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11 陶渊明:做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需要具备2种能力

【本文原创,点击右上角“关注”,分享更多精彩文字】

陶渊明:做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需要具备2种能力

文|江徐


作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陶渊明圈粉无数,苏轼就是他的铁杆粉丝。

苏轼除了对陶渊明高度赞誉之外,写有一百多首和陶诗。他这样评价自己的偶像:欲仕则仕,不以求之为嫌;欲隐则隐,不以去之为高。饥则扣门而乞食;饱则鸡黍以迎客。古今贤之,贵其真也。

正如苏轼所言,陶渊明顺其自然地活着,听从内心真实的声音,想做官了就去做官,想归隐了就去归隐。每做一个选择,因为随心随喜,所以从不懊恼,也不羞耻。

古今贤德之人都像陶渊明那样,贵在一个“真”字。这个“真”,不仅针对别人,更是对自己而言。

人总是矛盾的,或者说经历一段错误的路途,才能看清内心的方向。

陶渊明:做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需要具备2种能力

公元404年春,陶渊明40岁,他在守母丧期结束后,再次尝试出仕。这一次,他担任南朝刘宋开国皇帝刘裕的参军。

陶渊明夜以继日地赶路,有时一日三餐都没有着落。这番艰苦让他刚刚离家就思归,于是写道:“遥遥从羁役,一心处两端。掩泪泛东逝,顺流追时迁。”人在路上,心既向着仕途,又怀想田园。矛盾真是让人痛苦啊!

任职没多久,陶渊明发现自己年少时怀有的安邦济国的雄心,已经荡然无存。他不知道,这些年在各地做官,为俗世羁绊,究竟有何意义:“荏苒经十载,暂为人所羁。庭宇翳余木,倏忽日月亏。”

出仕做官,一则生存所迫,二则出于济国之心。一旦发现官场那套违背自己本性,他就不愿委曲求全。如果继续待下去,要么不合时宜地做自己,要么自欺欺人地融入其中。两条道,他好像都做不到,于是从刘裕那里辞职。

陶渊明:做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需要具备2种能力

公元405年,41岁的陶渊明告别官场,彻底归去,做了闲人,耕田种地,修篱种菊,饮酒作诗。不管怎样,既然是听从内心的选择,就没有什么好后悔。

关于归园田居的生活,陶渊明在《时运》中这样描写:“斯晨斯夕,言息其庐。花药分列,林竹翳如。清琴横床,浊酒半壶。”

同样作为不合时宜的人,陶渊明和苏轼都是性情耿直的。他在《饮酒》(其十)中写道:“孟公不在兹,终以翳吾情。”他觉得世间没有知音,不知与谁诉衷情。清醒的人,原是如此孤独。

李白一辈子放纵不羁爱自由,活得脱了烟火气。

苏轼在入世与出世间完成自我,活得坦荡豁达。

陶渊明四十岁开始,听从内心声音,活得真实自在。

陶渊明:做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需要具备2种能力

我不禁遐想,如果让陶渊明、李白、王维、苏轼及独居瓦尔登湖的梭罗凑一块聊天喝酒,是否另有一番魏晋风骨呢?

活着才是王道。想要特立独行,没有实力不行。作为一个不合时宜的人,怎么让自己好好活下去?

《人生真不如陶渊明那一杯酒》的作者费勇认为,一个不合时宜的人,想要好好活着,必须具备两种能力:

1、要有自我谋生的实力。

实力是选择的资本。这种实力,可以是渊博的知识,也可以是一技之长。

比如陶渊明,既然选择回家种田,他就愿意吃这种苦。除此之外,他还有名望。江州刺史王弘倾慕陶渊明的名士作风,在生活上多有关照。

又比如梭罗,他之所以能在远离人迹的瓦尔登湖独居两年,是因为吃苦耐劳、需求甚少,又精通木工、擅长算数。他的执友爱默生称赞他是个“有能力在世界上的任何角落谋生”的人。

陶渊明:做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需要具备2种能力


2、要有释放情绪的能力。

这种能力,其实就是通过不同的文艺形式进行自我表达。

悉数那些不合时宜的人,陶渊明、苏轼、梭罗,或者其他类似的人,他们写作并非为了谋取名利,也不是为了名传千古,而是借助文字,让深邃思想获得表达,让丰富情绪获得宣泄。

古今中外伟大的艺术家,他们是不合时宜的一群人。如果能够好好活着,一定具备以上两点。

每个人,都想做与众不同的自己,前提是你得有两把刷子。

多读书,多积累,让自己在这个时代拥有不可替代性。如此,才有资本成为颜色不一样的烟火。否则,只能老老实实做一个随波逐流的庸人。

陶渊明:做一个不合时宜的人,  需要具备2种能力

【作者简介:江徐,80后女子,十点读书签约作者。煮字疗饥,借笔画心。已出版《李清照:酒意诗情谁与共》。点击右上角“关注”,收看更多相关内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