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场制——一种可以实现工农自由切换的特殊存在模式,值得重视

农场制,这是一种特殊的存在,是特殊时期为了特殊目的建立的特殊行政模式,然而现在的它似乎已经化解了某些被我们认为是无解的问题,各位不妨了解一下。

我说的这种农场制是真实存在的,不是编排和臆造,如果谁存在疑问我会留下真实地址名称,各位可以查阅相关资料。

农场制——一种可以实现工农自由切换的特殊存在模式,值得重视

首先这种农场制没有特殊的生产资料,一样是经营土地,春种秋收,当时建立的时候地广人稀,以荒地沼泽居多,为了吸引外来人口并对资源开发利用才建立了农场制。它的特殊性在于虽然是种粮产粮,但是农民是享受职工待遇的,也就是社会保险待遇,模式与缴存比例完全参照企业,个人缴纳一部分,其余由农场负担,当然,缴存项目只包括了养老和医疗两大项,退休待遇跟职工没有出入,这就从根本是解决了农民的心病。

其次,对于土地经营没有特殊限制,耕种模式都是大众化的,但是,如果某农民到工厂做工,其土地经营权是被收回的,并没有因在确权期内而而占有,类似于工人跳槽,当然原来的工厂不可能还给你发工资交社保,当然,如果失业又没有找到工作土地还会再重新分配给他。也许有的人会说这不利于土地规模化经营,呵呵,其实在农村真正阻碍规模化经营的不是人力物力和财力,而是人心,是太多的人脱离不了土地依附的现状,而且连块经营大可通过置换土地位置实现,不可能从根本上影响农业生产,这样就实现了工农的自由转化,不用你盯着他的社保,他攻击你有土地,整个就是一个和谐大家庭啊。

农场制——一种可以实现工农自由切换的特殊存在模式,值得重视

第三,这种农场制出现过多次因财务危机面临解散的窘境,都是因为财务负担太大无非接收被搁置起来。很多人恐怕会料到这种结局,但是转机出现在国家立项在这一区划内搞了大规模工业建设和开发,这样当地的税收和选择脱离耕种的农民越来越多,问题迎刃而解,现在本地居民的幸福指数在周边几县来说首屈一指。

这种农场制最终走出困局根本原因还是得到了工业的帮助,政府很好的发挥了财富再分配与协调的功能,如果还是农业孤军作战,怕是前进更加不乐观。

长期发展看,工农发展一快一慢的不协调和农业的孤军奋战,势必会加剧农业的畸形发展,对金钱的过分看重和过分的追求产量,口感,外观,储运性能等,势必崔发出的一系列的不良操作,这可不是靠立法能解决的,因为他们都是按照市场需求在操作,所以单纯靠农业自身难以摆脱困境,走上各种极端也再所难免,到时候吃苦果子的可不单单是农民,所以我个人认为农场制的协调发展模式是很有借鉴价值的,各自为战都是互相伤害。

农场制——一种可以实现工农自由切换的特殊存在模式,值得重视

我所说的这种农场制就位于河北省唐山市,原名叫做唐海县,现在改名叫做曹妃甸区,真实存在,绝非杜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