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妹妹14歲初二,現在叛逆期,天天玩手機看電視玩電腦,講道理不聽,怎麼辦?

喜歡就像一陣風i


我妹妹14歲初二,現在叛逆期,天天玩手機看電視玩電腦,講道理不聽,怎麼辦?

這是現在很常見的問題,14歲時青春期,成長期,而不是叛逆期,如果叛逆很強烈,說明家長管的方式不對,並且很強硬,或者小的時候溺愛比較嚴重,形成了自我中心,不管別人的感受,不會換位思考。玩手機,看電視,不學習,這都是在家庭教育中,沒有培養孩子的責任心,沒有在學習中體驗成功。

教育孩子,不是講大道理能解決問題的,從開始,家長就要注意身教,不是大道理,首先自己做到,同時,在引導孩子做家務,參與家庭事務,鼓勵孩子方面,培養孩子動手能力和責任心,一個從小做家務的孩子懂得家長的辛苦,能站在別人的角度看問題,不會太自私。學習方面,不是強調學習的重要性就行的,要利用一些契機,讓孩子體驗學習成功帶來的愉悅感和成就感。

教育好一個孩子,需要家長多年的學習堅持,不是幾句說教能解決的。


霍體清


我先講一個真實的故事:朋友的孩子在本市一所不錯的學校讀初中,成績也不錯。一次孩子玩手機,竟花費了近百元,父親一怒之下,把孩子打成了重傷。一段休學後,或許是孩子落下了許多功課,或許是孩子自尊心作怪,也或許是激發了孩子強烈的逆反心理,總之,孩子再沒到學校上課。

是的,朋友的家庭並不是很富裕,為了孩子讀書,還在城裡租了房。在這種經濟環璄下,父親發一點脾氣也合乎情理,卻因出手過重,給家庭造成了難以估量的損失。

我之所以講這個故事,只是想說,在遇到孩子犯錯誤時,首先應保持冷靜、理智,而後再依據實際情況採取有效的措施。



現在的孩子普遍迷戀手機、電腦、電視,主要有以下幾點原因。首先,現在的家庭大都獨門獨戶,家庭與家庭之間交往甚少,也就造成了孩子之間陌生,即使是假期,也僅是窩居在家。心中的寂寞總需有發渲的對象,於是便著迷於網絡,獲取精神上的尉籍。



其次,網絡作為一種虛擬的空間,卻又比現實豐富許多,對孩子來說有一種莫大的吸引力。不論是離奇的故事,神秘的遊戲,還是動情的聊天,一卻都比現實來的快捷,而又豐富無比。



再次,孩子自有孩子的世界,他們的交往都離不開他們熱衷的話題,而要想融入其中,維護自己的所謂尊嚴,孩子自然需關注他們所關注的,而他們所關注的,一定範圍又離不開虛擬的網絡世界。





基於以上原因,要想讓孩子遠離手機、電腦、電視,的確並非易事,但我們可從如下兩方面入手。

一、作為家長,適當放下手機,多陪孩子到外面轉一轉。或欣賞大自然的美好風光,或瞭解當地的歷史人文,或體驗人世的幸福與艱辛,或結交優秀的小夥伴。這樣一面可以釋放孩子充盈的體能,另一方面可以充實他們的精神生活,進而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



二、適時培養孩子廣泛的愛好興趣。讀書、繪畫、彈琴、跳舞都是積極健康的娛樂學習活動。抓住時機積極引導,孩子體驗了、瞭解了、熟識了,甚至取得了一些成績了,便會嚐到甜頭漫漫地愛上它們。



其實,使孩子走出虛擬的網絡,應該有多種多樣的方式方法,但關鍵是遇到類似的情況時,家長千萬別採取簡單粗暴的辦法,而應從正面積極地加以引導,切不可生硬的阻塞、反對。



羊頭丹水


我是許多分老師,多年擔任初中班主任工作,每天都在和叛逆期的孩子打交道,因此對叛逆期孩子的教育有些經驗之談,今天我來和大家一起分享叛逆期的孩子的教育方法。



首先我們一起來看看叛逆期的孩子通常有哪些表現,家有兒女的可以看看是否孩子進入了叛逆期

第一種表現: 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

例如,對父母的過多關心和照顧產生膩煩心理,對某些事情有自己的是非曲直判別,不願意遵從父母的意見,有強烈表達自己意見的慾望。孩子想強烈表達自己的獨立性,但卻缺乏社會經驗,在生活上又必須依賴父母,即獨立性和依賴性的矛盾在激烈競爭,讓孩子既懊惱又挫敗。

