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沒有規則怎麼辦?

龍熙487


看了這個提問,我們能看出孩子的媽媽一定是非常愛自己的孩子的,並且也願意為了孩子讓自己去學習,但是這個世界是一個二次對立的世界,任何一個教育觀點都不能去走極端,對於一個家庭來說孩子的教育是爸爸媽媽共同要做的,並且在講孩子沒有規則之前我覺得問答中的爸爸媽媽自己首先要做出改變:

1.媽媽不可以不讓爸爸參與到孩子的教育中來,孩子的教育是夫妻兩共同要做的,缺少任何一方對孩子而言都是不好的。

2.對爸爸而言,雖然你不認同媽媽的教育方式但是請不要當著孩子的面和你的妻子吵架,不同的教育理念可以在私下裡和孩子溝通。

3.在我看來孩子應該是要有規則要求的,因為在他還沒有能力判斷事情好壞的時候是需要爸爸媽媽告訴他行為做事的界限在哪裡,他只有知道什麼該做什麼不該做的時候他才會成為一個人格健全的孩子。

4.夫妻之間教育理念的不同這在中國很多家庭裡都有呈現,我們能做什麼?我覺得問答中的爸爸可以做到多和你的孩子在一起玩,在玩中告訴你的孩子規則,小到一頓飯都可以告訴他規則在哪裡,不要當著孩子的面說你媽媽教你的不對,我們去做好自己應該做的,向內尋找問題才能找到解決問題的辦法。孩子是很聰明的,他會判斷哪個是對的。

5.問答中提到孩子不講衛生,沒有正確飲食習慣,飯點不吃,飯後零食,這些問題在兩歲十個月的孩子中也比較常見,因此爸爸也不需要太過於焦慮,不講衛生要告訴孩子飯前洗手,吃飯之前控制孩子零食也就不會有飯點不吃這個問題了,重要的是不要追著孩子餵飯,讓孩子自己吃,吃多吃少都交給孩子自己做決定。


做一個溫暖的媽媽


關於樓上的家長反應孩子沒有規則這個問題,這是大多數孩子都存在的問題,2歲多的孩子是自我中心形成的時期,典型的案例只要是她或他手裡的都是他的,我家孩子有的時候也是這樣的,給他講道理,不是咱們的東西不能拿,可是孩子就是哭,其實他拿的不是玩具,而是想跟小朋友們交朋友一起玩,只是不知道怎麼去表述,當父母剝奪玩具的時刻,他覺得沒有安全感,哭也是表達想跟孩子交朋友的一種心理,當孩子冷靜下來再溝通或許您就當真正瞭解孩子的真實意圖以及想法,做為家長就很能理解孩子的行為了,首先作為家長要明確規則的目的是幫助孩子更好的成長,一切都是有助於孩子成長為目的,堅持這個方向,把我這個原則就不會出現大問題,做到溫和而堅定,告訴孩子什麼是可以,什麼是不可以的,具體培養孩子的規則意識應該怎麼去做呢,從以下三個方面展開:

其一:循序漸進不能直接拒絕喝止,為孩子選擇合適且容易做到的規則:如:父母要為孩子設定一些合適的規則,最好是一些基本且容易遵守的,比不爭搶玩具、不跟陌生人走、不接觸危險的東西等等。

其二、對孩子要加強規則引導,適當鼓勵:家長可以時常反問孩子,如果不遵守規則會怎樣?讓孩子設想違規的後果,引起他對執行規則的正視。如果孩子遵守了一些設定的規則,家長要適當鼓勵和讚揚。

其三、家長要以身作則,不要居高臨下:父母的行為對孩子的影響非常大,父母做的每一件事孩子都會看在眼裡,所以父母平時當孩子面說的一些規則,一定要遵守,要和孩子處在平等地位上。

這只是本人的一些淺見,如有不當請見諒!


家庭教育指導師李豫


孩子的規則取決於家長的原則,無原則的寵愛以及過分的追求自由勢必造成孩子沒有規則意識。遵循幼兒自由尊重幼兒個性,不是一味的按照孩子的意願執行,更不能兩個成年人被一個三歲的孩子牽著鼻子走。家長在其中起著非常重要的引導作用,切莫大意!

如果一味的按照孩子的意願行事讓她自己從中理解規則,那麼孩子的規則意識可能很難培養。試想,如果可以隨心所欲的想幹什麼就幹什麼誰還願意去學規則遵守規則?就算安慰自己孩子長大了知道為別人考慮的時候自然會有這個意識,可是經過這麼長時間的無原則寵愛,可以說這是難上加難的事情。

除此之外,父母教育觀的一致對孩子的成長有很重要的影響。我們班一個小朋友也是特別聰明但是其他方面能力不太好,在班上自由散漫無組織無紀律,想要的東西得不到就大哭大鬧還打人。他媽媽覺得自家孩子聰明很嬌慣孩子,老師說了還不高興。孩子爸爸知道孩子身上有很多毛病又想要管教,父母之間的教育矛盾由此產生。一個管教一個維護導致孩子覺得爸爸是個壞人只有媽媽對自己好,所以對爸爸不是太親近。這個孩子的父母直到大班也沒有互相說服對方,孩子還是和以前一樣。

沒有規則意識的孩子,到了幼兒園以後會很痛苦,因為他不願意被約束。但是幼兒園開始孩子們就要開始集體生活,學會在集體與別人相處,相處過程中必然要遵循必要的規則。我們要尊重孩子的個體差異又要讓孩子有集體意識,學會遵守規則為他人考慮。

不足之處,請多多見諒!

