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灘大佬杜月笙去世後,獨自一人的孟小冬在香港是如何某生的?

吖Pat


1931年孟小冬和梅蘭芳分手時,經過杜月笙的一番斡旋,為她爭取到了4萬塊的離婚賠償。

此後,她又登臺唱戲,堂堂京劇界的“冬皇”登臺,豈能沒有收入?

不過,她賺的多,卻也用的多。

但是她若說晚年沒錢用,恐怕也是不太可能。

1937年孟小冬委身於杜月笙,即便沒有委身的時候,杜月笙便一直照拂著她,始終鍾情於她,從1931年到1937年,杜月笙用了6年時間去融化她因梅蘭芳的辜負而被凍結的心,可想而知杜對孟的感情有多深厚和炙熱。

所以,杜在得到了孟後,對孟更是呵護有加。

但是,孟雖然在1937年便將自己交給了杜,可杜卻一直沒有明媒正娶,一則不願將孟逼得太緊,二則時局動亂,這一年恰逢上海淪陷,杜月笙出走香港,孟小冬則返回了北平。

此後,孟、杜間的交往因流言蜚語的四處橫飛和時局的動亂,斷斷續續。

北平被我軍包圍的時候,杜月笙專門派飛機去北平,將被困在北平的孟小冬接到了上海,自此以後,她終於拋下了所有的顧忌,忘記了所有的流言,住進了杜公館。

1949年孟和杜一起去了香港,孟小冬也悉心照顧著病情愈發嚴重的杜月笙。

所有人已經默認了孟杜的關係,將她視為杜的五太太,即便杜月笙也是如此。

1950年杜月笙計劃攜家遷居法國,他已經心安理得、理所當然地將孟小冬當成了自己的女人,也是他的家人,所以自然也要帶她一起去法國。

誰料孟小冬搖了搖頭,當杜月笙疑惑地看向她時,她卻只是幽幽地反問道:“我跟著去,是算丫頭呢還是算女朋友呀?”

她的這一聲“質問”,瞬間驚醒了杜月笙,於是,他拖著病體為她補辦了一場婚禮。

這時候,她和杜月笙也總算組成了正果。

不過,好景不長。

孟和杜結婚後的第二年,即1951年,杜月笙便斷了生機,拋下她,撒手人寰了!

她很傷心,曾哭到暈厥。

杜月笙這一去,此時不過44歲的孟小冬將怎樣度過自己的餘生?又靠什麼度過餘生?

杜月笙曾是叱吒上海灘的一代風雲人物,擁有讓無數人渴望卻不可得的財富,動輒一擲千金,他曾擁有的財富究竟有多少,用他自己的話說便是——我一生一世,過手洋鈿何止億萬!

這“何止億萬”四字,自然說得豪氣,可他去香港後,雖然不致於落得個“落魄”二字,卻也再難像從前那般肆意揮霍。

即便是為了支持門生做生意虧損了10萬美金,也讓他感慨頗多。

杜月笙在臨死前,遺產幾何?

在燒燬了所有欠條後,他的遺產也不過10萬美金而已!

杜月笙這麼多女人和兒女要分這10萬美金,孟小冬卻獨得2萬美金,因為杜月笙最愛孟小冬,也因為杜月笙說過:“只有媽咪最苦。”

杜月笙嘴裡的媽咪說的便是孟小冬。

那個年代,2萬美金已經不算少了,夠孟小冬一人花銷很久了。更何況,她唱戲這些年,又是京劇名角,手裡也不可能沒有積蓄。

杜月笙死後,孟小冬搬到使館大廈公寓,又過起了“空巢老人”般的幽居生活,可謂是深居簡出,所以花銷也沒旁人想象中的那麼多。

此外,孟小冬又收了學生教戲,怎麼也不至於收不到一點“學費”。

實際上,憑她的名氣,真想要撈錢也絕不是什麼難事,她之所以沒有這麼做,一則是她不想,二則是她根本就不缺錢。

1967年,孟小冬和姚玉蘭和好後,離開香港,去了臺灣,在臺灣度過了她人生中的最後10年。

1977年5月27年,一代京劇“冬皇”——孟小冬在臺病逝。


吾與吾國


孟小冬人稱“冬皇”,梨園世家出身,也是民國上海灘大佬杜月笙的五太太,作為早年京劇優秀的女老生,餘派的優秀傳人之一,即使是在杜月笙去世之後,也不至於連自己都養不活。

1949年,新中國成立,杜月笙拒絕了蔣介石的邀請,沒有選擇臺灣,而是去了香港,帶著孟小冬一起,此時的杜月笙早已是花甲之年,身體狀況一日不如一日,孟小冬則負責照顧杜月笙,煎湯熬藥,從未離開一步。

1950年,杜月笙向攜全家前往法國定居,然而孟小冬說:“我跟著你去,是以丫頭還是女朋友的名義呢?”

