越挫越勇—一個被廣大家長認可,卻會致孩子一蹶不振的教育偽命題

曾經看過一部嬰兒紀錄片,因為玩兒玩具失敗,小寶寶被氣得滿地打滾生無可戀,我是看一次笑一次,也就看了十幾遍而已。

越挫越勇—一個被廣大家長認可,卻會致孩子一蹶不振的教育偽命題

之前覺得片中的小寶寶怎麼可以如何可愛呢?好想立刻擁有一個。直到糖豆出生後,因為玩兒玩具失敗而總是崩潰大哭,我這個老母親卻絲毫從中感受不到糖豆一丁點的可愛,只剩有滿心的焦慮及滿腔的怒火在內心飄零了!

“芝麻點小失敗都承受不了,長大了可怎麼辦呢!!”我心中不由得惆悵起來。

想必每個父母都很討厭看到自己的孩子,遇到點困難和失敗就往後退縮的樣子吧,心中總是不自覺地各種腦補孩子長大後一副窩囊廢的畫面,從而對孩子的整個未來表現出憂心忡忡的樣子。

但是,各位寶爸寶媽,你們是不是對一個心智還不成熟的小寶寶要求太高了些呢?想想自己,假如你遇到困難和挫折了,你能始終從容地面對它們嗎?

  • 當你熬燈苦讀,卻依然無法提升你高考成績時;
  • 當你穿梭在各種招聘會,工作依舊沒有著落時;
  • 當你辛辛苦苦寫了5/6個小時的文章,卻因為突然的斷電全毀了時;
  • ……

難道你不想狂拍桌子喝點小酒發洩一下嗎?

小寶寶們來到人世才多久呀,要技能沒技能,要見識沒見識,被生活中不起眼的小挫折給虐了也很正常啊,你一個入世30年的老手憑什麼資格說他軟弱不經啊!你當小寶寶的時候就比人家堅強嗎?

換位思考,小孩子的情緒是可以理解的,但總是沒玩幾下玩具就又哭又鬧的也實在令人很苦惱啊是不是!

怎樣才能讓小孩子不受失敗的情緒困擾,堅強從容面對生活中各種的挑戰呢

挫折教育啊,孩子這麼軟弱就是受到的挫折太少了,讓他多受些挫折磨練磨練,自然就變得堅強了。

如果你是這麼想,那真是大錯特錯了。

“挫折教育”可以算是教育裡的一個偽概念了,是所謂的“專家們”拍著腦袋提出來的,這非但沒有科學依據,甚至還害人不淺。

但凡學過一些教育心理學的人都知道“習得性無力感”這個概念:假如一個人總是受到挫折和失敗,次數多了,他會在心理上過低評判自己,認為自己就是不行,從而以此自居,徹底放棄努力。

越挫越勇—一個被廣大家長認可,卻會致孩子一蹶不振的教育偽命題

人生一帆風順雖然也不太好,但受太多的挫折也會令人一蹶不振啊。

而對於“越挫越勇、屢戰屢敗”的事情,連意志力堅定的成年人都未必能做到,更何況是一個入世沒多久的小孩子呢?

想讓孩子變得更堅強更勇敢,並不是通過讓他們遭受更多的困難、挫折,與此相反,讓孩子們多一些“成功”的體驗,增強自信心,讓他們覺得通過自己的努力後,一切都還有希望,這樣他們才會不再懼怕困難和失敗,從而勇於去嘗試。

我家糖豆因為玩兒玩具失敗而原地爆炸的經歷也特別多,執拗敏感的他也是最容易感到挫敗感的:因為擺高高的積木倒塌、拼圖拼不上、鏟不到沙土而崩潰,之後又因為打不開食物的包裝、脫不掉襪子而崩潰,一言不合就崩潰,我也煩躁了好久。

越挫越勇—一個被廣大家長認可,卻會致孩子一蹶不振的教育偽命題

不管我怎麼去安慰他、鼓勵他、無視他、斥責他,都沒有很好的改善他這個問題,對於自己已經會的、熟悉的東西已經不會有挫敗感了,但一面對沒學會的新東西、新技能時依舊會有挫敗感。

直到有一天,在看糖豆玩兒的一款益智手機遊戲時,我才發現,關於如何教育好孩子面對挫折,我做的還遠不如一個遊戲做得好

糖豆現在也已經玩兒過好幾款遊戲了,有的遊戲一失敗他就會發怒大哭,沒過多久就表示不要玩了;而有的遊戲卻從來都不會讓他發怒大哭,即使是他玩兒失敗了,一而再再而三的失敗,他也不會哭,關掉遊戲,下次還會繼續打開玩兒。

越挫越勇—一個被廣大家長認可,卻會致孩子一蹶不振的教育偽命題

天啊,這不就是我無比期盼的那種“堅定從容面對挫折”的態度嗎?同樣都是益智的電子遊戲,孩子對待的情況差異怎麼這樣大呢?

