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培養年輕國腳,幫助國足殺入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的舉措,為何遭人諷刺打壓呢?

片片木葉


從許家印對中國足球的貢獻上來看,我們真的欠他一句道歉!


廣州恆大變身為國足集訓隊,不僅僅是幫助國家培養足球人才,也在壟斷國內優秀年輕球員,這是足協與俱樂部雙方互惠互利。

恆大年初網羅的韋世豪、張修維、楊立瑜、何超、高準翼、劉奕鳴等人,可以說是國內年輕球員中的翹楚,也是未來國家隊的預備人才。在恆大,他們也將會作為球隊的主力框架征戰多年,一直到恆大足球學校的人才實現井噴接力。可以說,許家印下的一手好棋。

當然,廣州恆大俱樂部這麼多年來轉入的優秀年輕球員很多也被荒廢,如鄧涵文、唐詩、廖力生、王軍輝、張佳琪、梁學銘、李源一、徐新等人,有的在替補席蹉跎,有的被租借轉會。在成績面前,年輕人無法獲得主帥認可,也沒有鍛鍊的機會。


許家印一直有“全華班”的理想主義,這也是他大肆收購年輕國腳的目的,本賽季雙外援政策更是印證了恆大培養年輕國腳,預助國足殺入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的目標,甚至是足協出臺的歸化球員政策,也都是為了衝擊下屆世界盃。


在恆大集團藉助足球產業實現騰飛後,成為房企銷售額第一名、納稅第一名,且他個人多年蟬聯中國慈善榜第一名,恆大足校的鉅額投入也終將實現青雲人才的井噴,助力中國足球騰飛。


在裡皮與恆大已經簽署合同的情況下,十二強賽中火速支援國家隊,並負擔其高額薪水,幫助足協減負,以國家隊利益為重。為中國排球請回郎平,又將郎平讓給國家女排,造就了中國女排里約奪冠的輝煌。


所以說,廣大的球迷真的“欠許家印一句道歉”。許家印對中國足球的發展有推動、有變革,我們不應該諷刺,而是應該感謝!


國足榮耀


廣州恆大10年從未培養過一名年輕國腳,包括自家的年輕球員也全部荒廢。

最為可惜的要數高志林,當初一度都能在恆大上場進球的小夥計,在恆大2011爆買之後基本就是消失了。

同樣還有王軍輝,本來都能夠偶然上場的角色,只能回預備隊折騰,還和隊友打架。

而且,恆大陣中真沒什麼年輕球員,恆大從全北現代挖回來的黃博文,當初在北京國安十六七歲就打一隊了,曾經的恆大舊將趙旭日,19歲就進國家隊了,如今恆大哪有什麼20歲以下的國腳或者俱樂部一隊球員。

就以韋世豪而論,也遠遠算不上年輕,早就應該是國腳,和恆大也挨不上。當初還效力北京國安的時候,就已經代表國足踢2018中國杯。

廣州恆大就是中超挖掘機,靠商業操作瘋狂搜羅各隊主力,再通過國足主教練邀買人心,幾乎相當於控制足協。

這種商業操作非常成功,但在競技上基本是毀了中超和國足。培養年輕球員,這話恆大自己人都沒說過。


足球新聞翻譯官


《廣州恆大:虎口拔牙,奪人所愛,其實不過是為了國家隊鍛鍊人才》

廣州恆大現如今可以說在中超以成為眾矢之的,掠奪人家的球隊核心,場上主力,甚至這還都是在足協的大力支持之下,如此明目張膽,自然會引起別的俱樂部嘲諷及反感。

俗語說得好: 槍打出頭鳥,切莫強出頭。然而恆大就是那隻強出頭的鳥,別人一時的不理解情有可原。只要恆大球員能幫助國家隊打進卡塔爾世界盃,那個時候或許理解恆大的人會越來越多一些。

恆大的虎口拔牙,奪人所愛,真的不是為了自己奪聯賽冠軍,也不是為了自己大殺四方,繼續以霸主的身份統治中超。它的初衷是幫助國家隊更好的鍛鍊人才,讓韋世豪,楊立瑜,張修維等人在恆大隊內配合的更嫻熟,更默契,以後踢國家隊比賽,能夠更好的幫助國足擊敗對手,乃至於打進世界盃,這才是恆大的初衷,也是足協所期盼的沒好結果。

恆大受到冷嘲熱諷也罷,被別的球隊打壓也罷,這些閒言碎語也都只是暫時的,只要恆大頂住壓力,實現全華班踢中超,自然能夠幫助國家隊在世預賽的舞臺上大放光彩,俱樂部奪冠不是真的強,俱樂部球員們能夠幫助國家隊取得好成績那才是好榜樣!