這句話一下點醒了杜月笙,隨後杜月笙表示踐行自己的諾言,和孟小冬舉辦婚禮,其實此時的杜月笙每天都是靠氧氣維持自己的生命,但是他依然想要給孟小冬這個名分。

這一年杜月笙63歲,孟小冬42歲,穿著旗袍,風韻猶存,所有人都前來祝賀。

1951年,杜月笙病逝,留下孟小冬,年底的時候,孟小冬決定離開杜氏公寓,住在了使館大廈公寓,因為本就不缺錢,所以沒有必要刻意去找工作。在杜月笙去世之後,她最多的就是打麻將、遛狗、看電視、練習太極拳。

1958年,孟小冬前往摩登臺居住,並在這裡教學;

1964年,又遷居繼園臺,在這裡她學會了連太極拳;

1967年,她決定離開香港,前往臺灣,此時的她幾乎再也沒有參加過活動,而是選擇在家中靜養,唸佛誦經,只是偶爾有些弟子前來看望她,生活也算愜意。

倘若說孟小冬沒有生活來源,她自然是需要撿起她的本領來的,但是她在杜月笙去世之後就很少再唱戲,當時內地政府、影視公司都曾出資邀請她去唱戲,孟小冬也是婉言謝絕,只是偶爾在外甥面前提了幾句、清唱了幾句。

以孟小冬在京劇藝術上的地位和成就,她根本就不需要刻意去掙錢,從她後來接觸的人就能看出,孟小冬本就性格孤僻,但是卻和國畫大師張大千交情極深,兩人也是在香港認識,張大千還送過畫給她,要知道張大千的畫可是非常值錢的。

除了張大千,孟小冬還和溥心畲也關係匪淺,溥心畲是滿人,愛新覺羅家族的後人,但是在繪畫藝術上的成就極高,因為擔心孟小冬的生活狀況,當時孟小冬的生活狀況不如從前,怕有急用,所以特意贈送了一副《觀音》作品畫給她,連落款都沒有,就是為了急用之時可以將其變賣。

光陰荏苒,在臺灣度過了十個春秋,古稀之年的孟小冬身體每況愈下,1977年5月25日,孟小冬哮喘病犯,隨後便昏迷不醒,26日夜裡便去世,享年70歲。


羽評郡主


孟小冬,別名孟令暉,孟冬皇。1907年出生於北京的一個梨園世家。

她師從餘叔巖先生,學藝嚴謹,練習刻苦。是早年京劇優秀女老生,被《天津大風報》評為“京劇冬皇”。

她扮相威武、神氣,唱腔端嚴厚重,不帶雌聲,曾與同時期京劇界最紅的旦角是有“伶王”之稱的梅蘭芳搭檔。

梅蘭芳以男性扮女性,孟小冬以女人扮男人。乾旦坤生,顛倒陰陽。

他們合作演出了《四郎探母》、《游龍戲鳳》,同臺演出《梅龍鎮》等,後來又一度在開明大戲院聯袂演出《二進宮》。二人本是梨園同行,相互欽羨,惺惺相惜;不斷的合作又使二人加深了了解,互生愛慕之情。從此,開始了一段美好的生活。

但是,梅蘭芳性格懦弱。在其母親去世後,孟小冬前去弔唁,結果卻被福芝芳拒之門外,再加上後來發生的孟小冬的粉絲為了追求孟小冬,結果誤傷了梅的朋友張漢舉事件,一時間流言四起,鬧得紛紛揚揚,導致他們二人身心俱疲,最終兩人不得不仳離,解除了婚約。

孟小冬受此打擊,萬念俱灰,以致一度於天津居士林皈依佛門。此後數年,她堅決避免與梅相見,並且不再與梅合作登臺唱戲。

離開梅蘭芳時,孟小冬字字鏗鏘的說“我今後要麼不唱戲,再唱不會比你差;今後要麼不嫁人,再嫁人也絕不會比你差!”

