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反一个顺序,死亡一批创业!醍醐灌顶

温馨提示:阅读前,请点击右上角“关注”,就可以每天第一时间免费获取“东方思维管理课堂”分享的职场及管理知识

前段时间,路长全老师在中山大学高峰论坛上,对中国创业死亡率高的原因,做了这样的剖析,他说:“很多人创业之所以不成功,是因为他们把一个关键顺序搞反了”。

什么关键顺序搞反了呢?

有一次,路长全老师到医院看望一位病人,人在中年,身体却不行了,因为他拼命的创业,已经完成了A轮,B轮融资,马上就要C轮了 ,却因身体原因躺在了医院,他曾经对路老师说过他的目标是成为马云刘强东那样的人......

搞反一个顺序,死亡一批创业!醍醐灌顶

路长全老师说:“我跟给他交谈之后,发现他之所以痛苦,是因为他把一个顺序搞反了”,把“想要”和“需要”搞反了。

比如有的人只需要月薪2万元就可以过好生活,但他却想要成为马云刘强东那样的人;

有的人只需要90平米的房子,但却想要300平米的大别墅!

正确的顺序就是先满足“需要”,再满足“想要”。先满足“需要”,人生很稳健,很平坦,一旦搞反了,人生就会痛苦不堪!

毕竟,像马云,刘强东那样的卓越者凤毛麟角,屈指可数。大多数是普通的创业者,作为普通创业者的我们一定要搞清楚“想要”和“需要”的先后顺序,否则会忙死和累死!

20年前创业成功率为什么相对比较高,而那些创业成功的并不是很有知识很有学问的人,不少是下岗失业,甚至是地痞流氓,刑满释放的人员,为什么那个时候总体的成功率较高呢?

搞反一个顺序,死亡一批创业!醍醐灌顶

除了他们胆子大,敢于第一个吃螃蟹的原因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原因是他们先满足了市场“需要”,也就是市场“需要“什么,他们就生产什么;

人们“需要”什么,他们就卖什么。

比如那时候人们喜欢戴太阳镜,他们就生产太阳镜;喜欢喇叭裤,他们就卖喇叭裤,他们关注的是市场的“需要”。

另外,那时候是以满足市场“需要”为出发点的创业,可能会不成功,但没有什么大风险,比如有的人生产豆腐,卖不完了送人或者自己吃了,风险是在自己可控制的范围内。

而现在创业恰恰相反,他们首先关注风投”想要“什么。

他们“想要”利润,“想要”规模,“想要”B轮,C轮融资,他们关注的是想成为马云的那样的人,他们崇尚“无中生有”,风险被无限放大。

搞反一个顺序,死亡一批创业!醍醐灌顶

比如前一段时间媒体传播的某自杀创业明星,是一位电脑天才,但是在资本,外界力量的推动下,不堪重负,最终自杀身亡。

路长全老师说:“只要首先关注“需要”什么,然后关注“想要”什么,顺序对了,就不会被外界裹挟”。

相反,先关注投资者“想要”什么,自己“想要”什么,就会超出自己承受力的极限,不断发展下去,就会让自己崩溃”。

搞反一个顺序,死亡一批创业!醍醐灌顶

要想成功,正确的顺序是先满足“需要”,再满足“想要”!

如果不先满足“需要”,甚至藐视“需要”,或者把顺序搞反了,往往就是找死,因为他只是做自己“想要”的,而不是自己“需要”的。比如我“需要”一个老公,“想要”一个高富帅的老公。前者是“需要”,后者是“想要”;买一台桑塔纳代步用,是“需要”,买奔驰600,是“想要”,前者是生活品,后者是奢饰品。

人生优先满足“需要”,再满足“想要”。

创业更是如此,如果所有人都想成为马云,成为刘强东,把他们当成典范,都希望一夜暴富,这是一件非常危险的创业倾向。

首先你要满足自己的“需要”,然后再实现自己的“想要”,这样你的成功率就高了很多。比如首先你要成为一个自食其力赚钱的人,然后再帮助别人一起赚大钱,如果你连自己都养活不了,怎么能带领100人完成他们的梦想呢?

搞反一个顺序,死亡一批创业!醍醐灌顶

我们这个社会不少的痛苦源于不甘心做一个普通人,我们希望孩子考一百分,但是考了99分我们就骂他

我们这个时代痛苦的根源是,“我们不接受现实,不接受普通,不接受平庸,我们希望变成卓越的人”。

如果我们首先能接受自己是一个普通人,然后在此基础上成为想成为的人,就会成多败少。

就像你们年轻人找对象一样,如果总想找一位像崔永元白岩松那样的人,那你们就很难嫁出去。

毕竟这样的人很少,你需要的是能跟你过日子的人。

顺序错了,可能一切皆错!

搞反一个顺序,死亡一批创业!醍醐灌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