取消职称实行全员竞聘,一线教师的春天会来吗?

小牧童


能者上,庸者下。可教师行业不同其他医师,律师行业越老越值钱,越老越受欢迎。在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师,会因为教育理念和观念跟不上而被社会和教育淘汰,被学生和家长淘汰,也许虽谈不上功劳,但为了国家教育事业奋斗几十年,到六十岁还要上课,而退休只领三千来块的工资。如果不实行全员竞港,他们退休可以领六七千工资,也算安慰了。高中和大学相对好些,越老越受重视,受尊重。

每一件事都有利弊,不改革,就不能发展,就不能进步。也不能刺激这教育本就得过且过的日子,要让教师们有竞争意识和终身学习的观念,教书育人,既要教书也要育人,做到以德树人,润物细无声,还需教师不能安于现状,努力加强自身发展才对。

因此,必要的改革和良性竞争是必须的。


奔四的列车


我认为,取消教师职称,实行全员竞聘,一线教师的春天未必能够到来。

先说取消教师职称。

取消教师职称,就是教师的工资不再与职称挂钩了,工资按照教龄自然升级。这样教师就不再为了评职称而苦苦煎熬了,那些依附在职称上的不公平和腐败,也就随职称而去了。教师就可以安心搞好教育教学工作了。

这恐怕只是美好的理想,为了奖优罚劣,为了激发教师工作积极性,为了便于管理教师,为了让教师服从安排,有关部门一定会拿出新的措施,让教师们去争,去抢。这新的措施也一定与待遇有关,与晋升有关。

有人的地方就有竞争,有竞争就有裁判,裁判是有好恶之心的人,新的不公平又产生了。

再说全员竞聘。

教师的工作是教书育人,其劳动成果要看多年后学生的成长及贡献。全员竞聘,优者上,劣者下。拿什么衡量一个教师的优劣?

分数?肯定不行,唯分数论的评价观,早已经被否定。

学生打分?不行,学生喜欢的教师不一定是好教师,学生害怕的教师往往是好教师。以学生打分评价教师,岂不乱套了。

教育教学水平?应该行,可是这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谁来评定?在目前体制下,还是教育主管部门。教育主管部门打分评定教师水平,与原来的评职称会产生同样的弊端。又回到从前了。

师德师风?工作表现?这是学校打分的,有些不公平难以避免。

全员竞聘,由谁按照什么标准评价教师、聘用教师?这很关键。在第三方缺席的情况下,这样的全员竞聘,恐怕不但不会给一线教师带来春天,反而会带来寒冬。


教坛吴语


首先,我们分析一下,提出取消教师职称的应该是教师,而且是职称晋升有波折的教师,其次,这部分教师中又有两种可能,一部分是,的确优秀,但由于职称制度缺陷原因屡屡受挫;还有一部分是制度再怎么公平也暂时晋升不了的!比如学历,因为在农村,上世纪八九十年代教师缺编严重,就向社会吸收,比如合同代课教师和民办教师来顶岗,这部分教师在当时为中国教育事业撑起了半边天,,这部份教师中较优秀分子通过自已努力奋斗,不仅改变了身份而还在职提升了学历,但还少量的改变了身份,但学历未得到提升的。再如,业绩平平者。我想说的是职称制度也正在发生一些积极的变化,正在改良的过程中。所有教师只要教师都静下心来,参照晋职条件,完善自我,提升自我,不气馁,不浮躁。机会一定会有的,越年轻的机会越多。


佬倵博


没事就爱瞎折腾老师,好好折腾吧。看以后的00后有多少人再愿意踏入教师的行业,把所有决策权都向校长倾斜,那样更助长了老师们巴结领导的歪风邪气,教育可真是没一方净土了。大家更没心思一心研究教学工作了,还得研究怎样巴结领导了。在职称评定中有些教师就是太会巴结领导,所以很容易就晋级了。老实巴交工作的结果什么也没有,上面发个什么奖,一上报公示以后,几乎都是领导得奖,这对于辛苦工作的也太不公平了。再说了,网络时代还要什么领导,只需合理分配好教师的教学工作就好,要太多领导好多都不担课,还多拿好处,简直是浪费国家资源


用户7797547546359


首先,教师职称短期内不会取消。

尽管教师职称评审和职称工资已经饱受诟病,但很明显,高层并不会搞激进的改革,而是采取比较温和的方式,逐步改良。

其次,取消职称全员竞聘,听起来很美好,很理想,可是叫我说,真这样搞的话,教师的春天并不一定能来临,说不定来的是冬天。

1.中国是个人情社会,尤其是在县城和乡镇农村,教师就是那么点教师,抬头不见低头见,人情网就会让很多看似很公平很美好的事情操作起来完全变了味儿,到全员竞聘,可能你会遭遇到比职评更大的不公。

2.谁来聘?最了解教师日常工作状况的领导就属校长了吧?谁又来保证基层众多校长的业务素质和道德水准呢?

