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一些重庆人愿意在成都买房生活或养老,而不愿意待在重庆?

专骟渝州人妖


这个看怎么看,按照成都人的说法是有大量的重庆人在成都养老。

或者准确点说,是有大量的川东人(语言与重庆地域相像)在成都养老。

原因很简单,这和重庆和四川的近几十年有关。成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地区,从工商经济开始大力发展的明朝时期开始,基本上没有现代工业,成都建市的时候(民国时期)不足30平方公里,和重庆最小的区渝中区差不多大。即使算上上现在的九区的人口,当时也不足150万人。

成都的现代工业大部分都是从川渝(非成都)地区搬迁而去,大量的企业和企业职工去了成都,伴随这些搬迁企业成都在90年代进入中国十大城市的行列。成都也由1952年的29.9平方公里的农业小城变成一个1.4万平方公里的巨无霸城市。这些移民是成都发展的功臣。

作为中国近代一直属于十大城市的重庆,去成都的企业也是最多的,尤其是重庆市直辖之前讨论的那三年。这些人当年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整个生活圈子都去了成都,退休后留着成都也是很正常的。

所以说,您说的这个也很正常,是实情。

另外,再给大家上传一个国家统计的重庆人口变化数据,直辖前后五年左右确实是在不断下降。

重庆的人口流失(主要是1993年至2004年)有四个方面因素影响(大部分川东城市也差不多是这几方面影响):

1. 重庆在直辖前五年开始至直辖,很多企业被省会以行政手段“支援三线城市建设”的名义,迁移到面积只有29平方公里的成都,相应的家属随迁,人口流失严重。

2. 由于“支援三线建设”,很多企业搬迁,上下产业链分开,成本急剧上升,倒闭了很多企业。

3. 三峡库区移民至外省(移民总数是280万,具体移民省外数据不知);

4. 为了三峡问题,关闭了很多沿江的重污染企业,很多人失业后到东南省市就业。

直到从2004年开始,重庆(注意是整个重庆市人口,非区县转移主城)随着就业企业的增加,经济活力的增长,吸引力增加,才开始不断上涨。










木子杨花臻无馨


我是湖南人,刚开始在重庆市区。当时六七月份,太热了,白天热,晚上比白天还要热,好似一个大锅盖,透不过气,好闷热呀!整晚开空调都不怎么管用。想到土生土长的重庆人,那么酷热的天气,还能呆个几十年,而且还得继续呆下去,厉害!想想自己只呆了一个多月,热得脾气都冲了不少。所以对重庆人脾气火爆,说话大嗓门十分理解!后来实在受不了,跑来成都。

一来到成都,简直跟重庆两重天!虽说是七月份,但至少晚上不闷热,能透得过气。然后这边人说话很少大嗓门。


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心如止水的石榴


又是人妖在发话了,等会儿,我慢慢教育你!有本事你不删问题,我们摆事实,讲道理,要是我没有故意诋毁,你把问题删了,就是一个软蛋!

成都和重庆的确实有点区别,成都相对平坦一点,生活懒散一点,适合一类人。

到一个地方去居住也好,生活也好,通常都是天时地利与人合,人是以群分的,所以到成都的人了,就跟他的那个地理环境吻合的,就是不愿意爬坡上坎的人,就是那种吃饭的比较清淡的人,就是端一杯茶,可以喝半天的人,稍微有点苦啊,就觉得苦的很,稍微的热就说热死人,如果川西如果有地震,成都人晚上都不会在家里面睡,都害怕,都要跑到广场来。

所以有的人喜欢到成都是可以理解的,喜欢一个地方,一定要说那个地方好,这是起码的心里感受,谁愿意说自己家不好?

实事求是讲,成都还是比较干净的?二环到三环到处都是那种没有开发的农村,他们都有围墙围起来,种上蔬菜,不出城就可以看到农村,特别是油菜花,因为他们对上世纪的房子保护很好,电视塔一带,玉双路,太古里旁边,春熙路,都有大量的老房子,七八层楼,还有那种空调外机,保持着上世纪的传统,那我们有古色古香的记忆,真好!

最近在成都呆了近一年,想到哪个地方去休息一下?很多人就告诉我到崇州,川西,我问他们属于成都吗?起码有100公里到300公里,我说是不是太远了?那你就到三圣乡吧,结果我去看全部是农家乐,还有那个什么龙泉山,估计有几百米高,全部都是柏树,让我这样的重庆人啊,真的不知道到哪里去了?那个十陵的青龙湖,四月以前,到处都是枯树枯草,但是成都人游性很高,真的是人多啊,车爆满,他们太会玩了!

