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宋八大家里谁的官职最大?

云破月来影玩你


唐朝八大家有李白杜甫?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宋以来古文运动倡导的中心文物。明初朱右将他们的散文合集成《八先生文集》,明中叶唐顺之编《文编》时,只是取这八个人的散文,由此唐宋八大家正式定型!



他们是些谁呢?上学时候老师教过记忆口诀:韩柳三苏王曾欧。

  1. 韩——韩愈,古文运动的倡导者
  2. 柳——柳宗元
  3. 三苏,四川眉山的一门三学士,指苏洵、苏辙、苏轼
  4. 王——王安石
  5. 曾——曾巩
  6. 欧——欧阳修

这八个人通通仕途不意,而文学通畅无阻。

要说官职最大,肯定是王安石,这位可是被列宁称赞为“十一世纪中国最伟大改革家”,他捣鼓出著名的王安石变法,官职还不大吗?之前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之后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两任宰相!



其余人分别如下:

1.韩愈,字退之,河南人。所接触到的著名文章有《马说》《师说》,最高是京兆尹兼御史大夫,从吏部侍郎升上去的;

2.柳宗元,字子厚,当过礼部员外郎,最高柳州刺史;

3.三苏:苏洵字明允,最高为秘书省校书郎;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最高是礼部尚书;苏辙字子由,做过宰相副官尚书右丞,之后太中大夫+门下侍郎(副相),又特赐开国伯,食两百户;


4.曾巩,字子固,任知州后中书舍人;

5.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最著名一句:“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最高参知政事、枢密副使。

综上,官职最高是王安石,最低是苏洵!通病是文学厉害,仕途不顺!


史小二记


唐宋八大家是唐宋时期古文运动的倡导者,这个称谓起源于明朝,很快就流传开来。这八个人分别是:唐朝的韩愈和柳宗元和宋朝的欧阳修、苏洵、曾巩、王安石、苏轼和苏澈。他们都是文坛上的耀眼明星,但同时他们也都是官场中人。官场沉浮远比文坛起落要复杂得多,残酷得多。

这里按照出生的时间顺序来说一说唐宋八大家的官职:

第一位出场的就是韩愈,他是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出生于768年,他童年生活是很悲惨的,三岁丧父后随兄长生活,十岁的时候又兄长去世,他只得跟着寡嫂生活,后来19岁投奔族兄想寻找入仕的机会,结果第二年族兄又去世。他科举考到第四次才中进士第,后来的三次博学宏词科考试均以失败告终。三十岁之后才开始进入官场,主要是在唐宪宗时期为官,曾数次遭贬,其中最著名的一次就是谏迎佛骨,被贬为潮州刺史。唐宪宗时期的主题就是削藩,而韩愈曾奉命写过《平淮西碑》。他生前最大的官职就是六部侍郎,其中去世前的职位是吏部侍郎(正四品上),去世后被追封为礼部尚书(正三品)。

第二位就是柳宗元,柳宗元比韩愈小五岁,他出生于河东,也算是世家大族。他前半生要比韩愈幸福的多,参加科举考试则进士及第,参加博学宏词科考试也中榜,二十来岁就已经入仕。但是他的后半生却并不好,他希望朝廷进行改革,因此与当时的主张改革的王叔文走得很近,在唐顺宗继位后,曾有过一个短暂的永贞革新,即在唐顺宗的支持下由“二王刘柳”所发动的。只是很不幸的,改革并不长久,唐顺宗本人在皇位上也不过待了七个月就被赶下台。改革进行中的时候,柳宗元的官职是礼部员外郎(从六品上),这也是他一生中的最高官职。改革失败后,一路被贬,再也没有起来过。

第三位就是欧阳修,欧阳修出生于1007年,前两次科举考试均告失败,第三次连中三元,但在殿试中仅为二甲进士及第,自此进入仕途。欧阳修的仕途也并非平坦大道,他一生侍宋仁宗、宋英宗和宋神宗三朝,也曾三次遭贬。主持编纂了《新唐书》和《新五代史》。在宋英宗时期官职做到最大,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后以从二品的太子少师的身份辞职回家,第二年去世。他去世之后的影响仍旧是比较大的,数次被追封,赠太尉、太师,又追封为国公。

第四位是苏洵,苏洵比欧阳修小两岁,25岁之前不知读书为何物,更像是一位游侠,到处游历,到了27岁才真正静下心来读书,也曾科举,但并不顺利。他48岁的时候带着两子(苏轼和苏辙)到京城经由欧阳修的推荐,文章被官员传阅,大受好评。不过苏洵为官的时候已经很老了,直到53岁才有了官职,从秘书省试校书郎做到了秘书省校书郎,在58岁的时候去世。

苏洵的两个儿子因为从小就跟着苏洵刻苦读书,长大后两人在同一年高中,一时传为美谈。苏轼的官场浮沉应该算是最跌宕起伏的,数次遭贬,最常做的就是各地的知州,每次回到朝廷不久之后,就会因为这样那样的事遭贬或者自请外调。其中最著名的莫过于“乌台诗案”,牵连甚广,也是苏轼生命中的一个转折点,但是这并没有让他学会融于朝廷。他的真性情注定是不容于朝廷的,做的最大的官职就是宋哲宗时期的翰林学士(正三品)、知制诰。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师,谥号“文忠”。

与苏轼相比,苏辙的经历要好一些,在最开始两人的经历基本是相同的,到后来因为反对王安石变法都被贬之后,开始出现不同。最高的官职是正二品的门下侍郎,即宰相职。去世后被追赠为太师,封国公。

