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明林黛玉才是第一女主,曹雪芹为何要让薛宝钗做“花中之王”?

曾嘟嘟


其实很简单,这种象征的背后就是基于曹雪芹对于正人君子与世俗大道的认识。

敦厚君子与世俗大道

——黛钗花象征的寓意

一、曹雪芹的断世标准

在《红楼梦》当中,贾雨村曾谓世人人行两种大恶大仁,正邪两赋就只有高人逸士与情痴情种,而贾雨村的看法其实就是曹雪芹看待世人的标准。其实曹雪芹对于一个人的评判并不是拘泥于世俗的道德标准,而是按照自己的一套,他既憎恶那些作奸犯科的大恶,也不推崇大仁大义的圣人,对于混沌行于世间的俗人也不是欣赏,他所欣赏的就是第四类——既具有善恶两端又不泯然于世——高人逸士与情痴情种,因此他欣赏的人物并非孔孟圣贤而是柳永、阮籍、宋徽宗、唐明皇,甚至陈叔宝都觉得可爱,这也就是在《红楼梦》当中可以明显窥见曹公对甄士隐的认可对宝黛两个惊世情痴情种的喜爱的原因。

其实就所代表高人逸士的甄士隐与代表官场行恶的贾雨村二人的下场是可以明白曹雪芹在《红楼梦》这本

自我抒情的小说中大量运用象征与伏笔来表达自己的断世标准和与人喜好。

二、薛宝钗的形象与其牡丹花的象征

在抽花签的时候,薛宝钗抽到了牡丹花。几乎从屈原开创的"香草美人"的传统开始,我国的文学作品就极其喜欢用花草树木来比喻人,《爱莲说》可以认为是后世创作当中颇为优秀的代表。其中对于牡丹的描写是这样的,"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自李唐以来,世人甚爱牡丹。",这甚爱到了什么程度?"牡丹之爱,宜乎众矣。"很显然牡丹是被认为人间的富贵花,而且最为世人所喜爱,而在中国的美人当中,最能认为担得起牡丹花的就是杨贵妃。

第二十八回,描写宝玉要看宝钗戴的,可是因为宝钗"生的肌肤丰泽",所以好不容易才褪下来。这时,宝玉注意到了宝姐姐的"雪白一段酥臂",雪白丰盈的肌肤想趁着鲜红的红麝串就会有几份活色生香的感觉,是一种明艳的美感,第三十回宝玉说宝钗:"怪不得他们那姐姐比,原来也体丰怯热。"。可以说这里曹雪芹直接就只出来了薛宝钗是相近于杨贵妃那一类人间富贵花的模样,因此给她花中之王的象征是不出意料的。

其实关于曹雪芹对薛宝钗的人物设置上从对她的外貌上就有了很多的伏笔。第五回中写道:",生得肌骨莹润,举止娴雅。唇不点而红,眉不画而翠,脸若,眼如水杏。又品格端方,容貌丰美,人多谓黛玉所不及。"相对于林黛玉的外貌描写,对薛宝钗的外貌描写就已经具象化了,"脸如银盘"倒不是说薛宝钗脸大,而是写其脸型圆润是最符合中国传统审美的脸型,再加上朱唇黛眉杏眼,就是一派明艳端庄的美感,配上肌骨晶莹举止端方,这样的外貌可以认为是在传统中国社会最被认可的一类外貌,这一点可以仔细观察贾府众人对薛宝钗外貌的评价就可以知道,对于薛宝钗的外貌换个词来看就是"国色"。这样将薛宝钗比作"真国色"的牡丹就是可以理解的。

当然实话说,无论是将她比作牡丹,还是对于她国色的描写,本质上还是为曹雪芹对于这个人物想要象征的一类人来服务的。而薛宝钗象征的是哪一类人呢?无疑就是曹雪芹所认为的"世俗大道"的那一类人物的佼佼者。这里"世俗大道"并非贬义词,很明显相对于对贾雨村的鄙夷,曹雪芹并未在《红楼梦》当中对薛宝钗有什么厌恶的色彩,相反还有几分的同情。可以说,薛宝钗的热病就是她所代表的这一类性格的很好的体现,外表端庄不动声色服用的药物也是大寒之物,但内里火热难以排遣,这就是传统社会最能如鱼得水的一类性格,热衷功名利禄对外界又是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态度。

关于牡丹的传说神话很多,有一则流传甚广,就是当年武则天下令让百花在冬天开放,面对火刑仅有牡丹不从,颇有一些风骨,因此我认为曹公也是相信这则传说,所以在讲述薛宝钗为人处世的时候虽然是个"冷面君子",但无论是面对自己的母亲兄长还是对宝玉的情难自已还是对黛玉的怜惜,都是在讲这个想要"送我入青云"的女子并非贾雨村一流,而是还是有一些人情气味的。