而此時,上海灘大佬因為喜歡聽孟小冬的戲一直追捧孟小冬。他不僅在經濟上給予孟小冬大力支持,還支持孟小冬拜餘叔巖為師,繼續深造。

在杜月笙的第四房太太姚玉蘭的撮合下,孟小冬終於委身於杜月笙。而杜月笙對孟小冬也確實是有情有義。1950年,在他們全家決定移居法國時,孟小冬一句“我跟著去,到底算是使喚丫頭,還算是你的女朋友?”的問話點醒了杜月笙,他拖著病體與孟小冬舉行了婚禮,給了孟小冬一個正式名分。

1951年,曾經名震上海灘的大亨杜月笙溘然長逝,享年64歲。孤身一人的孟小冬開始了獨自謀生的生活。

但是作為一代京劇名皇,孟小冬晚年並未通過登臺獻藝來掙錢錢才。她晚年生活的經濟來源,主要依賴於以下幾個方面:

一、杜月笙的部分遺產和自己以前的積蓄

1951年,杜月笙去世孟小冬決定離開杜氏公寓,住在了使館大廈公寓。

孟小冬分得2萬3千美元遺產加上和梅蘭芳解除婚約,梅蘭芳賠償她4萬大洋,以及她自己此前的一些積蓄,孟小冬晚年應該並不十分缺錢,所以並不需要刻意出去演出。

她在香港孤身獨居,用積蓄支撐著深居簡出的生活。她不化妝,清簡自然,穿著布旗袍,平底鞋,一個髮髻挽在腦後,普通得好似街邊買菜的老太太。她經常與朋友們聚會,賭馬,也打麻將,遛狗,學英語,也學刻章,練太極。

二、教授學生

1958年,孟小冬前往摩登臺居住,並在這裡教學,專心教授弟子。

孟小冬挑選弟子十分嚴格,只有具有天賦、意志堅強又迷戀藝術的人才能有資格做她的學生。她的3位弟子趙培鑫、錢培榮、吳必璋正是如此。

她教授弟子也極為認真、嚴格,規定未經她的允可,不能在外面隨意吊嗓,更不準在外面唱尚未純熟的戲。

她的三位弟子趙培鑫、錢培榮、吳必璋,經過孟小冬的悉心栽培,德藝雙馨。在孟小冬的努力下,餘派京劇藝術在香港生根發芽,茁壯成長。

三、朋友的資助

孟小冬性格孤傲,但是卻和國畫大師張大千交情極深。孟小冬不願意清唱,只有和張大千在一起才能破例。

1952年,張大千旅居阿根廷。孟小冬反串《貴妃醉酒》為張餞行,並送張自唱曲目的錄音帶。

張大千曾送孟小冬《六條通景大荷花》的條幅,並親筆題鑑,以示恭敬。

1962年,又送孟小冬《開春百福》,以賀新春。

除了張大千,孟小冬還和溥心畲也關係匪淺,溥心畲是愛新覺羅家族的後人,在繪畫藝術上的成就極高。因為擔心孟小冬的生活狀況,怕有急用,所以特意贈送了一副《觀音》作品畫給她,連落款都沒有,就是為了急用之時可以將其變賣。

四、姚玉蘭母女的資助

1967年,她和姚玉蘭再次取得聯繫,此時兩人已整整15年沒有來往。

在姚的勸說之下,孟小冬離開香港赴臺。此時,她幾乎再也沒有參加過活動,而是選擇在家中靜養,唸佛誦經,偶爾有弟子來探望。

在那裡,她的生活狀況大為改善,有恆社門人和仰慕者的照顧,有姚玉蘭母女的親情陪伴,她生命的最後十年,即使多半在病中也是溫暖平和的。

其實,新中國成立以後,出於統戰的目的和對人才的愛惜。孟小冬也是統戰政策爭取的對象之一,周恩來總理曾委派章士釗多次赴港做孟小冬的工作,說服她迴歸,但是孟小冬還是婉拒了。

孟小冬的晚年,是絢爛到極致後的平淡清簡,而這也正是孟小冬晚年極力追求的生活。

光陰荏苒,轉眼間10年逝去,孟小冬已近古稀之年。1977年5月25日,一陣劇烈的哮喘之後,便突然昏迷過去,送至醫院搶救無效,延至26日午夜,終因肺氣腫和心臟病併發症於1977年5月27日去世。

古稀之年的冬皇坎坷的一生平靜落幕,曾經屬於她的愛恨情仇也隨之而去,只留餘音在人間。

有書君語:一直倡導終生學習的有書君今天給大家送福利了啦。2019年最值的讀的52本高分暢銷好書,免費領取。從認知思維、情感故事、工具方法,人文社科,多維度承包你一整年的閱讀計劃。

