此人名声虽不好,死后葬礼却比慈禧太后还壮观

说起袁世凯,大多数人都想起了他的十恶不赦。其虽然中国的近代化有着重大贡献,但1915年时宣布自称皇帝,也成为了他一生中最大的败笔,哪怕这段“称帝”仅仅维持了83天就宣布取消。不过在今天的文章中,我们不评论袁世凯的功与过,而是要来看看他逝世后,那一场场面十分浩大的葬礼,据说该葬礼的规模更是超过了慈禧太后的葬礼。

此人名声虽不好,死后葬礼却比慈禧太后还壮观

在宣布取消帝制的几个月后,也就是1916年6月6日,袁世凯因尿毒症而不治身亡,时年57岁。袁世凯去世后,遗体在经过21天的停灵之后,当局决定将其从北京城运往河南安阳进行安葬。虽然后来对于袁世凯的讨伐声越来越大,但其终究是死在大总统的位置上,因此当时的继任大总统黎元洪指示说,袁世凯的葬礼要以国葬的规格来进行。

此人名声虽不好,死后葬礼却比慈禧太后还壮观

1916年6月28日,袁世凯出殡当日,全国下半旗一日,鸣炮108响,并且京城的师生集体放假一日。除此之外,因为民国的国葬这还是第一次,所以其有部分形式也是参照清朝皇帝的葬礼来进行。

从下图的图片中可以看出,袁世凯的出殡队伍是经由中华门的中间门洞走出来的,这在清朝时期,这条路只有皇帝可以通行,因此也足以证明了该场葬礼的高规格。出殡队伍也十分长,由各种方阵组成,走在最前头的是军乐队,随后是卫队、纸扎灯笼队……

此人名声虽不好,死后葬礼却比慈禧太后还壮观

而除了的走中华门这一项之外,还有另外一项可以看出袁世凯葬礼的高规格,那就是体现在灵柩上。盖着灵柩的罩子被称之为“堂罩”,这顶“堂罩”也是遵循了清朝皇帝御用的标准,其顶端有着火焰宝珠的纹饰,四周则以黄云缎为底,并绣有五彩龙纹,十分华丽。而袁世凯的灵柩则需要由80个人来抬,虽然比清朝皇帝的小了点,但也是很壮观了。

此人名声虽不好,死后葬礼却比慈禧太后还壮观

因当时的时代,正处于中外文化相结合发展的年代,因此在袁世凯的队伍中除了有传统的形式之外,也有着西式乐队、新军仪仗等外来文化。下图为出殡队伍中的花圈,花圈出现在葬礼中是从民国时期才开始流行起来的,而这些花圈也都是来自于中外各界机构、代表所送来的。

此人名声虽不好,死后葬礼却比慈禧太后还壮观

袁世凯在当时的名声其实并不亚于清朝皇帝,因此在其出殡队伍的道路两旁,除了有官兵分列两旁之外,还站满了当时的政府大员、地方乡绅、军阀、外国军政代表、外国友人等,场面十分“热闹”。

“纸扎”是中国葬礼自古以来的传统,在袁世凯的出殡队伍中,不仅有着气势恢宏的纸扎宫殿之外,还有着纸扎马车、奴才、丫鬟、福特汽车等等,且大都是以一比一的比例制作而成,让袁世凯到了地底下,依然尊享荣华富贵。

此人名声虽不好,死后葬礼却比慈禧太后还壮观

就这样,出殡队伍浩浩荡荡的从京城出发,最终抵达河南安阳进行安葬。袁世凯的墓地被称之为“袁林”,占地140多亩,有着明清皇陵的风格,又有着西方文化的影响,可以说是“中西合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