第二種表現:成人感與幼稚感的矛盾。

例如,孩子認為自己已經長大成人,在行為表現上試圖去證明自己的成熟。如這時期的男孩嘗試吸菸,喝酒,弄出與眾不同的髮型,穿上與學生身份格格不入的服裝,嘴裡時常嘣出成人式的髒話。女孩子開始注意自己的外貌,時常撥弄自己的頭髮,穿著打扮開始留意時尚,開始悄悄地化妝。心理上這些孩子盼望他人能把他們看作大人,尊重和了解他們,但因為年齡小缺乏閱歷,在思想和行為上常做傻事,顯現出小孩子氣和幼稚性。

第三種表現:開放性與封鎖性的矛盾。

例如,這個時期的孩子渴求與同齡人(特別是異性)、父母的對等交往,盼望能與其他人彼此間敞開心靈相待。但由於每個人的性格和想法不一樣,使得他們找不到傾訴的對象,因此這種渴求只能體現在日記裡。但由於自身的自尊心,這種心裡話又不敢展示給別人看到,這種既想別人瞭解,又害怕被別人瞭解的矛盾心理就是開放性與封鎖性的矛盾。

第四種表現:渴求感與壓制感的矛盾。

例如,這個時期的孩子心理跟生理的發育已經步入半成熟狀態,開始出現與異性交往的渴求,喜歡接近異性並且開始有了朦朧的喜歡念頭,但由於社會、學校和家長的言論約束和限制,使得處於青春期的孩子產生了心理上有渴求卻不好意思表達的矛盾。

第五種表現:自治性與激動性的矛盾。

例如,這個時期的孩子在與別人的交往中表現出了強烈的心理獨立性和成人感,但客觀上常常難以較好地控制本人的情感,有時會莽撞行事,使本人陷入既想自制但又易激動的矛盾之中。

如果你家的孩子出現以上行為表現,那麼可以百分之百確定你家孩子已經進入了青春叛逆期,這個時期的孩子好比不定時炸彈,不知何時爆炸,充當拆彈專家的父母要遵循規律來幫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青春期的叛逆不可怕,只要家長做好以下幾點就可以幫助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

  1. 不要過度關心孩子。青春期的孩子認為自己已經長大,討厭家長以大人和過來人自居,討厭大人所謂的經驗之談。在一定限度上給孩子一些自由,不過絕非放任不管,家長可以在某些關鍵時刻給予一些指導性意見。
  2. 不要對孩子命令與呵斥。青春期的孩子已經具有成人感,期望和他人包括家人平等交往,討厭被人當孩子看待。因此家長應該尊重孩子,保護他們的自尊心,少一些命令的口吻和呵斥的話語。凡事以平等的身份進行溝通和商量。
  3. 對孩子進行青春期的性教育。孩子進入青春期後對異性有好感很正常,家長不必如臨大敵,其實應該更早一些對孩子進行這些方面的教育。都說“堵不如疏”,越限制越逆反,還不如正視這種青春期的情感,做好溝通工作,才能順利度過青春期。
  4. 家長以身作則做好榜樣教育。家長一邊玩著手機一邊教育孩子要少玩手機,你認為會有效果嗎?想要孩子不沉迷手機、電腦、遊戲,那麼家長也應該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要樹立一個上進積極的形象。家長也要培養一些有益於身心健康的愛好,如此才能更好與孩子進行平等溝通,教育才能順利進行。
  5. 不要諷刺挖苦孩子。青春期的孩子容易衝動,做事欠考慮,不聽勸阻固執任性,因此他們容易犯錯。家長如果此時得理不饒人,對孩子極力諷刺與挖苦,想以此來告訴孩子“不聽老人言吃虧在眼前”的道理,那麼容易讓孩子產生更激烈的逆反心理。惱羞成怒的逆反力量往往很驚人,不僅讓教育難以進行,而且還會招來更多變本加厲的壞效果。此時的家長應該以寬容的姿態安撫孩子,與孩子分析錯誤原因,給孩子提出中肯的意見,孩子才會在反思中成長。



總之,叛逆期的孩子就像那膨脹的氣球,家長不能拿著針跟氣球硬碰硬,否則只能引來爆炸的結果。家長多一些耐心和包容心,找到氣球的出氣口,就能緩緩給氣球放氣。青春期是人生中必定會經歷的時期,它是既痛苦又快樂的矛盾時期,讓孩子順利度過青春期健康成長,是家長共同努力的結果。


許多分講教育


個人認為

第一,控制孩子玩手機的時間。這個年齡應每天累計時間不超於兩三個小時。和孩子商量好,不要強制的去搶走手機,要坐下來好好商量,要讓她意識到畢竟她現在的重點是學習。

第二,還是得分散孩子的注意力。小女孩應該對看書感興趣,可以多帶她去圖書館,這個年齡應該是看書的最佳時期。比如《紅鞋子》《草房子》和林海音的各類書籍都不錯。

第三,在叛逆期期間家長不要總是想著孩子突然就可以懂得很多道理,凡事都要慢慢來,有的時候叛逆期的孩子往往是自己控制不住自己的一些言語,他們並不是出自內心說的。還是要慢慢有耐心的等待孩子慢慢理解,總有一天他們會長大的。