活動參與方式:私信回覆“福利”或點擊閱讀原文即可免費領取。限時福利,先到先得哦~


有書共讀


在香港沒呆多久就去臺灣了。杜月笙的兒子杜維善晚年對記者口述時說,杜月笙並沒有給家人留下多少家產。孟小冬在香港和臺灣主要靠學生和戲迷接濟度日,但從常理推測杜月笙死後,孟小冬一直沒有出來工作,肯定還有其他的收入。

杜月笙這種大人物,他的一舉一動其實都牽動著兩岸的神經。杜月笙病重時立有遺囑,交代了兩件事:一是他死後要葬在上海高橋杜家祠堂旁;二是他在宋子文的弟弟宋子安處寄存了十萬美金,留給姚玉蘭和孟小冬做遺產。這筆錢是當年他把杜美路的賭場賣給美國做領事館的房款。

杜月笙臨終前,臺灣派來陸京士慰問杜月笙,並向其轉達了蔣介石的意見:遺囑必須更改,安葬地點必須為臺灣,靈柩運抵臺灣後,姚玉蘭和孟小冬才能領取遺產。

當時北京一直在爭取在香港的之名人士會大陸,杜月笙就在名單之中。上海刊登黃金榮的自白書時,把“四一二事變”的所有責任都攬了過去。1950年,中央在香港成立交通銀行,特聘杜月笙為董事長。

這在一定程度上都是大陸的示好,以杜月笙的精明,如果沒有信心死後葬回上海,他絕不會立這樣一封遺囑。臺灣用遺產要挾姚玉蘭和孟小冬應該是真的,而且在臺灣一直過著隱居的生活,遺產應該是順利繼承了。


史料不輯


1950年,對於62歲的杜月笙來說,是重要的一年。雖說他已病得起不了床,但他卻還是堅持做了一次新郎官。在家人的攙扶下,和42歲的孟小冬在香港的寓所裡舉行了簡單的婚禮。

(杜月笙和孟小冬舊照)

遺憾的是,婚後僅過了一年,杜月笙便因病去世。只拋下無兒無女的孟小冬獨自一人活在這世上。而且,杜月笙並沒有給她留有多少遺產。那麼,孟小冬是怎麼生活的呢?

說起來,孟小冬和杜月笙相識甚早。出身梨園世家的她,早在12歲就開始登臺表演。14歲時在共舞臺出演時,杜月笙還是黃金榮的臂膀。不過,杜月笙是個識才之人,他看孟小冬長得英朗俊俏,唱戲又獨具天分,因此對她多有照顧,並勸她去北京繼續學藝。

在杜月笙的鼓勵和支持下,孟小冬隻身一人做起了北漂。

在北京的京劇界,孟小冬四處拜師學藝。經過苦心鑽研,她做了餘叔巖的關門弟子。

孟小冬一邊侍奉餘叔巖,一邊潛心向他學習。她的努力,很快就贏得了在京劇界的聲望,被人尊為“冬皇”。

事業走上巔峰後,愛情也隨之來到,在眾人的撮合下,孟小冬和梅蘭芳結為眷屬。

按說,一對佳眷該如他們戲中所唱的那樣天長地久。可事實並非這樣。一方面,梅蘭芳的夫人福芝芳堅決不讓孟小冬進門;另一方面,又發生了一起孟小冬的粉絲槍殺梅蘭芳的事件。雖說梅蘭芳躲過一劫,但他的好朋友張漢舉卻做了替死鬼,這讓梅蘭芳心裡有了很深的陰影。因此和孟小冬的婚姻,也走到了盡頭。

情殤北京的孟小冬不再登臺唱戲。杜月笙知道後,心裡非常牽掛,正好杜家祠堂落成,他便廣邀南北名伶來表演。其中,他特意讓四夫人姚玉蘭邀請了孟小冬。

之所以這樣安排,是因為姚玉蘭和孟小冬都是梨園弟子。二人早年相識,且感情要好。

(梅蘭芳和孟小冬舊照)

孟小冬應邀而來,和姚玉蘭住在一起,自然常常能見到杜月笙。

不過,演出結束後,孟小冬並未久留,便返回北京。當時杜月笙給她開了一份豐厚的薪水,讓她留下上海,卻被她拒絕了。於是杜月笙又在北京買了一套房子,讓孟小冬落腳,這次孟小冬沒有拒絕。

