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殿英為利盜墓,如今有些網友報以同情,而郭沫若為國家考古卻反而捱罵,這是為什麼呢?

彬哥聊影視


清朝已經亡了一個多世紀,可反清的情緒卻甚囂塵上,比辛亥革命時有過之而不及。縱觀當前的網絡言論,諸如“滿清誤我三百年”這樣的憤慨,已然是屢見不鮮。在這樣的心理下,凡是曾經與清朝對抗的或是被清朝殘害的,都是大無畏的英雄。孫殿英,便是在這樣的輿論氛圍下成了“義士”,甚至備受讚揚。

在清末民初的軍閥中,這個綽號為“孫大麻子”的小頭目,原本並不起眼。可是,令誰都沒有想到的是,一次貪婪的盜墓行為,卻讓孫殿英成了轟動一時的人物。

孫殿英是河南永城人,早年間是豫西一帶的土匪頭子,也算是小有名氣。在武夫當國的時代,握有人馬和軍火的人物,還是很容易發跡的。1928年,孫殿英的隊伍被蔣介石收編,他搖身一變,成了第十二軍軍長,算是熬出了頭。可是,被收編後的孫殿英,過得並不逍遙,因為非嫡系的孫大麻子,在軍費和裝備方面一向緊張。

孫殿英被收編後不久,曾有盜匪在清東陵一帶活動,想進行盜掘,孫殿英奉命前去剿匪。土匪出身的孫殿英,眼裡基本沒什麼紀律和法律,是個一切向“錢”看的主兒。當這樣一個人,帶著隊伍經過清東陵時,悲劇便產生了。

在經過一番謀劃後,孫殿英以舉行軍事演習為由,派人驅離了守墓人員。此後,他又命人對康熙、乾隆和慈禧的三座陵墓動手,想將地宮中的寶藏洗劫一空。不過,由於當時康熙陵地宮滲水嚴重,未能得手,僅把乾隆和慈禧的兩座地宮盜空了。盜墓後的孫殿英,將財物裝在馬車上堂而皇之地運走,並選取了一些珍寶“上下打點”,以企圖開脫罪名,大部分則變賣後用於採買軍火和發放軍餉。

盜墓事件披露後,國內一片譁然。可是,孫殿英一面忙著找替罪羊和洗脫罪名,一面給自己辯解,聲稱自己也是“革命者”,是以盜掘清朝帝后陵墓的方式來“革滿清的命”。就當時來看,聲討之聲是佔據主流的,但時至今日,輿論的風向似乎發生了巨大變化,不少人開始同情、支持甚至是稱讚孫殿英。

顯而易見,清東陵大盜孫殿英是明目張膽的盜墓,是國家文物的破壞者。但是,在反清情緒的影響下,有人選擇性的忽略了這些,專注於情感的發洩,認為孫殿英是“革命者”和“大英雄”。更令人費解的是,考古學家郭沫若先生,則成了眾矢之的,網絡中幾乎一邊倒地對其抨擊,甚至是鞭撻。

明定陵的發掘,首倡者並非郭沫若,當時包括吳晗在內的某些領導和學者,提出要發掘明代皇陵。結果,一些專家是持反對意見的。只是,當上級決定執行發掘時,以郭沫若為代表的一批專家,便毫不猶疑地執行了。從發掘過程來看,整個明定陵的發掘是科學的,也是成功的,只是由於受文物保護技術的影響,有部分文物未能得到妥善的保護。

事實上,明定陵的悲劇,並非是考古工作的失誤,而是後期六十年代中期開始的那場運動造成的。說白了,文物的損失,是人為打砸造成的,並不該將其推卸給某個人。不過,近年來某些自媒體為了博人眼球,過度渲染,不負責任地向專家潑髒水,在民眾間造成了十分消極的影響。

當前網絡中盛讚孫殿英而鞭撻郭沫若,已經見怪不怪,似乎成了人們的一種習慣。深究起來,這種局面的產生,還是我們不甚瞭解歷史,對考古和文物太過陌生,一切從娛樂信息和無良網文出發,以至於人云亦云,對盜墓賊大加讚賞,反倒對專家學者一味詆譭。


