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現在不好好讀書,以後就要吃社會的苦!」

01

以前我還在唸高一的時候,

班裡有個聰明但不上進的男孩子。

後來有一天,

突然發現他再也沒來了。

一問之下,才知道,他被他爸帶回家去工地幹活了。

一待就是一個月。

回來時,他蒼白著一雙嘴唇,人也黑了3個度。

就連本身只有巴掌大的臉,也彷彿再也撐不起鼻樑上那副1000度的厚眼鏡了。

至於成績後來有沒有提高,

我不知道,也不記不清了。

我只知道那個愛講笑話的男孩開始變得沉默了。

“你現在不好好讀書,以後就要吃社會的苦!”

在該努力的年紀沒有努力,的確是一件讓人覺得很遺憾的事情。

大家都深以為然,並時刻告誡著自己的下一代:“你現在不好好讀書,以後就要吃社會的苦!”

而為了讓孩子們體會到社會之苦,家長們的手段也是層出不窮:

有的口頭說教

讓孩子聽聽、看看那些辛苦勞動的人們;

有的直接付諸於實踐

泰國媽媽帶著孩子在烈日下撿垃圾;

中國爸爸帶孩子回老家挑糞;

......

有的成功了,有的依然失敗。

“孩子,你為什麼寧願吃生活的苦,也不願意吃學習的苦?”

02

有人說,

我不喜歡番茄汁,但喜歡可樂。

所以你給我看可樂喝太多滿口蛀牙的下場,也無法改變我不喜歡番茄汁的態度。

如果你想要我喜歡上番茄汁,那你就得從番茄汁上下手。

“你現在不好好讀書,以後就要吃社會的苦!”

很多人不喜歡讀書,

不是因為他不知道長遠利益,而是因為他連目前這個坎都過不去。

讀書是件快節奏的事情,知識點一個接一個。

學習能力弱一點的人,根本沒有足夠的時間去消化。

讀得越久,受到的負面刺激,越多。

而這個時候,他們孤立無援。

老師要管幾十個人,不可能因為你一個人而改變進度;

父母呢,有的話你不敢講,有的是不願講,

因為你知道,說了也得不到幫助。

反而是打擊十連:“你怎麼那麼笨?”、“你在學校裡幹嘛去了?”

或者是期望式鼓勵大法,“你要好好努力,我們工作這麼辛苦都是為了你,下次一定得考個好成績......”

或者是語重心長式,“你現在不好好讀書,以後就只能乾乾苦力咯!你說,你該不該更努力一點?”

“你現在不好好讀書,以後就要吃社會的苦!”

有幫助嗎?

幾乎沒有。

還有的家長也想幫忙,可是卻幫了倒忙。

他們在面對孩子學習成績不好的時候,

沒有去降低學習難度,而是傾向於增加學習量。

舉個簡單的例子,

當你舉不起100斤的東西的時候,

你再加重量上去,你難道就能更有力氣舉起來了麼?

這麼做顯然是荒謬的。

沒有這種認識,

只是想通過簡單粗暴的恐嚇來激發孩子的學習動力。

我只能說:也許瞎貓撞死耗子,會有效。

但你看看你買世界盃足球彩票都準備要上天台的時候,

你覺得,幸運女神眷顧你的幾率大麼?

03

什麼是吃苦?

子非魚,安知魚之樂?

如今人們衡量成功的標準是:

“你現在不好好讀書,以後就要吃社會的苦!”

你學歷是啥?

哪個學校出來的?

有房有車嗎?

哪個單位上班啊?

什麼職位啊?

年薪多少啊?

我們覺得,

坐辦公室“輕鬆”拿高薪就是不吃苦,就是快樂、幸福;

在烈日炎炎下,搬磚、清掃垃圾、打掃衛生,就是吃苦,是不快樂、不幸福的。

可是我們沒看到,

那些白領、金領,愁的晚上睡不著,髮際線日漸推移的苦;

那些體力勞動者在經歷了一天的勞累之後,心滿意足的甜。

“你現在不好好讀書,以後就要吃社會的苦!”

每個階級都有自己的苦、自己的樂。

錢多不一定代表快樂,

錢少也不一定代表不幸福。

你不妨回想下,

當你走在城市裡熱鬧的大街上,

是否會想起故鄉的蟲鳴?

當你逛遍超市、商場卻沒能找出想吃的東西的時候,

是否會想起童年裡那個為了一包乾脆面就能大流口水的你?

當你看著面前的“滿漢全席”,

是否會想起那個一直等待過春節的你?

......

以前沒有錢,但我們依然快樂。

現在有錢了,卻不一定再那樣快樂了。

總之,

努力學習是應該的,這是對生命的負責。

這跟以後苦不苦沒有關係。

但是,如果有一天,

當你的孩子看到了一切,卻依然選擇他想走的那條路,

你不妨,放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