抗戰爆發後,杜月笙遠避香港,但他一直關注著孤身在外的孟小冬。到他返回上海後,第一時間便給孟小冬拍了一份邀她來上海的電報。孟小冬感念杜月笙的情誼,再加上姚玉蘭又對她百般勸說,於是她來到了杜月笙的身邊。

1949年解放前夕,杜月笙帶著一家人再次遠避香港,孟小冬與之同行。

此時的杜月笙,已病入膏肓,常常臥床不起。

孟小冬早年精心照顧過餘叔巖,所以在進入杜家後,便主動承擔起照顧病中的杜月笙的任務。

杜月笙深知時日不多。為了能給孟小冬一個名分,也為了她能分一筆不多的遺產,於是就有了文中開頭的一幕。

杜月笙去世後,孟小冬分得兩萬美元的遺產。隨後她寓居香港,以授業為生。

不過孟小冬對學生挑剔得很,只收那些有天分又吃得苦又沉迷於藝術的人。她教課很嚴,還有諸多規定。也正是因此,在她的調教下,出了好幾位京劇名家。

(孟小冬和姚玉蘭舊照)

大約在香港住了15年後,遠在臺灣的姚玉蘭,才聯繫上了孟小冬。在姚玉蘭的盛情邀約下,孟小冬遷居臺灣。

孟小冬在臺灣大部分時間,用來打太極拳、遛狗和看電視。

但孟小冬的名聲實在是太響亮了。臺灣當時又極流行唱京劇,許多人紛紛上門,希望她能出來演出或者教戲,結果都遭到了她的婉拒。

孟小冬說,杜月笙對她情深意重,她再出來拋頭露面,是對杜月笙的不尊重。

姚玉蘭的女兒杜美蘭,從小是孟小冬帶大的,因此對孟小冬的感情,甚至超過了生母姚玉蘭。在孟小冬移居臺灣後,她便事無鉅細,對孟小冬的生活起居,照顧得殷勤周到。

孟小冬雖然過著隱居生活,但她的好朋友張大千等人也偶來探視。除此外,她的身邊還雲集了不少票友,每逢她過生日,大家都要去給她祝壽。

1977年,孟小冬迎來了70大壽。大家歡聚一堂,給她熱熱鬧鬧過了一個生日。然而這年,孟小冬的身體一日不如一日,哮喘一直不見好。到5月份,竟在一陣劇烈的哮喘後暈倒了。雖然及時送到醫院,但還是讓肺氣腫和心臟病奪去了生命。

(參考史料:《杜月笙傳》《一個真實的孟小冬》)


張生全精彩歷史


杜月笙自幼父母雙亡,因此從青少年時期便開始闖蕩江湖,最終成了上海灘里名震一時的黑幫大佬。不過,杜月笙最終於1951年8月在香港病逝。那麼他死後,他年輕的太太孟小冬在香港又靠什麼謀生呢?
孟小冬(右一)

說起來,杜月笙一生共娶過5房太太,分別是沈月英、陳幗英、孫佩豪、姚玉蘭、孟小冬。其中,孟小冬是年紀最小的,也是最漂亮的。

孟小冬本是上海灘裡一位著名的京劇演員,比杜月笙小了整整19歲。她才藝雙絕,容貌秀麗,因此被杜月笙一見傾心,並被娶回了家中。解放後,孟小冬跟隨杜月笙到了香港生活。不過杜月笙後來死在了香港,而孟小冬也失去了唯一的靠山。

杜月笙在1951年病死後,留下了孟小冬一個人獨居香港。為了避免捲入是非,她一直深居簡出,閉門謝客。據說杜月笙在臨終前還曾告誡孟小冬以後不要再登臺唱戲,所以孟小冬從此便徹底告別了戲臺。不過為了謀生,她便在香港專門教授女弟子唱京劇,一直在當地生活了10多年之久。

直到1967年時,由於家族親友的邀請,孟小冬才遷移到臺北市定居,從此再也沒有回到過大陸和香港。1977年5月25日,已經年近古稀的孟小冬因為哮喘病發作搶救無效去世,終年69歲。


歷史的荒野


當年杜月笙還只是黃金榮手下一位小跟班的時候就已經深深愛上了孟小冬,杜月笙對於孟小冬的事情都非常傷心,基本上是言聽計從。孟小冬雖然也明白杜月笙的情意,卻最終還是沒有選擇他。



孟小冬最終嫁給了梅蘭芳,兩人的生活一開始也是非常美好,直到日子久了,再加上發生的事件,孟小冬看出了梅蘭芳性格軟弱,沒有給她帶來足夠的安全感,孟小冬與梅蘭芳關係急轉直下,最終破解。