史海爛柯人


這個呢,應該歸根到底是大家對待真小人和偽君子的不同態度,也是一種奇怪的大眾心理。

軍閥孫殿英盜掘東陵,目的很純粹,就是為了金銀財寶,文物陪葬品,雖然是偷偷摸摸的盜掘,但是事情經過這麼多年發酵和演義,大家反而覺得他帶有傳奇色彩,對於其目的和行為都看得很清。將其作為一個真小人來對待,有時候就是這麼奇怪,一旦覺得某個人是真小人,那麼他做的那些為人所不齒的事情反而容易得到大家的諒解。比如,他本身就是姦淫擄掠的壞蛋,那麼他幹啥壞事,都是理所當然,這樣對於其罪惡的感受就弱了很多分。


與之相反,對於偽君子,實際上是更讓人痛恨的。就像是笑傲江湖裡的嶽不群和任我行一樣,任我行就是一直都那麼兇狠殘暴,所作所為就是一個魔頭,他要是做善事和正義事情,是會讓人奇怪的,人家做惡人做小人也做的坦坦蕩蕩,光明磊落。可是嶽不群,平時表現的正人君子一個,所練的劍也是“君子劍”,可是背地裡機關算盡,當漏出真面目時,真的對比出來,醜陋無比,吃相難看。

郭沫若在公眾心目中很大程度上成了嶽不群,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溜鬚拍馬,寫讚美詩,本身又是標準的情場高手(應該說渣男)。他的考古,是有成就的,但大家看到的是他好大喜功,急於求成,在考古時不但沒有很好的保存文物,反而造成不可逆轉的損壞。這是許多人對其一致唾棄的原因。


世間的事就是那麼奇妙,公眾的心理就是那麼有趣,不怕小人處處為利,坑蒙拐騙,壞事做盡,就怕君子冠冕堂皇,衣冠禽獸。因為小人,世人皆時刻防著,而偽君子防不勝防,不出手則矣,一出手,那才真五毒俱全。


被奉若神明的,高高舉起和膜拜的,一旦失足,摔到地上更慘,就是這個道理。


當然,從公正角度上來說,郭還是功過參半,孫則是全是私利,孫肯定不能和郭比。


李藝泓


其實這是一個關於人性的問題和社會心理學的問題,和是不是孫殿英盜墓或者郭沫若考古沒有什麼必然的聯繫,現在社會越來越多元化,每個個體的自由度在增加,都只會從自身的角度和利益去看待問題,不會去管自己的結論觀點是不是有邏輯和事實基礎。就像全世界依然有眾多的納粹組織崇拜希特勒,很多所謂的明星其實是真正的偽君子。


盜墓固然不能和考古相提並論,但是考古有時候帶來的災難可能更甚於盜墓。真心希望眾多的考古工作者認真對待自己的工作,開放胸懷,拓展視野和知識面,主動與社會接觸。

自強者,天助之,考古人也一樣。


二十世紀五十年代,郭沫若意圖以考古為理由挖掘皇陵,首先打明成祖長陵的主意,理由是認為可以找到完整的《永樂大典》。因為長陵的重要性,最終沒能真的動手,於是退而求其次,先拿定陵練一練。

找到金剛牆破門而入時,原本完好的定陵地宮迎來劫難。萬曆皇帝在位四十八年,“怠於政事而耽於享樂,日益揮霍侈靡,不知遏止”,如此奢侈愛財的皇帝決不會死後薄葬。據有的記載,定陵地宮打開時裡面有隨葬品三千多件。但是從現在留存的來看,只剩下翼善冠、首飾、玉佩、梅瓶等金、玉、瓷。一些珍貴的絲織品、字畫等珍寶全都因為迅速氧化而灰飛煙滅。萬曆皇帝的金絲楠木棺槨被扔掉,萬曆皇帝本人以及兩位皇后的屍骨後來被砸碎燒燬。



在沒有翔實嚴謹考察地宮中內情的情況下急於開挖,而且又沒有充分的保護措施保住珍貴文物,事後更沒有好好安置只是隨便扔在庫房裡幾十年,這不是考古是公然破壞,為了滿足自己好奇心和取得個人名譽的破壞。說是歷史的罪人都不為過。

