的學軍學農基地。歡天喜地的享受歷時六天五夜的集體生活。

在這裡一日三餐葷素搭配,營養豐富。在這裡作息規律,運動學習。有同學陪伴,有老師照顧,有教員管理。打著吃苦的幌子,又何來苦可吃。短短的站軍姿訓練便叫苦連天,炎炎的烈日便昏倒不斷,不夠可口的飯菜便浪費不止。吃苦的結果便是小賣部門前人潮湧動,家長問安的電話接連不斷,因病請假的學生層出不窮。軍訓歸來後,家長心疼得左擁右抱。

談何吃苦,吃苦談何容易。那些口口聲聲發誓要讓孩子多吃苦的父母,作業一寫過十點便滿心抱怨,飯稍不可口就迅速更換,公交車上孩子坐在座位上,年邁的老人揹著書包,扶著把手,還得拿著杯子,給孩子搖著扇子。更不要提罰站,罰寫,簡直罪加一等,萬惡不赦。吃苦只有形式,我們的孩子根本沒有吃苦的意識。

優越的家庭條件讓孩子每天只是坐吃山空。他驕傲的對老師說:"老師,別勸我學習。我每天躺在家裡,我們家的錢還是像潮水一樣湧來。

"就是這樣的家庭,就是這樣的孩子,可是他有一個不一樣的父親,在暑假把孩子放送到了廣州,一個小小的海鮮門鋪就是孩子一個月的收入來源。那個養尊處優的14歲的少年,每天六點起床去上貨,白天賣魚盈利,利用微薄的收入供給自己的一日三餐與住宿。一個漫長的假期之後,孩子終於回到了教室。以前油光滿面白白胖胖的孩童,已然不見。坐在我面前的儼然一個皮膚黝黑身體健壯的少年,尤其是他的眼睛,竟散發著炯炯的目光。

是啊,沒有經歷生活的苦難,怎麼算真正的活過。孩子不能一生都在父母的廕庇下,在父母的選擇中存活,他們應該在生活的洗禮中,自由的選擇生活的方式,培養活著能力。現在的父母從小便重金培養孩子的諸多興趣,諸多能力。又有誰著重培養孩子活著的能力?如果一個孩子連活著的興趣和能力都沒有,將來他走向社會,走出家庭的呵護,他將如何生存。

我們應該教孩子吃苦,雖然未必要用那樣極端的方式。但是現實中,生活中,最簡單,最便捷的吃苦便是學習之苦。一個學生若能做到無論風霜雨雪,還是身體不適,都能按時到校,便是吃苦。每天無論多少都能認真完成作業,便是吃苦。課上認真聽講,遵規守矩,不隨便講話,也是吃苦。一個孩子他若知道什麼時間應該做何事,每一件事都腳踏實地,有勇敢面對一切的勇氣,有冷靜分析獨立處理事情的能力,有善於計劃總結反思的習慣,他便成功的完成了吃苦的訓練。

溫室中的花朵,未必要讓陽光炙烤,大雨傾盆,只有撤去廕庇,大雨中它能挺直身軀勇敢面對,陽光下它能深紮根系,補足水分,可以在大自然的環境之中,自由自在。

只要孩子心懷有吃苦的意識,我們的教育才能算是真正的成功。

一定要教孩子吃苦,吃苦才能成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