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庸武侠与古龙武侠的最大区别是什么?

梅益冬


金庸与古龙的风格差异

1, 意识形态不同

所谓"意识形态"就是说他们作品中的所包含的社会意义。金庸小说中突出的是一个"侠"字。引用他自己的话就是"侠之大者,为国为民。"不管是《射雕英雄传》、《神雕侠侣》、《倚天屠龙记》都有很明显的时代背景。他的作品中男主人公都是民族英雄,抗击外来侵略。郭靖和杨过都守襄阳抗击蒙古族,张无忌也是身为明教教主抗击蒙古族入侵中原。而古龙不同,他的小说几乎没有时代背景,而且与家国情怀无关。《小李飞刀》中李寻欢虽然是探花但是全然没有那些所谓的报国情怀。《陆小凤传奇》中的陆小凤也是如此虽然和皇权合作过但是最终还是归结到自由自在的江湖中。小鱼儿、花无缺、傅红雪这些人物离金庸定义的"侠"真的差的很远。

2, 哲学意识

金庸作品中我看出来有很浓重的儒家思想,积极入世的思想尤为明显。有些人物都进行了积极与皇权合作的举动。当外来异族侵犯中原时,他们都毅然决然的走向入世的阶段。就连《鹿鼎记》中的文盲韦小宝也积极入世,积极钻营而步步高升。古龙的人物则不同,他们更加有着道家和墨家两种思想。几乎没有皇权合作的,几乎就是独立于阶级社会的一个世界,他们逍遥自在,隐居的隐居,报仇雪恨的报仇雪恨。


3, 人物经历和人物色彩

金庸作品更像一种传记作品,讲的是一个普通人升级打怪称为一代宗师的故事。《射雕英雄传》可以称作"郭靖传";《笑傲江湖》是"令狐冲传";《雪山飞狐》和《飞狐外传》可以称为是"胡一刀和胡斐父子的传记"。每一本书就是一个人的成长史,他们身上带着一种昂扬的且不屈不挠的斗志。他们在挫折中积极向上。但是古龙作品则不一样,其中的人物一出场下里就是大侠,,根本不知道他的武功来历和学习过程,他们的功夫有种天赋论的感觉。他们身体里都是有些病态和悲剧的,楚留香有鼻炎;李寻欢一天到晚的咳嗽还因为兄弟情义把自己青梅竹马的表妹林诗音拱手让出;傅红雪人生意义就是复仇,除了复仇他什么都不知道。他们身上的那一股子的悲剧意识,使得整个作品中有种阴暗的感觉。

4, 写作风格

金庸写作其实是想突破梁羽生的传统武侠小说的写法的,但是其中清代武侠小说的痕迹还是非常明显的。但是金庸也会使用一些西方手法,比如意识流手法,通过回忆和联想的方式进行叙述。《碧血剑》中完全是通过夏雪宜的回忆来进行叙述;《飞狐外传》中胡斐和苗人凤决战,那一刀有没有砍下来给人留下了悬念。其中古龙的手法则更加多样,前面已经介绍了他将戏剧、推理、诗歌元素融入小说之中。《陆小凤传奇》、《楚留香传奇》中充斥着悬疑与探案元素,或者就是一本侦探小说;《天涯明月刀》则完全是由剧本改编的,其中跳跃式的语言和精炼是的表述都是十分明显的。


一往文学


武侠小说影响了整整几代人,我也是被影响的一个。武侠作家中以金庸和古龙最为有名,双方都有各自的粉丝,当然也有共同的粉丝。金庸的十五部武侠小说我全部都看过,大多数看了好几遍,古龙的小说看了大部分,经典的像《陆小凤系列》、《楚留香系列》、《飞刀系列》《七种武器》等也看了好几遍。

金古两位武侠作家的比较网上非常之多,各有各的风格,各有各的情怀。两位的武侠小说我都非常喜欢,要说两位武侠的最大区别,我觉得:

金庸武侠写的是江湖,在江湖上谁好谁坏,谁是侠士,谁是盗贼一目了然;

古龙武侠写的是社会,平日里谁都是好人,不到最后一刻,你根本不知道你身边的人其实就是大盗。

金庸武侠写的是情节,丝丝紧扣,引人入神;