今天的定陵只剩地宮和地面建築,只能淪為一個旅遊景點,喪失了歷史意義。


沅汰


同情孫殿英的,十分不能理解,而指責郭沫若的,確實有一定原因。

孫殿英盜掘清東陵,純粹是為了貪圖陵墓之中的財寶,並不像一些不明真相的人所說的為了民族大義。這次盜掘在當時就遭到了社會人士的一致批評。

孫殿英對清東陵的覬覦並不是突然興起,而是早有此心。如果按照一些網友所說,孫殿英是為了報復腐朽的滿清統治者,那這可是一件光彩的事兒啊,應該光明正大地幹啊!可是為何孫殿英偷偷摸摸,打著軍事演習的旗號來盜墓呢?為何事發之後,也就是1928年8月6日,全國各大媒體紛紛刊文,對孫殿英的這一行為表示批判,並且強烈要求國民政府對其進行審判呢?

這一切都反映出人心所向。

遺憾的是,孫殿英通過向蔣介石、何應欽、宋子文等人行賄,竟然躲過了法庭的審判,沒有承擔任何的後果。現在看來,也實在是滑天下之大稽。

有些網友的思想過於狹隘,為了反對而反對,因為自己心裡瞧不上清朝,便要否定它的一切,乾脆連東陵大盜也視為“民族英雄”,這是混淆黑白、不明事理的表現啊。


接下來說說郭沫若。

在這裡首先插播一點,很多人都說,郭沫若先生是一位考古學家。實際上,很多考古人並不這麼認為,答主同樣如此。

一般來說,考古是一門通過古人遺留下來的遺蹟、遺物來研究古代社會的學問,考古學家必須能夠親自從事考古發掘。按照這個標準來看呢,郭沫若並沒有接受過系統的考古學專業訓練,也沒有親自己參與過科學考古發掘。儘管郭老在歷史學、古文字學方面有著非凡的造詣,但是我們可以說他是一位歷史學家、古文字學家,而不能說他是考古學家

明定陵發掘始末,網上都可以找到很多信息,其他答主也說了不少,不再重複。總之,最初郭沫若、吳晗等人想要發掘的是長陵,跟他想要讓《永樂大典》重見天日有很大的關係,不能說完全沒有私心。

(吳晗上書請示發掘長陵的手稿)

很多網友不太瞭解的是,對於這次行動,時任中科院考古所副所長的夏鼐先生以及文化部副部長兼國家文物局局長鄭振鐸先生,都是持強烈的反對意見,他們認為當時考古工作者還缺乏經驗,有可能造成破壞。

兩方意見送到了周恩來總理手中,後來周總理批准了折中的方案,放棄發掘規模宏大長陵,改挖定陵。

後來的事兒, 很多人也知道了。定陵考古發掘本身是相當成功的,但是由於當年的文物保護技術還比較落後,一些有機質文物在出土之後逐漸朽壞,再後來由於特殊的歷史原因,萬曆皇帝的屍骨也慘遭破壞。

也正因為此,後來國家就制定了原則,不得主動發掘帝王陵墓。實際上,要是早聽夏鼐、鄭振鐸的意見,何來這場悲劇呢?

由於定陵發掘的破壞,以及很多人對郭沫若私德的不滿,一些人就開始全面否定郭沫若先生。但是答主認為,這同樣是很不理智的。我們評價一個人的學問,就不要把私德摻入。同樣地,若論私德,就不要考慮學問。

單純就學術能力和成果而言,郭老無疑是站在那個時代前列的。而定陵考古,除了經驗教訓,也的確讓人們得以看到珍貴的明代文物、瞭解到明代皇陵結構,不能說一無是處。


考古軍中馬前卒


何止是有人同情孫殿英,很多人還將孫殿英奉為英雄呢。其實孫殿英這個人,在當時的歷史中並不算出名,因為當時軍閥太多了,他在歷史上能有這麼大的名氣,說白了就是因為盜了慈禧老佛爺的墓,因為這件事,他被載入了歷史,否則現在的人恐怕都不知道曾有孫殿英這個人,因為當時他這樣的人可不少。