再一位就是曾巩,正好比苏洵小了十岁。曾巩应该是八人中名气最小的了,一生的经历也并不是特别的传奇。41岁开始做官,多为地方的知州,最高官职是正四品的中书舍人。

最后一位是王安石,王安石比曾巩小两岁。王安石在官场上的名气大于他在文坛上的名气,他主持的王安石变法是非常著名的。他22岁就进入官场,且政绩不错,在宋仁宗时期,王安石就曾上书变法,只是并没有得到宋仁宗的支持,一直到了宋神宗时期,王安石变法才真正开始。他出任参知政事和同中书门下平章事,曾罢相一次,但不久再次拜相,出任尚书左仆射和门下侍郎。并获封舒国公。宋神宗去世后,王安石变法被彻底废除,而紧接着王安石也病逝,获赠太傅,曾一度被被追封为舒王,配享孔庙,后来又废黜爵位,从祀庙廷。由此可见,王安石在后世的地位是比较争议的。

从上面可以看出,八人中,在生前出任宰相职的由三位:欧阳修、苏辙和王安石。其中王安石的权力是最大的,为相时间最长,应该是八人中官职最高的。再看去世后的情况:欧阳修、苏轼、苏辙和王安石都被追赠为正一品的太师或者太傅。其中王安石一度被追封为舒王,但旋即被废黜,而欧阳修和苏辙都被追封为国公。就去世后的影响来说,欧阳修的影响是胜过王安石的。

萧晓四姑娘


唐宋八大家里面,很有意思的是,他们虽然是文学家,但在官场混得还相当的不错,用今天的眼光来看,至少有一个正国级、三个副国级、一个正部级、两个地厅级。如果他们组成一个同学会,绝对可以碾压古今任何一个同学会了。我先给他们八个在官场上的巅峰时刻排个序吧:


1.王安石:宰相(中央政治局常委、国务院总理、正国级)

2.欧阳修:参知政事(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副国级)

3.苏辙:门下侍郎(中央政治局委员、国务院副总理、副国级)

4.苏轼:翰林学士(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副国级)

5.韩愈:京兆尹(直辖市市委书记、正部级)

6.曾巩:知州(地级市市委书记、地厅级)

7.柳宗元:剌史(地级市市委书记、地厅级)

8.苏洵:校书郎(正科级)


显然要讲官大,当然是王安石碾压其它七人。


王安石的巅峰状态是宰相,而且他不是一般的宰相,而是排名第一的宰相(首相)。而且他的这个巅峰时刻差不多有六、七年之久。加上王安石在生前封荆国公,死后追封舒王,在宋代可以说位极人臣。唐宋八大家里,其它七个人加起来都比不过他的。


王安石一生的官场运气简直好到爆,其他七个人跟他比官场的气数,苏洵首先就要被气死。王安石在二十二岁中进士,第一个官职是秘书省校书郎,注意,苏洵一生的官场巅峰就是这个“秘书省校书郎”。王安石一出场拿到的,就是苏洵要努力一辈子才能得到的东西。


王安石三十七岁成为知州,而柳宗元一生的巅峰时刻就是剌史,也就相当于宋朝的知州。王安石不到四十岁,就已达到了柳宗元一生的顶点。曾巩,可以说一生最平稳,没有大起大落,大部分时间都在天南海北的做知州。但他一生的官运,却从来没有超越过三十七岁时的王安石。


此外,看一个人的官场地位,除了看他的巅峰时刻外,也还要看他从巅峰时刻下来以后的地位。王安石不当宰相以后,实际处于退休状态,但前期挂着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的闲职,后期挂着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的闲职,这些闲职在官场上都相当于享受正国级待遇的离休,而且这些闲职还在不断地上升,到他死前,他的闲职已经加到了位列三公的“司空”了。别说唐宋八大家里的其他七个没法比,就是古代所有的文学家恐怕都没他在官场上混得这么好。


其实,韩愈和苏轼、苏辙兄弟的巅峰时刻的官也不算小,但他们三人一生大部分时间的官都不大,基本是被贬的时候多。


苏轼一生最巅峰的时候是当翰林学士的时候,但也不过二、三年,其它时间都是地方官或者是被贬的待罪之身,苏辙后来官至门下侍郎,但不到二年就罢官了,之后他基本上处于贬官待罪的状态。而韩愈一生大部分时间都是小官,而且偶有升官,马上又会被贬官,只到临死前两年才当上了吏部侍郎、京兆尹,这算是他一生的巅峰时刻。可惜时间也很短。


难怪苏轼曾经写诗感叹自己跟韩愈都不幸是摩羯座,注定要才高八斗,坎坷一世。


只爱潘多拉


武人排名靠打架,文人排名靠什么?

有道是“文无第一,武无第二”,打擂台比输赢当然容易,文人之间做比较就难了。没关系,我们还有官职品阶可以比。

说起唐宋八大家,大家肯定会想起一段学生时代不堪回首的陈年往事——“同学们,唐宋八大家是期末考试必考内容,你们要给它背下来,分分必争…”听到唐宋八大家这几个字,联想到他们写的大长篇儿古文,你掐死他们的心都有。



接下来我们就按照时间顺序依次给大家们的官职品阶罗列对比一下,让大家有一个直观感受。

首先出场的选手便是韩愈了,他出生于公元768年,被称为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后人亦称之为“唐宋八大家之首” 。

他的前半生涯比较坎坷,三岁丧父,十岁丧兄,跟着嫂嫂生活到19岁,后投奔族兄,第二年族兄便去世了,官场生涯同样几经波折,考了三次才在公元792年时进士及第,后来他又参加了三次博学宏词科考试,但是没有一次成功考过。

