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喜歡哪一首讚美母親的古詩詞?

秀峰觀世界


母親節來臨之際,祝願天下所有母親,母親節快樂幸福!

我最喜歡一首讚美母親的古詩詞是唐朝孟郊的《遊子吟》,膾炙人口,而其中“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

離家在外,“寸草春暉”一直藕斷絲連般牽絆著對母親的牽掛,難解相思之苦,難報父母恩情。

兒時就特別努力讀書,閒暇之餘做力所能及的家務來減輕媽媽勞苦的重擔,發誓長大一定讓媽媽幸福。想法很好,現實殘酷,長大後並沒有讓媽媽享福,家裡大大小小又一次讓媽媽全身心投入到鍋碗瓢盆中。

一門心思把滿腔熱血投入到社會,職業無貴賤之分,儘自己所能,想幹一番轟轟烈烈的事業,想想這也是一種報答母親一個方式吧!

我的母親很平凡,天底下最善良的人,任勞任怨,傳承孝道,一屋不掃何以掃天下,母親無私的愛,以身效仿,做出表率,她的兒女最基本的品德人人稱讚,小家的祥和承歡傳播著正能量,這就是家的力量,也就是母親的力量。

一個個小家的力量,匯聚成一股風氣,推動著社會文明的進步。多少傑出人物出身寒門,他們最終從社會底層走向人生的輝煌;多少人犧牲小家,投身於戰火紛飛,很大程度上有賴於有一位偉大的母親,時代的發展離不開母親。

這個時代歌頌母親,是亙古不變的主題。高爾基說,世界上的一切光榮和驕傲,都來自母親。母愛是一種巨大的火焰,發光發熱,燃燒自己,成就他人。





華姐wy


託翁說:幸福的家庭是相似的,不幸的家庭各有各的不幸。因歷史原因,我從小因家庭變故缺失母愛,寄人籬下,所託非人,過著流浪狗般的生活,母愛的無私偉大真的體會不深。我看《都挺好》是流了淚的,因很多地方與蘇明玉同病相憐,其實,人世間最令人心寒的不是朋友的背叛,而是親人的拋棄和離心。

其次,我知道唐朝孟郊的《遊子吟》膾炙人口,是古詩中讚美母愛最深情感人的一首詩,而其中"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是這首詩的點睛之筆,成語“寸草春暉"由它點化而來。後來讀書作文,我也常用到,只是把"春暉”比作祖國母親。


用戶思源Z


回眸歷史長河,中華上下五千年,中國婦女承載著繁衍生息的自然和社會屬性。母愛,溫潤著兒女的成長,也溫潤著歷史的足跡。品鑑歷史最早、最樸實、最感人的一首母愛詠頌古詩。




《詩經·國風·邶風·凱風》先秦·佚名

凱風自南,吹彼棘心。

棘心夭夭,母氏劬勞。

凱風自南,吹彼棘薪。

母氏聖善,我無令人。

爰有寒泉?在浚之下。

有子七人,母氏勞苦。

睍睆黃鳥,載好其音。

有子七人,莫慰母心。

風兒煦煦自南方,吹在棗樹嫩芽上。

棗樹芽心嫩又壯,母親養兒辛苦忙。

和風煦煦自南方,棗樹成柴風吹長。

母親明理又善良,兒子不好不怨娘。

寒泉之水透骨涼,源頭就在浚邑旁。

母親養育兒七個,兒子長成累壞娘。

黃雀婉轉在鳴唱,悅耳動聽真嘹亮。

母親養育兒七個,難慰母親不應當。



鑑賞:

“母生七子,不圖回報”為全詩歌頌母愛偉大的主題,這亦是與生俱來母愛的特徵。詩歌起句以“凱風”來比喻母愛如春風和暖,以“棘心”棗樹的嫩芽來比喻初生孩兒,彷彿讓人感受到孩子被捧在母親手上的幸福和珍貴。

而事實上,母親不辭勞苦地撫育著兒子的成長,長得壯壯實實的孩子就是母親最大的安慰。勤勞、善良又明理的母親付出了她全部的心血,兒子若不長進、不能埋怨母親的責任。

詩歌再以“寒泉”來比喻母親養育七子的勞苦,春夏秋冬、四季更迭,一個個孩子長成,如黃雀在廣闊的大地上清麗婉轉歌唱,多麼悅耳、動聽、嘹亮,沒有常常去安慰母親那顆飽受孤苦的心,確實深感不當和自責。

古人以詩歌頌揚母愛的無私奉獻,以詩歌來警醒和勉勵後人奮發進取、報效親恩,傳承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讓人如沐春風。


玲瓏隨筆


關於母愛最喜歡的一句:

慈母之愛子,非為報也。

出自《淮南子》卷十· 繆稱訓,此句詮釋了母愛的無私和偉大,不為報答,一味關愛。

慈母之愛子,非為報也,不可內解於心;聖人之養民,非求用也,性不能已。若火之自熱,冰之自寒。夫有何修焉!及恃其力,賴其功者,若失火舟中。故君子見始,其知終矣。媒妁譽人,而莫之德也;取庸而強飯之,莫之愛也。雖親父慈母,不加於此,有以為,則恩不接矣。關於母愛最喜歡的古詩,非遊子吟莫屬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唐 孟郊《遊子吟》

此詩通俗易讀,形象生動的再現了孩子離家,母親的擔憂、不捨和叮嚀。


描寫與《遊子吟》相似情感的詩句有:

慈母倚門情,遊子行路苦。——元 王冕《墨萱圖》

悠悠慈母心,惟願才如人。——唐 鮑溶《將歸舊山留別孟郊》

卅載綈袍檢尚存,

領襟雖破卻餘溫。

重縫不忍輕移拆,

上有慈親舊線痕。——清 周壽昌《曬舊衣》


母愛的另一表現形式為言傳身教,《孟母三遷》一文最為經典。

鄒孟軻母,號孟母。其舍近墓。孟子之少時,嬉遊為墓間之事。孟母曰:“此非吾所以居處子。”乃去,舍市旁。其嬉遊為賈人炫賣之事。孟母又曰:“此非吾所以處吾子也。”復徙居學宮之旁。其嬉遊乃設俎豆,揖讓進退。孟母曰:“真可以處居子矣。”遂居。及孟子長,學六藝,卒成大儒之名。君子謂孟母善以漸化。——兩漢 劉向《孟母三遷》


近現代讚美母親的詩歌也有很多,摘錄一首冰心寫給母親的詩。

寫給母親的詩

母親,好久以來

就想為你寫一首詩

但寫了好多次

還是沒有寫好

母親,為你寫的這首詩

我不知道該怎樣開頭

不知道該怎樣結尾

也不知道該寫些什麼

就像兒時面對你嚴厲的巴掌

我不知道是該勇敢接受

還是該選擇逃避

母親,今夜我又想起了你

我決定還是要為你寫一首詩

哪怕寫得不好

哪怕遠在老家的你

永遠也讀不到……

母親,倘若你夢中看見一隻很小的白船兒

不要驚訝他無端入夢

這是你至愛的女兒含著淚疊的

萬水千山,求他載著她的愛和悲哀歸去

祝天下母親5.12母親節快樂!


壹爿X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的三春暉。

孟郊的這首《遊子詠》,生動而形象地表達出母親對孩子無私而偉大的愛。

舊時的衣服,是手工縫製的,需一針一線地的縫飯做。詩中寫到一位長大了的兒子即將出門遠行,母親即自豪又擔擾,因為兒子長大了,要到遠方尋求自己夢想和事業,這正是母親所希望,但又非常擔心兒子是否會被風吹雨打,是否會受到飢寒,又希望兒子能早回家中,母愛變成了無私的複雜心情,這種心情都體現在了獨燈之下,母親一針一線縫製衣服的形象之中。

詩的最後兩句是言志。“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意思是說誰說春天的一棵小草之心能報得了春天的太陽給以的溫噯呢?意思是在表大,孩子對母親的愛又怎能報答母親對孩子的無私而偉大的愛呢。

讚美母親愛的古詩,我最愛的就是這首了。

(圖片來自於網絡)



春日之虎


唐代詩人,李商隱的《送母回鄉》。

停車茫茫顧,困我成楚囚。

感傷從中起,悲淚哽在喉。

慈母方病重,欲將名醫投。

車接今在急,無意情不留!

母愛無所報,人生更何求。

抒發了作者對去世母親的懷念和懊悔之情。得知母親病重的消息,想要回家看望母親,並帶母親去拜訪名醫。可是最終在母親去世前沒能趕回家,發自內心的懷念與懊悔。然而母親的養育之恩定要報答是天經地義的。這麼簡單的事情都沒有做到,那麼人生的其它事還能託付給他讓他追求嗎?我是深有感觸的。人生的道路是起伏不定的,唯獨母親養育之恩是天下人所共知的。所以人們要好好的孝順自己的母親。

還有,唐代詩人,孟郊的《遊子吟》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作者表達了自己在經歷宦官仕途失意之後,常年居無定所,漂泊他鄉,顛沛流離,嚐盡世態炎涼。此時的內心愈加感到親情的可貴之處。寫下感人肺腑,至深,至敬的頌愛母親的絕唱之詩。沒有華麗的詞語,純樸淡然,用白描的手法把母親的形象刻畫的栩栩如生,令人慨嘆,羨慕,折服。深化了母子之間骨肉之情,把偉大的母愛在生活的細節中體現得淋漓盡致,真切感人,淚眼朦朧。直抒胸臆的謳歌了母愛的偉大與無私。表達了作者對母愛的感激和尊敬。被後人引用了千百餘年,可見詩人對後世的影響和印象深入骨髓,傳唱不絕。

