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距今已經2000多年,為何還能寸草不生?

醉墨客林世偉


秦人為防止這條重要的戰略要道雜草叢生,秦直道採用了特殊的修築方法和建材。



一、秦直道是條高速公路

秦始皇的時代工程中,可以與萬里長城相媲美的就只有秦直道了。天下一統之後,為防止匈奴人南下威脅中原,秦始皇派蒙恬修築長城,同時修建了一條南起甘泉北至九原的高速公路,這是一條國防公路,北方有戰事,從咸陽派兵北上,不日即達。秦直道兩側駐有常設軍隊,火速支援戍邊駐軍是這條道路修建的目的。有了這條路,秦始皇也曾有過遊幸九原的理想。


二、秦直道是用熟土夯造,來防止植被對路面的破壞。

古代沒有現在的混凝土技術,道路維護是個非常繁瑣的工作。土路面經常變得雜草叢生,幾年不修整,能長個小樹林出來。中原地區人口集中之地,全靠人走得多,但遠途的官道,還是要靠徭役年年維護。而秦直道從關中直道北方草原,大部分經過陝北的丘陵地帶,人口居住的也不夠集中,所以修築者從一開始,就考慮到如何降低維護成本。

為防止植被對路面的破壞,秦人採用了燒製熟土的辦法,摻雜石灰粉,破壞土壤中的有機質,同時多采用西北地區不利於植被生長的鹽鹼土。這條道路直到今天,考古學者仍然能從夯實的土層中,找到當時的燒製鹽鹼土工藝。

三、秦直道還能被考古學者找到,是源於很多朝代對它的修復和利用。

其實是秦朝開始修建以來,無論他摻雜了多少石灰,還是燒製了多長時間,都2000多年了,隨著水土流失,四季更替,熟土也早變成生土了,不可能寸草不生。正如我們今天看到的秦直道的舊址,靠南一點的地段,如果沒有人工維護,你估計看不出來是條路。但相比其它古道路,哪怕是清朝的官道,都更具有道路的輪廓,這是原於許多朝代對它的修復和利用。



秦直道在秦滅亡之後並不是就廢棄了,漢朝繼承了這個遺產。在長期和匈奴人的作戰過程中,飛將軍只所以能飛起來和秦直道不無關係。司馬遷曾經走過這一條路到北邊去,所以在實際中也詳細記載了這條路。唐朝時突厥人曾經難下兵逼長安,後來唐太宗收復河南地區設立受降城鎮守陰山,從此,突厥人就沒有了反攻的機會。可見,秦直道對於聯繫北方軍事重鎮的作用是顯而易見的。


秦直道之所以能保存到今天,是因為自秦朝修建以來,就把這條路作為戰略要道,本著長期利用的目的修建,避免了道路被植被破壞,要加上歷朝歷代的修復和利用,和萬里長城一樣,創自始皇帝,發揮著千年的作用,是古代中國勞動人民智慧和汗水的結晶。


牧漁子


秦直道作為世界上最早的一條高速公路,歷朝歷代都扮演者重要的角色,雖然近代由於種種原因被人廢棄遺忘,但是當人們上世紀晚期重新發現它的時候,秦直道上面竟然寸草不生,部分有草的地方也長不過膝,沒有被高大的樹木湮沒。專家甚至在清理了表層的黃土之後發現了秦直道上的車轍!

夯實路面用的巨型碌碡合水縣博物館館藏

秦直道所屬地域為黃土高原,另外秦直道上使用的土土都是“熟土”,也就是將建築用土全部炒熟或者碾碎用火燒焦,這樣製作過的土寸草不生,再把它們夯實在一起,那整條路面就會像“混凝土”一樣堅固。

盤炕,就用土坯和泥壘成——熟土

大家都知道中國北方家家有火炕,黃土高原的人們也不例外,火炕這東西對於燃料一點都不挑剔,燒的是樹葉雜草曬乾的牲口糞便,但是卻在寒冷的冬季持續散發一整夜的熱量,有些燒炕技術好的能燒一次炕三天都暖和,全家老小一家擠在一個熱炕上,雖然簡樸,但也快樂。

另外火炕很難拆,即使炕中間塌成一個洞,你要真正拆掉想重新修還要費好大的力氣,而且拆掉之後的那些“炕土”“有毒”,不但不長草而且能田裡的害蟲也敬而遠之。這些土炕的拆掉的一般都不能放入農田,因為影響農作物根系生長。

所以至今秦始皇修建的秦直道,距今已經2000多年,仍還能寸草不生。現已成為歷史遺址和旅遊景點。


科技材料製造


秦直道算得上是我國最早的一條高速公路了,從公元前212年開始修建,工程共耗時2年。直到2221年後,秦直道才被人們再次發現。不過秦直道歷經千年,上面馬蹄印還很明顯,寸草不生,這是為何呢?

