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眼里没有小事。父母该如何做?

yixinbuer


尹建莉老师在《好妈妈胜过好老师》一书中这样写到:

在孩子幼小时,每一个生活细节都可能成为蕴含重大教育意义的事件,儿童教育中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大事”,都可以发展为孩子的一个好习惯或坏毛病。家长对此应敏感,要用一些心,让诶天遇到的一些小事,都成为砌筑儿童美好情操大厦的一砖一瓦。


您说的很对,孩子眼里真的没有小事,同时也意味着教育无小事,每一件小事都是教育的“大事”。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不是发生大事时的说教,不是某些重要抉择时的大道理。最好的教育恰恰就在日常生活里。我们与孩子的每一次互动,我们对待孩子的每一件事情时的方式,都藏着我们对他的教育。不管我们是否愿意,不管是否在意,影响都在发生。


这就是教育,教育就是影响,孩子不是听我们怎么说,更多的是看我们怎么做。我们如何行事,如何对待他,就是他学习如何对待别人,如何对待这个世界的模版。这些都在一件件的小事中体现。


所以,在我们面对与孩子相关的每一件小事时,都要保持敏感,抓住每一件小事,让它们变成机会,教育孩子的机会,施加积极影响的机会。在具体的事件中,在看似不经意中的道理才更有意义,更有效。


我们可以通过问自己这三个问题来练习,来让自己在每一件小事中表现出更好的行为,让每一件小事为孩子的健康成长添砖加瓦。

我希望孩子在不断重复的互动中学到什么?
我的表现能为孩子树立榜样,能对他产生积极的影响吗?
如果不能,我应该怎么做?

如果回想自己过往的表现和经历,你会发现你很多时候的行为表现,跟你希望孩子学到的东西,希望教给孩子的东西背道而驰,你树立的是一个坏榜样。


你希望孩子能够管理自己的情绪,你却在对待他的时候非常情绪化;

你希望孩子在遇到与别人之间的冲突时,通过沟通解决问题,你却在孩子不听话时只会打骂;

你希望孩子不要攀比,你却处处与别人攀比,那孩子跟别人比,拿老公跟别人比;

你希望孩子独立自主,却一次又一次的抢走他独立的机会,替他做事;

……


这三个问题可以帮助我们,学会思考,学会选择正确的行为,对孩子产生积极的影响,当好老师。但是不要急,不是你知道了就能做到的,很可能一件事情做到了,下一件事情又像以前一样了。没关系,刚开始需要我们刻意的去练习,在采取行动时,先问问自己,再去做。坚持下去,不知不觉就会养成习惯。你不用刻意的问自己,而是第一反省就会是这样。


父母之爱子则谓之计深远,孩子的深远就藏在日常生活的小事中,你与他的每一次互动中。


小晗晗爱阅读


在我的顺境教育中,经常讲这样一句话,成长没小事,事事皆成长。

下面,用我与家长交往的过程中,经历的几件小事来说明这个问题。

一次,我去家长家里做家访。3,4岁的孩子,也不跟我打招呼。这看起来,应该是一件小事儿吧。

我跟家长反映了这件小事。

后来,又见到这位家长。家长给了我一个答案。你猜是什么?

家长回家问了孩子。孩子说。妈妈,你不是经常告诉我不要跟陌生人讲话吗?

乍一看,这个回答没问题呀。

但仔细琢磨起来,问题就大了。

由于孩子对问题的道理,观念的片面吸收。很可能会影响他对人际的交往。

于是我告诉家长:回去要告诉孩子。对待妈妈身边的熟人是可以讲话的。而且要有礼貌,要热情大方。

同样也是一次家访。那是一位五年级的孩子的家长。感觉孩子不善沟通。就建议家长,让孩子经常读点书。

妈妈也感觉到这个建议不错,就答应了。

这看起来,也是一件小事。

可后来再遇到家长,家长却告知,运作失败了。

经验告诉我。即使是很小的一件事儿。家长可以不做。但是如果要做,就一定要精心策划,并导致成功。否则很容易堵住孩子这方面成长的路。

我了解到,家长失败的原因其实也是一个很小的细节:

家长告诉孩子,读书吧。孩子说,我不想读。妈妈又说,读吧。孩子说,我不想读呀。

看到这里,大家一定明白问题在哪里了吧?!

于是,我就对家长讲:让我跟孩子聊两句呗。妈妈说好呀。

我进去跟孩子聊了两分钟。出来告诉妈妈,孩子同意了。

妈妈很是惊奇。问我。你是怎么跟孩子沟通的?

我说。我直接告诉孩子读书对他的作用。他就同意了。

其实,有些道理,孩子很能听明白的。只是许多家长,只会指令式沟通。却不会道理式沟通。总把事情看的过于简单。都忽视了简单的教育技术。这导致家长会经常的对孩子的成长产生不良的影响。即所谓的误导。

再讲一位一岁多的小男孩。小男孩打人的样子很好玩儿吧?家长事后觉得,这的确是一件很好玩儿的小事儿。

于是有一段时间,孩子竟然因此养成了打人的习惯,逢人就打。家长还跟着哈哈笑。

我告诉家长孩子经常打人的趋势性风险。家长幡然醒悟。

还有一件看似很简单的小事。我对一位5岁的小朋友说,一会儿开会表现好一点啊。你猜孩子怎么讲?