让学生评、让教师工作的对象、思想和价值观、是非观都未成熟的学生来决定教师生死?那学校恐怕很快就会乱了套。

让家长评?家长能真正了解一个老师工作的方方面面吗?家长就能客观公正吗?

3.聘的标准是什么?如何实行动态管理?在这个制定标准和评聘的过程中,容易滋生很多问题,成为腐败、不公、内斗的温床,甚至激化矛盾。

4.一些地方曾进行过“县管校聘”的试点,产生了很多问题,所以,国家并没有进行推广。

第三,全员竞聘上岗需要一整套制度的支持。

相比之下,私立学校教师几乎等于是竞聘上岗了。

为什么私立能行、公立就不能行?主要就是制度不同。比如说,公立学校的高级教师可以少干活甚至不干活拿高工资,私立能行?私立不干活就少拿钱甚至不拿钱,公立能行?竞聘能行?

缺乏灵活的进入和退出机制。教师并不能实现真正的双向选择。

校长聘班主任,班主任聘老师,只都是自上而下的单向评价;那么,一个老师,能不能去挑班主任、挑校长呢?假如我看不上某个校长,能否允许离开呢?也不行。要离开的话,以前工作多年并没有缴纳社会保险,这怎么给说法?都没有,所以无解。

没有相应的制度支持,竞聘是改不出什么名堂的。

社会环境、人性弱点、实施办法、管理制度,进入和推出机制等等,都是重重的考验。全员竞聘上岗,想说爱你不容易。


七仙女儿说教育


如果取消职称实行全员竞聘,一线教师的春天真的来了,这是一个非常不错的建议。

目前一些学校的现状是,高级职称的教师,上周初级老师的课,甚至有些高级老师没上课,做着一些与教学无关的事,教育教学重任落在了中级职称和初级职称老师身上,由于高级职称或者中级职称指标有限,一部分年轻优秀的一线老师,拼命工作,还是未能评上职称,难免有一些消极情绪,不利于学校的发展,但看到高级职称的曙光,只好带着情绪忘我的工作,如果取消职称,实行全员竞聘,对一线老师极为有利。


如果学校实行全员竞聘,能充分调动广大教师的工作积极性,让老师有一种紧迫感,这对于战斗在第一线的年轻优秀老师很有利,因为他们年龄上占优势,精力充沛,教育教学方法灵活,能够与学生产生共鸣,教育教学效果好,这对于他们评职晋级也有好处,会尽最大努力搞好教育教学工作。

但这对于那些原来领着高工资,上课少甚至不上课的老师而言,如果取消了职称,就意味着没有职称工资,按照"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原则获取报酬,对他们来讲是极为不利的,因为他们已习惯坐享清福,安度晚年,把学校当成了养老院,他们会极力反对取消职称实行全员竞聘。


Lance课堂


这个可能吗?只是梦想吧?

社会各行各业都需要竞争,都希望得到发展,老年人怎么可能和年轻人站在同一起跑业上竞争,原来老师的学历一般为中专生,现在到处都是本科生,这个又如何比?如果全面取消职称进行全面竟聘,那不是所有的东西从头开始,最终失败的是老年人。

这个猜想曾经在我校准备实行,一位年轻校长曾经想把所有老师的职称重新进行评定,看似引入了竞争,弄得全校老师关系紧张,引来了全校老师的强烈反对,上告教育局,到政府闹事。还有老师直问校长:“你爸的工作和你一样吗,你和你爸一起竞争吗?”最后这想法被蒙杀在蒙芽状态,校长也被教育通报,而不了了之。

职称与工资挂钩是教育部门实行多年工资政策,促进了教师健康地成长。

从某一方面说,刺激了竞争,营造了公平的竞争环境,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只有压力,才会了动力,正因为这种推动力,刺激了教师前进的动力,打破了吃大锅饭,不思进取的现状。


如果取消这一制度。反而削弱了竞争。

对于老年教师非常有利,反正我也是最老的,工龄长占优势,老年人也面临退休了,心想也可以好好享受了。等到退休拿更高的工资;对于年轻人,更是不思进取,工作想咱做就咱做,我年轻,混到我老的时候条件自然就好了,从这两个方面来思考,必然削弱了竞争,走向混日子,吃大锅饭,论资排辈的恶性循环,这与我们教育改革相悖,在改革继续深入的今天,谁后退谁就不能生存。

如果要说正面的影响,看似公平,结果只是恶性的竞争。

如果不与职称挂钩,那么年轻人就更加努力工作,因为他们一心想施展自己的才华,创出自己的一番田地,多劳多得,争取比老师用更少的时间获得更好的报酬,其实很多年轻很珍惜当下,创造力强,但结果肯定比老年教师收入低。老年教师会想,你一个年轻人,收入都比我高,我都是吃过苦过来的,心理肯定又不平衡,所以现行的工资结构虽然不合理,但也似乎合乎逻辑。


陈海底鱼


职称一直是老师们心中的痛,尤其是年轻老师、只会埋头苦干的老教师。

但如果取消职称,实行全员竞聘,情况又会怎样?一线教师的春天就会来吗?