因此曹公会选取牡丹来象征薛宝钗而非林黛玉。某种程度上来讲,虽然曹雪芹是不屑于"世俗大道"的但是他又不可以摆脱这种环境,因此他对于薛宝钗的态度就是他对那些身处世俗当中又难以摆脱不得不顺从却又保持几分真情的人的态度吧。

三、林黛玉与其芙蓉花的形象分析

在《红楼梦》当中虽然女子众多,但是林黛玉是女主角是毋庸置疑的。而在抽花签的时候,林黛玉抽到的是芙蓉花,也就是荷花。这个隐喻其实相对于薛宝钗的牡丹花而言更是容易让人理解的。

对于荷花的欣赏可以从《爱莲说》说起,"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对荷花的表述可谓是"花中君子",自此再极为流行的植物喻人当中,

能代表君子的莫过于荷花与竹子,因此林黛玉抽花签抽的是荷花,而住的潇湘馆处处翠竹。

林黛玉其人是可以用君子来称谓的,先可以不说她的学识才华,就单单从她为人处世的品性也是颇有君子气质的。虽然由于某些不知所谓的"红学家"的不负责言论,让林黛玉与爱使小性子小肚鸡肠这一类形象相勾连,这可真的是极不负责的。

就从与贾宝玉的恋情简单的来说一下,二人自幼相识,又有前世报恩的因果,再加上二人都是世上难得的情痴,他们的恋爱是非常顺畅的,但是又由于不可挣脱的礼教的束缚,和生性的矜持,因此两人从相知到相恋的过程并非顺风顺水,而是有过很长的一段试探,也就是因为这段试探,让人感觉林黛玉是一个小肚鸡肠爱使小性子的人,可是这样子的行为不也就是所有常人面对还未在一起的心上人的那种患得患失的态度么?在经过那一番试探下来,二人相知相许之后,再来看林黛玉的行为,实际上是极守礼教,与贾宝玉既不像年幼的时候那样毫无嫌隙的打闹玩乐,也不像试探期当中的吵闹与别扭,而是尽量减少与宝玉的单独相处,行为举止也不再极为亲密,对于自己的婚姻大事更是静待大家长们的首肯。因此林黛玉其人是很守礼节的,绝非什么无所畏忌的绝对的封建叛逆者,她的行为是很是君子之节。

同时在对荷花的印象多是"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饰"的那样不浮夸而自然可爱清新明朗的,这个可以认为是林黛玉性格上的一种,她天真可爱虽守礼节但又不是迂腐夸张,虽有君子不溶于世俗的孤高,但是面对他人的善意也是温柔承受,所以林黛玉谓之君子,是那种温柔敦厚又风光霁月的君子,而不是贾政的那种正人君子不近人情的不可爱的君子。因此会用荷花来比喻,而非梅花更不会是富贵的牡丹。

挺有意思的是,对于林黛玉的外貌描写。"两弯似蹙非蹙罥烟眉,一双似喜非喜含情目。态生两靥之愁,娇袭一身之病。泪光点点,娇喘微微。闲静时如姣花照水,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病如西子胜三分。 "写的十分抽象而不是薛宝钗那种可以想象的外貌。但是在通过他人旁敲的眼光来看,林黛玉是那种身形纤细瘦削,一派风流之状,这样的相貌实际上是很符合现代人的审美,但是这种相貌在古代只被苏东坡那一小溜的风流墨客所追捧,相对于薛宝钗的国色,林黛玉的相貌实际上更有宋明清江南花魁歌姬的特点,虽然清丽脱俗,灵动逼人但却不是豪门正房夫人的相貌,虽然荷花君子之状但所爱者甚少,纵然牡丹富贵逼人但还是为世俗大道所追捧。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对于黛钗二人不同的婚姻命运在选择象征的花上来讲就已经埋下伏笔。虽然林黛玉是第一女主君子清润,但是终归会被人间富贵花的世俗大道压倒,因而曹雪芹让薛宝钗做"花中王"。


一往文学


以物比人,是中国文学的攸久传统。《诗大序》说:诗人六义,一曰风,二曰雅,三曰颂,四曰赋,五曰比,六曰兴。其中的“比”就是以物比人,也就是比喻、比拟。屈原的楚辞,也以香草美人比君子人格,以毒花恶草喻小人品质。

以物比人的关键点在于人与物之间的相似性。这种相似,一方面体现在外型的相似性的。比如一个人长的高大威猛,如果再加之身手矫健,人们可称之为“龙虎之姿”。如果他行动笨拙,人们可戏称之为大狗熊。但决不会称之为小花猫,原因在于,二者不像。另外在于内在精神上气质上的相似性。狡猾的,人们称之为“狐狸”,迟缓的,人们称之为蜗牛。这都是所谓的比。