古龙武侠写的是推理,跌宕起伏,扣人心弦。

金庸武侠写的是佛性,人的好坏在于一念之间,作恶再多的人都有改过自新的机会;

古龙武侠写的是人性,人性本恶,作恶者必将作茧自缚。

金庸武侠写的是过程,武功名目众多,招式纷繁复杂,看者赏心悦目;

古龙武侠写的是结果,眨眼之间胜负已分,没有打斗的揪心等待,只有分享胜利的快感。

金庸武侠写的是国学,引经据典,旁征博引,文采斐然;

古龙武侠写的是通俗,简单易懂,天马行空,寓意深刻。

金庸武侠写的是儒雅,字里行间透露着读书人的气息;

古龙武侠写的是豪迈,字里行间折射出江湖人的影子。

金庸武侠写的是境界,侠之大者,为国为民,如大侠郭靖、萧锋等;

古龙武侠写的是情怀,朋友情深,真正的朋友永远都是朋友。如陆小凤和西门吹雪、花满楼,楚留香和胡铁花,沈浪和熊猫儿,李寻欢和阿飞等

金庸武侠写的是红酒,入口柔顺轻盈,喝后绯红微醉,香中带甜,有情人终成眷属;

古龙武侠写的是白酒,入口醇厚棉甜,喝后脸白似痴,辣中带苦,有情人难结连理。

金庸武侠写的是侠士,琴棋书画、国学宗教、美食茶道贯穿全篇;

古龙武侠写的是浪子,无酒不欢,美女常伴。

金庸武侠写的是描述,行云流水,妙笔生花,看得人身临其境,如痴如醉;

古龙武侠写的是对话,简单明了,玄机重重,看得人手不释卷,欲罢不能。

金庸武侠写的是高度,武侠写成这样已经很难超越,包括金本人;

古龙武侠写的是深度,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金庸武侠写的是野史,依托历史,真真假假,似是而非。

古龙武侠写的是楼阁,无朝无代,天马行空,引人入胜。


星际时空门


金庸先生的小说,可以归结为“飞雪连天射白鹿,笑书神侠倚碧鸳”,对了,还有一部短篇《越女剑》,金庸先生的小说底蕴深厚,书中打斗招式一招一式,描写的都很清楚,而且每个故事都有历史背景,有人曾经说,他的小说可以以假乱真,仿佛真正描写了那个时间段的历史,连笔下的人物都似乎真正存在过……可见其功力深厚,毕竟金庸先生是书香门第,据说他还是诗人徐志摩的表弟……


而反观古龙先生,恐怕最吸引人的便是其笔下的浪子情怀了,古龙先生的武侠小说读来有一种读诗的感觉,而且其书中描写的兄弟情、美酒、美女……都让人映像深刻,他的小说可以说是打破了当时武侠小说的一贯格式,他描写武功招式,很简单,但却给读者无限的想象空间,小李飞刀、阿飞的剑、傅红雪的刀……比如“刀光一闪,比闪电更快,比闪电可怕。”

而且,他笔下的武功更是千奇百怪,比如嫁衣神功,嫁衣神功这种功夫因为太过猛烈,所以练到六七成时,就要将炼成的功力全都毁去,然后再从头练过。这种功力本就是准备练成后再毁的,所以毁去后体内犹有余根,使练的人再练时,便可事半而功倍。正所谓欲用其利,先挫其锋……

再者,古龙先生的武侠小说后期上基本有了自己的风格,不但结合了西方侦探小说,如《楚留香传奇》,《陆小凤传奇》……而且,因为古龙先生一开始是写诗的原因,他的武侠小说,往往简单几个字,就能描写出一个让人难忘的意境……

“天涯远不远?”
“不远!”
“人就在天涯,天涯怎麽会远?”
“明月是什麽颜色?”
“是蓝的,就像海一样蓝,一样深,一样忧郁。”

……

“没有灯,没有烛,没有火,只有黑暗。”

除此之外,他的一句“人在江湖,身不由己”更是道出了人在江湖的无奈,使后人无数引用。


丙老板


金庸和古龙无疑是武侠史上的两座大山。

他们也是少有的能被称为文学家的武侠小说家。

一个是将继承与发展武侠小说,将其从通俗小说推向巅峰的新派宗师。

一个是将戏剧、推理、诗歌等元素带入传统武侠,又将自己独特的人生哲学融入其中,使中外经典镕铸一炉,开创了近代武侠小说新纪元,将武侠文学推上了一个新高峰的新派宗师。

金庸是武侠小说的集大成者,古龙是武侠小说的革新者,他们用各自擅长的东西把武侠小说推向后人无法企及的高度,同时,又亲手终结了武侠。

金庸的武侠小说是中国式,是传统武侠小说的继承,在此基础上又做了大量的革新,可以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是具有跨时代意义的。

