辍学的研究生,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少年怎么变成了一个精神分裂


辍学的研究生,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少年怎么变成了一个精神分裂


赵彦斌的悲剧也许从小就埋下了伏笔。

他是家里的第三个孩子,上有两个姐姐,姐姐平时都很照顾他。他也很争气,从小聪明、好学,学习成绩优异, 17岁上大学,22岁读研究生,也是村里的唯一的一个研究生。

小赵最大的特点就是性格内向,少语,胆小怕事,不擅交往。

从读大学开始,小赵就开始发生变化,他会认为别人吐痰、关门都是冲着他来的,怀疑别人在背后议论他,嫉妒他的才华,因此不愿出门。当时还能坚持学习,父母也没有在意。


辍学的研究生,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少年怎么变成了一个精神分裂


次年,他考上硕士研究生,学习成绩中等,但行为孤僻,不与同学交往。过了一段时间就开始不去上课,不出宿舍门,也不去食堂买饭,有时半个月只吃方便面。不得已需要出门时,他总靠着路边走,认为别人吐痰是在污辱他,让他难受。

还说自己是“诗圣”,能力超过杜甫、李白等大诗人,只是现在还没有发表。

还说自己是中国的“转世灵童”,自己的命运就是国家的命运,如果他身体好,

国家就繁荣、富强;他身体不舒服,国家就出现工厂倒闭、工人下岗。

过了一年之后,小赵就再也无法坚持学业了,休学回家,仍认为别人咳嗽、吐痰使他全身难受,随后住进了精神病院,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先后经历过了电休克、药物治疗,效果均不理想。


辍学的研究生,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少年怎么变成了一个精神分裂


小赵的症状特点包括关系妄想(认为别人的言行与自己有关,咳嗽、关门都是冲着自己来的)、被害妄想(认为别人吐痰是在污辱他、嫉妒他的才华)、夸大妄想(认为自己是“诗圣”、“转世灵童”)和内心被揭露感(认为自己心里想的事全中国都知道),并由此产生紧张、恐惧等情绪障碍以及主动的回避行为。

从而使他无法继续学习、社会功能严重受损。他的多个妄想之间缺乏一种逻辑上的联系,显得结构松散,妄想內容缺乏现实性,荒谬离奇,令人不可理解。这些是他被诊断为精神分裂症的主要依据。

很显然,小赵最终的疾病结局将很不理想,有下面几个原因

(1)发病前未发现明显的心理刺激因素作为诱因;

(2)孤僻、内向、不擅长交往等性格缺陷是他发病的内在因素;

(3)发病期非常缓慢,总共经历了两年的时间才引起别人的注意;

(4)治疗不及时。发病以后的2年零8个月才开始接受系统的治疗;

(5)用多种抗精神病药物治疗均疗效不佳,在整个三年半的病程中,始终没有完全治愈过,而且症状呈不断加重的趋势。


辍学的研究生,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少年怎么变成了一个精神分裂


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惋惜的例子,一位风华正茂的硕士研究生,怎会落得如此地步呢?未及时治疗的后果究竟有多严重!

诚然,现代医学还不够完善,我们还没有完全掌握精神分裂症所固有的发生、发展规律,还缺乏有效的根治方法,但这些都是我们目前力所不能及的。

小赵为什么没有得到及时的治疗?这里面首先有小赵自身的原因,他最初产生妄想的时候,没有及时与别人沟通。由于他当时住校,父母难以及时发现,而在他发病早期,精神症状对他的学习又没有产生太大的影响,也就没能引起学校老师和同学的注意。如果小赵刚出现症状就抓紧治疗,治疗效果肯定会更加好,恢复成一个正常人也不是不可能。

同时,我们也要注意精神病的特殊性,由于精神病患者缺乏自知力,不会主动就医,那么,及时发现并督促患者就医的重任就落在他的周围人,特别是他的监护人身上了。如果大学里的老师、辅导员和班干部能及时关注,也就就能挽回的是小赵的一生啊!


辍学的研究生,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少年怎么变成了一个精神分裂


最后需要提及的是小赵的父母。他们为了给小赵治病,可以说是呕心沥血。他们绝对不愿看到小赵久治不愈的样子,更不愿想象,小赵不久将出现精神衰退。但是,小赵因病辍学回家到住进精神病院开始系统治疗,这中间为何又耽误了4个多月呢?

他们肯定有自己的苦衷,但无论如何,对于这期间所延误的治疗时间,他们负有不可推卸的责任。而且,在小赵上大学和上研究生期间,每次寒暑假回家的时候,也很可能会流露出精神病的蛛丝马迹,此时父母为什么不能及时与学校取得联系,来了解一下孩子在学校的全面表现呢?

他们很可能会说,“做父母的不愿把孩子往精神病上想”、“如果早跟学校讲了,会对小赵产生很多不利的影响,甚至使他无法完成学业”等等。这些理由都有可理解的一面,但现在结局又怎么样呢?


辍学的研究生,一个学习成绩优异的少年怎么变成了一个精神分裂


一个年轻有为的才子,很可能将永久地成为家庭和社会的负担。对此,大家都应该好好想一想,社会、学校、家庭、医疗部门、还有小赵自己各应该负什么样的责任……

最后,只想说一句话,精神分裂症的早发现、早治疗很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