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河下游淤積泥沙是否可以徹底清除?

夢醒時分-月兒moon


目前世界各國大大小小的海港都面臨泥沙淤積的威脅,由於泥沙淤積的直接後果是使港池和航道水深減小,達不到船舶安全的吃水深度,有些泥沙淤積嚴重的港口,由於清淤難度大或成本高而成為廢港。

港口淤積的物質主要來源於河流徑流所攜帶的泥沙,部分港口淤積物則來源於河岸或海岸坍塌、沖蝕出的泥沙,例如位於長江入海口的上海港和位於海河入海口的天津港,每年河流徑流所攜帶的泥沙由於受到潮汐以及流速降低等的影響,大量泥沙在入海口淤積,進而影響港口的正常運行。

不過,好在我國研製出了有著“東方求敗”、亞洲第一之稱的“造島神器”——“天鯤號”,它的總裝機容量為2.5萬千瓦,每小時挖沙6000立方米,這相當於挖混填滿一座水立方僅需要6天半,而三年左右就能在南海填出一個與澳門面積相當的海島。如果將“天鯤號”、“天鯨號”這樣的疏浚重器用於港口清淤,都顯得有些“大材小用”了。

黃河的泥沙淤積是由於多種原因而形成的,一方面黃河流域大部分地區屬於半溼潤半乾旱地區或乾旱地區,降雨偏少,因此黃河年徑流量偏小,水的勢能自然也相對較小;另一方面,黃河流經的黃土高原土質疏鬆、生態脆弱,水土流失十分嚴重,每年約有16億噸泥沙被沖刷匯入黃河。

黃河是世界上含沙量最大的河,含沙量高達37.8公斤/m³。黃河在經過桃花峪之後,由於地勢趨於平緩,水流流速降低,大量泥沙淤積阻塞河道使河床不斷抬高,許多河段形成“地上懸河”,出現河在城上流的奇特現象。

黃河下游的泥沙淤積主要是由於中游的黃土高原水土流失造成的,因此黃河下游泥沙淤積嚴重的現象能否緩解,其根本之處還得從黃河及其支流沿岸的水土保持著手。但是想要絕對的沒有水土流失是不可能的,畢竟再小的水滴都有勢能,何況疾風驟雨呢?

目前,隨著植樹造林、修建大壩(水庫)等工作的開展,黃土高原水土流失的治理已經取得了一系列進展。

以上內容,歡迎點評!


地理那些事


這個問題是比較難完全清除黃河下游淤積的泥沙。最有效清除泥沙方式的用水沖刷,例如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向下遊共輸送了超過了16億噸泥沙,一點也不遜色於黃河泥沙是輸送能力,但恆河三角洲的陸地面積幾乎無變化,河道也不淤積,因為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的巨大水量把泥沙衝進了印度洋的海槽了。

而黃河現在恰恰缺的是水,且黃河有“水沙異源”的特點,水量到黃河下游就像強弩之末了,帶不動泥沙繼續往前走,大量淤積在河道,據估算如果要把河道中淤積泥沙沖刷,每年需要額外增加571億立方的水量,且沿線不能取水,這相當於南水北調東、中、西線全部的調水規模了,成本海了去了。

另外對比恆河三角洲的潮汐動力的非常強勁,黃河入海口潮汐動力不足,也無法把泥沙送入海洋,淤積入海口,造成溯源淤積,因此我們也可以看到黃河入海流路經常變化。也造就大片土地,自1855年黃河奪濟水入渤海以來,黃河共在入海口造就了5400平方公里陸地,如果再對比恆河三角洲,這也許是巨大的好處,現代的勝利油田都在這剛造出陸地上。

因此目前治理黃河泥沙問題,是追本溯源,儘量堵住黃土高原泥沙往黃河輸送。同時運用小浪底水庫進行調水調沙沖刷黃河下游河道淤積的泥沙等措施,未來不排除南水北調部分水支援黃河。

從長期的規律看,目前是由人精心呵護的懸河,未來的黃河下游河道逃脫不了改道的命運,畢竟水往低處流才正道。


崑崙還東國


廣東河砂700元/方!


紅樹林pro


先治黃土高原,植樹造林,恢復生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