重獲自由身的孟小冬再一次遇見了杜月笙,此時杜月笙已經取了四房姨太太,不過在那個時代,這都是非常常見的,也並沒有影響他二人的關係發展。杜月笙與孟小冬拜堂成親,日子過得非常美好。

國民黨在大陸土崩瓦解之後,杜月笙帶著全家人去了香港。沒過多久,杜月笙病逝。杜月笙留下一大家子人,只有十萬美金,對於他們這一過慣了富裕生活的家庭肯定是不夠的。

孟小冬為了生活又開始出來登臺唱戲,在宋美齡的邀請下,孟小冬去了臺灣。孟小冬的晚年生活都是在臺灣度過的,日子也算平穩。


麥地傳奇


“我今後要麼不唱戲,再唱戲不會比你差;今後要麼不嫁人,再嫁人也不會比你差!”能對一代京劇大師梅蘭芳說出如此決絕之言的女子,即使是獨自一人,她的日子又能過得有多差呢?

孟小冬(1908~1977/5/26),出生於上海梨園世家,名若蘭,字令輝,乳名小冬。1916年,父親孟鴻群演武生戲時摔倒中風,家中斷了收入還要治病,生活日漸拮据。身為長女的孟小冬,於是拜姨父仇月祥為師,以老生開蒙,走上演藝之路。

喊嗓、練氣、學唱腔、練身段,在嚴格、枯燥、辛苦地學戲三年之後,12歲的她開始在無錫登臺,以《逍遙津》裡的漢獻帝一炮走紅,兩個月裡出演68場,場場爆滿。13歲到16歲,輾轉上海、漢口等地演出,支撐著家中生計,從豆蔻年華到亭亭玉立,以驚為天人的好嗓子,英氣逼人的俊俏扮相,傾倒了一批又一批觀眾。

在上海遇到杜月笙,那時的他還只是黃金榮手下的得力干將,去共舞臺捧閃耀的伶界之星。在漢口遇到同演老生的姚玉蘭,二人義結金蘭。那時的姚還沒有成為杜月笙的四太太,更沒想到將來會成為孟杜之間的牽線人。

雖然當時上海是賺錢的風水寶地,但只有在京劇的發源地北京唱紅,才算是真正的成功。17歲的孟小冬搭班北上,義無反顧地奔向京劇藝術的殿堂。在這裡,她以一出《四郎探母》的楊四郎一炮走紅;在這裡,她拜訪名師,磨練自己的技藝;在這裡,她錄製唱片,獲得邀約不斷;在這裡,她與京劇大師梅蘭芳、楊小樓、餘叔巖、尚小云、馬連良、荀慧生等同臺演出;在這裡,她成為紅透京城的坤伶鬚生。收穫名譽的同時亦獲得豐厚報酬,一年左右,18歲的孟小冬即在北京買下一套小院,把全家從上海接來定居。


(孟小冬和梅蘭芳)

還是《四郎探母》,因一次堂會上餘叔巖的偶然缺席,孟小冬得以和梅蘭芳對戲,18歲的她演楊四郎,30歲的梅蘭芳扮演鐵鏡公主,竟是旗鼓相當,珠聯璧合。不久之後,二人又將愛情故事從戲裡演成現實。1927年,孟小冬不顧師傅的強烈反對,低調地嫁給梅蘭芳,暫居馮公館。那時梅蘭芳的正妻在天津養病,二夫人已育有四個兒女。太完美的激情往往很難持續,各種瑣事困擾之下,不到一年時間二人已漸行漸遠;1930年8月,孟小冬要為梅大伯母戴孝,卻連梅家大門都被拒絕進入,她在倍受傷害之餘業以明白,這場情事註定不會有未來;1931年,孟小冬提出分手,留下那擲地有聲的兩句話將四年的夫妻時光生生切斷。

經人指點,她到上海找律師要將這段婚姻做個清楚了結,姚玉蘭與她見面得知此事後,提議請杜月笙出面斡旋。24歲的孟小冬與43歲的杜月笙再次見面,多少大事對杜來講不過“閒話一句”,這樁小事一個電話就解決問題,梅蘭芳拿出四萬給孟小冬,雙方再無瓜葛。

(孟小冬和杜月笙)

