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欢哪一首赞美母亲的古诗词?

秀峰观世界


母亲节来临之际,祝愿天下所有母亲,母亲节快乐幸福!

我最喜欢一首赞美母亲的古诗词是唐朝孟郊的《游子吟》,脍炙人口,而其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

离家在外,“寸草春晖”一直藕断丝连般牵绊着对母亲的牵挂,难解相思之苦,难报父母恩情。

儿时就特别努力读书,闲暇之余做力所能及的家务来减轻妈妈劳苦的重担,发誓长大一定让妈妈幸福。想法很好,现实残酷,长大后并没有让妈妈享福,家里大大小小又一次让妈妈全身心投入到锅碗瓢盆中。

一门心思把满腔热血投入到社会,职业无贵贱之分,尽自己所能,想干一番轰轰烈烈的事业,想想这也是一种报答母亲一个方式吧!

我的母亲很平凡,天底下最善良的人,任劳任怨,传承孝道,一屋不扫何以扫天下,母亲无私的爱,以身效仿,做出表率,她的儿女最基本的品德人人称赞,小家的祥和承欢传播着正能量,这就是家的力量,也就是母亲的力量。

一个个小家的力量,汇聚成一股风气,推动着社会文明的进步。多少杰出人物出身寒门,他们最终从社会底层走向人生的辉煌;多少人牺牲小家,投身于战火纷飞,很大程度上有赖于有一位伟大的母亲,时代的发展离不开母亲。

这个时代歌颂母亲,是亘古不变的主题。高尔基说,世界上的一切光荣和骄傲,都来自母亲。母爱是一种巨大的火焰,发光发热,燃烧自己,成就他人。





华姐wy


托翁说: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因历史原因,我从小因家庭变故缺失母爱,寄人篱下,所托非人,过着流浪狗般的生活,母爱的无私伟大真的体会不深。我看《都挺好》是流了泪的,因很多地方与苏明玉同病相怜,其实,人世间最令人心寒的不是朋友的背叛,而是亲人的抛弃和离心。

其次,我知道唐朝孟郊的《游子吟》脍炙人口,是古诗中赞美母爱最深情感人的一首诗,而其中"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这首诗的点睛之笔,成语“寸草春晖"由它点化而来。后来读书作文,我也常用到,只是把"春晖”比作祖国母亲。


用户思源Z


回眸历史长河,中华上下五千年,中国妇女承载着繁衍生息的自然和社会属性。母爱,温润着儿女的成长,也温润着历史的足迹。品鉴历史最早、最朴实、最感人的一首母爱咏颂古诗。




《诗经·国风·邶风·凯风》先秦·佚名

凯风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劳。

凯风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圣善,我无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劳苦。

睍睆黄鸟,载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风儿煦煦自南方,吹在枣树嫩芽上。

枣树芽心嫩又壮,母亲养儿辛苦忙。

和风煦煦自南方,枣树成柴风吹长。

母亲明理又善良,儿子不好不怨娘。

寒泉之水透骨凉,源头就在浚邑旁。

母亲养育儿七个,儿子长成累坏娘。

黄雀婉转在鸣唱,悦耳动听真嘹亮。

母亲养育儿七个,难慰母亲不应当。



鉴赏:

“母生七子,不图回报”为全诗歌颂母爱伟大的主题,这亦是与生俱来母爱的特征。诗歌起句以“凯风”来比喻母爱如春风和暖,以“棘心”枣树的嫩芽来比喻初生孩儿,仿佛让人感受到孩子被捧在母亲手上的幸福和珍贵。

而事实上,母亲不辞劳苦地抚育着儿子的成长,长得壮壮实实的孩子就是母亲最大的安慰。勤劳、善良又明理的母亲付出了她全部的心血,儿子若不长进、不能埋怨母亲的责任。

诗歌再以“寒泉”来比喻母亲养育七子的劳苦,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一个个孩子长成,如黄雀在广阔的大地上清丽婉转歌唱,多么悦耳、动听、嘹亮,没有常常去安慰母亲那颗饱受孤苦的心,确实深感不当和自责。

古人以诗歌颂扬母爱的无私奉献,以诗歌来警醒和勉励后人奋发进取、报效亲恩,传承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让人如沐春风。


玲珑随笔


关于母爱最喜欢的一句:

慈母之爱子,非为报也。

出自《淮南子》卷十· 缪称训,此句诠释了母爱的无私和伟大,不为报答,一味关爱。

慈母之爱子,非为报也,不可内解于心;圣人之养民,非求用也,性不能已。若火之自热,冰之自寒。夫有何修焉!及恃其力,赖其功者,若失火舟中。故君子见始,其知终矣。媒妁誉人,而莫之德也;取庸而强饭之,莫之爱也。虽亲父慈母,不加于此,有以为,则恩不接矣。关于母爱最喜欢的古诗,非游子吟莫属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 孟郊《游子吟》

此诗通俗易读,形象生动的再现了孩子离家,母亲的担忧、不舍和叮咛。


描写与《游子吟》相似情感的诗句有:

慈母倚门情,游子行路苦。——元 王冕《墨萱图》

悠悠慈母心,惟愿才如人。——唐 鲍溶《将归旧山留别孟郊》

卅载绨袍检尚存,

领襟虽破却余温。

重缝不忍轻移拆,

上有慈亲旧线痕。——清 周寿昌《晒旧衣》


母爱的另一表现形式为言传身教,《孟母三迁》一文最为经典。

邹孟轲母,号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时,嬉游为墓间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处子。”乃去,舍市旁。其嬉游为贾人炫卖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处吾子也。”复徙居学宫之旁。其嬉游乃设俎豆,揖让进退。孟母曰:“真可以处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长,学六艺,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谓孟母善以渐化。——两汉 刘向《孟母三迁》


近现代赞美母亲的诗歌也有很多,摘录一首冰心写给母亲的诗。

写给母亲的诗

母亲,好久以来

就想为你写一首诗

但写了好多次

还是没有写好

母亲,为你写的这首诗

我不知道该怎样开头

不知道该怎样结尾

也不知道该写些什么

就像儿时面对你严厉的巴掌

我不知道是该勇敢接受

还是该选择逃避

母亲,今夜我又想起了你

我决定还是要为你写一首诗

哪怕写得不好

哪怕远在老家的你

永远也读不到……

母亲,倘若你梦中看见一只很小的白船儿

不要惊讶他无端入梦

这是你至爱的女儿含著泪叠的

万水千山,求他载著她的爱和悲哀归去

祝天下母亲5.12母亲节快乐!


壹爿X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的三春晖。

孟郊的这首《游子咏》,生动而形象地表达出母亲对孩子无私而伟大的爱。

旧时的衣服,是手工缝制的,需一针一线地的缝饭做。诗中写到一位长大了的儿子即将出门远行,母亲即自豪又担扰,因为儿子长大了,要到远方寻求自己梦想和事业,这正是母亲所希望,但又非常担心儿子是否会被风吹雨打,是否会受到饥寒,又希望儿子能早回家中,母爱变成了无私的复杂心情,这种心情都体现在了独灯之下,母亲一针一线缝制衣服的形象之中。

诗的最后两句是言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意思是说谁说春天的一棵小草之心能报得了春天的太阳给以的温嗳呢?意思是在表大,孩子对母亲的爱又怎能报答母亲对孩子的无私而伟大的爱呢。

赞美母亲爱的古诗,我最爱的就是这首了。

(图片来自于网络)



春日之虎


唐代诗人,李商隐的《送母回乡》。

停车茫茫顾,困我成楚囚。

感伤从中起,悲泪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将名医投。

车接今在急,无意情不留!

母爱无所报,人生更何求。

抒发了作者对去世母亲的怀念和懊悔之情。得知母亲病重的消息,想要回家看望母亲,并带母亲去拜访名医。可是最终在母亲去世前没能赶回家,发自内心的怀念与懊悔。然而母亲的养育之恩定要报答是天经地义的。这么简单的事情都没有做到,那么人生的其它事还能托付给他让他追求吗?我是深有感触的。人生的道路是起伏不定的,唯独母亲养育之恩是天下人所共知的。所以人们要好好的孝顺自己的母亲。

还有,唐代诗人,孟郊的《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作者表达了自己在经历宦官仕途失意之后,常年居无定所,漂泊他乡,颠沛流离,尝尽世态炎凉。此时的内心愈加感到亲情的可贵之处。写下感人肺腑,至深,至敬的颂爱母亲的绝唱之诗。没有华丽的词语,纯朴淡然,用白描的手法把母亲的形象刻画的栩栩如生,令人慨叹,羡慕,折服。深化了母子之间骨肉之情,把伟大的母爱在生活的细节中体现得淋漓尽致,真切感人,泪眼朦胧。直抒胸臆的讴歌了母爱的伟大与无私。表达了作者对母爱的感激和尊敬。被后人引用了千百余年,可见诗人对后世的影响和印象深入骨髓,传唱不绝。