这不是要老师们从一个坑跳进另一更深的坑么?或许到时问题会更大,矛盾更尖锐。资历浅的、只会埋头苦干的,越只有寒冬。

如果没记错的话,九九年前后,曾经闹得轰轰烈烈的老师全员竞聘上岗,后来还是夭折,事实说明这样搞不得。

拿什么来评判老师,肯定是学生的分数!我曾有一个相当明显的例子,有个老师或许稍难点的题都不会解,同考中考试卷,分数最低。但他磨学生有方,平均分、及格率往往很高,但其实对优等生很不公平——知根知底的老师就说,我孩子绝不会要他教!

还有校长的权就会放大,那“什么遮天”也不是没有可能,大量的问题肯定会接踵而来——中国的现状大家都懂的,本来职称的最大症结就在于此,这下好了,更麻烦了!少数人(如学校中层)实行全员竞聘或许还有可能。

话题拋出来仅供大家议议而已,我觉得实行不了!信不信由你,反正我是信的。


种金易


取消职称实行全员竞聘,一线教师的春天会来吗?这个问题反过来想,就是一线教师目前还身处寒冬,而原因就在于职称制度,解决问题的方法就是废止职称制度,采取全员竞聘。这种想法真是不可思议啊!

第一,一线教师中评上理想职称的大有人在,一线教师中对评职称不是那么上心的也大有人在,他们正乐陶陶地教书育人呢,何尝有过什么身处寒冬的感觉?只有一门心思想评而评不上的才会如此幽怨吧。你不是我,你怎么知道我心里到底是怎么想的呢?很多人就爱干这种以己度人的事,度得不好,就成了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了。孔子说过,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难道己所欲,施于人就对了吗?吾之蜜糖,汝之砒霜,你看得磨盘大的东西,在我眼里或许连芥子也不如呢!就像惠子把梁国的相位看得特别重,生怕庄子来取而代之,而庄子只把它当作腐鼠,心里是无比厌憎的呢。

第二,教师基数太大,1600-1700万,职称结构比例也有限制,1:3:6,注定有大量的教师无法轮上,递补更高职称。名额有限,这是硬伤。而职称又与工资待遇强挂钩,注定引起激烈竞争,也注定会有人在竞争中使用非正当手段。人们厌恶的不是职称,也不是凭真本事晋级的教师,而是职评过程中的不公。如果自始至终公平公正,吵嚷着要废止的就只剩那些自己没本事却又害了红眼病的人了!他们最喜欢的就是大锅饭,既掩盖自己不如人的真相,又能把强过自己的人拉下来,真是痛快至极。实际上,这种人心理阴暗至极!

第三,教师职称评审其实就是全员竞聘,只不过是一个具体环节的竞聘罢了。就是这样,仍然问题频发,状况频出。好歹还不砸人家饭碗,顶多就是吃多吃少的差别。现在要是搞全员竞聘,那就是所有教师都把饭碗送到学校真正的话事者(不一定就是校长)手里了。如果作主的人不公正,稍微那么一循私,多少教师就惨兮兮了!这事儿不是新鲜话题,以前各地都曾提过,为什么不能实行起来推行开来,难道还用说么?

用心教学的教师不会整天惦记个人得失,胸襟开阔反而更能得到好运眷顾!


剑客谈教育


多一层权力,就多一层腐败。混上编制,也是套路活,一旦混上了,千年的媳妇熬成婆!心理也扭曲了,都成了容嬷嬷,哪还有教师的样子。教师系统要有公正性,透明性的选拔机制,要恢复家长拜师的传统,以前的私塾,教师是家长请的,再怎么用戒尺打孩子,家长也没有怨言。现在的教师,不知道是谁请过来折磨孩子的,各种利益纠缠,家长当然不信任。 北京西城区,公认的小学教育质量好,学区房高。其实很简单,就是校长都是由家长选举的,教师也由家委会说了算。教育部为什么不推广这种有效果的做法?其他地区的家长,难道只有买西城区的天价学区房,才能改变现状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