金庸武侠小说,处处透着中华文化,将历史与武侠结合在一起,把武侠小说里的人物放在一个特定的历史背景下,展现这些人物对于“侠”的认知、理解。

金庸出身在书香门第,1939年上初三时就与同学合编了一本指导学生升初中的参考书——《给投考初中者》。这是此类型书籍首次在中国出版,也是金庸出版的第一本书,收效不凡。

抗战胜利后做记者,写武侠也是在《新晚报》就职的时候开始的,梁羽生写《龙虎斗京华》,金庸写《书剑恩仇录》,从此武侠进入了新派武侠时期。

武侠小说,在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是难登大雅之堂的,被主流文学所瞧不上,地位其实就跟现在的网文差不多。

梁羽生和金庸均有不凡的文学功底,虽然早期的作品有诸多不足,但是金庸作品气势磅礴、结构严谨(长篇不可避免出现一些漏洞,在较真的人看来无法接受,但是作者在写作过程中难免会遇到这种情况,自己本身也写过小说,有所体会)、人物形象丰满,擅长写大场面,对于细节的把握也是相当细腻。

金庸喜欢将中华文化融入到武侠小说中,代入感很强。虽然有一些历史上的错误,但是就小说本身而言,瑕不掩瑜。

武侠小说的核心是“武”和“侠”,武是表面的东西,没有武,那也就不存在武侠二字,金庸小说中的武功之多,可以说上三天三夜,而那些盖世神功,引人入胜,不知道有多少读者幻想自己能够有机会习得那些神功。小时候看《笑傲江湖》,最想学会的是独孤九剑,一个人拿着一把剑乱挥乱舞,有人前来,我大喝一声,来者何人,报上名来。现在想来,还真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

这从另一面说明金庸小说吸引人的地方不少,我看的第一本武侠小说是陈青云的《毒手佛心》,很抱歉,一是没看完,二是看过的部分写了些什么也全然记不得了,陈青云也是著名武侠小说家,有台湾鬼派作家之称,被誉为“鬼派天下第一人”,但和金庸相比,还是差了许多。

这里要说的就是金庸小说中了不起的地方,不靠“奇”来取胜,而是靠深厚的笔力,“奇”虽然可以短暂吸引读者眼球,但看过了难免视觉疲劳,而金庸小说中虽然有很多重复的东西,但是你能看到不断有新的东西出现。

金庸写实,古龙写意。

所以在古龙小说中,你看到的是和金庸截然不同的武侠世界,没有历史背景(这么说并不严谨,是少有历史背景),虚构的人物,重意不重招,尤其是中后期,带有强烈古龙色彩的武侠小说,虽然有很多伟大的对决,却很少写实,而是用意境来代替,这其中虽有古龙不擅长写国术的缘故,另一方面也是古龙另辟蹊径,对此古龙自己也说过武侠小说毕竟不是国术指导,武侠小说也不是教你去如何杀人的。血和暴力,虽然永远有它的吸引力,但是太多的血和暴力,就会令人反胃了。

金庸写故事,古龙写人生(人性)。

金庸的故事很好看,而古龙小说,却有太多的地方不像小说,而是一篇散文,一首诗,或者是人生哲理。

写武侠的人实在是太多了,所以必须要改变,如果不改变,看了开头已经猜到后面是什么样,因为奇诡的故事被人写了千百遍就不再奇诡。

所以古龙要写人,写人生,写人性,写人的感情,他们不再是神,而是活生生的人,是人就会开心,也会难受,是人就会遇到坎坷,遇到挫折,他们不会幸运到出门就能捡到什么武功秘籍,他们的武功是如何炼成,古龙不去交代,古龙要告诉大家的不是你如何找到名师如何学会神功,而是当你已经是高手之后如何在江湖上生活。