春熙路和太古里,还有那个宽窄巷子,能不能拍几张图片出来?还是请成都的朋友拍吧?不过亚洲第一单体建筑,还是不错的,至少重庆人没见过这么大的场合,里面还有人工海洋,重庆人只能到山上去搞了个温泉泳场,这方面肯定比成都差。

重庆人的家庭人一般都是每个卧室一个空调,通常是一P到二P,客厅有一个柜机3P,夏天空调要开四个月,如果热一点就开的话,人多的话,一个月的电费是500到800,像我父母他们只差不多要500就够了,我在家里面给他们安了天然气水暖,冬天开三个月暖气,天然气费一个月500,我们夏天的从来都是盖被子,如果有人说空调不制冷的话,那是有点放屁,重庆有海尔格力,两大生产基地,一般1.5匹的空调,只要1500元,包安装,我相信很多农民工都安得起。

从三峡水库建成以后,重庆空气并不闷热,夏天在树荫下,不会流汗,只要你不在外面从事剧烈的劳动,这是40度的天气,在太阳下走,也不会,出大汗,至于你什么时候出门,是不是开车出门?菜市场有多远,我就不知道了,不过我所知道的是所有的餐馆,商场,出租车,公交车的空调都很霸道,因为没有空调,根本没有人来,这是起码的条件。

重庆新的住宅全部都有电梯,老住房在八层楼的都改装了电梯,特别老旧的五层楼的很少了基本都翻修与整改过了,车库在地下通到每一个楼下了,很多小区内部还有观光电梯扶梯,即便是街道、公园、过街通道和天桥都有扶梯,我就不知道那些人生活在什么地方,反正我就住在重庆江北,主城区哪里有什么问题?你可以立即给我交流,我闭着眼睛跟你讲。

你来不来重庆不重要,到重庆肯定身材要好一点,皮肤要好一点,这个是不用质疑的。

不过我跟你说老实话,重庆耍的地方多,吃的地方多,如果不是住在主城最繁华的地段,绝对环境很霸道,你如果喜欢有山有水的话,在国内应该是绝妙的地方,你要不服气的话,你随便找一个城市,我都和你说得清楚,上海呀,北京啊,杭州啊,深圳啊!南京啊!我比你还清楚!一年都要走好几回。

实事求是讲前20年,重庆有很多女子嫁到外国去,嫁到港澳台去,嫁到江浙和广东去,现在大多数都后悔了,好多人都回来了,重庆人到国外去旅游,到港澳去旅游以后啊!回来讲,我哪里都不去了?走来走去,还不如重庆好,这个是实话,真要在重庆有一个洋房或者别墅,有一个几十万的车,一个月有几千万把块钱收入,真的可以不走了,

我一直讲成都和重庆是兄弟,不要争来争去的,比来比去的,我把下面的文章啊,转发过来,我们重庆只跟美国纽约比,只跟日本东京比,成都的大哥饶恕一下重庆的小弟,放一马,让重庆人过几天清净日子!

如果在重庆是老住民,如果是年龄比较大一点的人,他们有全款房全款车的情况下,在重庆一个月消费五千至一万块,真的是幸福,当然有的人讲有医疗费的问题,你要考虑有很多人,他们是离退休人员,或者有各种医保,通常可以报销80%。

在重庆地区,可以不买车,交通太发达,商业点和医院都很多很近,差不多步行500米左右,都有超市和商场,也有车站。

我家住在汽博绿地翠谷,到机场和火车北站都不超过十公里,打车不超过20元,差不多是20分钟左右。

反正我出门开车的话,我是基本上看不到破烂的公路,在重庆全部都是很好的油路,当然,那个小区四周啊,包括整个重庆一年四季都是绿色。

我们重庆有一样不好,那就是物价很高,与上海和深圳是一样的,猪肉的价格通常在18到24,小葱6元一斤,整个物价水平比北京高30%。但无能如何一个月自己买菜,做饭1000元足够,南京500到700就可以。

生活这个东西不外乎是衣食住行,水电气暖,交通娱乐,自然环境,当然包括蓝天白云,青山绿水,我相信我们重庆在这方面是国内一流的,才有资格和东京和美国纽约相比。市政建设,小区环境,还是装修的档次,包括游乐设施公园,旅游景点,一样都不少。