等到他步入官场是已经三十多岁了,但历经多次贬谪,在历史上最有名的一次贬谪就是“谏迎佛骨”,当时宪宗一怒之下把他贬为潮州刺史,但不久就又升了上来,而他生前最大的官职也就是在正四品上的吏部侍郎罢了。

正四品。

其次就是柳宗元,柳宗元在前半生上要比韩愈幸福许多,他出生于河东的世家大族,比韩愈晚五年出生,但是一次科举,便进士及第,同样的参加了博学宏词科考试,人家一次便成功通过了。

二十多岁便已踏入官场,但是他的后半生却是比韩愈要差上不少,他希望改革,在当时与主张改革的王叔文关系非同一般,唐顺宗继位后,便推出了永贞革新,但不幸的是,这次改革只是昙花一现,顺宗也只是当了七个月的皇帝便被赶下台了。

柳宗元在改革时的官职是最高的,即从六品上的礼部员外郎,可惜随着改革的失败,柳宗元也是被一贬再贬,再也没有翻身之地了。

从六品,淘汰。

紧接着便是宋朝的欧阳修,他的官路也并非一片坦途,他出生于公元1007年,在第三次的时候才科举成功,是连中三元,但是在殿试上却只是一个二甲进士及第。

有意思的是他一生侍奉过三位皇帝,仁宗、英宗,神宗,同时也三次被贬。

但他在英宗时期做官做到了枢密副使,参知政事(正二品)这一级别,算是达到了顶峰。

正二品,新擂主欧阳修产生了,韩愈淘汰。


第四位便是苏洵了,苏洵比欧阳修晚出生两年,27岁之前尚未沉下心来读书,但当沉下心来读书科举时又不是很顺利,经由欧阳修推荐直到53岁才有了官职,但最大也只不过做到了秘书省校书郎,于58岁时去世。

校书郎比秘书郎品阶还低,在唐代是正九品,宋代也高不到哪里去,淘汰。

大家都知道苏洵有两个儿子也是唐宋八大家,但苏轼和苏辙两人的官场经历却有些不同之处了,苏轼由于他的真性情,倾其一生也不愿与有各种潜规则的官场融合,他的官职是起起升升,生前最大的官职就是在宋哲宗时期的翰林学士(正三品),去世后才被追赠为太师。

正三品,不好意思,苏大学士,淘汰。


相比之下,苏辙的经历是比苏轼要好一些,最开始经历的都类似,但因为都反对王安石变法被贬谪后,官场经历才有所不同。最高官职是正二品的门下侍郎。

正二品,与擂主欧阳修并列。

接下来便是曾巩了,算是八人中名气最小的一位了,比苏洵小十岁,一生的官场经历并不具有传奇色彩,直到41岁才开始做官,做过最大的官就是正四品的中书舍人。

正四品,不用说,淘汰。

年龄最小的便是王安石了,比曾巩还要小两岁,上文提到过的王安石变法就是由他所主导的,他22岁就踏入官途,政绩也相当不错。


在宋神宗继位期间,王安石变法才得以施展开来,罢相一次后又再次拜相,担任尚书左仆射和门下侍郎,获封为舒国公,但神宗去世之后,变法彻底失败,王安石也随即病逝,获赠太傅,被追封为舒王,但后来又废黜了他的爵位。

虽然王安石变法在后世的地位上一直纷争不断,但从上文中不难看出,欧阳修,苏辙,王安石都曾拜相,但相较而言,其相权都没有王安石大,在职时间也没有他长,再加上生前封国公,死后赠太傅,甚至追封为王,从这一点来看,他的官职的确是最大的。

答案揭晓——王安石在八大家中,无论官职还是品阶,都达到了顶峰。


历来现实


唐宋八大家是指唐宋散文八大家。唐代的是韩愈和柳宗元。宋代的是苏洵、苏轼和苏辙父子仨。还有欧阳修、王安石和曾巩。

各人皆有散文名篇传世,这八人不光有很高的文学造诣,在诗词书画方面各有所长。是历史上有名的文学家,同时还是忧国忧民,位高权重的政治家。

官是一个当得比一个大,下面有书君就来扒一扒他们的官职。

一:王安石

唐宋八大家中,最厉害的是王安石,官至宰相,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总理。

王安石还是位改革家,拜相后主持变法,就是历史上著名的“王安石变法”。

王安石虽两次被皇帝重用为宰相,又两次被罢免,总体说来仕途还是不错的。

生前得到皇帝重用,得以施展政治才华。虽后来保守派得势后废了新法。王安石死后仍被新皇追封荆国公,追为舒王。

他的散文短小精悍,有很强的逻辑性。具有强烈的家国情怀。王安石最出名的散文名篇只有88个字就是《读盂尝君传》,是历史上第一篇驳论文,被选入中小学语文教材。

二:欧阳修

唐代大文豪欧阳修也是历史上出名的政治家,官至参知政事,相当于现在的国务院副总理。

欧阳修在宋六位中是辈分最大的一位,为官四十余年,临到退休时还得到了太子少师之位。死后追赠太尉。

欧阳修的早期政治抱负并没有得到极致发挥,仕途失意,经常被皇帝贬来贬去,索性寄情山水诗酒,名篇巜醉翁亭记》就是他被贬安徽滁州做太守所作。晚年仕途比较顺利,得以发挥其政治才华,负有政治盛名。