秦直道概況,及其作用。

秦直道是從山西到內蒙古的一條道路,全長七百多公里,在古代這可是十分浩大的工程。這條路是當時秦始皇手下的大將蒙恬負責修建的,其實他和長城可以說是相互配合,維護秦王朝統治。

秦王朝統一中華大地後,為了防止北方少數民族入侵,秦始皇就開始修築長城,來防禦外敵。不過外敵雖然要防,當時長城以外仍然是中華大地,秦始皇也不想對其失去了統治,所以修建了這條從陝西到內蒙古包頭的軍事道路。

至於秦直道為何是起於陝西,而終於包頭?其實主要是因為秦朝當時定都陝西咸陽,而內蒙古又是秦始皇北邊最不放心的地區。


秦直道為何寸草不生。

秦直道的結構是十分複雜的,總體上分為三層,第一層就是普通的自然裸露層,並無什麼特殊。而這第二層是由天然土壤自然堆積而成,好像也不是特別堅實。秦直道之所以不生草木,玄機就在這第三層。

秦直道的第三層,也是最下面的一層。秦直道途徑地區大多是黃土地區,本來草木生長就並不容易。第三層中,加入了特別厚的黏土,而且這些黏土是經過反覆碾壓的,堅硬無比。因此,普通草木自然無法在秦直道紮根生長。

我們都知道,草木的生命力是很旺盛的,經常在岩石中仍然有草木生長,那麼為何秦直道就是寸草不生呢?當然秦直道不生草木,除了和它堅實的構造有關外,還有一個原因。


秦直道主要經過陝西北部,甘肅部分地區和內蒙古部分地區。陝西北部是黃土高原地區,與毛烏素沙漠接壤,而甘肅也有部分地區位於毛烏素沙漠,且甘肅地區氣候原因,本來就不適合草木生長。至於內蒙古地區,蒙古地區缺乏雨水,且經常有大風,草木想要在那麼堅實的路面紮根也不容易。

秦直道和長城一樣,是秦始皇鬼斧神工的傑作。


斯幽說歷史


秦直道遺址南起雲陽(陝西淳化縣)途經陝西、甘肅、內蒙古,穿越15個縣,北達九原(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西郊),全長700餘千米。秦直道遺址地層關係較單純,大部分地點分為3層。第1層為耕土或植被層(擾動層),厚15-30釐米;第2層為自然堆積層,厚25-60釐米;第3層為路土碾壓層,一般厚15-35釐米。再下即為生土層。該地的生黃土純淨,質地細密、堅硬,不少地點夾雜有大小不等的礓石(鈣結核),直道並不是只是單純的把原土夯實,而是分層壓實的,還有自秦至隋唐,秦直道一直沿用宋代以後,秦直道整體路段開始廢棄。所以並不是只是秦代以後就沒用過了,所以才會造成直道上沒法生長樹木,也並不是寸草不生。總結就是,一是質量好,二是一直在用。


12312138


秦直道遺址南起雲陽(陝西淳化縣)途經陝西、甘肅、內蒙古,穿越15個縣,北達九原(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西郊),全長700餘千米。秦直道遺址地層關係較單純,大部分地點分為3層。第1層為耕土或植被層(擾動層),厚15-30釐米;第2層為自然堆積層,厚25-60釐米;第3層為路土碾壓層,一般厚15-35釐米。再下即為生土層。該地的生黃土純淨,質地細密、堅硬,不少地點夾雜有大小不等的礓石(鈣結核),直道並不是只是單純的把原土夯實,而是分層壓實的,還有自秦至隋唐,秦直道一直沿用宋代以後,秦直道整體路段開始廢棄。所以並不是只是秦代以後就沒用過了,所以才會造成直道上沒法生長樹木,也並不是寸草不生。關鍵還是秦朝時帝王統治時階級的嚴明,刑法的嚴苛


安徽王永慶


石灰二字足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