描写母亲的诗词举不胜举,我认为孟郊所写之诗,堪称典范之作。让我们荡起双桨,唱起不落的太阳,追寻母爱的无私,伟大,奉献,爱心,……


浪迹天涯285215087


《逝去母亲的母亲节》

作者 镗犁之华(范国世)

——谨以此诗献给我的母亲,我的2016

在矮矮林中的矮矮山岗

一座新的坟茔墓冢

如今成了母亲的新房

新房用新鲜的泥土积垒

还散发着新鲜泥土的芳香

不简不奢的青石墓碑

象帝王宝座闪闪发光

在逝去母亲的母亲节里

点燃两支短短的蜡烛

星星的火焰把回家的路照亮

母亲是平凡的母亲

属于她的节日是四季的忙碌

属于她的幸福是儿女的成长

属于她的快乐是家人的欢乐

属于她的吉祥是亲人的安康

逝去母亲的母亲节

节日也透着惶惶的凄凉

窗外的雨是思念的泪

这泪中又照进了阳光

在心里深情的叫一声老娘

这个原本应该属于你的节日

愿您安详在永久的天堂



镗犁之华范国世


关于赞美母亲的诗词,你最喜欢哪一首?我会毫不犹豫地说出我心中的答案~

《游子吟》梦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全诗并无华丽词藻,但写出了母子之间真挚的情感,分别时的痛苦之情,感人至深。母亲因为担心儿子回家迟了,所以亲手为儿子缝衣服,而且是针脚密密麻麻,唯恐不结实。儿子看到母亲为自己缝衣服的细节,更是感慨万千,用一反问句表达了——对于如同春天阳光般深厚的母爱,小小的萱草花表达的孝心怎么能报答得了。


芷若幽兰1314


最爱“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短短十个字,把母亲对孩子最深切的关注、最细致的观察表现得淋漓尽致。出自清代蒋士铨的《岁末到家》,全诗如下:

爱子心无尽,归家喜及辰。寒衣针线密,家信墨痕新。见面怜清瘦,呼儿问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

岁月更迭,时世变迁,只有母亲的爱从不褪色,母亲对孩子的牵挂至死方休。音书隔阻的时代,一旦孩子出门,母亲只有家中倚闾苦望,看尽四季更迭依然等不到游子归家。而在外的孩子,“天涯岂是无归意,争奈归期未可期!”

即便归家,生活不易,个中坎坷辛酸怎敢向母亲细说,徒增她的担忧?“低徊愧人子,不敢叹风尘。”然而何须你开言?归家之际匆匆一眼,母亲心中便有数了。

三十年前,祖母在一场大火中葬身,得知噩耗连夜赶回的父亲,在祖母灵前长跪不起,哀哀恸哭。年幼的我并不太理解一贯刚强的父亲为何像孩子般失态,只是牢牢记住了灵前的挽联:念孩儿为学参军行副业屡别慈颜,今日异乡归,不见倚闾人在望。

如今,我的父母已近古稀之年。每次去看他们,我必定提前电话告知。然后他们隔一会就打个电话来问:到哪儿了?还要多久?忙到走路冒烟的我总是匆匆应答后挂断,心中不免暗生埋怨。

有一天,我在楼下停好车,无意中抬起头,十楼的窗口挤着两个灰白头发的脑袋。目光相接的一瞬,父母像两个做错事被抓了现行的孩子,有点尴尬地冲我傻笑。



明知不会被关注、不会被理解,还是依然如故,毫无意义的固执的坚守,这是年迈的父母表达爱的方式。

马尔克斯说:父母是隔在我们和死亡之间的帘子。等到他们过世,你才会直面这些东西。

父母年岁已老,每一个当下都是珍贵的。把握现在,爱趁有时,与所有中年人共勉。


名校就读那些事


世界上最伟大最无私的爱只有母爱。就如但丁所说:世界上有一种最美丽的声音,那便是母亲的呼唤。从古至今描写母亲的诗词太多太多,但最脍炙人口的应该是唐代诗人孟郊写的《游子吟》:兹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 ,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 ,报得三春晖。诗人把母亲对儿子的牵挂,真挚的的母爱,儿子对母亲的思念,想报达母爱之情写得淋漓尽致!

而我却更喜欢巜劝孝歌》里面的一句:“母苦儿不未见,儿劳母不安。”短短一句便道尽了人间无尽母爱与辛酸,只有为人父母者才能深刻体会其中之含义。所以我想加上一句:唯有当人母,方知母之苦。”天下母亲皆如此也!

“子欲养而亲不待”珍惜有父母的时光吧!祝天下所有母亲健康,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