那麼孫殿英幹了挖墳掘墓的勾當,為何還有人對其報以同情,甚至是拍手稱快呢?其實這些人並不是說多麼喜歡孫殿英,相信大多數人除了孫殿英盜墓的事,其他關於孫殿英的事肯定是一件都不知道。人們太痛恨喪權辱國的清王朝了,晚清的實際統治者又是慈禧,所以孫殿英盜了慈禧的墓人們都很開心。

報以同情的人無外乎都是討厭清朝的人,孫殿英後來為了脫罪,他聲稱自己這是在反清,自己祖上曾受過清朝統治者迫害,這是在報復,並不是為了古墓中的文物,當然這僅僅是說辭罷了,任何明眼人都知道他是為什麼盜墓,孫殿英是由於沒有錢發軍餉才選擇盜慈禧墓,並不是像他說的那樣,所以說他也不值得同情。

郭沫若是一個專業的考古學家,為什麼他考古一直捱罵呢?首先他為了打開乾陵或者是秦始皇墓選擇拿萬曆墓練手,結果造成考古史上最大的悲劇,無數人阻攔他,他依然是一意孤行。郭沫若挖陵並不是為了考古事業,他是為了很多自己感興趣的東西,比如他覺得《蘭亭序》的真跡在乾陵中,所以他才想對乾陵就行考古。

除此之外則是郭沫若的做人,他這一點可是令人不敢恭維,魯迅都曾對其公開大罵,人們對於他的為人評價很低,所以很多人都討厭他,這是很正常的。

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人為鏡可以明得失,以史為鏡可以知興衰 喜歡歷史的讀者們不妨關注歷史雜貨鋪,如果有不對的地方歡迎指出,請多包涵。


歷史雜貨鋪


大家喜歡孫殿英是因為喜歡他的直率個性!孫殿英是明末抗清名將孫承宗的後人,清軍入關後,孫承宗被清軍俘虜後五馬分屍;孫家全家幾十人人命全部被抄斬滅族。因此,清朝祖墳被刨也沒什麼說道的了,出來混的遲早要還的,這就是還債!

孫殿英之祖是因為到外地走親戚才逃過一劫。清朝對孫殿英來說有不共戴天之仇,孫殿英的刨墳盜墓更顯得有那麼一點君子報仇百年不晚的感覺,這是一出很勵志的書。孫殿英也直接說了,他無能找活人報仇那就找死人報仇。一點也不掩飾自己的本性。

其次,孫殿英盜墓是為了養活軍隊!雖然盜墓是為了利,但是也算得上是情有可原的。孫殿英當時帶領的是雜牌軍,所有軍餉糧草都需要自籌的。孫殿英把盜來的寶物全部換成糧餉養部隊,而這支部隊又在抗擊日寇的時候幾乎全部為國盡忠,也算是取之於民用之於民了。反正就我個人角度來看,我為他點贊。

反過來,某人就卑鄙得一逼了。從家族淵源上看,朱明江山與某人並無私怨私恨。其在刨墳以前的初衷也不是為了報仇或者做其他什麼事,僅僅只是因為郭認為那裡有錢有商業價值,埋地下太浪費了,所以說到底,這才是真正為了錢,某人沒有盜墓之名實際上卻有盜墓之實,也是為了錢。


優己


沒有多少人同情孫殿英的,那些同情孫殿英,個人表示不理解。他做了比較解恨的事就是盜了慈禧的墓,也算是出了口惡氣。但是他盜墓完全是為了私慾,他盜的最大的兩個皇陵就是慈禧的定東陵和乾隆的裕陵,從而造成了大量的文物流失海外。給國家造成了重大的損失。