我就住在别墅区,但是我这个房子是我们别墅区的高层,小区环境肯定很好,共享公园和湿地,这个房子是2016年买的,当时只花了5500元一平方,装修大概2000元一平方,每个月按揭2000元。

在我们重庆到处是广场,到处是森林绿地,到处是山和水,很崇尚集体活动,广场舞,小区的聚会,人情味相当的浓厚,哪一个小区都有体育运动场所和设施,垃圾桶垃圾站,垃圾发电厂,完全配套,我现在都找不到,还要怎么好?你跟我们说缺什么?我们就是缺沙漠,就是没有战争,没有地震,水患,天灾,雾霾,风沙,上天给我们的东西,我们全都有,在街头戴口罩,不是有病就是神经!

重庆不缺名牌大学,军医院,所有建设都是近二十年,国内外最先进的,医院象宾馆一样。

像我的同学们,还有我的父母,好多都是退休教师,公务员,起码都有一两套房子,退休工资在4000以上,各家各户的小孩都已经大学毕业,甚至在单位上是精英和领导,这就是真实的生活。

我们也走了全国各地,很多同学到欧洲到俄罗斯到东南亚都看过,也有小孩在英国,美国留学,情况大体上都知道,说老实话不是万不得已,不要背井离乡,我们的国家越来越强大,我们已经生活很幸福了,我们就说一个,我们重庆南山的樱花也有80年的历史,我们的温泉远远超越日本,你不相信站在我们的山上,俯视我们的城市,你再去比较美国的纽约,你开着车到处转一转,看看哪里舒服?

衡量一个城市的生活水准,还有就是绿化好花草,重庆的水容量很大,气候湿润,有土地的地方就有草,甚至石缝中都有黄角树,这个接近亚热带的地方,兼容性非常好,南北的大部分植物都可以生长,走遍全国各地,包括港澳,甚至我们在花城广州和昆明,都没有发现重庆这样的奇观,这里的人民这么爱花草,几乎所有的阳台露台和别墅的花园,都种花草和瓜果,我们这里的人民不炫富,摆在朋友圈的多半都是郊外游,自家的花草和瓜果,还有蓝天白云和晚霞,作为一个内地城市,人民有这样雅兴说明什么问题呢?

我们这里泡个温泉澡,韩式干蒸60起,活海鲜比青岛还便宜,巴西烤肉,日本寿司,卡宴4s店,吃得玩的,一样不少!

每到周末,公园,绿地,江岸,车满人满,在中国,即便是二战时期,重庆永远都是这样,到处是欢歌笑语!你来看看,看得到经济危机吗?

了解一个地方,百度地名十名词即可,比如纽约街道,重庆乡镇,重庆小区,漂流,峡谷,瀑布,森林,卡斯特地貌,高尔夫球场,一下子就可对比了。

一些从农村到日本去打工的北方人,没点起码的知识,出洋相,日本香港的老空调窗机,老款皇冠,东京,涩谷的烂广告牌拍出来,一看就是上世纪的生活,用煤油炉取暖,搞笑!对了,日本这么发达还骑单接送两个孩子,我们不骑单车,骑单车,电动是很平的地方少有,骑单车我们这里被人笑话的。中国最大汽摩城不缺车,造得起,更买得起,用得起!

说你在美国有私人飞机,现在飞机有卵用,你说你从重庆坐飞机到成都是不是个宝气?还不如坐高铁两小时就到,重庆也造豪华游艇,谁他妈没有事一天去坐游艇。现在长江的游艇,飞艇全部都停航了!

重庆很包容开放,肯定没种族歧视,也不欺外地人,你在美国不会有这感觉的。

重庆不缺艺术,四川美院,罗中立美术馆国际有名,人民大礼堂,国泰艺术中心,大剧院,施光南大剧院,奥体,国博中心都可以看来自世界各地歌舞剧和演唱会!

最后说一句,重庆人活得有人样,骨气,不屈之城,英雄之城,你要重庆人象某些人去日本,一天点头哈腰,跪着,爬着过日子,估计你家祖坟都要被挖!