人在江湖,身不由己,不管你是刀神李寻欢,还是剑神谢晓峰,不管你是盗帅楚留香还是四条眉毛的陆小凤,如果是在别人的小说里,他们恐怕都不会有那么多的烦恼和麻烦。

所以古龙能写出太多关于人性的思考,把这些思考融入到武侠小说中。

金庸和古龙小说最大的区别不在于写实也是写意,不在于文字的风格(文字的风格确实差异很大),而是在写人性这一块。金庸后期小说,对于人性的描述也越来越深刻,这也是写小说的趋势,无论是什么样的故事,最后都要回归到人性。


又见叶飘零的飘零驿站


其实我已经有好多年没再看过武侠小说了,现在的社会,能看的下去古典武侠的也很少,金庸先生的语句多带一些文言文,而古龙的多是一些发自内心的语句,是孤独的,写到了血液里,而血液是冰冷的。前者像是在冬天用大火煮着的一杯子烈酒,火还没大的时候,酒是冷的,不是很好喝。直到火势渐大,越喝越香,越来越淳。金庸先生是书香门第,上学时候做过许多侠义的事,讽刺过校导主任被开除,不满校内党员行为向学校投诉反被开除。当时年代多的是战乱和迁徙,所以这种成长历程早就了以后这种古典、豪放、狭义、的性格。金庸讲的是大侠 为国为民的大侠,人物性格是丰满的,多是为生活,为旁人,为身世所逼迫的。例如乔峰如果不是身世原因,不会有那么多豪迈故事可讲。比如令狐冲,张无忌,段誉,胡斐,狄云多是被逼无奈,为了适应江湖,为了保护自己或是保护身边的人去练武,去杀人。而古龙笔下的人物却不是,古龙本人就是傲气入骨的,甚至把这种傲气这种不羁流露到了文章之中古龙最大的特点就是将喜剧,推理,诗歌等荣誉到了小说之中,弱化了武功对于武侠的重要性,古龙的风格一直在追求突破追求创新,酒色成就了古龙浪子的性格,所以他的笔下会出现李寻欢,楚留香,陆小凤,这种洒脱,不羁,狂放的人物性格。他的大多数人物不需要成长历程,一出场就是冠绝武林。所以李寻欢的刀很快,但是他不会讲他的刀是怎么学的,是跟什么人学的。个人最喜欢《鹿鼎记》(这里说的是小说)金庸用韦小宝的故事告诉我们一句话,江湖不是打打杀杀,江湖是人情世故,贴近与现实,使主角与看书人心理完美融合。每一本书都有独特的生命和灵魂,每一个角色都有完整的生命历程。个人见解,不喜勿喷。



匆匆莫名十年少


金庸的 飞雪连天射白鹿,笑看神侠倚碧鸳 我看了有七部,古龙的我看了三部,陆小凤正在看

金庸的感觉写的更有文化点,比如笑傲江湖里的饮酒须得讲究酒具,

喝汾酒用玉杯,‘玉碗盛来琥珀光。

关外白酒,用犀角杯盛之而饮,那就醇美无比,须知玉杯增酒之色,犀角杯增酒之香。

饮葡萄酒,用夜光杯了。‘葡萄美酒夜光杯,欲饮琵琶马上催。’要知葡萄美酒作艳红之色,我辈须眉男儿饮之,未免豪气不足。葡萄美酒盛入夜光杯之后,酒色便与鲜血一般无异,饮酒有如饮血。岳武穆词云:‘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岂不壮哉!

“至于这高粱美酒,乃是最古之酒。夏禹时仪狄作酒,禹饮而甘之,那便是高粱酒了。” “饮这高粱酒,须用青铜酒爵,始有古意。至于那米酒呢,上佳米酒,其味虽美,失之于甘,略稍淡薄,当用大斗饮之,方显气概。”    ‘’百草美酒,乃采集百草,浸入美酒,故酒气清香,如行春郊,令人未饮先醉。饮这百草酒须用古藤杯。百年古藤雕而成杯,以饮百草酒则大增芳香之气。”。”祖千秋正色道:“令狐兄言之差矣,百年美酒比之百年古藤,可更为难得。你想,百年古藤,尽可求之于深山野岭,但百年美酒,人人想饮,一饮之后,便没有了。一只古藤杯,就算饮上千次万次,还是好端端的一只古藤杯。”令狐冲道:“正是。在下无知,承先生指教。”

