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忆犹新的周口农村麦收场景,一组收麦老照片,看哭了多少80后?

再过一个多月就要收麦了,虽然很多80后已经脱离的土地。但是儿时收麦的情景,他们是否还能记起呢?其他地方怎么收麦不知道,咱们周口农村收麦一般都要有这些流程。《 》

那时收麦就像过年,提前一周的时间准备农具。磨镰、磨铲子,修理叉子、扬叉、木木锨,唉!有些农具依然记着它的样子,可笔者就是想不起它叫什么。

记忆犹新的周口农村麦收场景,一组收麦老照片,看哭了多少80后?

造场:收麦前首先造出一个“场”,大小不一,麦子多的农户,“场”就大一些,“场”用来碾麦子用的。造场流程:麦子用铲子铲掉,铲子铲的麦子不会留麦根。先用石磙(后面带有树叶,树叶上面置重物,如上图),碾一遍;泼水,晾半干,再用石磙碾一遍。一般三遍即可。

记忆犹新的周口农村麦收场景,一组收麦老照片,看哭了多少80后?

割麦,那个时候还没有收割机。一般都是用镰刀和铲子割麦。镰刀需要蹲着或弯着腰割,收起的麦子摆放整齐,如遇阴天下雨,也方便堆起来用塑料布盖上。

记忆犹新的周口农村麦收场景,一组收麦老照片,看哭了多少80后?

铲子铲的比较快,人不用弯腰,但是麦子比较凌乱。另外,还需要带上磨刀石,随时停下来磨镰和铲子。

记忆犹新的周口农村麦收场景,一组收麦老照片,看哭了多少80后?

后来,才有了这种小型收割机,只能收,不能脱粒。不过,这已经让我们的父辈省了不少力气了。就是这样,有些农户为了省钱,还是舍不得让机器收。

记忆犹新的周口农村麦收场景,一组收麦老照片,看哭了多少80后?

收完的麦子要拉到场里脱粒,当然架子车是常见的运输工具,有时还需要在架子车的前后绑上木棍,增加装载量。

记忆犹新的周口农村麦收场景,一组收麦老照片,看哭了多少80后?

也有条件好的家庭,他们可以用四轮拖拉机,哦,对,那个时候常见的是手扶拖拉机,一拉一大车,省时省力。

记忆犹新的周口农村麦收场景,一组收麦老照片,看哭了多少80后?

麦子拉到“场”里后,摊开,不能太厚,麦子脱粒脱不干净;不能太薄,太薄麦粒都被石磙压碎了。本来产量低,到时公粮都凑不够!

记忆犹新的周口农村麦收场景,一组收麦老照片,看哭了多少80后?

牲口是早期的,后来就有手扶拖拉机,再后来就有四轮拖拉机了。对了,石磙后面还会挂一块“lao石”(三角形的)。笔者也不会写“lao石”的“lao”,拼音代替吧!

记忆犹新的周口农村麦收场景,一组收麦老照片,看哭了多少80后?

麦子碾好一遍后,需要翻场,把麦子翻一遍,再碾。一般也是三遍吧!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记忆犹新的周口农村麦收场景,一组收麦老照片,看哭了多少80后?

三遍完成后,就要起场了,麦秸用叉子挑开,挑的时候要抖一抖,把麦子留下。

记忆犹新的周口农村麦收场景,一组收麦老照片,看哭了多少80后?

扬场:长长的麦秸清理干净后,剩下的就是麦子和麦糠了。利用自然风,将麦糠和麦粒分开。一个人用木木锨将麦糠和麦粒的混合物高高扬起,另一个人用笤帚扫去不能被风吹走的长麦秆。这样麦糠和麦粒就分离了。

记忆犹新的周口农村麦收场景,一组收麦老照片,看哭了多少80后?

把麦糠和麦秸杆,堆起来,盖起来。旁晚时分,天收起了热浪,麦场也打扫干净,这时的麦场变成了我们的乐园,忘了炎热、忘了饥饿。

记忆犹新的周口农村麦收场景,一组收麦老照片,看哭了多少80后?

再后来有了这种脱粒机,这种机器是按小时收费,标配6-7个人,一个往机器里放麦,两个配合的,再有两个清理麦秸秆的,一个或两个人接麦的,接麦的一般小孩都可以胜任。

记忆犹新的周口农村麦收场景,一组收麦老照片,看哭了多少80后?

人数的要求,不得不让小门小户的农户,两三家联合,互相帮忙!这也是那个时代农村人为什么要多子多福!当然,啤酒变蛋麻花是必备的能量补充!

记忆犹新的周口农村麦收场景,一组收麦老照片,看哭了多少80后?

遛秸:所有的麦子都收完后,再把之前的麦秸秆再碾一遍,麦糠再扬一遍。把里面夹带的麦粒,一颗不剩地收回家。那个时候才是做到了颗粒归仓!

笔者并没有写完整,还有很多很多细节。父母让你拾麦卖钱,路边的老冰棍!我人生中第一次拾麦,一共拾了12穗麦,被父母说了几十年。

儿时收麦,你有什么难忘的事情?不妨评论里留言,和大家一起分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