再說起郭沫若,那就是因為郭沫若的人品了。網上不總是調侃鐵骨錚錚郭沫若麼。郭沫若開始是幫國民政府做事,四一二事變遭受通緝,被迫加入共產黨,在國民黨看來是罪加一等的他為此流亡日本。後來回國後為了當官又脫離共產黨,再次進入國民黨政府。北平解放後,看到日落西山的國民黨沒搞頭,趁著自己名氣大又重新加入了共產黨。那個時候新中國準備成立,需要為自己正名,所以大力拉攏學術界的大文豪,過往只要沒有當過漢奸親日的,都可以掛職在共產黨那裡。過往只要改朝換代都是這樣操作的。到了文革的時候郭沫若害怕了,因為他以前在國民黨當的官不小,算是背景有問題的,革到他身上的時候那是不死也殘了。於是他為了自保大力推動文革,當時文革的很多大字報的文章和言論都是他寫的。說他有學問,那是有的,寫文章拍馬屁的功夫那也是一流的。得罪國民黨,還能在國民黨當官。得罪過共產黨,在新中國一樣也混得開。哪怕是文革期間,他也是風生水起。所以可見此人臉皮之厚,兩面三刀,沒有一點骨氣可言,屬於誰有肉留跟誰走的德行。連魯迅都罵他:遠看一條狗,近看郭沫若。

再申明下,郭沫若可不是考古學家,他就是頂著國家的幌子毀墓。定陵就是郭沫若主張和堅持挖掘的,其實他就是為了滿足自己的私慾,趁著自己還能多活幾年,多挖點皇陵開開眼。結果定陵一開,因為當時的保存技術不過關,導致大量的文物氧化損毀,給國家造成了重大的損失。定陵破壞了之後,他又盯上了長陵,因為他認為長陵裡面有失傳了的永樂大典。但是還好長陵是依山而建,郭沫若團隊找了好久的入口都沒找到才作罷。長陵沒挖成他有想挖武則天和唐高宗李治的乾陵,因為他認為天下第一書蘭亭序的原本就在乾陵,周總理因為吸取了定陵的教訓,所以就沒讓他挖了,並說明十年之內不動皇陵。就是為了保護文物,在當時條件不允許的情況下,挖皇陵就等於是毀皇陵。所以很多人為此就罵郭沫若,郭沫若壓根就不會考古,他就是巴結得好,為了滿足自己的好奇才想去挖皇陵的。


新和時代母嬰1


清軍入關大肆屠殺漢人,屠城屢見不鮮,慈禧更是敗國賣國,孫殿英盜東陵不假,是對是錯?當時的情形我們不清楚,也不好評論,但是,抗日算不算英雄,孫殿英率三個旅血戰赤峰,阻擊日軍,張學良看見日本人,直接率著東北軍跑了,他可有好幾十萬的人馬啊,孫殿英就三個旅,抗擊日本精銳師團,所以說他民族英雄不為過,文物國寶,都是我們一廂情願幻想出來的價值,亂世黃金,盛世古董,它就是幅畫,就是個瓷器,就是串珠子,能給你增壽麼,有什麼用


愛喝酸奶的Uncle


現在人的思想很亂!東陵被盜,大部分文物,不見了!給我們留下了太多的遐想,郭先生把定陵打開了!讓我們第一次看到了,皇陵的真實面貌,雖然有些東西沒有保護好!但是也為今後先不挖皇陵定了規矩!孫殿英,太壞了!祖宗的東西,都弄丟了,還有一些人,為漢奸說好話,評反!我感覺這些人,瘋了!


經典古玉


孫殿英盜墓純粹是土匪的唯利是圖行為。現在有的人用狹隘的民族仇恨觀念,來曲解他的行為,表示什麼理解甚至稱之為是英雄舉動,是非常錯誤的!慈禧之罪,已經成為歷史,如此糾纏不清,絕非明智之舉!倒是當今社會很多人,總是被仇恨迷惑了自己的雙眼,常常把個人的恩怨得失凌駕於國家,民族利益之上。以發洩為快事,是非常危險的!我們恨日本人就拍抗戰神劇,結果成了世界笑料。其實暴露出我們這個民族,缺少具有大國情懷的人民。以及我們這個民族浮躁和焦慮的狀態。當年曼德拉離開監獄的時候說過一句名言:如果我不能忘記過去的苦難,那麼我們的國家就沒有未來。這話值得我們很多人來深思一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