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江“窮兵黷武”式上市歷程

和訊網消息 2019年5月,本是滬江18歲成人禮的高光時刻,18年前,伏彩瑞不會想到滬江會成為現在的滬江。成長之路,大多坎坷,滬江亦是如此。

近日,有消息稱,5月7日,距離滬江最近一次更新招股信息,已經屆滿6個月,依據港交所上市6個月申請期限的規定,滬江的上市計劃已經宣告失敗。另據相關報道,滬江曾回應,目前港股的上市計劃的確有所調整。

不過,算起來這可能是滬江第三次與上市失之交臂了。記得,第一次是2012年,滬江表示已經具備上市條件,但卻選擇了互聯網;第二次是2015年,滬江準備登陸A股戰略新興產業板,最終卻因該板被取消擱淺;再就是這一次,滬江回應稱是主動調整,但36氪消息稱疑似未有機構認購其股票。

在成功學上,機遇通常是關鍵因素之一,細數一下,第一次是滬江主動放棄,第二次則有點像天意,第三次既不是自己不想也非無板可上,可能是公司自身經營,抑或是因此在資本市場遇冷。

總而言之,這一次,滬江上市大概率泡湯了。

俗話說,“沒這金剛鑽,就別攬這瓷器活”,對滬江來說,非常應景。如果滬江不曾對公眾宣稱自己的上市企圖或上市計劃,或許不會竹籃打水,到現在連名聲也受到影響。或許名聲都是次要的,重要的是投資人,不給希望就不會失望,滬江給了投資人多少希望,投資人現在就有多少失望。

或許,對滬江而言,也是迫於無奈,從2007年,被蘇州創投天使後,滬江便已經受到資本的壓力。無論是在創投市場,還是一級市場,資本家投資的最終目的就是“變現”。在互聯網時代,很多創業公司是被資本家的錢給“砸”出來的,它們也始終受其束縛,譬如不到時機就上市,這使得很多創業公司儼然變成了資本市場的“巨嬰”。這也能解釋,為什麼很多創業公司港股上市首日就破發。

根據滬江招股書,到2012年,滬江已經獲得陳金霞(“湧金系”掌門人遺孀)、凱石投資陳繼武、蔡來興、蔡雷的青睞,完成了A輪、B1輪投資。一般來說,創投週期在5-10年,所以2012年,是滬江天使輪投資者蘇州創投的一道坎,而滬江也理應有所表示。

到2015年,滬江已經完成了B輪、C輪投資,參與者有互元投資、上海文化產業基金、互年投資、百度系的投資,彼時,正是中國A股市場的牛市,換句話說,如果在當時能上市,對投資人、對滬江來說,都可能獲得巨大收益,這有可能也是滬江當時想要上市的動機之一。

時間一晃,到了2018年,滬江已經成立17年了,或許該到收割的時候了。在港股上市前,滬江完成了安徽皖新、為順資本、上海日贏、自貿區基金、賽富皖新等投資,融資輪次包括D輪和E輪。

彼時,一方面由於滬江已日益成熟,早期投入的資本方面可能已經迫不及待了,另一方面,滬江的競爭對手新東方在線在港股提交了招股申請書。

綜合這些因素,以及滬江的財務狀況,充足的上市動機擺在眼前。既然決定要上市了,那就要爭做港股在線教育第一股,這也是與新東方在公眾市場的第一次正面較量

2018年7月3日,滬江遞交上市申請;7月19日,新東方在線遞交上市申請。

本來是滬江先提交申請,但通過聆訊的時間卻顛倒了過來。

11月19日,新東方在線通過聆訊;11月22日,滬江通過聆訊。

至此,上市進行到一半,兩公司勢均力敵,到下半段,卻是不同的結果了。

2019年3月28日,新東方在線上市,成為港股在線教育第一股。而滬江卻了無音訊,直至,5月7日,滬江按照規則上市進程算是終止。

將新東方在線與滬江對比,或許能窺得其中之一。從最直觀的財務數據來說,新東方在線2016至2018財年淨利潤5955萬元、9221萬元和8202萬元,而滬江2015年-2018年8月31日的數據則為虧損2.8億元,4.22億元、5.37億元、8.63億元。

在這個缺錢的年代,面對滬江連年擴大的虧損,自然便有了選擇。

沪江“穷兵黩武”式上市历程

鉅額虧損背後,等待滬江的是投資人。和訊網翻閱招股書發現,滬江長期鉅額虧損可能與其高額銷售費用有關。數據顯示,2015至2017年,滬江的銷售及分銷開支分別為2.44億元、3.92億元和5.89億元,分別佔當年總營收的132%、115%和106%。

無奈之下,滬江只能裁人,2019年3月就有媒體報道,滬江曾傳出因對賭上市協議失敗而大幅裁員95%的傳聞。雖然後面滬江回應稱,“95%裁員”的謠言嚴重失實,也不存在對賭協議。

但是,據新京報報道,滬江在3月份確係裁員1000人左右,根據招股書披露的數據,滬江此前的員工總數為2226人,裁員比例將近50%。

這樣想來,被裁的員工可能大部分是銷售人員。

除了銷售費用外,滬江為何在業績方面比不過新東方?

和訊網對比了兩公司的業務,新東方2018財年前9個月未經審計的財報顯示,其大學教育營收佔比71.7%,K-12培訓營收佔比13%,學前教育營收佔比1.5%。滬江則是大學生課程營收佔比33.5%,語言課程(除英語外)佔比33.4%,英語交流技能課程佔比25.3%,K-12板塊佔比7.8%。

沪江“穷兵黩武”式上市历程

從業務來看,新東方的重點在於大學教育,重心比較突出,而滬江則是“三足鼎立”,沒有主心骨,所以不容易擰成一股繩。另外,新東方覆蓋人群比滬江更為廣泛,從學前到大學,幾乎包攬全市場業務,這樣做加強了品牌輸出。

拿經典的大公司來說,像快消巨頭Zara,有成熟女性Zara woman,有年輕化點的ZaraTRF、如果消費者不到Zara,他還有商務風格的MASSIMO DUTTI、還有更年輕活力性價比高的PULL&BEAR、STRADIVARIUS等等,走到哪兒,消費者都還在他的圈子裡。

滬江無意中忽視了最廉價卻最高效的品牌輸出方式,而這就需要更多的東西來彌補,譬如,獲客成本的增加,在人口紅利盡頭邊緣,拉新成本越來越高,而這恰恰反作用在了滬江財務報表的銷售費用上。

5月8日,又有消息傳出,滬江欲登陸A股科創板,雖然消息還在核實。但各位看官們可以看看,目前科創板都是一些什麼企業,和訊網總結了一下,幾乎都是高科技,有科研實力的生物醫藥類型的公司,這類公司都有一個特點,那就是高壁壘,而且都是技術壁壘,這也是正在改變的投資邏輯,從商業模式到硬技術壁壘的最直白寫照。

所以,對於滬江想不想上科創板,你們不該關心,你們該關心的是他能不能上。

關於本篇文章的更多報道,我們已在【和訊財經APP】上刊登,應用商店搜索“和訊財經”,下載並參與猜指數活動贏取京東卡和萬元現金大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