欧阳修与唐宋八大家中的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又称为“千古文章四大家”。

三:苏辙

苏辙是苏轼的弟弟,文学光芒被哥哥完美碾压了下去,官却当得比苏轼大。

苏辙做官做到门下侍郎,也是个国家副总理级别了。他的文采不逊于苏轼,性格低调内敛,不喜张扬。死后被追封太师。

苏辙三十岁时也参与了“王安石变法”,因与王安石意见相左,不改往日年轻气盛上书直言的性格,屡屡遭贬,二十多年后才靠自身努力做到宰相这个位置。

四:苏轼

苏轼在唐宋八大家中是流量王,名气最大,当的官职相当于今天的中央书记处书记。却没几天现世安隐,半生几乎都在被贬的路上。可谓命运不济,仕途坎坷。

世称东坡先生,文如其人纵横恣肆,豪放不羁。他别具盛名的其实是个美食家,他做的“东坡肉”流传至今已是中华名菜。

唐宋八大家里,苏轼名作是流传最多的。诗词中金句也是被今人频繁运用。

苏轼正因为仕途的不顺,寄情于美食,山水,诗文。我们今天才得以看到一个大文豪苏轼,他的巜寒食帖》千古流名,诗的题材广阔,豪放不羁。

乌台诗案是苏轼一生的转折点,此后一直不停地走在流放的路上,每到一处都能随遇而安,并力所能及为当地百姓做些实事。

“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轼留给后世的不是显赫的官名,而是他的诗词人生。

五:韩愈

唐代的韩愈被排在八大家之首,官至京兆尹,相当于现在的直辖市市委书记,正部级干部。

韩愈是唐代古文运动的发起人,所以后人尊他为首席位。他第一个提出了散文的写作理论,为后人指引了正确的方向。

韩愈一生屡遭贬谪,文章却气势雄伟,说理透彻。他力拓文风格局,以文为诗,把新的古文语言,章法,技巧引入诗文中。苏轼称他“文起八代之衰。”

韩愈有“百代文宗”之名,他对散文诗歌,律诗绝句样样精通,自成一派。

“业精于勤而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就是韩愈的名句。

六:曾巩

曾巩当的官相当于今天的厅级干部,在八大家中是不出名的一个。

但曾巩在北宋是有些头衔的,著名文学家,史学家,政治家。

王安石评价他是:“曾子文章众无有,水之江汉星之斗。

不出名的主要原因是没有靠文章刷存在感,曝光率太低了。其它几个都有文章入选中小学课本,曾巩一篇没有。

七:柳宗元

柳宗元做到柳州刺史,相当于今天地级市市委书记。

他一生中留下了600多篇诗文,属高产作家。笔锋犀利、辛辣。如他的《捕蛇者说》借文字揭露了苛政之毒,是散文中的杰作。

柳宗元还是写山水游记的始祖,如他的巜永州八记》,巜小石潭记》、巜钴鉧谭记》最是脍炙人口,争相传诵。

八:苏洵

苏洵是苏轼和苏辙的父亲,父子三人一起高中上榜。做了个校书郎,相当于现在的正科级干部。也就是今天国家图书馆的馆长。

苏洵在唐宋八大家占一席之地,并不是沾两个儿子的光,相反,他是有真才实学的。

为人父母,为子女计深远。苏洵亲自在家教出了两儿子,并且还陪着他们一起进京赶考,一起高中。

苏洵先前有过两次落榜经历,仍不气馁,继续闭门苦读。他和俩儿子同榜应试及第,轰动京师。

苏洵擅长散文,政论尤佳。笔势雄健。所作文章皆收录流传了下来。他当时所作的时论文章朝野都在读,如果放今天,篇篇都是阅读量过万的爆款文。

唐宋八大家虽然官位有大小,有的位极人臣,有的只是个小小校书郎。但他们在文学史上却是大放异彩,照耀古今的。

唐宋八大家里还有个有趣的现象是宋6人中,除王安石外,5人参加了同一年的科举考试,其中欧阳修还是主考官。

有书君想说:唐宋八大家都做了多大的官是无关紧要的,重要的是他们文学上的才华已经流芳百世,值得景仰。他们八位的传世名篇散文已是古代散文的巅峰之作,你认为呢?

有书君语:对此问题你有什么不同的见解呢?欢迎在下方留言评论,别忘给有书君点个赞哦~关注有书君,私信回复句子,有书君送你一句特别的话


有书共读


唐宋八大家,又称唐宋散文八大家,是唐朝韩愈、柳宗元和北宋欧阳修、王安石、苏轼、苏洵、苏辙、曾巩八位著名散文家的合称。关于这八个人,很多人的常规印象都是文采飞扬的文学家,或者是闲情逸致,抚琴饮酒的艺术家。但其实,这八人的真正身份都是忧国忧民,位高权重,勾心斗角的政治家。


那么,这八位政治家的官职如何,谁的官职最大呢?下面就来说说这个话题。(以下按出生年龄排序)

首先是韩愈,他的辈分最大,同时他也是唐宋八大家之首。但是,他的官职不是八大家中最高的。韩愈官至礼部侍郎,死后被追赠礼部尚书,并从祀孔庙。翻译过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生前官至外交部副部长加教育部副部长,死后追赠部长职位。

然后是柳宗元,他官至礼部员外郎,经过一系列革新失败,最终被贬至柳州刺史。翻译过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外交部教育部副司长,政治派系斗争失败后,被贬到地方当地级市的市长。

接着是欧阳修,他是唐宋八大家中,宋朝辈分最大的。他为官四十多年,官至枢密副使、参知政事,退休时得到太子少师(东宫三孤,荣誉头衔第三等)的头衔,死后追赠太尉、太师头衔(三公,荣誉头衔第一等第一位)、楚国公,总之就是,欧阳修是很大的干部。翻译过来用现在的话说,就是欧阳修最终官至军委副主席,退休后官至极品。



