反彈底下,三愛健康想靠大麻重回資本圈

當全市場的目光都聚集在一條推特上時,港股大麻概念領域卻在“暗度陳倉”。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三愛健康集團(01889)在披露易系統關閉的前一小時,發了一則公告:“全資附屬公司三愛國際貿易有限公司於2019年5月3日與供應商Premier Distribution,LLC訂立獨家分銷協議。”

乍一看,無非就一個代理分銷商協議。可要知道,這個名叫Premier Distribution的美國公司,其主要業務是開發、製造及銷售若干四氫大麻酚(THC)濃度為每單位體積0.3%或更低(按乾重基準)的大麻衍生CBD產品以及不含任何THC的產品。簡單理解,就是做大麻產品的。而這次三愛健康代理的可不少普通藥物代理,是注入大麻二酚(CBD)的精油、藥片、膠囊、軟糖及外用藥。

一句話,沒法如美瑞健康(02327)、雄岸科技(01647)一樣收購工廠、種植基地,那就另闢蹊徑,做CBD產品分銷商,總之就要分一筆羹,誰叫港股大麻標的稀少、資金偏愛呢。

公告一出,5月7日開盤半小時內,三愛健康飆升至9.21%,領跑一塔大麻概念股一大截。

反彈底下,三愛健康想靠大麻重回資本圈

業績虧損太多無奈賣殼

三愛健康其實本名並非如此,其前身為武夷藥業,屬林歐文的商業版圖。但因為常年業績不振,於2017年7月,董事會將“武夷藥業”更改為“三愛健康”。按其更名理由,此舉將會更有效地反映該公司的當前狀態及其未來發展的方針、帶來全新的企業形象,有利集團日後的業務發展。

理由直截了當,但“三愛”這個名字並非憑空而造,畢竟旗下子公司如福州三愛藥業等早已存在多年,僅算的上屬“迴歸本名”。不過,更名同時,武夷藥業的原掌舵團隊全部更換,由現任的主席陳成慶等全盤接手。

因為早在一年前,武夷藥業原單一最大股東及主要股東Thousand Space 就把自己所有股份(約4.47億股)股轉讓給了第三方。而Thousand Space便是林歐文全資擁有的代持機構。直白來時,就是賣殼套現走人。

放著上市公司不要,林歐文究竟在想什麼?

事實上,據智通財經APP瞭解,著多於其虧損的業績有關。

拿2015年年報來說,該公司營業額按年上升1.1%至約5.56億,歸屬母公司股東利潤增加193.6%至4120萬。雖然營業額與淨利潤實現上漲,但在此之前,該公司已連續三年全年業績錄得虧損(2012淨利潤虧損4500萬;2013年淨利潤虧損400萬;2014年淨利潤虧損4400萬)。

就在業界以為武夷藥業轉虧為盈的利好會持續之際,2016年7月28日,武夷藥業發盈警稱,2016年上半年的綜合淨溢利將較去年同期大幅減少,甚至可能會出現虧損。果不其然,截止2016年上半年,該公司收益同比減少29.9%至1.71億;股東應占虧損1.59億元,上年則溢利3511.8萬元。

到2017年4月,林歐文交出了最後一份署名的年報。

智通財經APP觀察到,據財報顯示,2016年,武夷藥業實現收益約2.63億,同比減少52.7%;公司擁有人應占虧損為3.96億,較上年盈利4120.3萬轉虧。

反彈底下,三愛健康想靠大麻重回資本圈

針對營業額與淨利潤大幅度虧損,林歐文在年報中表示,這是多方因素造成的:一方面,海西工貿開發區廠房的兩條生產線因進行升級改造,以取得新版GMP證書而停產;另一方面,由於海西廠房通往各生產車間地下蒸氣主渠道於2016年11月突然破裂,導致各生產車間暫停生產,令2016年銷售雪上加霜。經查明,管道破裂主要是由於蒸氣管道界面剝落點損耗,加上壓力不穩定而造成。

為何海西廠房對武夷藥業的影響如此之大?智通財經發現,該廠區是武夷藥業生產包括蘇子油軟膠囊及複方當歸注射液在內的產品的主工廠。簡單理解就是,若廠房要想繼續生產就必須重新獲得認證,否則只能停產。

正因如此,2016財年,蘇子油軟膠囊因庫存短缺以及該產品單價按年下調了17.5%等因素影響,其營業額只取得了2120萬。要知道,2015年,該產品獲得了3970萬的營收。

除拳頭產品營收不濟外,武夷藥業的複方當歸注射液也未能實現上量。期內,縱然複方當歸注射液售價上調了 4.5%,可這並未帶動該產品銷量,其年營業額約為1210萬,佔該公司總體銷售的 4.6%(2015年:約 1880萬)。