一天到晚说美国日本发达,那些航天飞机,那些武器,跟你的生活毛关系都没有,那些高科技的手段和玩具,跟你生活有关吗?日本这么发达,电线乱拉,房子上都是锅盖,连电视传输信号都没解决,真有钱吗?一天到晚跑着去上班,电梯上面都在跑,那个叫发达吗?那个叫压力大,穷,这个道理都不懂。

有的人把美国的地理风光,把瑞士的草地和雪山,发出来炫,哪些地方可以合居住吗?你以为我不知道雪山下面早晚的气候吗?冷死你,半年无草,这样的风光,我们重庆也有,我们不缺少森林和草场,冬天也有大雪,从地貌地图上看,重庆的森林覆盖率在全国是最高的,相近的云贵川,特别是川西,一样有世界级的风光。

还有一个就是水资源问题,做为长江第一大城,长江库区水的保护直接是中央的管制,一点污染和垃圾都没有,直接都可以饮用,来至唐古拉山的雪山的水,永不干涸,巨大的水电资源,让这个城市灯火辉煌,巨大的岩页气田,让这个城市永远欣欣向荣!

这个城市没有房产泡沫,也没有互联网金融危机,所有的产业都是高科技、轻重工业和军工,种类齐全,受到世界范围内影响很少。

生活在这样的环境里面,不幸福都不可能。

很多人不知道重庆有多大,跑到市中区看一下,就觉得是整个城市,我没办法解释我特地给你做了几个图,放在下面,看看谁是井底之蛙。还有人说重庆全部是山,他哪里知道渝北大学城还有茶园是那么的平,这还是仅仅主城一小部分,你们要像我这样那么细致的研究成都,每天开着车在成都转,专门搞旧城改造的业务,哪里破旧?我知道哪里去,你说我清楚不?











用户95316702732


重庆人的概念看怎么看,按照成都人的说法是有大量的重庆人在成都养老。这个不是很清楚,但是作为人之常情我觉得还是有一些道理。

为什么也?这又不得不提到一些成都人不愿意听说东西。很简单,这和重庆和四川的近几十年有关。成都自古就是一个农耕地区,基本上没有现代工业,成都建市的时候不足30平方公里,和重庆最小的区渝中区差不多大。成都的现代工业大部分都是从川渝(非成都)地区搬迁而去,大量的企业和企业职工去了成都,伴随这些搬迁企业成都在90年代进入中国十大城市的行列。成都也由1952年的29.9平方公里的农业小城变成一个1.4万平方公里的巨无霸城市。这些移民是成都发展的功臣,作为中国近代一直属于十大城市的重庆,去成都的企业也是最多的,这些人当年不管愿意还是不愿意整个生活圈子都去了成都,退休后留着成都也是很正常的。

我觉得人要懂得感恩,不然和畜生无异。



勇行万里路


有些人愿意在成都买房养老,但也有很多人愿意在重庆买房养老。不同的人会选择不同的生活区域。而重庆和成都,都是四川省的大型城市。

重庆又名山城,市内崇山峻岭,很形象的说住在30层楼,以为是楼顶,实则是阳台。重庆的生活呀,就是依山傍水。相对而言,老年人出行,不方便一点,吃力一点。毕竟山多路陡。成都相对平坦,天府之国平原盆地。盛产粮食也比较富庶。从交通上来,成都比起重庆来略有优势。

重庆和成都都是大城市,重庆有3000多万人口,成都有1700多万人口。都有火锅,都有名胜古迹。

重庆有很多好大学,成都也有很多好大学。重庆的医疗条件不错,成都也不错。

但是这几年成都发展更快一些,得益于成都的交通地理位置。各类高科技企业和新兴产业入驻成都的越来越多。

所以从笔者的问题来看,成都如果说适合养老,唯一的优点就是地形开阔平坦。两个地方的气候条件,相差不大。夏天都热的要死。不过重庆冬天更冷。

如果让我选择,我也会选择到成都去安家。说不上来为什么。总是觉得在平坦开阔的地方,生活更好一些。

我是木易子杨,聚焦财经和职场创业领域,更多精彩内容欢迎关注,私信交流分享。


HI木易子杨


小编完全说错了。成都的基础工业起点很高,都集中在电子、稀土原材料、集成电路、通讯

、雷达、晶体管、航天航空等领域。这些领域分别来自北京、上海等大型军干高企业的分支,也是54年分别由北京上海等城市搬迁而来,大都建于55年,也就是当年最大的工程——三线建设

。地址就集中在东郊二还路即建设路段。如:715厂(82信箱)、745厂(253信箱)、784厂、132厂等等。。。这些军工企业都是直接由国家部级管理,省政府临时代管。拿现在的说法