第四个是苏洵,他是苏轼、苏辙的父亲,但是他的官职较小,仅任秘书省校书郎,但其时论文章朝野皆拜读。翻译过来,就是苏洵靠写针砭时弊的论文,最终当上了国家图书馆的馆长一职。

第五个是曾巩,他的名气相对来说最小,曾经担任过太平州司法参军,后外放越州通判,再后来以史学才能被委任史官修撰。翻译过来说就是,曾巩担任过地级市检察长,后被贬为副市长,最后因史学才能被皇帝委任为负责掌修国史,掌修实录、记载皇帝言行的秘书官。

第六个是王安石,他是最厉害的一位。王安石官拜宰相,封荆国公,深得宋神宗的器重,是实实在在的一人之下万人之上,权倾朝野的大干部。用现在的话说,就是国务院总理,国家改革办主任。另外还有一点,王安石死后,被宋徽宗追封为舒王,这是唐宋八大家中绝无仅有的一例。

第七个是苏轼,他的名气最大,但是一生仕途坎坷,辗转各地任知州,后被任命为翰林学士知制诰(正二品),知礼部贡举。翻译过来就是苏轼早年受排挤,辗转各地级市任市长,派系斗争胜利后,任国家主席的私人秘书,中央办公厅主任。


第八个是苏辙,他是苏轼的弟弟,苏洵的小儿子。他官至尚书右丞,相当于现在的代理国务院副总理。

由此可知,生前担任官职、官品、爵位最高的都是王安石(宰相、从一品、公爵),死后被赠官爵最高的也是他(一字王),但他的王爵很快被剥夺(宋钦宗取消)。因此若是以盖棺论定的时头衔,最高的并不是王安石(公爵加太傅),而是欧阳修(公爵加太师)。但是论实权大小,王安石排第一。毕竟他改革的那几年,除了宋神宗,就属他说话最有分量。



生前担任官职最低的是苏洵,先后担任过的几个实际职位都不高,都是从九品,也即宋代前中期九品十八级官品中最低的一品,再低就流外了。并且他能列入唐宋八大家,有一点沾儿子苏轼光的嫌疑。明朝将他和苏洵列入八大家之列,主要还是为了抬高苏轼一门的地位。

说到这里额外插几句。宋仁宗嘉佑二年(公元1057年)的科举考试中,有三位唐宋八大家都是在这一年金榜题名,踏上仕途。上榜的三人分别是:苏轼、苏辙兄弟和曾巩。并且同为八大家的欧阳修是主考,苏轼和苏辙的父亲苏洵也跟过去凑了热闹。也就是说唐宋八大家中的六位宋朝人,除了王安石外,其余五个都直接或间接的参加了这一年的科举考试。

不过,苏轼、苏辙、曾巩三位大文豪的名次都不理想。那一年的三甲是:状元章衡,榜眼窦卞,探花罗恺。其中状元章衡的名气最大,榜眼窦卞一般般,探花罗恺几乎是默默无闻。跟二苏一曾完全没法比。

此外,曾巩的弟弟曾布与哥哥曾巩同年高中进士,成为当年继苏氏兄弟后,第二对儿上榜的兄弟;理学大家程颐和程颢兄弟也是这一年上榜。如果加上张载、王韶、章惇、郑雍、梁焘等人。这一年的科举,可谓是星光灿烂,仅宰辅一级就出了九位。其中,章淳在科举之后就显示出了他脾气很大的性格特点。那一年科举,章淳因为科举名次不如其族侄章衡(状元),耻于在章衡之下,便拒不受敕,扔掉敕诰回了老家。

备注:张载的名气不大,但是他有句人生格言名气非常大:“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而章淳则是以改革派身份和反对宋徽宗继位而闻名。章淳曾经评价宋徽宗“端王轻佻,不可以君临天下”。也是个巨牛,很有傲气的人。


那一年的科举之后,这些文豪都走上了自己的政坛之路。有的人参加了改革派,有的人则是保守立场,这些大文豪在政治斗争中打的是一脸狗血。

后来,苏轼想把高俅送给与自己同榜高中进士的曾布(曾巩的弟弟),而曾布属于王安石的变法派,与苏轼有政治矛盾,就拒绝了苏轼的美意,于是,苏轼就把高俅送给了宋英宗的驸马、北宋著名画家王诜。后来又一次偶然的机会,王诜派高俅给端王赵佶送篦子刀,高俅凭借超一流的球技,征服了当时还是端王的宋徽宗,并被留在身边。再后来端王身登大宝,变成了皇帝,高俅在宋徽宗的刻意提拔下,飞黄腾达,成为禁军太尉。

假如当时曾布接受了高俅,北宋历史恐怕就要改写了。


Mer86


基于“学而优则仕”的圣人教导,古代的文学家往往都是“货卖帝王家”的官家(皇帝)的家人——官吏。文无第一,但(官)位有高低。唐宋最有名文豪当属“唐宋八大家”,那这八位作家大IP谁位列第一呢?



先来看看唐宋八大家的由来

唐宋八大家最早被明朝的朱右称为“唐宋六先生”。看见朱右,大家可能想是不是跟朱元璋有关系?福垊想说的是被大明皇帝朱元璋称为老朱的朱右,最早跟朱元璋没有一毛钱的关系。他比明太祖大14岁,最早跟着方国珍混,后来方国珍打不过朱元璋,他又跟着朱元璋混。

曾为宋(韩宋)臣的朱元璋称帝后,一切恢复汉唐,自然文学上也就推崇唐宋。在这种情况下,负责编撰《元史》的朱右将韩愈、柳宗元、曾巩、王安石、欧阳修、“三苏”汇集一册,名曰《六先生文集》。有人就说了:朱右先生的数学是体育老师教的吗?明明是八个人啊!