而孟小冬也返回天津,復出梨園,拜師、磨練技藝,繼續對藝術的追求。想不到沉情往事又被媒體翻出炒作,一時間的流言蜚語使孟小冬遭受沉重打擊,再次產生昄依佛門之心。在友人的寬慰勸說之下,孟小冬提筆陳情,以《孟小冬緊要啟事》在天津《大公報》連續三天對輿論做出正面回應,她再次讓自己走出人生的低谷,重新在舞臺上煥發出奪目光彩。

不論願與不願,與心靈傷痛相伴的是對身體健康的磨損,1935年,27歲的孟小冬應邀參加杜月笙在滬發起的賑災義演時,孱弱到只演出八天旋即病倒,休養一年之後才又重新登臺。1937年5月,孟小冬再次來到上海為重新開張的上海黃金大戲院剪綵,姚玉蘭讓好姐妹在自己的住處下榻,孟小冬接受了杜月笙長久以來的綿綿情意。

不久,盧溝橋燃起戰火,淞滬會戰爆發,孟小冬回京,杜月笙秘密去了香港。戰火紛飛中,兩人曾在香港相聚數月,隨後孟小冬再次回京,拜餘叔巖為師,5年如一日地刻苦學藝,閉門息演。期間,遠在重慶的杜月笙給了她堅強依靠。抗戰勝利後,孟小冬趕到上海和杜月笙相聚,在杜月笙60大壽的義演時,冬皇為大家奉獻的餘派親傳贏得滿堂喝彩,卻也成為她訣別舞臺的謝幕演出。這一次,孟小冬留在杜公館,陪伴在疾病纏身的杜月笙身邊,細心照料。1949年,她又跟隨杜家來到香港。當計劃離港前往他國商討辦理護照時,孟小冬問道:“我跟著去,算使喚丫頭還是算女朋友呢?”此時63歲的杜月笙已病入膏肓,仍當即宣佈要迎娶42歲孟小冬,即使坐著輪椅也要舉行婚禮。


1951年,曾經名震上海灘的大亨杜月笙溘然長逝,享年64歲。杜家各奔東西,孟小冬分得2萬3千美元遺產,在香港孤身獨居,用積蓄支撐著深居簡出的生活,只先後收過錢培榮等幾位入室弟子。她的生活簡單、清苦但絕不會清貧,畢竟只要她願意,不論是灌製唱片還是拍電影,都有大把機會在手邊。

1967年,她和姚玉蘭再次取得聯繫,此時兩人已整整15年沒有來往。在姚的勸說之下,孟小冬離開香港赴臺。在那裡,她的生活狀況大為改善,有恆社門人和仰慕者的照顧,有姚玉蘭母女的親情陪伴,她生命的最後十年,即使多半在病中也是溫暖平和的。

1977年,古稀之年的冬皇坎坷的一生平靜落幕,曾經屬於她的愛恨情仇也隨之而去,只留餘音在人間。


今安在的文史情緣




杜月笙和孟小冬之間,可以說是一世情緣。有人這樣評價孟小冬:有了孟小冬,完美大師梅蘭芳就不再完美了。有了孟小冬,大流氓杜月笙就成了真君子。為了這段故事,大導演拍了一部電影叫《梅蘭芳》1,章子怡在裡面扮演的就是孟小冬。

當杜月笙剛剛認識孟小冬的時候,兩個人都處在事業的上升期。杜月笙還是黃金榮的一個小跟班,也只是孟小冬的一個鐵桿粉絲。只要孟小冬有任何要求,凡是杜月笙能夠實現的,他都會全力以赴。

那時杜月笙已經有了大太太,孟小冬還是一個豆蔻少女。在兩個人的心中,都還有太大的一個夢想,需要去實現。杜月笙喜歡孟小冬,大概就是從這個時候開始的,他的喜歡只能象張愛玲說的那樣:低到塵埃裡,打心底裡邊默默的喜歡。

1925年,18歲的孟小冬想飛得更高。因為在當時的經濟圈流傳這麼一句話:情願在北京數十吊一天,不願在滬上數千元一月。蓋上海人300口同聲說好,固不及北邊識字者一字也。於是孟小冬決定去北京發展,杜月笙也只能出資成全。有時候放手也是一種愛,大概當時杜月笙也是這麼想的。



青年時期的孟小冬氣質出眾,英氣逼人。言談舉止待人接物落落大方,唱起老生來絲毫沒有一絲女子氣象。就連不喜歡聽京劇的胡適也給她很高評價:身段、扮相、做工,毫無女子之氣,真是好極了。