一球成名天下知


如果是恆大自身青訓培養出的年輕球員當然值得球迷稱讚。但恆大這些年購買後不使用,毀了多少年輕球員啊。本著我不用也不能給你用,增加你的實力的想法,恆大一直收購國腳和有資質的年輕球員。結果,造成人員浪費,使得很多年輕球員耽誤在替補席上,比如:徐新等等……眼看,已經沒有年輕球員可以擔當使用了,恆大迎合某些沒腦領導炮製出所謂的國家集訓隊,用行政手段強行再次將中國U23國家隊球員幾乎一網打盡,這樣的操作,嚴重傷害了其他俱樂部,打破了聯賽的公平秩序。這也就是今年為什麼各地球迷,媒體集體統一口徑的對恆大口誅筆伐原因……不患寡而患不均,得道多助失道寡助。恆大用不正當的手段,用所謂為中國國家隊培養年輕球員的藉口為自己的更新換代暗箱操作,這讓球迷痛恨。而且,恆大進入中超,包括在中甲階段,恆大除了購買,挖牆腳,有自己培養出球員作為球隊的主力嗎。這點上,恆大可能不如中超很多俱樂部吧。這不是恆大品牌部僱傭水軍可以抹殺的事實。恆大在中超購買球員中做了多少背後黑幕,沒人說的清楚。只知道當年有強買劉健事件,今年有指定收購球員的操作,恆大是破壞整個中超秩序,公平的罪魁禍首。這樣的球隊,難道不該被全國球迷,媒體批判,痛罵嗎


趙坤140278226


恆大培養年輕國腳?不知道你對“培養”這兩個字是怎麼理解的。仔細算算,從升入中超的第一年到現在,別談培養了,什麼時候引進過廣州籍本地球員?好,不談地域,恆大廢了多少人?簡單點一下,徐新,當初作為鄭智接班人引進,放在板凳上荒廢至今。張佳琪,當時新晉國腳,現在處境不用說了,中甲都好打不上比賽了。廖力生,馮仁亮,鄧涵文,等等太多了......球員當打之年,且這些球員各個具備國腳資格(不具備恆大也不會買)買來卻不用,直到在板凳上坐到荒廢,這就是所謂的恆大造福中國足球?中超七連冠,亞冠冠軍這些只能證明恆大是一支成功的中國足球俱樂部!卻永遠代表不了中國足球!青訓起不來,俱樂部層面拿再多的冠軍也只是投資商的廣告效益,跟國家層面的足球沒有任何關係!言歸正傳,談到培養年輕球員,可以舉例說一下大連東北路小學,被稱作中國足球黃埔軍校不是沒有道理的!大到從那個被多數人稱為最強一屆的國家隊(1997年)到現在的國足,小到整個中超、中甲、中乙,東北路出來的不計其數,如果講地域,那不誇張的說,大連走出去的職業球員可以組成一個聯賽!所以說得正確理解培養二字!不是拿錢挖來當紅的年輕國腳就叫培養!舉個例子,將來某一天高準翼即使成為亞洲足球先生,效力皇馬巴薩,他只要不是個忘本的人,他就會說魯能足校培養了他!金元足球確實可以提供一個更好的平臺讓優秀的球員去展示自己!什麼時候從恆大足校出來的球員真正站在了職業聯賽的球場上,再出來說恆大培養年輕國腳也不遲。


大連萬達FC


吃不著葡萄說葡萄酸,典型的逆反心理!雖然過程不怎麼上臺面,但結果還是會值得讚許的!

培養不是打孃胎開始才叫培養,那是生養!這就是個人的意識問題!雖然恆大青訓系統未有真正踢上一線隊主力的新秀,但恆大進入足壇也才十年!恆大足校成立八年,在青少年國字號裡,恆大足校貢獻了不少優秀球員!也舉辦不少國際青少年賽事,在青訓這塊沒少下功夫,付出的成本不比那個青訓機構少!