这事早在明朝中期就被人发现了,他叫茅坤。他是抗倭直浙总督胡宗宪的军师,文学上他是唐宋派。他将三苏分开,编撰了《八先生文集》和《唐宋八大家文钞》,于是也就有了“唐宋八大家”之称。

唐宋八大家里谁的官职最大

秒记唐宋八大家:韩流欧证王三叔。韩国的流行时尚以及欧洲的证件王三叔有。



★唐【韩愈】(768年—824年)

韩愈是个官迷。为了做官,考了四次才中进士,但进士不能直接授官,又考了三次吏部考试,结果竟然没考上。他就毛遂自荐给宰相写信,写了三封信都石沉大海。于是给吏部写表扬与自我表扬的求职信,这次回信了。回的信的内容是洗洗睡。韩愈也就范进般地继续参加吏部考试,中了,真的中了。822年九月,韩愈的官职达到了人生的巅峰,他最高的官职就是从三品的御史大夫。而不是正四品上的吏部侍郎,更不是正四品下的他部侍郎或京兆尹。死后,追赠他的礼部尚书为正三品。

★唐【柳宗元】(773年—819年)



柳宗元出身书香门第的官宦世家,不仅有人脉而且还是学霸。韩愈考了四次中进士,柳宗元21岁一次就斩获了进士。但他在805年9月,所担任的最大官职为中州级别的邵州刺史(唐朝刺史分为上州、中州、下州),品秩为正四品上。柳宗元的悲剧说明一句话,站对(不只是站队)很重要。

△宋【欧阳修】(1007年—1072年)



欧阳修虽出身于官吏家庭,但其父欧阳观老年得子(56岁),以至于欧阳修三岁丧父,孤儿寡母的他们寄身于叔父之家。最早欧阳修像韩愈一样是个学渣,科场两次落第。但他勤奋改变命运,拼命哥的他创造了连中三元(监元、解元、省元)的奇迹。本来他想拿下第四元——状元的,只因他锋芒毕露,傲气过重而得了全国第十四名。这个评语可不是福垊说的而是欧阳修的主考官大词人老乡曼殊说的。著有《新唐书》、《新五代史》的欧阳修,其最高官职是1061年的参知政事、同知枢密院事(枢密院副使),为正二品官。死后,追赠的最高官职为正一品太师。

△宋【苏洵】(1009年—1066年)



苏洵年轻时爱玩,25岁勤奋的结果也是科场失意,一怒之下,把自己做的笔记全烧了。他决心重新苦读,重做笔记。发奋苦读六七年,结果还是不中,又考两次还是不中。就一边培养两个儿子,一边勤奋苦读。1056年他和他的两个儿子苏轼、苏辙拜访了欧阳修,俩儿都中进士了。这时,他都47了。他感觉是不是好考了,想试试,后来一想算,万一再考不上怎么面对自己的俩儿啊。53岁时,还是在韩琦的推荐下才被认命为从八品的秘书省校书郎。苏洵在家谱行业做出了贡献,苏式谱系流传至今。莫非真的应了那句话: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宋【曾巩】(1019年—1083年)



他是官三代,聪明又勤奋,18岁拜欧阳修为师。后来还结识了范仲淹、杜衍,可谓人脉很广。1082年4月,曾巩的最高官职为四品中书舍人。

△宋【王安石】(1021年—1086年)



王姓是最霸气的姓,王安石是最霸气的人。曾巩18岁结识了王安石,然后推荐给了自己的老师欧阳修。其结果是曾巩没混出来,王安石倒是混得特别的好。王安石真正的学霸,聪明、勤奋,他21岁中进士,而且考了全国第四名。宰相欧阳修、文彦博都很欣赏他、推荐他,就连名士周敦颐(著有《爱莲说》)也佩服他。57岁时,任尚书左仆射(ye),正一品。追赠太傅、舒王,正一品。而且他曾任比参知政事还高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级别至少是从一品。

△宋【苏轼】(1037年—1101年)



苏轼是苏洵的次子,苏洵长子苏景先八岁夭折。苏轼多才多艺,考试不顺,仕途更不顺。他19岁中进士,本来该是状元的,但主考官欧阳修感觉这文章写得像自己的爱徒曾巩的风格,为了避嫌就让他屈居第二。宋仁宗非常看好他和的弟弟苏辙,曾说:朕为子孙留下两个宰相。结果,苏轼最高官职竟然是从三品的龙图阁学士(包拯也是这个学士,人称包龙图)。三苏比较保守,跟王安石关系不好,这也是苏轼官运不好的原因。

△宋【苏辙】(1039年—1112年)



事事无绝对,苏老三苏辙还真的做了宰相。苏辙最高职务是守门下侍郎。门下侍郎为正二品,那守门下侍郎是几品呢?守可是权的意思吗?也就是代理的意思吗?还请指教。

结论

王安石的官职最大,正一品。苏洵的官职最小,从八品。真是人比人气死人啊!