然而令人意外的是,諾賽肽注射液以及新增的四個西藥處方注射液卻取得了不錯的成績。尤其是諾賽肽注射液更是轉身成為了該公司銷售額最高的產品。2016財年,該產品營業額較2015年上升18.0%達4410萬,佔該公司總營業額的16.8%(2015年:約3740萬,佔總營業額約 6.7%)。

業績上的虧損,也讓林歐文宣佈不予派息。事實上,這已是武夷藥業連續5年(10個財報期內)未能給投資者派息。

反彈底下,三愛健康想靠大麻重回資本圈

營收、淨利雙雙陷入困境的同時,智通財經還發現,武夷藥業的毛利也下降的較為厲害。期內,該公司毛利較2015年下滑約85.0%至約1800萬(2015年:約1.19億6),而毛利率與2015年相比,也下跌至約 6.8%(2015年:約 21.5%)。

如此虧損,顯然是林歐文不願看到事,於是便有了賣殼、更名三愛健康的後續。不過,更名後,三愛健康2018年淨虧損同比收窄80.1%至2.3億元,其中一次性非經常虧損為1.89億元及折舊金額為 1476萬元。

新班子經營下,三愛健康的財務總數據上似乎開始良性轉變。

湊錢補充運營涉足大麻

虧損雖然收窄,但明眼人都看得到,三愛健康資金缺乏,2018年全年現金及現金等價物僅為約為1775萬元。

反彈底下,三愛健康想靠大麻重回資本圈

於是,在賣資產、配售成為老生常談話題。如2019年3月,三愛健康發佈公告稱,被拍賣資產已於南平市建陽區人民法院於2019年3月15日舉行的拍賣中以總價人民幣7800萬元售出。

4月15日,該公司與配售代理訂立配售協議,配售代理同意按盡力基準向不少於六名承配人配售最多3.07億股配售股份,配售價為每股配售股份0.23港元。

配售價每股配售股份0.23港元較股份於配售協議日期在聯交所所報收市價每股0.275港元折讓約16.4%。

假設公司已發行股本於公告日期起至配售事項完成日期止期間不會有任何變動,則根據配售事項將發行最多3.07億股配售股份,相當於公告日期公司全部已發行股本10%,另相當於經配售股份所擴大公司已發行股本約9.09%。配售事項所得款項淨額約6820萬港元(假設配售股份獲悉數配售及扣除所有相關開支後)將用作集團一般營運資金。

15天后,該公司又宣佈重啟出售武夷國際藥業。“全資附屬三愛國際投資有限公司作為賣方,與買方KBS Advisory Pte. Ltd.就出售事項訂立該協議,買方向賣方收購武夷國際藥業有限公司全部股權,代價為1萬港元,須以現金償付。”

公告顯示,該目標公司為投資控股公司。福建三愛由目標公司全資擁有及從事醫藥產品的開發、製造、市場推廣及銷售。據悉,目標集團於2017年度及2018年度除稅後虧損分別為10.67億及5690.5萬元人民幣。目標公司於2019年3月31日的未經審核淨負債約為人民幣1.07億元。此次出售事項該公司預期取得利得約人民幣1.07億元。

三愛健康為何如此缺錢著或於其“新、舊賬目”有關。畢竟,多數資產已經被法院等強行處理後,前任老闆林歐文留下的歷史賬本需要資金填平;另外在虧損的情況下,該公司還在積極對外擴展業務。

3月28日,三愛健康做了兩筆收購。一筆是以1950萬港元收購了一家基因測試及分子生物診斷檢測服務是公司,該公司2017及2018年淨溢利分別為79.8萬港元及69.9萬港元;另一筆是以200萬元向孟凡鋒及孟凡傑收購福建至信醫藥,在通過福建永春製藥拿到GMP證書的情況下,繼續鞏固自己藥品生產資質。

4月17日,三愛健康又以現金330萬元買下有擔保牌照的深圳市世紀融泰融資擔保有限公司;5月6日,正式進軍大麻產業,與供應商Premier Distribution,LLC訂立獨家分銷協議。

從業務佈局來看,三愛健康的新團隊還是非常想繼續經營醫藥行業,這均可重新取得GMP證書、代理含CBD成分是藥物等方面都可以看出,這一點比此前做汽車零部件的比速科技(1372)要實際的多。

總的來說,三愛健康過去歷史並不光彩,但考慮到新東家的重新佈局與重組推進,以及大麻領域的刺激,該股有望分到“資金熱點”的一杯羹。(田宇軒/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