陶渊明:最昂贵的事,是做回自己

【本文原创,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陶渊明:最昂贵的事,是做回自己

文|江徐


台湾作家蒋勋说过一句话:美是回来做自己,知道自己生命应该用什么方式去活着,我觉得它是一个大智慧。

陶渊明无疑是这样一个富有智慧的文人。

年轻时候,他读了很多儒家书籍,也和大部分读书人一样,想通过仕途这条路来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为此,他在不同时期投靠过桓玄、刘裕、刘敬宣等门下,担任过大小不同的官职。

一路跌跌撞撞,活到四十岁,正所谓“四十而不惑”。他明白一点:官场不是自己的久留之地,而“闲静少言,不慕荣利”的他,也从来不是做官这块料。

不过,陶渊明倒是和天下很多父母一样,自己未能实现的志向,希望能由子女继承。或者说,他不希望孩子像自己一样“碌碌无为”。


陶渊明:最昂贵的事,是做回自己

而立之年,妻子生下长子,陶渊明给孩子取名为俨,字求思。名字中寄予了陶渊明对长子的殷切期望,希望他将以孔圣人的孙子子思为榜样,做一个庄重、恭敬的人。

陶俨长到14岁那年,陶渊明写下诗作《命子》,除了用祖先丰功伟业激励儿子之外,也寄予了他的祝愿与期望:

“日居月诸,渐免子孩。福不虚至,祸亦易来。夙兴夜寐,愿尔斯才。尔之不才,亦已焉哉。”

他说,时光一天天过去,我的孩儿会渐渐长大。你要记住,幸福是靠自己奋斗出来的,祸患却时刻隐藏在周围。你要谨慎处事,更要早起晚睡,勤勉用功。总之,他希望儿子积极入世,有所作为,将来成为可造之才。

可是我想,相比成才,陶渊明大概更希望儿子首先成为自己,上下求索,不忘初心。否则,他也不会以一句“尔之不才,亦已焉哉”作为《命子》的收尾。

陶渊明自己一生,最终活成庄子笔下那棵“无用”的樗树。

在《饮酒》(其八)中,陶渊明描写冬天里的的青松,托物言志,同样表明归园田居的决心。

有时候,我也在想,是清心寡欲过一种断舍离的生活,还是通过努力奋斗赏尽世间繁华?生活方式有多种,没有好坏对错之分。如果选择奔赴远方,那就做好风雨兼程的准备;如果选择安逸的当下,那也要接受平庸日常。

痛苦之处在于自己摇摆不定,不清楚自己到底想过怎样一种生活,于是内心纠结。

陶渊明:最昂贵的事,是做回自己

陶渊明为何能够坚定意志,最终选择回到乡野,为之吃苦受累?因为他清楚一点:

吾生梦幻间,何事绁尘羁?

人生如梦一场,又何必让尘世羁绊自己的生命?

大概每个人都说过“人生如梦”,真正意识到这一点的,寥寥无几。否则,大家也不会为了达到某个目的,迫使自己做违心事、说违心话。

“一个人知道自己为什么而活,就可以忍受任何一种生活。”

尼采的这句话放在陶渊明身上再适合不过。当他清楚知道自己想过怎么一种生活后,为此辛劳耕作,有时还忍饥挨饿,以至于到年老时候步入“偃卧瘠馁”的境地。在别人眼里,很不值得,也许还显得糊涂。而陶渊明自己呢,想必从不后悔当初的选择。

古典诗词专家叶嘉莹先生如此评价陶渊明:

在古今诗人之中,能够直接面对人生的苦难悲哀,而且最终找到了一个解决办法的,只有陶渊明。当然,他也不得不为自己所选择的这条道路付出了劳苦饥寒的代价。而这正体现了他的高尚和伟大。

陶渊明:最昂贵的事,是做回自己

【作者简介:江徐,80后女子,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点击右上角“关注”,收看更多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