饮这绍兴状元红须用古瓷杯,最好是北宋瓷杯,南宋瓷杯勉强可用,但已有衰败气象,至于元瓷,则不免粗俗了。饮这坛梨花酒呢?那该当用翡翠杯。白乐天杭州春望诗云:‘红袖织绫夸柿叶,青旗沽酒趁梨花。’你想,杭州酒家卖这梨花酒,挂的是滴翠也似的青旗,映得那梨花酒分外精神,

饮这梨花酒,自然也当是翡翠杯了。饮这玉露酒,当用琉璃杯。玉露酒中有如珠细泡,盛在透明的琉璃杯中而饮,方可见其佳处。

金庸的情节也比古龙的要丰富的多,起承叠转,盘曲复杂,却又清晰合理。

古龙的小说人物武功是浪子为主,而且很多都喜欢喝酒,他笔下的人物大多都喜欢喝酒,有一段写道

为什么酒与忧愁,总是分不开呢?酒已人愁肠,却没有泪。谁也不愿意在人前流泪,英雄儿女们的眼泪,本不是流给别人看的。酒在愁肠,泪在心里。脸上只有笑容。 古龙的主人大多都有寂寞的感觉,比较典型的有李寻欢

金庸的打斗比较古龙的,感觉金庸的会科学点,在郭靖武功远不及欧阳锋的时候,还是勉强能撑几招

而古龙的武功感觉看的是境界,主人公出场就是武功很强的那种人,比如小李飞刀,就有说 没有人看清楚李寻欢是怎么出飞刀的,他的飞刀从来没有失手过

主人公往往在几招内就杀敌制胜

小说整体方面,金庸的靠情节,事件,语言,方面去刻画人物,古龙更多靠人物对话语言,还有留白去刻画人物


玖钟


金庸写的人类似君子,或者很少人突破道德方面的屏障。古龙作品的人多半是浪子等一些边缘人物,所以写爱情,金庸略胜。金庸写作手法比较中国化,基本上还是那种拳拳到肉的写实风格,动作适合于刘家良一类。古龙写作手法比较西洋化,善于写意,动作适合于袁和平一类。金庸作品适合中年人或者老年人,因为经历容易产生共鸣;古龙适合青年人的短平快,因为荷尔蒙的分泌旺盛。写女性角度,古龙的浪女多,金庸的淑女多。写人性角度,古龙深刻,金庸大气。写情节角度,古龙漏洞多,金庸奇遇多。古龙受日本作品影响大,金庸受西方作品影响大。个人所见,仅供娱乐!


用户85225649437


我是一个二十年的金庸迷,自从一个偶然的机会看了金庸武侠,也就从此走进了真正的武侠世界,后来也就认识了古龙,梁羽生,温瑞安,柳残阳等武侠大家。但我比较喜欢金庸与古龙的世界,别有一番风味,金庸的15部作品和古龙的79部作品看完,合起书本,不由得一番思索。

金庸与古龙,作为同时代三足鼎立的武侠大家,首先,我们说,金庸作品比较考究,不管对人物性格,姓名,武功招式,人物等有一定的历史渊源和出处,故事情节衔接很有安排计划。而古龙则在乎他的江湖,故事历史,人物基本不详,武功招式打斗不具体,着重于刀光剑影,生杀予夺,有血有肉性比较鲜明,典型的暴力江湖。另外,武侠,就有大侠有侠女,金庸的笔下大侠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而古龙意在“大碗喝酒,大碗吃肉”这样的大侠,这是同时代两位不同大家的最典型最鲜明的武侠世界,武侠认知和武侠风格,但不管怎样,都是各成一派的佳作。


燕子三抄水937


最大的区别是对待女人的态度上。古龙最被人诟病的是对女人的不尊重,具体表现在女人动不动就在男人面前脱光衣服,实在是莫名其妙。而在金庸书中这种情景是绝对不会出现的。

另外古龙小说经常加入作者主观的看法与情绪,相反金庸都是不动声色地客观描述,是非善恶任由读者自行判断。


用户56444807593


金庸的武侠让人知道结果,大侠成长日记,特别是影视剧拍的好,给金庸武侠增加知名度。古龙的武侠集推理,哲理,书信体以及创新上非常吸引读者,让人很难忘记。特别在武侠创新上绝对超越金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