後來我發現,但凡讓糖豆即使是失敗也不會發怒大哭繼續選擇玩兒的遊戲,都有以下這些特徵:

1.從易到難,逐漸遞進的遊戲

遊戲通常都有很多關,基本上第一關的難度是最最容易的,腦子不在線都能贏,往後每一關都會比之前的難一點,孩子一路闖過來遇到困難的關卡時,因為已經充分了解了遊戲的操作,併成功過了好多關,所以自己會很有自信的去闖關,即使是闖關失敗,也不會因此而否定自我,而會覺得自己需要再小心一點,再努力一下下就可以闖關成功了。

2.趣味性很強的遊戲

有些遊戲雖然有一定的難度,孩子玩兒起來很容易失敗,但有些遊戲過程是充滿趣味性的,非常減壓,就像消消樂、對對碰之類的,遊戲的減壓功能已經是獎品了,贏或者不贏也就沒那麼重要了。

3.玩兒的過程中就有很多獎勵的遊戲

有一些遊戲,無論你是否贏,都會給你一些獎勵,贏給的獎勵比較多,輸了的就給的比較少,有安慰獎的存在,即使是真的輸掉了遊戲也並不會太傷心。

越挫越勇—一個被廣大家長認可,卻會致孩子一蹶不振的教育偽命題

4.即使是失敗,也不會有很喪氣的畫面或音樂的遊戲

有的遊戲一失敗,就會出現那種很喪氣的音樂和畫面,這就很容易讓孩子跟著情緒走發怒大哭了。

越挫越勇—一個被廣大家長認可,卻會致孩子一蹶不振的教育偽命題

有些遊戲不一樣,即使是輸掉了,出現的畫面和音樂也都比較溫和,讓孩子更容易接受一點。

特別是,你一失敗,就馬上給你跳轉到失敗前的那個畫面,給你一次機會去補救的遊戲,孩子會玩兒得很開心。

總之呢,就是通過各種表現讓你覺得“我還沒有輸,我還有機會去挽回”,這種就不容易讓人有挫敗感。

當然啦,我列舉了這麼多不易有挫敗感的遊戲特徵,並不是鼓勵你讓孩子玩遊戲的,只是我發現,這些能讓人一關接著一關玩兒下去的遊戲,通常都是讓人感受不到挫敗感,並使人覺得自己能成功的遊戲。

我們可以借鑑遊戲的這些套路,用在孩子玩兒玩具、學習新技能、挑戰新事物上,讓他們在學習的同時,也能在很大程度上減少他們因為挫敗感而胡亂發脾氣的情況

1.給孩子設計逐漸遞進的遊戲玩法

就拿拼拼圖來說,可以先給孩子玩兒2塊的(具體從幾塊開始,取決於孩子的年齡以及能力),會了之後再玩兒3/4/6/8塊兒的……層層遞進,而不是從一開始就從9、12塊的開始難為他。

2.讓孩子把注重點轉移到玩兒這個過程上,而不是緊盯著結果看

就拿搭積木來說,你可以增加搭積木過程中的一些樂趣,像孩子每搭上一塊你就配個短暫又搞笑的聲音,每完成一部分,就鼓掌讚美一下。

孩子在玩兒的過程中就得到了許多樂趣,即便是最終輸掉了,他也不會太在意的。

3.輸了少拿獎勵贏了多拿獎勵

玩兒遊戲難免會輸,沒關係,當孩子贏的時候你就可以多給他幾塊積木獎勵,輸了就少給他幾塊獎勵(具體獎勵是什麼,獎勵多少可以和孩子商量著定),輸贏都能拿到獎勵,孩子就不太容易有挫敗感。

4.機智化解“失敗”的尷尬瞬間

好不容易搭的積木嘩啦啦倒了,在孩子反應過來前,拍著手,嘴裡配著歡呼聲“噢~~咚~咚~倒嘍~~”面帶大笑,孩子或許會被你的情緒帶著走,覺得積木就算是倒了也是挺好玩兒的。

越挫越勇—一個被廣大家長認可,卻會致孩子一蹶不振的教育偽命題

當然,上面的這些方法,都是在你情緒正常、有精力有時間的前提下才能做到的。

但遇到你正在忙著做飯,孩子玩兒著玩兒著就因為總是失敗而發怒哭鬧,這種情況該怎麼辦

1.禁止給孩子說“你怎麼這麼笨”“有啥好哭的”這種不顧孩子情緒的話,更不要在這時候給孩子講“失敗是成功之母”等這些大道理,這在當時非但安慰不了孩子、教育不了孩子,孩子還可能會哭得更大聲。

2.你需要做的就是,關掉火,抱緊孩子,告訴他你知道因為積木倒了,他才哭的,讓孩子知道你是懂他的。

每次我這樣對糖豆,無論他哭得有多兇,一般會在2分鐘內結束哭聲並逐漸平復情緒。

越挫越勇—一個被廣大家長認可,卻會致孩子一蹶不振的教育偽命題

其實寶寶也是很不容易的,手腳跟不上大腦,大腦還又沒那麼聰明,如此多想做的事情沒有做到,肯定是會經歷很多挫折與困難的,讓孩子學會如何面對挫折,也是孩子人生中不可缺少的一課,而這一堂課就免不了會發怒大哭、耍脾氣使性子,無論如何你是沒辦法讓孩子完全避免這種情況發生的。

如果你心情還不錯、有時間,安慰安慰孩子也是沒有錯的,假如自己也在壞情緒之中,那讓孩子自己哭一會兒鬧一下,發完了脾氣,他有可能不吭不響又去嘗試了呢。

誰的人生從始至終會沒有點磕磕碰碰呢?

其實,孩子在失敗的時候哭不哭、鬧不鬧並不是重點,在哭鬧之間,讓孩子知道“困難與失敗只是暫時的,媽媽相信你最終能做到”,這才是最重要的!

科普育兒知識,顛覆傳統育兒認知,我是育兒琦說,關注我,最新育兒知識不錯過,願在育兒的道路上我們能攜手同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