,就是一群军事科技企业,这个群体的技术人才,

由国家统配,分别来自全国各大高校,全国各个军工对口企业以及回国留学生。如果不是文化大革命的摧残,如果不是不正规的体制改革的瓦解

,中国的军工还应该是更上一层楼。当然,也有很少部分来自重庆的搬迁企业(大都是市级管理制

)。如成都的无线电企业等。55年,这些军工企业建成后,在全国全省范围内招了不少的学生及有文化的青年,包括重庆(🌹重庆人就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四川人,千万千万不要因为后来直辖,

就是自己是外星人了😁)。并不是笔者说的成都的发展,都是来自于重庆搬迁企业。


金融花519


原本川渝一家,不分你我在四川时只分川西成都,川东重庆两个省辖城市。龟儿子重庆一直辖个别瓜老表就直俺是大城市旳人了,全国四大直辖市,而且还扯上民国陪都蒋总统坐镇重庆指挥全国。直是的如果重庆不穷咋个蒋种菜跑到缙云山开荒种菜,如果不穷火锅到今天就不是渝菜的招牌了,您想吃下水的都吃出了名堂了。所以成都周边稻田多,温,郫,崇,新,灌都是稻田养鸭子,吃鸭汤更是蒋鸭子,张鸭子,各种美味鸭子但不要下水只好丢弃。

成都有历史三星堆,金沙文化,古鱼凫国,古蜀国,可重庆只是有门無城的山城,有河無桥大都市。


陈二哥


成都和重庆原本都是四川的,一家人,哪个时候成都和重庆割据一方,相安无事,也没有啥互撕的现象。后来重庆直辖了,重庆和成都便开始互相比较,你不服我,我不服你,民间经常上演互撕。但正是这种冤家兄弟,在促进两个城市的发展上起到了推动,重庆不敢打瞌睡,生怕被成都超过了;成都也是睁大铜壳子眼睛,不敢怠慢,生怕落后于重庆。两个城市都极具进去心,都获得了很大的发展,成为国家中心城市,为西部大开发做出了支撑。

川西成都,川东重庆,虽然方言一样,饮食习惯一样,但实际上城市特质迥异,是两个完全不一样的城市。成都如大家闺秀,气质婉约而迷人;重庆如泼辣媳妇,气质风风火火。但正是因为两个城市的差异,才会让人觉得各有各的好,在成都呆久了,去重庆短住会有一种荡气回肠的开阔感;在重庆呆久了,去成都旅居一段时间,会有一种快意舒爽的惬意感。所以如果站在中间立场,这两个城市其实都不错。

当然从养老这个比较窄的话题来说,成都确实更适合老年人,我有个远房亲戚就是川东哪边的,女婿在成都买了一套房子,在成都居住了一段时间后,就不再愿意回去了。成都的气候夏天不太热冬天也不太冷,现在雾霾也越来越少,因此对老年人更舒适;成都是平原,走路不会爬坡上坎,对老年人也更轻松;当然成都饮食口味相对重庆而言轻些,也更利于老年人;此外,成都属于所谓慢生活,因此特别适合老年人这种安享晚安的状态。

但其实零几年重庆人到成都买房的还是比较多,后来逐步减少了,现在大多数在成都买房的重庆人一般都是在成都工作的人,真正工作在重庆然后又在成都买房的并不多了。目前到成都养老置业的主要是甘肃、青海、西藏、新疆等省区的人,还有就是大量四川省地级市的人。所以成都和重庆随着各自首位度和中心度提升,会渐行渐远。


龙首精装科技


太可笑了。感觉出了成都重庆,这个问题问别的地方人都觉得可笑。现在社保都全国开放了,竟然还有这样洋洋得意的问题,可笑。关键在外地人眼里你们不就是一家人么。但看了评论才发现,怎么都这么喜欢攻击别人呢?有意义吗?全国都是国家的,我们都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爱去哪养老去哪养老,太可笑了这也要比。举个例子,对于一个人来说,去海南养老就是说海南比自己老家好吗?换个地方生活而已吧。有什么好争的。这个问题的人真的就是在挑事。

我一外地人,我很喜欢重庆啊,重庆人的性格我也很喜欢,川渝的美食我都超级喜欢,就是因为重庆太热太闷所以搬家到了成都,实话说各有各的好处呀有什么好比的。


厨娘夏拉


我最开始也是这么想的,可是谁受得了地震?一个地震把都江堰多少买了避暑房的重庆人给弄死了?我家的亲戚就死了7个。而且按照尘都那边的地理环境,听说30-40年就会喜马拉雅地震板块大地震一次,我还不想死,所以就算了。还是你们尘都人妖继续坚持好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