 


木子的遠方6


首先必須根除“懲罰孩子”這個概念,“靠打來逼他寫字”萬萬不可。

我建議你用自然後果和邏輯後果來代替懲罰。

自然後果是一種行為產生的自然後果,該後果不是成人強加的,是自然賦予的。比如“不吃飯即捱餓”,“穿不合適的鞋,結果是腳被磨破”。邏輯後果與某特定行為有關,比如“滑滑梯是從上往下滑的,如果你繼續從下往上爬,你就必須離開遊樂園,而且這一個月我都不會再讓你玩滑滑梯。”要讓孩子有選擇,給孩子提供一個改正的機會。同時注意語氣要友好。

要強調的是,“規則”不僅是孩子需要遵守的,大人也需要遵守。這一點很重要!

定下了規則,就不能心軟,不能因為“一發脾氣,他就會嬉皮笑臉的”你就不執行規則,錯了必須承擔相應的後果。同時,大人也需要以身作則,自己切不可帶頭破壞規則。

拿我學生的例子來說,在該吃飯的時候孩子不肯吃飯,那就告訴他“家裡的食堂和學校一樣,過了時間就關門,沒東西吃了,想吃要等下一頓,你真的不想吃嗎?”道理和規則都明白告訴他了,如果還是堅持要玩,一會兒肚子餓了就只能餓著,家長別心軟。一心軟就功敗垂成啦!不僅規則無法執行,而且大人的出爾反爾讓自己再無威信,孩子會認為大人只是嚇唬他,而所謂的規則是可以討價還價的。(在此申明,孩子餓一餐兩餐不會得胃病,還能讓他知道什麼是“餓”,肚子餓了是怎樣的感覺,他若能養成良好的進食習慣,反而能夠遠離胃病。)

上述說到“以身作則”同樣重要。想象一下,如果作爸爸的自己翹著二郎腿抽著煙,在電腦前打遊戲,桌前一堆零食,卻跟孩子說“你可別學爸爸這樣!爸爸是大人,你小孩子家不能抽菸、翹腳、打遊戲,不許吃垃圾食品!”這樣有說服力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還有就是慢慢來,孩子小可能有些事情理解的慢,大一大,就沒有這些問題了。希望能幫到你


哈爾濱張洪傑


題主好。您的提問很很具體,描述也很精確。從題目中看出您非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孩子更多的時候還是由媽媽來養育和教育。您提到的敏感期也非常正確的,可以看出您對於0—6歲的孩子的教養還是很專業的。我個人感覺您現在的問題不是孩子的問題,而是您與孩子母親的教育觀念和短期目標不同,是與孩子媽媽的溝通問題。教養觀念不一致,目標不統一,自然在執行過程中會不順利,而且孩子自己也盲目,不知道到底應該聽誰的才對。這是很多家庭遇到的問題。在我孩子小的時候,也是遇到了這樣的問題。但不同的是我是孩子的母親,我每天24小時的陪著孩子,所以我可以按照我的觀念和方法教養,並且一以貫之,堅持三年後,孩子在各個方面都發展很好,而且彬彬有禮愛閱讀,生活也很有規律,這個時候我才開始選擇再次工作的。當然,溝通改變一個人是不可能的,但是你可以影響一個人的。

通常越親近的人是越不會輕易被影響的,因為彼此太瞭解了,所以你說的話,他自然是不以為然的。所以,您需要借力,借專家權威來影響孩子的母親。我所說的專家權威不單隻真實的人,是書籍,音頻,視頻文件等。我當時為了影響我的婆婆教育觀念,我就在她旁邊有意的讀育兒書,大聲的讀出來,不是專門讀給她聽,而是我自己讀或是給孩子讀,恰巧選擇她也在的時候;再就是聽音頻,視頻把聲音放大,有意讓我婆婆聽到;有時我也會有意的把我看的育兒書放在家裡顯眼的位置,有意讓婆婆看到。時間久了,她自然會被你所影響。當她的態度有一點改變時,你再與她溝通,這樣效果會很好的。溝通,不是要說服誰,這個世界上沒有誰可以說服誰,有的只是自己說服了自己。所以,想方法去影響對方,讓對方自己認可你的觀念,才是最有效的。這個時間可能會比較長,但堅持一定會成功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