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岁少年跳桥身亡 家庭教育需要反思 老丁混社会

17岁少年跳桥身亡 家庭教育需要反思  老丁混社会

4月17日,上海卢浦大桥上,一名17岁男孩突然跑下车后迅速跳桥,紧跟着的一名女子因没能抓住他而跪地痛哭……相关视频上传网络后,引起广泛关注,并让很多人唏嘘不已。

17岁少年跳桥身亡 家庭教育需要反思  老丁混社会

我们无法知晓一个17岁的孩子,怎么会有那么大的勇气毅然决然地选择死亡。我们也无法体会一个母亲,亲眼看着孩子在自己面前从桥上一跃而下生命终结,内心是如何煎熬。上海相关部门接受记者采访时称,跳桥前,该男生曾与其母亲发生口角,起因只是因为一个他的在校同学。那么,是母亲太强势,还是孩子太脆弱,或者兼而有之,而这一结果的形成,不得不说我们还有诸多短板的家庭教育。

17岁少年跳桥身亡 家庭教育需要反思  老丁混社会

很多家长有一句口头禅:“虽然现在苦了点,上了大学就好了。”为了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家长们不但给孩子施加压力,同时也给自己施加压力,所以才有“陪娃写作业:上一秒母慈子孝,下一秒鸡飞狗跳。”由此导致的严重结果是,还没等到上大学,孩子就出问题了。

17岁少年跳桥身亡 家庭教育需要反思  老丁混社会

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对青年进行了心理健康专题调查。调研发现,近三成青年有抑郁风险,过半有不同程度焦虑问题,经济、职业、学业是青年的三大压力源……而这些焦虑的来源,往往是童年时期打下的“底子”。资料显示,目前我国青年自杀率居世界前列,自杀已成为我国15~34岁人群的第一死因,而在中国儿童自杀原因排名中,第一位是学习负担沉重。

17岁少年跳桥身亡 家庭教育需要反思  老丁混社会

对待孩子们的学习负担,固然需要多方面的努力,但是家长在家庭教育上必须有科学正确的方式。作为子女教育时的黄金准则,心理学家海因茨·科胡特曾说过这么一句话:“如何爱你?用不含诱惑的深情;如何拒绝你?用没有敌意的坚决。”也就是说,爱孩子,是无条件的爱,不会让孩子产生一个“让你需要我,信赖我,离开我就活不了”的想法。拒绝孩子,你的态度坚决但毫无敌意,不会批评他、指责他甚至羞辱他,让他感觉自己毫无价值。但是,即使这样,如果离开了学校和社会良好的氛围,还是不好操作。所以才有《别逼老师放弃你的孩子》在一夜之间在家长朋友圈刷屏。

17岁少年跳桥身亡 家庭教育需要反思  老丁混社会

《未成年人保护法》明确了对未成年人实施保护的家庭责任,但是,总体来看,相关法律条文“十分原则”,其中的道理上家长都懂,但缺乏具体落实措施。如果只是原则上告诉家长应该尊重孩子人格、应该教育引导孩子健康成长,可是,家长不知道究竟该怎么做;或者家长以“强势致胜”或“哀兵必胜”的教育方式教育孩子,大家把这认为是“私事”不加以制止,也不追究家长的责任,就难以解决现实中的家庭教育问题。

17岁少年跳桥身亡 家庭教育需要反思  老丁混社会

家庭教育一直是近年来社会和全国两会上的热门话题。今年两会上民进中央提交的《关于进一步促进家庭教育发展的提案》备受关注。其中提到,如今家长对于孩子教育感到焦虑,九成以上班主任认为家校沟通存在问题,家长参与沟通积极性不高,家校教育理念存在差异,家长缺乏家庭教育知识,普遍存在焦虑情绪等,需要多方合力支持家庭教育。这就需要加快家庭教育法立法,解决可操作性的问题。

17岁少年跳桥身亡 家庭教育需要反思  老丁混社会

一个正值青春年华的孩子的离开,是一个甚至多个家庭永恒的伤痛。《触龙说赵太后》中左师公有句名言:“父母之爱子,则为之计深远。”希望家长们少些急功近利,多些长远大计,让这样的伤痛不再发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