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湖州鄉村|20120506,南潯區菱湖鎮沈家埭和勤儉村


福壽橋,單孔石樑橋,沈家埭行政村蔣家埭自然村,清道光八年重建。

福壽橋南北向,蔣家埭自然村在橋北側一字型排開。南岸是大片的圩田一直延伸到東苕溪故道。

蔣家埭自然村埭長廊的舊民居。一字互通的長廊這是湖州東部水鄉民居主要特徵之一。

蔣家埭自然村埭舊民居典型門面。

長廊有很多的生活場景,這是處理剛剛從小河裡捕魚來的小魚小蝦。不要看著小卻是晚飯餐桌最美味的。

長廊補竹筐,用上了現代材料。

午後長廊下的懶貓。

板壁上懸掛各種農具,鋤頭、鐵耙等等。

條凳疊起來就是工作臺。

蔣家埭自然村尾的鄉村廟宇的側牆立面做得非常唯美。菱湖一帶的鄉村小廟多少保留著一些傳統的氣息,這是鄉村泥水匠的傑作。

東風橋,單孔石樑橋,勤儉行政村魚塘自然村,1958年重建。這樣的橋額非常少見,東風橋三字是繁體,從右至左,一九五八年建是從左至右,建字還是一個簡化字。

東風橋重建利用了大量舊牌坊的石構件。

東風橋重建利用了大量舊牌坊的石構件。

樹下睡覺的草狗居然睡成這個樣子。

青龍鎮宅刻石。

興隆橋,單孔石樑橋,勤儉行政村史舍自然村,清光緒二十二年重建。

史舍村裡的土穀神祗廟也造得古色古香。

小船劃過水面是水鄉最普通的生活場景。

水鄉的水路像迷宮,四通八達。走在水面上的感覺與岸上行走截然不同。

勤儉村塘前埭自然村總管堂——永福庵。

安定橋,單孔石樑橋,勤儉行政村塘前埭總管堂西,清咸豐三年重建,橋就緊接著廟宇。

隆興橋,單孔石樑橋,勤儉村塘前埭自然村總管堂前,清道光二十五年重建。

隆興橋橋面採用了板梁結合的做法,三根直梁加兩路橫板的做法比較少見,使得整座橋顯得非常寬大。一般鄉村小橋都只有兩根直梁加一路橫板,是不是預示著這座永福庵的不同尋常!

新修永福庵的裝飾居然是漢晉之風,高手在民間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