孩子居然问我。叔叔,什么是表现好呀?

my god!5岁的孩子居然能问这么低级的问题。

你可能认为,这是一件很小的事情。

我却不这样认为。成长真的没小事儿的。这反映出家长在早期教育中但某些环节的巨大失败。

我见过不少这样的孩子。在后面的学生阶段学习很差的。因为他们对概念的理解非常滞后。

给我印象最深的,是一位三岁小朋友。他告诉我:我不喜欢唱歌,不喜欢画画,不喜欢跳舞,不喜欢……不喜欢……天呀。这么小的孩子经历了多少怎样的误导啊?

还有很多相关小事案例。这里就不再一一详述。

所谓成长无小事。是说,许多看似很小的事情。家长处理不好会导致很严重的后果的。特别是早期教育。

我只研究教育孩子问题。看我相关问答。有共鸣的可以点赞啊。


家长话题


孩子眼里没有小事,这句话到底是什么意思?我大致是这么理解的:

1.因为孩子年龄小,所以任何小事在他们那里都有可能是大事。比如:吃饭,对于大人来说是很简单的事情,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很大的事。比如:在学校,老师说一句话,我们大人听起来是很小的事,但对于孩子来说却是很重的一句话,会记在心里很久。

2.童年在人的一生中非常重要,很多心理问题、性格形成都在儿时养成。所以,小时候的小事,对于孩子来说也许是一生的大事。比如,有些孩子小时候可能一次被狗咬了,这一辈子都有可能怕狗。有些孩子因为小时候的一件小事讨厌吃某种东西,此后一生可能都会拒绝某种食物。

充分理解这句话后,家长可能会更加明白该怎么对待我们身边那个小小的人儿吧?把我们自己也缩小,跟那个小小的孩子放在同一个视角、同一个高度看这个世界,也许会更加理解他。有了这份同理心,一切问题都会迎刃而解,你的关爱、陪护,也都会更有效,更受孩子欢迎。

愿你好运。


人鱼妈妈教育


说个最近我们五岁女儿的是事:前两天我因为家庭琐事和老公吵了一架,女儿把我喊住问我是否还喜欢爸爸,在气头上的我自然说不喜欢,哪猜人家说,既然不喜欢了,干脆上次见到的那个帅叔叔(我和老公的高中同学)就不错,你别喜欢爸爸了,喜欢他吧!我说:“难道你也不喜欢爸爸了?”她来一句,“哼,他整天和你吵架还这么胖,我不想让他当我爸爸了,”老公这时一愣,才发现一点一滴在孩子这里都在积攒,无论多大多小,在孩子这里无限放大,


萌萌妈咪6


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孩子是父母的一面镜子,父母的一言一行孩子都看在眼里记在心里的,所以要想孩子优秀父母必先优秀,孩子出现困惑是一定要及时帮他解释清楚以免出差错。你希望孩子往哪些方面发展你就得往哪方面进行引导。



追梦人287114871


这个大家一定要清楚,并不是孩子眼里无小事,而是因为由于孩子接触的人或事物相对于我们成年轻而言要少很多,孩子更容易有好奇心,求知欲更强,如果孩子有什么事情请教于你,务必请保持耐心,认真聆听孩子的声音,给他们一个好的引导,完美的解释,只有这样才能让他们再往后的人生中,遇到问题,保持着一颗不耻下问的心,积极的而勇敢的去面对那未知而又神秘的未来!



话说乡村S


孩子随着年龄见识的东西才多一些,他们的是非或者对错观念只有父母言传身教或者听来或者看到的就是对的,本身的判断能力不大,所以父母最好给孩子传授正确的观点,比如成年人开玩笑的说1+1未必=2,但是孩子学习的时候就是2,承诺给孩子的话或者事情尽量要做到,说话算话,还有要求孩子完成的事情自己也要去做到,比如玩手机,如果父母能放下孩子也就能放下!


乐心悠然


我的观点是以身作则! 现在的孩子学习模仿能力太强大了,而且又没有是非观,好的坏的鉴别不了!这时候家长应该注意了,引导孩子正确的价值观和人生观。我们可以在生活中,现身教育,比如饭前洗手,吃饭时候,当着孩子的面,自己先去洗手,回来后可以反问孩子,你饭前洗手了吗? 还有每天打扫卫生,先教孩子如何打扫,然后一起动手,分配一些简单的事情,比如收拾自己的玩具,书籍等等。以身传教!我的观点!




胡小七hu


孩子眼里没小事,孩子眼里的点滴都是孩子成长的过程,好好陪伴孩子,蹲下和他们讲话,拿他们当朋友,和他们一起成长!


ww4181026783799


关于孩子的成长,就一句话,陪伴和榜样是最好的教育,你想要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你就得先去做什么样的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