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跨境电商,千万不要从工厂做起”

跨境电商是一个大的概念,每个人在其中都扮演不同的角色。而供应商这一角色,可不好干。供应商说白了就是工厂的老板,属于供应链的上游。从2008年到现在,工厂老板经历了怎样的一个历程呢?

小跨的跨境故事讲堂开始了。

2008年

当时跨境电商还不算很成熟,行业中涌现了很多大批量采购的大卖家。许多卖家资本不足,现金流不到位。这就导致了工厂的账期被压得很厉害,2个月、3个月....甚至6个月都有。然而,在金融危机的大背景下,工厂不坚持也得坚持。无外乎,多咬咬牙。

2011年

第三分销平台崛起,账期短了,还有成千上万个中小卖家帮自己卖货,看似皆大欢喜,但是生产很难把控,命脉掌握在分销平台、电商平台、卖家手里....今天产品在分销平台首页出现说不定明天就很靠后,今天卖家找你拿货但可能明天就找别人了。热卖的产品批量生产后,一天才出几件货,备着满满一仓库,工厂再次苦不堪言。

“干跨境电商,千万不要从工厂做起”

2014年

左右电商平台纷纷邀请工厂入驻,大量工厂有机会翻身成主演了,但转型做卖家后,却由于产品、营销、物流、团队、基因等问题,除了百事泰等少量工厂,绝大多数月销难上20万美金,只叹电商为何如此艰难,日夜怀疑自己,是不是选错了路。

现如今

跨境分销翻拍,有些工厂撸起袖子自己当导演,亲自搭建分销平台,这一次待遇会好一点吗?经过多次采访与了解,小跨表示,分销工厂,到了2018、2019年,确实是开始翻身了。

一、有了产品主动权

过去的采销模式,要么是贸易商给工厂下单说做什么就做什么,要么是工厂跟风生产。但如今工厂自己搭建分销平台,分销商的订单信息也会反馈给工厂,因此工厂能快速获取目标消费者偏好信息、热销产品品类以及其市场走势等,从而开发出更有竞争力的产品。

依据自建分销平台的大数据,可以自主改进产品设计,不断进行产品的更新迭代,而不是被贸易商推着改善产品,久而久之,产品质量越来越好。

二、经营了品牌

在传统贸易中,工厂只负责生产贴牌,就算产品再好,也是别人的品牌。而分销却不一样,自己备货,品牌是自己的,不用搭建销售团队,就可以借助中小卖家的翅膀,让自己的牌子出现在美国、欧洲、中东、非洲、amazon、ebay等不同国家和平台。

比如:主营IP camera以及大件乐器产品的深圳宜视安科技,在实现梦想的路上一直打磨自己的产品,经营自己的品牌,在IP camera这一品类上开发了60种产品,每一种都以精品品质来要求,如今拥有庞大的用户群体,分销发展到多个国家,其旗下的分销商已经达到2000多家,就连环球易购、腾拓、棒谷这类电商大鳄都是它的客户。

“干跨境电商,千万不要从工厂做起”

三、分销壮大了

在对分销商的管理上,工厂卖家相对普通贸易商会更成体系。而在让各位玩分销的工厂卖家头疼的价格管控问题上,深圳宜视安科技的黄总有自己的一套逻辑。譬如,在日本站、德国站等不同站点只会指定一家或几家分销商,避免恶性价格战。而最霸气的举措则是统一出货价,款到才发货,就连对环球易购、腾拓、棒谷也一视同仁。

无独有偶,广州夜眼科技在分销这块规定了全球统一零售价,如有违规者,两次警告,三次出局,直接断货。

“干跨境电商,千万不要从工厂做起”

四、电商收购工厂

同样,在传统分销分销模式中,很多卖家也意识到要跳出来自己做平台,要有工厂,要不断深挖供应链才能掌握主动权。这让更多工厂受到了关注,有了好的身价。就如夜眼科技,前几年开始收购工厂,转型做分销,虽然随着身份的转变,不仅在管理工厂上存在挑战,甚至连产品思维也要重塑,但是这种转变无疑是明智的。其通过工厂来降低产品的开发成本,在人数没有大增的基础上,从月销百万美金突破到了月销两百万美金。

那是不是没有工厂back up的贸易商做分销就没有胜算了呢?也不尽然,有能力开发供应链的就有机会和工厂卖家抗衡,就如麦百嘉。


欢迎关注跨境chat,专注于分享跨境创意、干货、资讯等内容,总有你想知道的信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