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市踩下急剎車 滬江內外交困

上市踩下急刹车 沪江内外交困

曾與新東方在線爭奪“港股在線教育第一股”的滬江,不僅沒能成功,如今,其赴港上市也遙遙無期了。從去年7月便遞交了IPO申請的滬江,於5月7日宣佈赴港計劃面臨調整,表示會在合適的時候再擇機上市。據悉,前後歷經了五輪共9次融資,總共用時超過七年的滬江,在2018年底通過港交所聆訊,距離上市敲鑼僅差臨門一腳。卻在進入2019年後,接連被曝出大規模裁員、降薪、資金壓力等負面信息。在上市預期不明朗和業績承壓之下,滬江似乎陷入內外交困之中。

上市擱淺

5月7日,有消息稱滬江網校的赴港上市失敗,因為根據港交所的規定,若截至5月7日仍沒有進展的話,滬江需要重新遞交申請。針對網傳滬江上市失敗的消息,滬江方面第一時間向北京商報記者澄清稱,“目前港股的上市計劃的確有調整,但並非網傳的上市失敗。此次調整系公司綜合市場環境、未來發展等方面因素後的主動調整,公司將選擇在合適的時機在合適的板塊登陸資本市場。”

據不完全統計,去年赴港上市的企業平均IPO時長67天,而截至今年5月7日為止,滬江的上市流程則停留在去年12月7日的階段。今年3月,滬江在上市前夕深陷大面積裁員傳聞,而根據滬江的回應可以看出,此次赴港IPO的計劃仍遙遙無期。

事實上,這已經不是滬江第一次出現上市計劃調整的狀況。早在2012年,滬江方面就宣佈已經具備上市條件,但因為要轉型而放棄上市;2015年,滬江創始人伏彩瑞公開表示準備登陸A股戰略新興板,隨後因為戰略新興板被取消而再度擱淺。

去年7月,向港交所提交上市申請的滬江IPO流程一度停滯,根據港交所此前披露數據,滬江於去年11月22日通過了上市聆訊,並於同年的12月7日提交了招股書,至此滬江上市的流程已經耗費半年之久。

同時,招股書顯示,滬江2018年前8個月虧損額已經超過了8億元人民幣。此前,滬江也是連年虧損,2015年度虧損為2.8億元,2016年虧損4.22億元,2017年其虧損進一步擴大至5.37億元,三年累計虧損超過12.4億元。

“斷臂”求生

事實上,滬江赴港上市擱淺的事情早有徵兆,去年年底時,滬江內部已經經歷了一輪“管理層降薪”的內部變動,根據滬江內部員工當時流傳出的郵件截圖顯示,滬江為了進一步提升公司運作效率,公司核心管理層集體降薪20%-50%,所有高管貢獻出獨立辦公室。

3月6日,社交APP上流又傳出疑似滬江離職員工的留言截圖,稱“滬江因為對賭協議失敗正在進行大幅裁員”。針對該言論,滬江方面表示謠言嚴重失實,出現了人員結構優化但並沒有大幅裁員,也沒有對賭協議。“面對經濟寒冬,公司為改善業務基本面,在不影響用戶學習體驗的前提下,近期針對虧損業務線進行了優化與合併。”有業內人士認為,滬江的裁員行為和業務調整,都是為了在資本寒冬中保存實力和資金的手段之一。

而據日前剛從滬江的離職人士所述,該人員已於4月30日收到了滬江發放的部分補償金,剩餘部分將在公司股東要求的專項審計完成後儘快發放。

前景不明

根據招股書,滬江營收連年增長,從2015年到2017年分別為1.85億、3.4億、5.55億,2018年前8個月的營收為4.36億,但為什麼依然連年虧損?招股書顯示,滬江近年來最大的投入在三個方面:研發、廣告和營銷。但研發投入在近兩年收窄,而銷售和廣告則投入巨大。從營業成本來看,其營銷費用2018年前八個月達到了2.09億元,佔據了營收的47.9%。在過去兩年,這筆費用也高達2.67億元和3.75億元,分別佔當年營收的78.5%和67.6%。

而已上市的新東方在線,其2018財年的營銷費用為1.05億,佔總營收的16.2%,2016財年和2017財年更低,分別為12.4%和14.1%。這都直接導致近兩年滬江的經營性淨現金流為負。

“獲客成本、轉化率和續費率這三個重要指標是衡量任何一家在線教育公司的準繩,只有通過合理的獲客成本,得到更高的轉化率,企業才能開始賺錢,更高的續費率可以讓收益延續,最終盈利。當然大部分的在線教育企業都面臨盈利難的問題,滬江也不例外,”互聯網教育研究院院長呂森林告訴北京商報記者。從表面上看,滬江的業績是連續虧損,但市場不乏有虧損上市的教育企業,為何到滬江就不行了呢?是因為資本市場的預期發生了變化,以往認可高虧損高估值,但現在改變了,資本也是逐利看重業績的,不排除滬江內部的投資方存在博弈的可能。

此外,呂森林指出,滬江在企業策略上只做了投資,缺少併購,全部發力在互聯網獲客也是問題。對於未來,不能完全否定其再獲得融資的可能性,但也不排除被併購的情況發生。

北京商報記者 程銘劼 劉斯文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