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文如山
什麼是文化?我認為構成人們精神財富的總和,就是文化,也就是說,精神領域的一切都叫文化,具體包括以下兩個方面。
1,古典文化:四大名著是文化,《易經》是文化,老子是文化,孔子是文化,孟子是文化,墨子是文化,莊子是文化,繁體字是文化,甲骨文是文化,考古是文化,36計是文化,孫子兵法是文化,漢代的賦文是文化,唐詩,宋詞,元曲,明清小說是文化,《封神榜》,《岳飛傳》,《聊齋志異》等是文化,《史記》,《二十四史》,《四庫全書》等是文化,《康熙字典》是文化,四大發明是文化,書法是文化,繪畫是文化,命理,相面,風水,奇門,紫薇斗數是文化。一句話,古人給我們留下的一切有文字記載的都稱之為文化。
2,現在的文化:語言是文化,56個民族是什文化,大中小學學的是文化,文學是文化,歷史是文化,哲學是文化,科學技術是文化,體育是文化,藝術是文化,電視劇,電影是文化,新聞是文化,地理是文化,風土人情是文化,古懂是文化,收藏是文化,喝酒有酒文化,飲食有飲食文化,方言是文化,二人轉是文化,京劇是文化,黃梅戲是文化,旅遊是文化,過年,過節是文化,佛教,道教,伊斯蘭教,基督教是文化,四川有四川文化,瀋陽有瀋陽文化,城市有城市文化,農村有農村文化,住房有住房文化,廁所有廁所文化,旅行有旅行文化,坐車有坐車文化,辦公室有辦公室文化。等等,等等。凡構成現代人精神領域的一切都稱之為文化。
寂語堂齋
所謂文化,我認為就是情感的寄託,文明的延續。
不管是歷史還是民俗,當一種行為寄託了感情,並且一代代傳承了下來,這就是文化。比如各個民族自己的節日,這些節日一代代的延續,這便是文化的延續,不知不覺中這種行為已經成為了生命中的一部分。就像我們經常回憶起家鄉,想到一些人或事,而這些節日就在其中。隨著時間的推移,歷史並沒有將其遺忘,感情卻積攢的越來越來,就成為了一種文化了。
再說文學創作,文學創作可以說是文化的具現化。情感和文明在文字中得到最完整的記錄,昇華。為什麼我們常說讀書顯得有文化,便是因為這一點。讀的書多,對各種各樣的文化接觸的越多,自己的感悟也會越來越多。而當我們把這些感情寫出來,或通過故事又或詩句,這就是文化的自然流露啊!也是文化的傳承與延續…
71如山
文化是一個人的修為,是一個人對這個世界的思考。說這個人真有文化,並不是因為這個人如何出口成章,如何誇誇其談……一個大學生、甚至是研究生,可能知識淵博,但他不遵守公德,比如高鐵上霸座,任闖紅綠燈……人們首先想到的一個詞彙就是:沒文化。文化是一個寬泛的概念,並不是你念了幾天書,懂了歷史、民俗等天文地理的,就是文化人了。文化其實是你在擁有了各種知識後,同時擁有了自己對任何事物的一種正確思考,形成了屬於自己的世界觀,這就是文化,否則,你什麼也不是。
飄
什麼叫文化?
文化——就是把事物使用文字轉化成文字後的信息傳遞。
通常說粗話的人大家認為沒文化,其實不完全是這樣。
文化是什麼?就是文字化。把一切事物變成文字的表達,你善於哪方面的表達,就是你在這方面注重學習專業文化。
小學生上學就是文字化的開始。有的人沒有上過學,沒有被文字化過,用文字表達事物和自己內心思想的時候,表達不出來就容易發火,說粗話,特別是在和人有爭議的時候。
修養不代表文化,修養是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改進扶植修改。
每個人受到的教育不同,文化水平也不同。主攻的方向也不同,也許有人主攻的是別人不知道的項目。隔行如隔山,所以別人不能理解他的專業。
不同的文化注重於不同的特長,在某些領域精通,就是某種文化水平就高。
有文化不是全面的掌握各方面的知識,不一定對每一行都精通。
在這一行有文化,到了別的專業就不一定有文化了。
就像一個醫生給人看病他有文化,但是給機器看病就無能為力了,變的沒文化了。同樣道理機械師給機器看病手到病除,給人看病就不行了,因為他們被文字化的專業事物不一樣,學習的方向掌握的文化不一樣。
他們相互之間的論文交流也會有這個現象,誰都看不懂誰。如果他們相互之間,一個聊病理,一個聊機械,他們誰也聽不懂誰在說什麼,因為在他們的腦海裡就沒有被對方的專長文字化過,他們都有文化,誰能說他們沒有文化。
