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秩序敏感期”分两个阶段,对孩子很重要,家长这样应对更好

本文为木莲妈妈原创作品,图片为木莲妈妈原创插画,欢迎个人评论分享收藏。

幼儿秩序敏感期是幼儿秩序建立到一定程度后产生的。在幼儿秩序敏感期,幼儿对于各类事物的秩序极为敏感,既会要求自己,也会要求身边的人与自己一起建立理想的秩序。

“幼儿秩序敏感期”分两个阶段,对孩子很重要,家长这样应对更好

同时,这一时期的幼儿也会逐步从现实已有的秩序中产生适应性,也就是我们平常所说的秩序感。

蒙台梭利的观点中,幼儿一般具有两重秩序感,一重是内部的,一重是外部的。

内部的秩序感是指幼儿对自己身体不同部位和所处位置的了解,外部的秩序感则是幼儿对于现实世界各类已有的秩序的了解。

幼儿秩序敏感期一般发生在宝宝对于内部的秩序感建立之后。孩子一定要将物品放在原处,排除“强迫症”,是秩序敏感期到了。

幼儿秩序敏感期对于宝宝的成长极为重要

幼儿秩序敏感期对于宝宝来说,就像是一个成年人,到完全陌生的异国他乡生存,言语不通,对于这个国家的一切规则都不清楚,迷惘且无助,但是也有着自身的骄傲。

这个人不得不开始探索这个国家的秩序、规则,从语言、生活方式、言行习惯等各个方面去了解,以便自己能够在这个国家更好的生存下去。

而当这个人了解了周围的环境、秩序之后,还会加上自身的理解,用自己的方式在生活中体现出自己了解到的秩序。

从被动的接受,到主动的了解,再到能够自主的运用,宝宝在这个秩序敏感期的经历就像是成年人从陌生到熟悉的过渡。

不同的是,成年人已经有了成熟的三观和已经成型的性格,而秩序敏感期的宝宝,则需要通过这段敏感时期建立自己的三观和性格。

在幼儿秩序敏感期,秩序感能够帮助宝宝产生初步的思考,对宝宝的逻辑思维的诞生也会产生极为重要的作用,即对宝宝智力的发展有着至关重要的推动作用。

在这个时期,宝宝如果能够获得良好的秩序感,在之后学习过程中才能更加顺利的形成对比、分类、序列等有利的逻辑思维形式。

“幼儿秩序敏感期”分两个阶段,对孩子很重要,家长这样应对更好

幼儿秩序敏感期可能会有的表现

幼儿秩序敏感期对于宝宝来说是一段非常关键的时期,就这段时期的表现可分为执拗敏感期和完美敏感期两个阶段,对孩子很重要,家长这样应对更好。

1、执拗敏感期表现

相信很多家长都会意识到,自家孩子不知道从什么时候开始,对某个物品应该放在哪个位置似乎有一种执念,不按照小家伙的意念放好,就会遭到非常强烈的反抗,这就意味着宝宝的执拗敏感期到了。

一般情况下,执拗敏感期会发生在宝宝的一至三岁

在这段时期,宝宝的秩序感从内部转到外部,在对外部的秩序有所了解之前,宝宝对于秩序也会有自己的理解。

他们会要求将某个物品放在某个地方,对于某些动作的顺序也会希望能够按照自己的理解发生,甚至对于某个人的呈现方式、某个物品的所有权等等,宝宝都会强制性的要求这些东西都能够按照自己理解的秩序发生。

如果父母在这个时候阻拦宝宝,就会让宝宝产生不安、焦虑等情绪,严重的会直接开始大哭大闹,反抗激烈。

2、完美敏感期表现

经过了执拗敏感期的宝宝,一般对于各类秩序都已经有所了解,加上自己的理解后,这个时期的宝宝对于秩序的要求从物品摆放等方面上升到规则方面。

一般情况下,宝宝成长到三至四岁,家长会发现,自家宝宝开始要求家长按照自己的规则做,附近如果有其他人,甚至会要求其他人也遵守这个不知道是否正确的规则,不限地点和时间。 经过一段时间后,宝宝会逐渐从按照规则行事转变为将规则内化