中國足球斷層發展,缺乏優秀青少年球員,這不是恆大一家的錯!如果不是恆大加入中國足壇,攪亂這潭渾水,何來如今的蓬勃發展!還有幾個人會將目光停留在中國足壇!這就是逆反心理作祟,“槍打出頭鳥”,將所有的矛盾都指向廣州恆大!焦點永遠都在異處!無法避免!

再說,廣州恆大籠絡不少年輕國腳到一線隊,這似乎是有點不太上臺面的事,但試問有幾個俱樂部願意這麼幹,且有實力去幹!難道恆大非得幹這種培養年輕國腳的模式?這是拿俱樂部的成績和發展來做賭注的事!為什麼國企俱樂部不去幹呢?還得遭受他人的諷刺和打壓!

廣州恆大站在這個風口浪尖也得承受不少壓力和付出不少的成本和努力!難道廣州恆大球迷就沒意見嗎?純粹是笑話!

這是中國足球,中國有特色的足球!即使廣州恆大不幹,也會有其它俱樂部來幹!誰來幹都會遭受他人的諷刺和打壓!這是不可避免的事!在中國玩足球不單玩的是經濟足球!而是有更深層次的!不言而喻!

為什麼廣州恆大要接這個爛攤子呢?上海上港、北京國安、山東魯能等等都可以啊!讓他人來接,不就可以把矛頭轉向他人嘛!

所以說,既然要看中國足球,要當中國足球的球迷,也得審時度勢,搞清楚什麼狀況!別一味的指責他人!風水輪流轉,不在這家,就在那家!好自為之吧!


常夢長樂


要說恆大培養年青國腳我並不認同,恆大很多好的球員都是買的。

恆大請高水平教練團隊,買當打之年的高水平外援,還是會讓國內球員長球的,但算不上培養年青國腳。

其次,買來就算是現任國青和國腳,以後也不一定就是國腳。畢竟每年進出國家隊的球員是很多的。這種曾經當過國腳的就算是富力也有好幾個,更別說其他俱樂部。只是由於恆大成績好,入選的人數和次數多,再加上不是自己培養的,就讓人有買的全是國腳的說法。

由於一家獨大多年,這嚴重影響到很多人的利益,冠軍一直拿,其他中超球隊哪能服氣,之前有些中超球隊,不過就想混混日子,結果全給恆大搞黃了。

拿了兩亞冠,為國人長臉,球迷追捧,那時詆譭沒用。恆大光環一退,利益受損的哪還憋得住,各種帶節奏噴。比如經常出現恆大讓國足水平下降的說法。可在恆大之前12年未能打入十二強這種事實卻罔顧,恆大之前亞洲盃連小組賽都打不贏,而後卻兩屆8強。這是噴子還是球迷?


澤水之鐘


恆大的做法難能可貴,對足球還這麼熱心的老闆不多了。可以把恆大描述為慷慨!可貴!急利!

也就是急功近利!一腔熱情值得鼓勵,但要解決中國足球的頑疾還得從根源抓起,從科學的競賽體制抓起。

本人在其他文章裡不斷強調這幾點,第一要從娃娃抓起,娃娃的青訓系統是未來國家隊選拔人才的基石,通過青訓系統組織好各個級別的青少年聯賽,讓更多的有興趣、有志向的青少年有球踢,有聯賽打。

通過青訓聯賽形成金字塔形狀的青訓體系,本質是競賽、競爭、對抗,營造一個積極競爭的聯賽體系,按照年齡段形成能者上的競爭機制,通過淘汰和自我淘汰,層層選拔去弱留強優勝劣汰,這樣的體制大大提升人才選拔概率,同時也能夠積極的挖掘人才潛力。

青訓,不在於訓而在於實戰氛圍。青訓體系應該有訓,有賽。類似於歐洲的青少年聯賽,幾乎跟成年隊是同步的。球隊互相之間交流、學習密切,也通過聯賽的競爭機制強化球員們的職業素養。好的球員是實戰中踢出來的,不是訓練場訓出來的。歐洲的青年球員晉級後為什麼技戰術水平遠遠高於亞洲球員,原因就是他們從小在青年聯賽中成長,不但有競爭壓力,同時也有對抗壓力,不在實踐中對抗就不能有效的供血給成年隊。

還要講的一點,就是青少年隊教練員們的素質提升。國內的教練往往都有一顆雄心,一份熱情,到苦於目前國內的足球氛圍,唱虛的多,做實事的少。教練員專業水平、專業素養的提升直接能影響到下一代的成長高度,好的師傅能帶出未來的巨星,慵懶的教練只能帶出平庸的球員。建議青少年隊教練,都可以通過足協的統一組織,到歐洲足球發達國家系統學習,無論從理論上還是實戰中,去開闊眼界,去摘桃取經。只有把教練員的整體素質提升了,才有可能提升青少年的發展空間。

如果僅僅是繼續沿用老的訓練模式,球隊比賽少,球員實戰經驗就少;教練方法少,球員提升空間小;選材面太小,供血能力就欠缺不少!