描寫母親的詩詞舉不勝舉,我認為孟郊所寫之詩,堪稱典範之作。讓我們蕩起雙槳,唱起不落的太陽,追尋母愛的無私,偉大,奉獻,愛心,……


浪跡天涯285215087


《逝去母親的母親節》

作者 鏜犁之華(範國世)

——謹以此詩獻給我的母親,我的2016

在矮矮林中的矮矮山崗

一座新的墳塋墓冢

如今成了母親的新房

新房用新鮮的泥土積壘

還散發著新鮮泥土的芳香

不簡不奢的青石墓碑

象帝王寶座閃閃發光

在逝去母親的母親節裡

點燃兩支短短的蠟燭

星星的火焰把回家的路照亮

母親是平凡的母親

屬於她的節日是四季的忙碌

屬於她的幸福是兒女的成長

屬於她的快樂是家人的歡樂

屬於她的吉祥是親人的安康

逝去母親的母親節

節日也透著惶惶的淒涼

窗外的雨是思念的淚

這淚中又照進了陽光

在心裡深情的叫一聲老孃

這個原本應該屬於你的節日

願您安詳在永久的天堂



鏜犁之華範國世


關於讚美母親的詩詞,你最喜歡哪一首?我會毫不猶豫地說出我心中的答案~

《遊子吟》夢郊

慈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

臨行密密縫,意恐遲遲歸。

誰言寸草心,報得三春暉!

全詩並無華麗詞藻,但寫出了母子之間真摯的情感,分別時的痛苦之情,感人至深。母親因為擔心兒子回家遲了,所以親手為兒子縫衣服,而且是針腳密密麻麻,唯恐不結實。兒子看到母親為自己縫衣服的細節,更是感慨萬千,用一反問句表達了——對於如同春天陽光般深厚的母愛,小小的萱草花表達的孝心怎麼能報答得了。


芷若幽蘭1314


最愛“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短短十個字,把母親對孩子最深切的關注、最細緻的觀察表現得淋漓盡致。出自清代蔣士銓的《歲末到家》,全詩如下:

愛子心無盡,歸家喜及辰。寒衣針線密,家信墨痕新。見面憐清瘦,呼兒問苦辛。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

歲月更迭,時世變遷,只有母親的愛從不褪色,母親對孩子的牽掛至死方休。音書隔阻的時代,一旦孩子出門,母親只有家中倚閭苦望,看盡四季更迭依然等不到遊子歸家。而在外的孩子,“天涯豈是無歸意,爭奈歸期未可期!”

即便歸家,生活不易,箇中坎坷辛酸怎敢向母親細說,徒增她的擔憂?“低徊愧人子,不敢嘆風塵。”然而何須你開言?歸家之際匆匆一眼,母親心中便有數了。

三十年前,祖母在一場大火中葬身,得知噩耗連夜趕回的父親,在祖母靈前長跪不起,哀哀慟哭。年幼的我並不太理解一貫剛強的父親為何像孩子般失態,只是牢牢記住了靈前的輓聯:念孩兒為學參軍行副業屢別慈顏,今日異鄉歸,不見倚閭人在望。

如今,我的父母已近古稀之年。每次去看他們,我必定提前電話告知。然後他們隔一會就打個電話來問:到哪兒了?還要多久?忙到走路冒煙的我總是匆匆應答後掛斷,心中不免暗生埋怨。

有一天,我在樓下停好車,無意中抬起頭,十樓的窗口擠著兩個灰白頭髮的腦袋。目光相接的一瞬,父母像兩個做錯事被抓了現行的孩子,有點尷尬地衝我傻笑。



明知不會被關注、不會被理解,還是依然如故,毫無意義的固執的堅守,這是年邁的父母表達愛的方式。

馬爾克斯說:父母是隔在我們和死亡之間的簾子。等到他們過世,你才會直面這些東西。

父母年歲已老,每一個當下都是珍貴的。把握現在,愛趁有時,與所有中年人共勉。


名校就讀那些事


世界上最偉大最無私的愛只有母愛。就如但丁所說:世界上有一種最美麗的聲音,那便是母親的呼喚。從古至今描寫母親的詩詞太多太多,但最膾炙人口的應該是唐代詩人孟郊寫的《遊子吟》:茲母手中線,遊子身上衣。臨行密密縫 ,意恐遲遲歸。誰言寸草心 ,報得三春暉。詩人把母親對兒子的牽掛,真摯的的母愛,兒子對母親的思念,想報達母愛之情寫得淋漓盡致!

而我卻更喜歡巜勸孝歌》裡面的一句:“母苦兒不未見,兒勞母不安。”短短一句便道盡了人間無盡母愛與辛酸,只有為人父母者才能深刻體會其中之含義。所以我想加上一句:唯有當人母,方知母之苦。”天下母親皆如此也!

“子欲養而親不待”珍惜有父母的時光吧!祝天下所有母親健康,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