《红楼梦》中当然保持了中国文学这一攸久的传统,以鲜花比美人,以香草喻君子。所以,书中也有以花喻人的情况,把花做为主人公人格象征与其联系起来。但是,《红楼梦》美女众多,可以说是一个异彩纷呈的百花园,许多人都与花有联系。但曹雪芹并没有特意设计出一个百花谱来,明确的说谁是什么花。只是某些人物与花之间有某些相关性。比如,香菱与荷花,判词中有“根并荷花一径香”;晴雯与芙蓉,在她去世之后,贾宝玉做过《芙蓉女儿诔》;史湘去与芍药,她曾有过醉眠芍药茵的故事等等。至于书中的一二号女主林黛玉与薛钗,她们的人格特质,不是用某一种花可以代表的,所以,他们二人都与几种花相关联。并不能用某一种花把她们框住,比如林黛玉是什么花?按书中的说法,她原本是西方灵河岸边的一株绛珠仙草。香草美人,是君子品格的象征,而林黛玉对世俗之情,并不热中,在她的性格中,有明显隐士的特点。而花中,菊花被称为“花之隐逸者也”。林黛玉又恰恰以菊花诗夺过魁,“孤标傲世携谁隐,一样花开为底迟?”正是林黛玉人格的真实写照。所以,以菊花比林黛玉,似乎挺贴切。

但在《红楼梦》中,林黛玉还写过《葬花呤》《桃花行》,其中所葬之花,肯定不是菊花,更可能的是桃花,因为菊花很难有“花谢花飞花满天”的景象。所以,林黛玉的与桃花又有交织。那么她到底是菊花还是桃花呢?答案是,都是,也都不是。都是,因为菊花也好,桃花也好,都只可能是林黛玉人格的某一部分,不可能是全部。菊花代表了她“孤标傲世”的隐逸性怀。而桃花代表了她红颜薄命的最终归宿,是一种青春易逝,飘泊无根之象。说都不是,因为林黛玉不是花,而是绛珠仙草。

薛宝钗与牡丹有所交集,在一次行酒令的时候,她抽到了牡丹花的签。牡丹的气质与薛宝钗很像符合。周敦颐说:“牡丹,花之富贵者也。”牡丹,在中国文化中,代表着富贵,富贵的特征就是金玉满堂。薛宝钗生于富商之家,身佩金锁,本来就是富贵的形象。这与牡丹的内在气质相合。另外,薛宝钗与林黛玉比较起来,在外形上,一个丰满,一个瘦削,一个环肥,一个燕瘦。是两种截然不同的审美风格。花中的牡丹是一个富丽堂皇,硕大丰满的形象。如果从外形上相对比,谁更象牡丹呢?显然是薛宝钗。

牡丹是富贵花,是世俗之人所欣赏和喜爱的。普通人结婚,都要做床大花被,上面印着牡丹,称之为“花开富贵,金玉满堂”,讨的是个喜气。“文人雅士”和“世外高人”们,却未必喜欢这种俗气的热闹。在林黛玉与薛宝钗之间,林黛玉是“世外仙株寂寞林”,这个富丽堂皇的牡丹肯定不符合她的气质。

薛宝钗的性格是随分从时的。虽然她也是“山中高士晶莹雪”,但她对世俗的观点,并不反对。能够合光同尘。因此,无论是外型和气质上,牡丹都与薛宝钗相符,而与林黛玉不相符。

这里所谓的“花中之王”,指的应该就是《红楼梦》书中把薛宝钗比做牡丹一事。这个“花中之王”的称号,是世俗的观念。喜欢的人多,并不代表就是最好的。这就好比没有实现温饱和富裕的人看来,钱是最重要的。正如牡丹。而在不必为衣食所困的人那里,还有更高的价值。文人雅士们,喜欢的一般不会是牡丹,他们常常把“梅、兰、竹、菊”称为四君子,而玩味欣赏。其中并不见牡丹。

因此,《红楼梦》中,薛宝钗的花中之王,代表了她是世俗观念上的胜利者。而林黛玉是精神上的胜利者。二者是春兰秋菊,各擅胜场,各美其美。她们的结局一样都是不好的。但这不能否定她们本身的美好。只能反衬社会道德的不合理。


七月流火140400643


真实的曹先生对薛宝钗是很赞赏的,宝钗也是大观园最完美的女性。知书达理,宽厚谦和,美丽端装。几乎没什么缺点。惟其如此下场却最凄凉。为什么?惋惜之余,都会有此疑问,这正是曹公用心之处。为什么呢?这样好的女子却遭受这种下场?最后人们终会恍然大悟,社会,制度,才是根源!


明越清泉


因为从得到贾宝玉这个角度来看,薛宝钗最终获得了胜利,而林黛玉最终香消玉殒。

从现实的角度看,贾宝玉影射了由和氏璧制成的传国玉玺,象征着中华皇权,林黛玉影射了明朝亡国之君崇祯,而薛宝钗则有满清王朝建立者皇太极的影子。


江上神思者


因为黛玉是仙草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