文化就是文字表達事物的應用變化的組合。
文字象相片,文化就是把一個一個相片組合起來的視頻。組合起來的文章就是一部電影故事。這就是文化。
好的文化能夠明確表達自己所要描述的事物,傳遞明確的信息。讓人一看就明白。有的人對文化本身就迷迷糊糊,不懂裝懂還要東拉西扯一些不相干的東西來拼湊,讓看的人一頭霧水。這是不好的文化。
中國文化使用規律邏輯性很強,中國文字使用是有一定的規律的,字的前後順序不一樣意思就變了,結果就不一樣。
文化是用來傳遞信息的。邏輯性不強傳遞的的信息就會出現不同的結果。
歐洲現代習性留給人們的印象,是攻擊.掠奪.創新。它們被文字描述出來就是攻擊文化,掠奪文化,創新文化。
他們的這些現代文化和他們的傳統文化‘本身’是分不開的。
他們的文化本身就是守獵的傳統文化。狩獵的原始人都是使用弓箭的。他們的文字會和他們的生活習慣有關。就拿英語來說,第一重要的狩獵工具是箭頭,具有直接殺傷力,象形字就是A箭頭。B是手拿弓,C是沒有弦的弓,D是有弓弦的弓。F是斧子後面就不一一再說了。
他們這種經常和獵物周旋的生活,使他們養成了集體進攻圍捕的習慣。
他們不斷的改進工具,使他們有創新的習慣。
中國的文化習慣和歐洲不同,是從農耕開始的。一年四季種了收,收了種,反覆循環,年復一年,經久不變。所以,中國的文化是一種守舊的複製文化,守著古老的文字不變。自古至今都是在複製,一代一代的傳下來。
任何國家的文化都值得研究。中國 傳統文化,應該是自古以來,大家都在使用 ,又離不開的文字化運用方法。
文字化就是學習文字變化運用,小學生上學就是文字化的開始。文字化的運用方法,就是自古傳下來的傳統組合變化的方法。
不能把精神.物質.工藝.藝術.技能.風俗.習慣.服飾.城市風格.酒.茶......都叫文化,它們的名字不叫文化。它們的名字就是它們本身,酒就叫酒,精神就叫精神。如果非要和文化硬拉在一起,那就要在後面加上文化兩個字。
儒家,墨家,道家,法家等等,他們也要加上文化兩個字,不加文化兩個字他們該是什麼家還是什麼家。這些都是被文字化中的一個派系。中國文化不是哪一家的。少了哪一家中國文化的根還在。
考古時曾經挖出一種酒是綠色的,能說它是酒文化嗎?不能,它只是酒,它可以‘被’酒文化,酒後面要加上文化兩個字,才叫酒文化。它背後的故事才是酒文化。它是哪裡生產的,用的什麼材料,它賣給了誰,當時誰喝了,喝酒時猜不猜枚,有什麼規矩。這些才是文字加工過的酒文化。
文物沒有文字不代表文化 ,它只有文化的信息。把古代文物骨笛信息用文字組織起來,只能證明當時的音樂藝術的程度。韻律達到了幾個音節的運用。玉石文物證明當時的雕刻和審美觀,也只能是石器。青銅器如果沒有文字,也只能證明當時的冶金技術水平和鑄造工藝技術,就像原始人的石斧石碗石器一樣不是文化。發明不是文化,是技術改革創新。城市遺址不是文化,證明不了誰在那生活,他們的生活習慣是什麼?,生活來源是什麼?只能證明那裡有人生活的痕跡,只能證明他們不在樹上生活了。
風俗習慣不等於文化,各國有不同的文化,也有不同的風俗習慣和相同的風俗習慣,相同的風俗習慣不能說是文化相同。很多動物也有習慣但不能叫文化。
口口相傳是文化口頭上的傳遞。說話的人發出來聲音和文字,聽的人也在接收每一個文字。這種方式容易失真比如端午節,傳來傳去就不知道是誰的風俗習慣了。
最好的方法是文字化,寫成文章記錄下來,這就是文化。像有些經書就記錄了很多故事。
好的文化要深入淺出,淺顯易懂。不能神神秘秘,故弄玄虛,東拉西扯,顯示知道的很多。要能夠表達清楚你的思想,這就是好的文化。
中國文化是不是上下五千年我沒有證據,但是甲骨文是事實。
中國的傳統文化的優點是:文字簡練表達清楚的象形文字。這樣的文字像圖景,組合起來的文化表達能力強,文字像照片,把文字的照片組合起來就是電影視頻,怎麼組合變化,這是祖傳方法這就是傳統。
世界上聯合國開會,同樣內容的演講稿,放在桌子上最薄的那份就是中國的。外國人都覺得很不可思議,中國文化太神奇了,我們這麼多的文字才能表達清楚,中國那麼少就表達清楚了?
中國文化的組合排列前後順序,和別的國家文化也不一樣。主謂賓的用法也不一樣。姓名的順序也不一樣。表達方式也不一樣。這就是中國的文字化使用方法。這就是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