宝宝成长到五岁后,对于各类秩序和规则的了解已经到了一定程度,对于秩序关系的感受也变得更加明确和深入,也会产生自己认知中的秩序美感。

例如宝宝画画时,开始注意画画的比例、大小远近等是否合理,宝宝搭积木时,会注意积木在空间结构上的美感。

“幼儿秩序敏感期”分两个阶段,对孩子很重要,家长这样应对更好

家长应该如何正确面对幼儿秩序敏感期

如何正确的和能否将正确的秩序和规则,在宝宝三观尚未成型时,建立到宝宝的意识当中,是家长们在幼儿秩序敏感期最需要注意的。

  • 正确理解幼儿秩序期

想要正确的面对幼儿秩序敏感期,首先需要做到的就是,正确的理解幼儿秩序期。

幼儿秩序期对于孩子的心理发育会产生极为重要的影响,幼儿秩序敏感期更是孩子成长过程中不可能越过的一步。家长需要与幼儿园的老师一起,帮助孩子平稳的度过这个阶段。

面对孩子在幼儿秩序期的种种表现,如果以成人的角度难以理解,那就试着从孩子的角度去了解,试着找出孩子这些难以理解的行为背后可能的原因。

如果孩子的需求对于孩子来说是合理的,接纳和包容是家长和老师都需要做到的。顺应孩子的秩序感发展需要,尽可能的满足孩子在秩序敏感期出现的“有序愿望”

如果孩子的要求对于大人来说无法满足,或者完全不合理,家长一定要通过转移注意力、讲道理等方式替代孩子的关注点,平和的安抚好孩子的情绪,以暴制暴不仅不可取,还会对孩子的内心造成不可挽回的伤害,同时也会让孩子尚未成型的秩序感过早陨落。

  • 避免让孩子的秩序出现错乱

孩子本身会具有一定的秩序感,对于遵守秩序,孩子会感到快乐,同时也会对错乱的秩序感到不安,甚至因此而大哭大闹都是有可能的。

对于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如果认知中的某个物品没有按照自己的期望摆放,他会要求或者自己过去将物品摆到它应在的位置。

在这个时候,大人千万不要随意阻止,大人的不理解并不代表就有权利破坏孩子的秩序感,长期让孩子的秩序感出现错乱,会让孩子对自身怀疑,不利于孩子今后的成长。

  • 尽可能满足孩子的秩序感

如果孩子出现强制将某个物品还原的情况,家长可以在合适的地方满足孩子,让孩子可以有一定的自主权,将孩子自己的物品,安排好固定的位置让孩子自己打理,如玩具应该放在哪里、书本应该放在哪里、水杯应该放在哪里等等。

“幼儿秩序敏感期”分两个阶段,对孩子很重要,家长这样应对更好

从一开始就将孩子碰触得到的东西放到固定的位置,孩子第一眼看到会有所了解,之后也会依葫芦画瓢的去将这个物品摆到它该在的位置。

实际上,在平常的生活中也可能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如孩子的水杯,平常都放在某个桌子上,孩子喝水会找家长帮忙。

某一天大人突发奇想,要将这个水杯放到孩子看得到的地方,于是孩子不高兴了。

他了解到的秩序让他认为,这个杯子应该放在桌子上,这种时候家长就不要强制性的的让孩子接受新的秩序,既然孩子愿意将物品还原,家长完全可以满足孩子的秩序感,这个水杯放在哪里可以随着孩子自己决定。

  • 帮助孩子建立一个有序的环境

孩子的秩序感往往从一开始就诞生于家长构筑的家庭环境,幼儿秩序敏感期的孩子各类要求其实大多基于家中已有的秩序。从一开始就帮助孩子建立好良好的秩序环境更能够帮助孩子平稳的度过幼儿秩序敏感期。

从作息时间到吃饭、物品归类等,秩序既能让一家人的生活尽然有序,也能更好的帮助孩子建立秩序感。

幼儿秩序敏感期会持续一段说长不长,说短也不短的时间,家长们的耐心和细心、接纳和包容对于孩子都必不可少。

就像张柏芝说的,这个时期的孩子,需要用很多、很多、很多的爱去爱他,虽然在这期间可能会出现很多的矛盾与无奈。尽管无奈,也是身为家长应该承担的责任和应尽的义务,与君共勉。

我是木莲妈妈,是一名高级育婴师兼插画师,也是4岁孩子的妈妈。如果您在育儿路上,有关于孩子心理、饮食以及日常护理等方面的问题和困扰,可以来找我。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