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見的成語大多都出自《道德經》,你知道幾個?

約2500多年前的一天,一位老者,騎著青牛,來到函谷關前。關令尹喜見紫氣東來,知有聖人過關。

常見的成語大多都出自《道德經》,你知道幾個?

來人正是老子。他迎入老子,齋戒問道,並請老子著書,以惠後世。老子乃著道德五千言授之,遂去,不知所終。

這短短的五千言,便是對後世影響巨大的《道德經》。此書深奧難懂,歷來眾說紛紜。以下52個成語均出自《道德經》,或許能夠帶我們,管窺老子思想的魅力!

常見的成語大多都出自《道德經》,你知道幾個?

玄之又玄

【解釋】:形容非常奧妙,不易理解。

【出自】:第一章:“玄之又玄,眾妙之門。”

有無相生

【解釋】:有和無是可以相互轉化的。也指矛盾雙方的對立與轉化,陰陽相生的關係。

【出自】:第二章:“有無相生,難易相成,長短相形,高下相盈,音聲相和,前後相隨,恆也。”

功成不居

【解釋】:任其自然存在,不去佔為己有。後形容立了功而不把功勞歸於自己。

【出自】:第二章:“為而弗恃,功成而弗居也。”

和光同塵

【解釋】:指不露鋒芒,與世無爭的平和處世方法。

【出自】:第四章:“挫其銳,解其紛,和其光,同其塵。”

常見的成語大多都出自《道德經》,你知道幾個?

天地不仁

【解釋】:天地無私,在天地看來,萬物都是一樣的,沒什麼區別。

【出自】:第五章:“天地不仁,以萬物為芻狗。”

天長地久

【解釋】:形容時間悠久。也形容永遠不變(多指愛情)。

【出自】:第七章:“天長地久。天地之所以能長且久者,以其不自生也,故能長生。”

上善若水

【解釋】:最高境界,就像水的品性一樣,澤被萬物而不爭名利。

【出自】:第八章:“上善若水。水善利萬物而不爭,處眾人之所惡,故幾於道。”

金玉滿堂

【解釋】:形容財富極多,也形容學識豐富。

【出自】:第九章:“金玉滿堂,莫之能守。”

常見的成語大多都出自《道德經》,你知道幾個?

功成身退

【解釋】:大功告成之後,自行隱退,不再做官或復出。

【出自】:第九章:“功成身退,天之道也。”

目迷五色

【解釋】:形容顏色既多又雜,因而看不清。比喻事物措綜複雜,不易分辨清楚。

【出自】:第十二章:“五色令人目盲。”

寵辱若驚

【解釋】:形容人非常計較得失,以小失大,患得患失,無論受到寵愛或受到侮辱都好像受到驚恐。

【出自】:第十三章:“寵辱若驚,貴大患若身。何謂寵辱若驚?寵為下,得之若驚,失之若驚,是謂寵辱若驚。”

視而不見

【解釋】:指不注意,不重視,睜著眼卻沒看見。

【出自】:第十四章:“視而不見,名曰夷。”

聽而不聞

【解釋】:聽到了就像沒聽到一樣。形容漠不關心,不在意。

【出自】:第十四章:“聽之不聞,名曰希。”

渙然冰釋

【解釋】:象冰遇熱消融一般。形容疑慮、誤會、隔閡等完全消除。

【出自】:第十五章:“渙兮若冰之將釋。”

虛懷若谷

【解釋】:意指胸懷像山谷那樣深而且寬廣,形容十分謙虛。

【出自】:第十五章:“敦兮其若樸,曠兮其若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