純情少女孟小冬迅速迷戀上了風流倜儻梅蘭芳,兩個人迅速於1927年完婚。結婚後的孟小冬就不再登臺唱戲了,梅蘭芳幫他請了琴師在家裡吊嗓子,偶爾還學習繪畫和書法。

金童玉女也好,神仙眷侶也好,美好的事物總是容易被打碎。孟小冬的一個鐵桿粉絲來到府上尋釁滋事,因為處理不當,形勢一度失控,這個粉絲開槍打死了梅蘭芳的好友張漢舉。梅蘭芳脆弱的心對孟小冬的愛就不敢再堅持了,兩個人的感情慢慢也走向了終點。

隨後孟小冬也曾經大鬧梅蘭芳府邸,新聞媒體更是大加炒作,一時成為當時最香豔的新聞。孟小冬曾一度打算皈依佛門,發誓再不相見。



1931年,杜家祠堂建成,杜月笙宴請各方大佬前來喝酒唱戲助興。作為京劇圈的名人,梅蘭芳和孟小冬自然不能缺席,但兩個人的演出從來都是錯開的,以免見面尷尬。但傳說梅蘭芳對孟小東依然念念不忘,雖不在臺下助興,但仍通過收音機來收聽。

早在1929年,杜月笙就娶了孟小冬的閨蜜姚玉蘭為第四房姨太太。1936年,孟小冬接受杜月笙的邀請,為黃金大戲院演出。這時孟小冬正式迴歸大上海,慢慢的和杜月笙接觸也就多了。

抗戰結束後,杜月笙終於回到了上海。他馬上邀請回到北平的孟小冬南下,在姚玉蘭的撮合下,孟小冬以身相許,杜月笙終於如償以願,最終抱得美人歸。

上海即將被解放的時候,孟小冬問杜月笙:我跟你去香港,是以丫頭的身份還是女朋友的身份呢?杜月笙馬上就明白了,當晚就和孟小冬結拜成親,給她了一個名分。



早在上海杜月笙的身體就不大好,來到香港後,更是每況愈下,兩年後他就去世了。儘管杜月笙生意做得很大,最高時期一年能收入3000萬塊銀元。但他卻懂得散財聚人,在他去世時,身上只有10萬美金。

杜家人多,每人也只能分到幾千塊。當時的香港社會混亂物價飛漲,很快孟小冬的生活就陷入了窘迫當中。但畢竟在當時的京劇裡,她被稱為冬皇,出來演幾場京劇,足以打發時光和滿足生活所需。



當時的周恩來愛惜京劇人才,託人給孟小東寫信:汝親亦在北京,不如歸來。臺灣方面有她很多朋友,最知名的莫過於宋美齡,也希望她南渡臺北。

最終孟小冬還是牢記杜月笙的教誨,絕不回中國大陸,前往臺北與老友相聚。閒暇時光,演幾齣京劇,教二三徒弟。後來她還把杜月笙的四太太姚玉蘭也請到了臺灣,兩個人相依為命,共度餘生。1977年5月27日,一代名伶因病去世。


新知傳習閣


提起舊上海灘傳奇人物,“厚黑大亨”杜月笙哪個不曉得,但他的五房姨太太孟小冬真正知道的人恐怕甚少。

孟小冬有過一段婚姻,她曾經嫁給有婚室的著名京劇演員梅蘭芳,後因某種原因最後宣佈分手。

孟小冬年輕時風華絕代,人稱“冬皇”,是位優秀京劇女老生,無論是扮相還是唱腔都深得臺下觀眾喜歡。因此,在舞臺上只要有她的身影出現,每場都席無虛座。

而當時名聲遠揚整個上海灘的青幫大亨杜月笙也是位京劇迷,他非常賞識年輕貌美的孟小冬,在得知孟小冬已經與梅蘭芳分手後,就更加主動對孟小冬展開愛情攻勢,由於他的勢力與地位的影響下,終獲得美人歸。之後,孟小冬便成了杜月笙十分寵愛的五房姨太太。

抗日戰爭爆發後,杜月笙和孟小冬一起逃往香港,雖然在香港尚有些名望,但香港畢竟不是杜月笙的地盤,一向花錢如流水的杜月笙晚年時過得很窘迫,身體一向都很差的杜月笙63歲那年去世了。

杜月笙去世後,孟小冬已經感到生活越來越困難了,但因她天生有一副好嗓子,最後,只好以教學生唱戲為生,生活上總算過得有滋有味,但她的一生也比較坎坷,再後來,移居臺灣在那裡去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