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身低微的趙高,為何能篡改秦始皇遺詔,擁立胡亥即位

《史記》:七月丙寅,始皇崩於沙丘平臺。丞相斯為上崩在外,恐諸公子及天下有變,乃秘之,不發喪。棺載轀涼車中,故幸宦者參乘,所至上食。百官奏事如故,宦者輒從轀涼車中可其奏事。獨子胡亥、趙高及所幸宦者五六人知上死。

出身低微的趙高,為何能篡改秦始皇遺詔,擁立胡亥即位

秦始皇統一六國以後,北征匈奴、南伐百越、修築長城、馳道、宮殿和驪山陵墓等工程,耗費了大量的人力物力,整個秦帝國始終處於超負荷運轉狀態,百姓負擔不斷加重。秦帝國危機重重,面臨越來越多的矛盾,為了宣示皇權,解決各地不斷爆發的問題,秦始皇數次對天下進行巡視。

最後一次巡視的時候,秦始皇身體健康程度已經十分不理想,不過,秦始皇不顧群臣反對,依然決定開始大規模的巡視天下,巡視隊伍在寒冷的季節動身,由咸陽,經過湖北雲夢、安徽的海渚,到達江蘇丹陽,深入浙江錢塘和會稽。一路顛簸,車馬勞頓,加上陰溼、寒冷的氣候,加重了秦始皇身體的惡化程度。

第二年初夏,巡視隊伍進入山東省的齊地,秦始皇生命垂危。《史記》記載:“始皇惡言死,群臣莫敢言死事。”此時,巡視隊伍加速返回咸陽,然而,在進入河北省沙丘地區時,秦始皇突然去世了。

出身低微的趙高,為何能篡改秦始皇遺詔,擁立胡亥即位

秦始皇在最後時刻留下遺言,下令被派往北方邊界監軍的長公子扶蘇,立刻將軍務交接大將蒙恬,返回首都咸陽主持喪事。另一種意義上說,秦始皇此時已經指令扶蘇為繼承人。臨終前,秦始皇將遺言書狀、軍隊調動令及玉璽,交給隨侍在側的近臣趙高,後來,也有史書認為趙高為宦官。後來,趙高篡改遺詔,賜死秦始皇指定的接班人長公子扶蘇,那麼,趙高為何能篡改秦始皇遺詔,擁立胡亥即位呢?

趙高的先祖屬趙國王室之親戚,因此和秦王室有親屬關係,不過趙高家族一支早已沒落,家中甚貧。趙高的母親曾犯罪獲刑,被關往秦朝的收容所服勞役,並在此生下了趙高兄弟二人,由此看,趙高出身低微。

出身低微的趙高,為何能篡改秦始皇遺詔,擁立胡亥即位

趙高長大後就在秦宮室工作,其刻苦勤奮,自學大秦律法,具有很高的法律水平,此外,趙高的書法堪稱一流,一手大篆更是名揚遠近。因而,趙高很快便得到秦始皇的賞識。

出類拔萃的趙高不久被破格提拔為中車府令,秦朝的中車府令相當於皇帝的車馬隊長,負責皇帝的車馬管理和出行隨駕,非皇帝絕對信任的心腹不能擔當。這個職位對趙高來說,其意義不僅在於職務地位的升遷,更主要在於涉足政治權力的中樞,接觸到秦帝國核心機密。

然而,趙高的中車府令工作,乾的正起勁,前程一片大好的時候,趙高觸犯法律入獄。秦始皇命令大將蒙恬的弟弟大臣蒙毅審理,審理的結果是趙高被定為死罪。由於涉及皇帝近臣,事關重大,蒙毅將案情及其審理結果呈請皇帝定奪。秦始皇愛惜趙高才華,又念及趙高在身邊多年,下令赦免趙高,恢復其中車府令的官職。但是,這件事情趙高和蒙氏兄弟結下了深深的怨恨。

出身低微的趙高,為何能篡改秦始皇遺詔,擁立胡亥即位

此後趙高工作更加謹慎,並得到秦始皇的愈加器重,又被委任掌管符璽。秦始皇晚年,接受方士盧生等人建議,迷信神秘主義,刻意隱秘自己言行,因此,善於察言觀色、逢迎獻媚的趙高成了始皇和外界最重要的聯繫渠道,甚至和丞相李斯等重臣的溝通,也經常由趙高傳達,這樣的條件使得趙高權勢暴漲,野心逐漸增大。

出身低微的趙高,為何能篡改秦始皇遺詔,擁立胡亥即位

到了最後時刻的秦始皇,並沒有注意到趙高和蒙氏兄弟間勢同水火的關係,更想象不到胡亥對扶蘇的威脅。因而,臨終的時候,將一切按照慣例交由趙高傳達,趙高衡量自己和扶蘇、蒙恬的關係,並且考慮自己的未來,非常不希望和蒙恬關係親密的扶蘇即位。而且,始皇死得倉促,除了少數親信,不會有人知道,更不會知道秦始皇指定扶蘇為繼承人的的指令。因此、趙高一不做二不休,決定篡改秦始皇遺詔,冒險奪權,擁立一同巡視的秦始皇小兒子胡亥即位,這件事後來在歷史上稱沙丘政變。

出身低微的趙高,為何能篡改秦始皇遺詔,擁立胡亥即位

趙高首先說服胡亥,胡亥個性軟弱、毫無主見,一開始不忍心違抗父命,但在趙高軟硬兼施下,答應合作。第二個目標是李斯,出身布衣,而今成為一人之下萬人之上的李斯,享盡榮華富貴,但內心充滿不安全感,時時為自己的未來擔憂,唯恐有一天眼前的一切會化為過眼煙雲。但是,聰明的趙高抓住了李斯的這一弱點,他指出,如果扶蘇掌權,和扶蘇關係親密的大將蒙恬必受重用,到時候,李斯不但權位盡失,可能連性命都難保。李斯權衡得失,答應和趙高合作。

出身低微的趙高,為何能篡改秦始皇遺詔,擁立胡亥即位

於是,各種條件都具備的情況下,趙高聯合李斯偽造始皇遺書,並對外隱瞞始皇死訊,火速趕回咸陽。由於天氣炎熱,屍體容易發臭,李斯下令車載鮑魚,以混亂屍體的腐臭味。等巡視隊伍由新建馳道直入咸陽後,發喪事,胡亥續大統,為二世皇帝。

出身低微的趙高,為何能篡改秦始皇遺詔,擁立胡亥即位

就這樣,趙高篡改秦始皇遺詔,擁立胡亥即位,為秦帝國選擇了不合適的繼承人,其後,趙高逐步控制大權,將秦末暴政發揮到極致,秦帝國內部動盪加劇,迅速走向了滅亡。歷史上對趙高的人品及其所作所為都持否定態度,蘇軾曾評價趙高:始皇致亂之道,在用趙高。夫閹尹之禍,如毒藥猛獸,未有不裂肝碎膽者也。

參考書籍:《史記》《資治通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