福垊


唐宋八大家为韩愈、柳宗元、欧阳修、曾巩、王安石、三苏。由于跨越两个朝代,唐代品级压的低,我们得从官职的实际大小进行比较,另外,我们统一采用生前的最高官职,追封的不算。

韩愈(768——824),最高官职不像很多人说的是吏部侍郎,应该为京兆尹兼御史大夫。这个官职约等于现在的国家监察委主任、北京市市委书记兼市长,妥妥的副国级干部。

柳宗元(773——819),最高官职为柳州刺史,唐代中后期,由于节度使的出现,州刺史权力下降,约等于今天的地级市市委书记。

欧阳修(1007-1072),最高官职为参知政事、枢密副使,约等于今天的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

曾巩(1019——1083),最高官职为知州、中书舍人,约等于今天地级市市委书记。

王安石(1021——1086),最高官爵为左仆射、同中书门下平章事、观文殿大学士、荆国公,标准的国务院总理级别,一人之下,万人之上。

苏洵(1009——1066),最高官爵为秘书省校书郎、文安县主簿,约等于现在副处级干部。

苏轼(1037——1101),最高官爵为礼部尚书,约等于管理现在科教文卫事务的国务委员。

苏辙(1039——1112),最高官爵为尚书右丞、门下侍郎,属于副宰相之一,约等于今天的国务院副总理。

因此,从行政级别来讲,最高的是王安石,最低的是苏洵。





靖远0204


唐宋八大家是中国唐代的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的合称。“唐宋八大家”的称谓最早出现于明初朱右《八先生文集》,明中叶的唐顺之编纂的《文编》中,也是选取这八人的文章。到了明末,有个叫茅坤承的人选辑了《唐宋八大家文钞》共164卷,此书流传甚广,“唐宋八大家之”名也随之流行。

那么,这八人到底谁做的官比较大呢?我们一一道来。

韩愈(768年—824年12月25日),字退之,唐代杰出的文学家、思想家、哲学家,政治家。贞元八年(792年),韩愈登进士第,两任节度推官,累官监察御史。后历都官员外郎、史馆修撰、中书舍人等职。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长庆四年(824年),韩愈病逝,年五十七,追赠礼部尚书,谥号“文”,故称“韩文公”。

柳宗元(公元773年—公元819年),字子厚,唐代文学家、哲学家、散文家和思想家,世称“柳河东” “河东先生”,因官终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793年,柳宗元21岁,中进士及第,798年,26岁的柳宗元被授集贤殿书院正字(官阶从九品上)。801年,柳宗元被任命为蓝田尉(正六品)。顺宗即位后,柳宗元被提拔为礼部员外郎,掌管礼仪、享祭和贡举。宪宗即位后,柳宗元被贬为邵州刺史,在赴任途中,柳宗元被加贬为永州司马。815年,柳宗元被改贬为柳州刺史。十一月初八,柳宗元在柳州因病去世。享年47岁。

苏洵(1009年5月22日—1066年5月21日),字明允,擅长于散文,尤其擅长政论。北宋嘉祐五年(1060年),经韩琦推荐,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北宋志平三年(1066年)四月二十五日病逝于京师,时年58岁。

苏轼(1037年1月8日—1101年8月24日),字子瞻,号东坡居士,世称苏东坡。北宋著名文学家、书法家、画家。嘉祐六年(1061年),苏轼应中制科考试,即通常所谓的“三年京察”,入第三等,为“百年第一”,授大理评事、签书凤翔府判官。嘉熙宁四年至熙宁七年(1074年)被派往杭州任通判、熙宁七年秋调往密州(山东诸城)任知州、熙宁十年(1077年)四月至元丰二年(1079年)三月在徐州任知州、元丰二年四月调往湖州任知州。这年七月二十八日,苏轼上任才三个月,就被御史台的吏卒逮捕,解往京师,受牵连者达数十人。这就是北宋著名的“乌台诗案”,这是他人生中的一大转折点。最终,苏轼得到从轻发落,贬为黄州(今湖北黄冈)团练副使,本州安置,受当地官员监视。1085年,宋哲宗即位,苏轼复为朝奉郎知登州(蓬莱)。四个月后,以礼部郎中被召还朝。在朝半月,升起居舍人,三个月后,升中书舍人,不久又升翰林学士知制诰,知礼部贡举。 元祐四年(1089年),苏轼任龙图阁学士知杭州。元祐六年八月调往颍州任知州、元祐七年(1092年)二月任扬州知州、元祐八年(1093年)九月任定州知州。绍圣四年(1097年),年已62岁的苏轼被贬到荒凉之地海南岛儋州(今海南儋县)。徽宗即位后,苏轼被调廉州安置、舒州团练副使、永州安置。元符三年四月(1100年)大赦,复任朝奉郎,北归途中,于建中靖国元年七月二十八日(1101年8月24日)卒于常州(今属江苏)。

苏辙(1039年3月18日 -1112年10月25日 ),字子由,北宋文学家。嘉佑二年(1057年),苏辙登进士第,初授试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宋哲宗即位后,入朝历官右司谏、御史中丞、尚书右丞、门下侍郎等职,宰相蔡京掌权时,再降朝请大夫,遂以太中大夫致仕,筑室于许州。政和二年(1112年),苏辙去世,年七十四。

王安石(1021年12月18日-1086年5月21日),字介甫,号半山,北宋著名的思想家、政治家、文学家、改革家。宋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登进士第四名,授淮南节度判官。任满后,调为鄞县知县。皇祐三年(1051年),王安石任舒州通判,不久王安石出任常州知州。治平四年(1067年),宋神宗即位,因久慕王安石之名,起用为江宁知府,旋即诏为翰林学士兼侍讲。熙宁二年(1069年),宋神宗任命王安石为参知政事。熙宁三年(1070年),王安石任同中书门下平章事,位同宰相,在全国范围内推行新法,开始大规模的改革运动。熙宁七年(1074年)4月,,宋神宗罢免了王安石的宰相职务,改任观文殿大学士、知江宁府,从礼部侍郎超九转而为吏部尚书。熙宁八年(1075年)二月,王安石再次拜相。熙宁九年(1076年)10月,王安石辞去宰相,外调镇南军节度使、同平章事、判江宁府。次年,改任集禧观使,,封舒国公。元丰二年(1079年),再次被任命为左仆射、观文殿大学士,改封荆国公。元祐元年(1086年)四月,王安石病逝,享年六十六岁.

