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药究竟怎么用才能用出效果来

小药究竟怎么用才能用出效果来

关于小药这个话题,争议大,论证难,效果到底好不好,那就是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到底该用不该用暂且不提,如何能把小药用出效果来,其实这才是大家的核心争议。

小药,其实就是香味添加剂,就这个产品本身而言,其实并不是什么了不得的东西,最早的小药我记得就是猪母乳,早先是用在竞技钓钓尾赛上,据说当时使用这种小药的目的,就是为了节约配饵时间,提高奶香的味型,就是这么简单的一个事。

小药究竟怎么用才能用出效果来

后来就搞得比较大了,什么这个味,哪个味,因为只有人想不到味型,没有人工合成不了的味型,加上合成香精,成本低,说得一个骗一个有点夸张,但是合成的小药成本之低,早先我是写过一篇文章的,今天就不炒冷饭了,今天写这篇文章,是有不少钓友留言,希望能讲一下什么时候能用小药,该怎么用,才能把小药的效果体现出来。

小药究竟怎么用才能用出效果来

第一个问题,什么时候能用小药?

不管是合成的,还是天然食材萃取的小药,其实说白了就是高浓度的香烃,说一千道一万,就是高浓度香味剂。只要大家有这个认识,那么小药在什么场合用,就很清楚了。

1、气温低、水温低,水流极为缓慢,导致饵料味型无法传播的时候。

2、天气闷热、气压较低,鱼口不好,嗅觉功能不灵敏的时候。

3、溶氧差,鱼群上浮,活力不足的时候。

小药究竟怎么用才能用出效果来

4、水质较肥,水色浑浊,甚至闻起来有点腥臭的水域。

5、黑坑垂钓,或者竞技赛中,大家都用高浓度味型的饵料时。

6、懒得用商品饵配饵,直接用小药调味型的时候。

第二个问题,那么小药应该怎么用,才能不伤窝的前提下,还能用处效果来呢?

1、小药的用量,是厂家都无法给出公式的

所谓厂家给出的公式,要看厂家的大小,如果是大厂,可能有组织过试钓员在部分省份的不同水域做过试钓,经过统计后,得到一些普及性公式,换而言之,适合不适合自己,那纯属听天由命,可能好,可能不好。正确的试法,是按100g量杯开饵,加1滴,以这个浓度开始慢慢提升浓度,在常去的水域里适口,每次试两个浓度值,大约5~8次左右,能试出来这个钓点适合的浓度和比例。但是,请注意,即使在同一地区,不同的水域,可能浓度和比例都要再次试口,这是无可避免的。

小药究竟怎么用才能用出效果来

2、如果不想上述那么麻烦,那么精准,也可按照通用试口的方式来测试

液体类小药,按照开饵水体积比的3%~5%左右添加,不要凭感觉添加小药比例,那样很容易导致浓度过高,饵料打下去很容易死窝。

粉末状小药,属于高浓度小药,最好是按照体积比的1%取出,然后加入到开饵水中,拌匀之后食口,鱼口快,那说明比例适中,如果浮漂动作多、乱,那就说明死窝了,换个钓点,按饵料体积比的0.5%,再重新试口。

小药原则上不建议混合添加,所谓的混合香型,饵料可以,小药添加在一起,死窝的几率是翻倍的,可以使用混合香型的小药,比如大麦红薯膏这一类,但是新手不建议把大麦膏和红薯膏掺在一起,因为比例不好调控,味型很容易弄乱,死窝真的很常见。

液体小药也好,粉末状小药也好,说直接掺入饵料,然后再加水开饵的,要么是标新立异,要么就是胡扯,最好都是先用开饵水拌匀了,然后倒入开饵开饵,这样才能最大化的发挥效果。

小药究竟怎么用才能用出效果来

第三个问题,怎么判断小药是不是化工合成的

方法其实很简单,把小药滴上几滴在手背上,不怕的话可以滴在虎口上,这个位置的肌肤最薄,最为敏感,如果有轻微的灼刺感,那有很大的可能是化工合成的;如果没有灼刺感,但是味道能持续1天以上,那基本上也可以判断是化工合成,只是稀释的比较厉害。为什么呢?化工合成的小药,在固味的时候,都会经过梅德兰反应,所以香烃结构稳定,香味就比较持久;植物萃取的香精,高温反应之后,会破坏香烃的分子结构,味道就没有那么浓郁了,散发的比较快,所以为了节省成本,植物萃取类的小药,都不会做梅德兰固味处理,自然味道就不持久了。

最后,小药这个东西,既然存在,必有其合理性,大家也不用一味的否定,或者狂热的肯定,适当的用,不要过量,理智的用,不要过分,这就可以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