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两种不同回答,决定孩子不同人生


“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两种不同回答,决定孩子不同人生

“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几乎每一个孩子都会问这样的问题。

大多数的家长的回答是:“上班是为了赚钱呀,这样才能给你买玩具啊。”如果恰巧心情不好,有的家长还会说:“不去上班,拿什么来养你!”

以前我也总是拿“买玩具”这个理由来搪塞孩子,但一天早上,儿子突然把他所有的玩具都摆出来,拦着不让我去上班,奶声奶气地说:“我有很多玩具了,不用买新的,妈妈留下来陪我玩吧。”

“上班就是为了赚钱”,这话听起来是没有错,但这并没有解决孩子的疑惑以及分离焦虑的问题。此外,这句话给孩子传递的信息是:爸妈上班就是赚钱,赚钱比我还要重要。这样的观念会给孩子的职业观带来负面的影响,这样的影响甚至是一生的。

所以,“为什么要上班”这个问题,并不是随便敷衍一句就可以解决的。

“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两种不同回答,决定孩子不同人生

缓解孩子的分离焦虑

孩子问这个问题的时候,传递出来的其实是不舍的情绪,他们不愿意跟爸爸妈妈分开。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回应孩子的情绪。

“我知道你舍不得妈妈,妈妈也很舍不得你,上班的时候,妈妈也会很想念你的。”当自己的情绪得到接纳和回应时,孩子的焦虑会减轻很多。

如果孩子还是依依不舍,那就明确地告诉孩子自己什么时候回来,“妈妈一下班就马上回来”,孩子还没有太多的时间观念的话,也可以换一种说法,“宝宝吃晚饭之前,妈妈就回来了”。这样孩子就会知道虽然妈妈离开了,但是她过不了多久就会回来的。

“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两种不同回答,决定孩子不同人生

大方地跟孩子谈钱

工作的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就是能够赚钱我们有必要让孩子知道“工作”跟“赚钱”的关系。

“赚钱是妈妈工作中最重要的意义之一,因为生活中很多东西都需要用钱来买的,比如你的玩具、我们吃的饭、我们穿的衣服、每天晚上给你读的故事书,这些都需要用钱才能买得到。想要有钱,就需要我们用工作去换取。”

在解释的过程中,不要把“我也不想去上班,但是不得不去”这样的情绪传递给孩子。这些负面情绪会让孩子觉得,工作是一件非常痛苦的事情,等到他真正踏上社会、参加工作的时候,这样的心态会让他缺乏工作的热情。

“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两种不同回答,决定孩子不同人生


“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两种不同回答,决定孩子不同人生

告诉孩子工作是一件有价值、有意义的事情

一位医生朋友曾告诉我他跟儿子之间一段对话。

因为医生经常值夜班,下夜班回到家,孩子都已经收拾东西准备去幼儿园了。

有一天,孩子突然问:“爸爸,为什么我都要去上学了你才下班?”

朋友回答到:“你上次夜里发高烧,妈妈带你去了哪里?”

朋友接着问:“去医院谁给你看的病?”

“医生”,孩子又答到。

朋友说:“爸爸就是这样需要在夜里上班的医生。如果晚上生病的人,没有医生给他们看病的话,他们就会跟你发烧时一样难受。而爸爸及时给他们治疗,就能够尽快减轻他们的痛苦,让他们恢复健康。”

听完之后,孩子眼中透着一丝崇拜的光芒,说了句:“爸爸,你真棒!”

每一份职业,除了能够赚钱,它还有更多的价值和意义,把我们在工作中的收获分享给孩子,他会更加明白,工作不仅仅是为了赚钱,更是为了实现自己的价值,去帮助更多的人。

“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两种不同回答,决定孩子不同人生


“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两种不同回答,决定孩子不同人生

让绘本来帮你回答

如果你正在被“为什么要去上班”的问题困扰,不妨试试下面这两本绘本,也许孩子在读完之后,问题就迎刃而解了。

第一本:

《妈妈去上班》

讲述的是孩子在幼儿园的时候,妈妈在做什么,帮助孩子在理智上理解上班是怎么一回事。

“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两种不同回答,决定孩子不同人生

第二本:《我妈妈去上班了》

阐述“妈妈虽然上班去了,但还是很爱你的”这样一个道理,帮助孩子在情感上克服分离焦虑。

“妈妈,你为什么要去上班,”两种不同回答,决定孩子不同人生

两本书都适合3-6岁的小朋友,家长们需要的话,可以自行购买哦。

功夫妈咪说:

对于大人来说,“上班”是个再熟悉不过的词了,但对于一个几岁的孩子说,这个词既熟悉又陌生。他们知道爸爸妈妈每天都要上班,但却又不知道上班到底要做什么,为什么大人都要去上班。

我们的回答,不是简单的答疑解惑,更会影响孩子未来的职业观。给孩子传递我们对工作发自内心的热爱,会对孩子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实在做不到发自内心的“热爱”,那至少不要给孩子传递“不得不上班”这种消极的情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