拋磚引玉,一點建議。但願恆大能把錢投入到更能治根標本兼治的地方去,這麼多錢投入到聯賽中,想直接拿成績,還不如投入到青少年、教練員身上,十年後將出一批好苗子,好苗子才有機會擔當起足球復興的任務。而球迷也不用再煎熬的看著國足停球三十米遠的奇葩景象。


飛旭溧溧


我覺得恆大這麼多年來所取得的那麼多冠軍,境界上與其它球隊不是一個級別上。

打一個比方,一個小老闆當初想做生意想到賺1萬元就滿足了,隨著經營很好,經過幾年,又賺了幾百萬,溫飽沒問題,越來越生意好,經過十年已賺到幾千億,所賺的錢幾代人都用不完,以後再賺只不過是數字遊戲。沒有當初的那種對錢追求的很強烈的願望,到了這個階段就應要懂得考慮回報國家了,去作出奉獻社會,做慈善事業,去樹立企業的良好形象的層面上。

己經到了一個境界後,賺得再多幾個億又如何?只是一個數字的變化。

曾經到臨過滄海,別處的水就不足為顧;若除了巫山,別處的雲便不稱其為雲。倉促地由花叢中走過,懶得回頭顧盼;這緣由,一半是因為修道人的清心寡慾,一半是因為曾經擁有過的你。

所以恆大已經拿過該拿的冠軍,再拿多幾個冠軍也就是一個疊加的數字,沒有多大的動力了,只有再找到另外的需求點,更大的目標去奮鬥。

如全華班、助力為國足希望中國隊在世界盃上走得更遠、全力打造好青訓工作,為國足培養更多人才為目標的為己任去追求。

為什麼恆大培養年輕國足,幫助國足殺入2022年卡塔爾世界盃的舉措,遭人諷刺和打壓。這並不奇怪。

“木秀於目,風必摧之”。也就是你當初太過出風頭,成為公眾之物,是會遭一些人妒忌是會有的,我們就叫仇富心態,群起而攻之。

將心比己,比作你自己,又有什麼感受?那麼多年努力都得不到這個,你憑什麼比我好?我有什麼比你差?你為什麼年年都拿先進,肯定會遭到別人的不滿或怨氣。

所以拿到一定程度就見好就收,在中國來說,是一種聰明的做法,好的東西不能獨食,要分給別人一些好處,這叫“雙贏“,好處也是要留給一些拿,才叫顧全大局,有利團結。

比作你也是一樣,你每年年終都能爭到優秀,別人肯定會眼紅,有人心有不甘,積怨於你,被打壓、找你麻煩。所以要學會換位思維,才會明白對方,就是這個道理。

對於為什麼恆大要為國家隊培養年輕國足多做貢獻,加大投入,助力國足,不理解,也很正常。

有些中超球隊還沒有達到這個境界,還要不斷去努力進步,取得更好成績,還沒有這個精力去做。因為一些球隊還在打拼,還未走到這個無慾無求地步。只有走過了這個目標,才會向更高的目標發起挑戰。

“燕雀安知鴻鵠之志”,作一個比喻吧!鴻鵠志向在於藍天,豈是那些在矮樹低牆之間撲騰,每天只求溫飽的麻雀們所能理解?


繪畫與攝影


這個問題真可笑,別的隊一億買的球員,低價兩千萬買恆大,還冠名培養,腦子裡全是屎吧,恆大培養出誰了,恆大這麼牛逼會培養,不論世預賽還是亞洲盃踢的跟狗屎一樣,連泰國越南都踢不過了,恆大擁有再好的球員也訓不出來,從教練的到足球理念絕對不是中國足球的出路,別以為中超七冠兩次亞洲怎麼著,那就超級外援水平高,本土球員每年都在下降,嚴重違背足球規律和毀了一幫好球員,毀完老的毀小的,別不要臉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