曾巩(1019年—1083年),字子固,北宋散文家、史学家、政治家。嘉祐二年(1057年),进士及第。北宋嘉祐四年(1059年),任太平州(今安徽当涂县)司法参军.北宋熙宁二年(1069年),被外放越州(今浙江绍兴)通判。北宋熙宁五年(1072年)后,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浙江省宁波市)、亳州等知州。北宋元丰三年(1080年),改任沧州(今河北)知州.北宋元丰四年(1081年),被任命为史官修撰,管勾编修院,判太常寺兼礼仪事。北宋元丰五年(1082年)四月,擢拜中书舍人。北宋元丰六年(1083年)四月,曾巩卒于江宁府(今江苏南京),终年65岁。

欧阳修(1007年-1072年),字永叔,号醉翁,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天圣八年(1030年)殿试,欧阳修位列二甲进士及第。被授任将仕郎,试秘书省校书郎,充任西京(洛阳)留守推官。景祐元年(1034年),召试学士院,授任宣德郎,28岁的欧阳修回京做了馆阁校勘,参与编修《崇文总目》。后因范仲淹一派受牵连,被贬为夷陵(今湖北宜昌)县令。康定元年(1040年),欧阳修被召回京,复任馆阁校勘。庆历三年(1043年),任右正言、知制诰。五年,欧阳修被贬为滁州(今安徽滁州)太守。后又改知扬州、颍州(今安徽阜阳)、应天府(今河南商丘)。嘉祐三年(1058年)六月庚戊,欧阳修以翰林学士身份兼龙图阁学士权知开封府。嘉祐五年(1060年),拜枢密副使。嘉祐六年(1061年)任参知政事。后又相继任刑部尚书、兵部尚书等职。熙宁五年闰七月二十三日(1072年9月22日),欧阳修在家中逝世,享年六十六岁。


弓口重说


唐宋之际,文学领域上应以唐宋八大家为首。唐宋八大分别是:唐代韩愈,柳宗元和宋代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欧阳修八位散文家。八大家的名气贯彻古今,他们的散文水平堪称古代史上最高。唐宋八大家不仅在文学领域颇有成就,在官场上也是风生水起。但论述官场上谁的官职最大,应当属王安石为最。<strong>

韩愈,唐宋八大家之首,晚年官至吏部侍郎,人称“韩吏部”,相当于当今的人事部副部长。病逝后,朝廷追封为礼部尚书,故称“韩文公”。韩愈一生仕途坎坷,屡遭贬谪。为人直爽坦率,但是不善于处理一般事务。

柳宗元,生前官至礼部员外郎,参与永贞革新,永贞革新失败后,被贬为永州司马。10年后又被贬为柳州刺史(相当于地级市市长之职)。官场深似海,一步错,满盘皆输。一系列改革失败,被一贬在贬。

苏轼,曾在凤翔、杭州、密州、徐州、湖州等地担任地方官,后因“乌台诗案”被贬为黄州团练副使,宋哲宗即位后,担任翰林学士、礼部尚书等职。晚年因新党执政被贬。苏轼一生最顶峰的时期就是担任翰林学士之职(相当于现在的副部级)。

苏洵,苏洵的为官之路比较平稳,苏洵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后为霸州文安县主簿,晚年被任命为秘书省校书郎。苏洵一生,虽官职不大,但胜在平稳。

苏辙,出入朝廷时被授予秘书省校书郎、商州军事推官,因反对王安石变法,出为河南留守推官。哲宗即位,被召回入朝为官:御史中丞、尚书右丞(相当于副宰相级别)、门下侍郎等职。后因上书谏事而接连被贬。仕途也是坎坷。

欧阳修,其在文坛上的成就相当之高,但也是一位优秀的政治家。早期为官之路崎岖,后期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官至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今天的国务院副总理,中央军委副主席。),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其在文学领域成就较高,是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领袖。

王安石,一生位高权重,主张变法。变法过程也颇有曲折。早年在地方任职,政绩显著,任参知政事,后拜相(相当于今天的国务院总理之职)。深得宋神宗喜爱,可谓一人之下万人之上。两次任相,病逝后被追封为舒王。一生权柄可谓达到顶峰。

曾巩,进士及第,任太平州司法参军,后因事被流放通判。一直在地方任职,历任齐州、襄州、洪州、福州、明州、亳州、沧州等知州。虽官职不大,但为官清廉,素有作为,深受民众爱戴。

由此可见,单看官职,应当是王安石为最,一生权柄也是最高,在朝廷颇有话语权。唐宋八大家,大多都仕途曲折,历经坎坷,政治上不尽如人意,在官场上沉浮,遭遇贬谪。也就唯有王安石虽历经罢相,但际遇较好,施展了一身报复,逝后还被追封为舒王。

从历史上看,唐宋八大家在职场的成就不如在文学领域上取得的成就。其中韩愈、柳宗元是唐代古文运动的领袖,欧阳修、三苏等四人是宋代古文运动的核心人物,王安石、曾巩是临川文学的代表人物。韩愈是"古文运动"的倡导者。他们倡导散文,反对骈文。在散文领域上独树一帜,引领了唐宋及后世的文风走向,使诗文发展的陈旧外貌焕然一新,对后世有深远的影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