滴滴嘟噠


大家要認清一個基本事實,孩子的自殺,主因是孩子玩手機網絡遊戲導致。其它因素幾乎是藉口。因為,中國有5000萬網癮的孩子,網癮就是腦殘,而且,腦殘就是精神病。一個孩子神經不正常才去自殺、才去殺人,所以,惡性事件頻頻,特別是孩子自殺的多,多,是腦殘孩子多。2012年10月社會科學院上海研究所已經報告,網絡遊戲可使青少年致腦殘。2018年6月19日,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定義,網癮是精神病,這是人民日報報道的。實際,6年前,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後勤部的衛生部已經定義網癮是精神病了,同樣,只是國內媒體沒有報道而已。我是一個研究家庭教育的老師,每每看到孩子自殺,說是什麼壓力,什麼挨老批評了,挨家長批評了,我就感覺非常荒唐,荒唐至極!我呼籲,有良心的自媒體工作者,我們必須行動起來,我們是國民,我們要作為。不能等。在網上把這些數據查清楚,然後展開宣傳,最後的目標挽救我們剩下的的2.5億青少年。這是國難當頭之際,你也許不樣看。我宣傳、呼籲:停止網絡公司開發遊戲軟件已經20多年了,雖然位卑言高,但我還是要堅定不移的宣傳下去。大家可在百度上搜索《腦殘與邪淫危害中國青少年》!


家和子貴教育


看到這個問題,我感到你們同胞之間的感情挺深的,你看到妹妹這樣,會為妹妹擔心!你承擔起了引導妹妹的責任!14歲的妹妹,正處於青春期,已經有了自己獨立的思想,獨立意識是非常強烈的。也很容易受到他人的影響。我不知道你們的父母是用何種教育方式教育你妹妹的。先來找找原因吧!

一、妹妹天天玩手機看電視可能是因為從小養成的生活習慣導致。

人的行為習慣都是從小開始養成,形成習慣以後就很難再改變。在小的時候,孩子玩手機時,父母沒有給孩子限制時間。或者雖然父母給孩子限制了時間,但在孩子的吵鬧下,父母開始讓步。算了算了,吵得頭大,就讓孩子繼續玩吧!對孩子過於和善而堅定不足,這種教養方式為嬌縱型。



二、妹妹玩手機可能是家庭環境導致。

想想看自己的父母在家裡是不是也會經常玩手機?父母總是叫孩子不要玩,給孩子講一大堆道理,而自己卻在孩子面前玩的放不下來。孩子的自控力並不都那麼好,有的孩子能夠控制時間,而有的孩子卻很容易沉迷在遊戲當中。父母的榜樣示範作用對孩子的影響是非常大的。



三、妹妹玩手機還可能是缺少父母的陪伴。

有的父母太沒有時間去陪伴孩子,於是,在他們忙的時候就把手機或者是iPad丟給孩子,這樣孩子就不會吵他們了。長期以來,孩子就愛上玩手機,愛上游戲了。當你再想從孩子的手機拿走時,就不那麼容易了,孩子已經離不開了。



針對上面這幾種情況,我給你幾個建議:

一、與父母溝通,改變教養方式。

對孩子少一點溺愛,該保持堅定的時候,父母要堅定。堅定不是強硬,而是父母用一種尊重的態度去與孩子進行溝通。比如我們可以先去接納孩子的感受,理解她為什麼這麼愛手機?因為現在手機裡的功能都非常多,非常有吸引力,多去傾聽孩子的想法。然後和孩子一起做一個約定,父母要允許孩子適當的玩,但是要和孩子做個約定玩多久才好?是1個小時還是1 個半小時?給孩子有限的選擇。如果孩子超過時間還在繼續玩的話,我們可以問她,是你自己把手機收起來呢,還是願意放在我們的櫃子裡面?保持和善而堅定的態度。



二、父母自己要給孩子做好榜樣。

父母就是孩子的一面鏡子,我們希望孩子成為一個怎樣的人,首先我們自己也要做到。行大於言,你總是給孩子講道理,孩子聽多了,根本就不願意聽。她會感覺到這些道理都是很虛的,你自己都做不到,你還來要求我做到嗎?我身邊有一對父母,為了讓孩子愛上讀書,於是開始每天晚上都會捧著一本書,在孩子面前閱讀。她說,哪怕看不進,他們也得裝裝樣子,給孩子營造一個學習氛圍。



三、父母要多多陪伴孩子。

很多時候孩子玩手機遊戲是因為他們感到很無聊,和父母又沒有什麼話題,或者父母總是很忙,根本就沒有時間顧及他們,他們會感到沒有歸屬感。於是只好靠玩遊戲來打發時間。因此,父母再忙在每個週末時候也應該抽出一定的時間去與孩子一起聊聊天,聊孩子感興趣的話題,而不是自己感興趣的話題。帶他們出去走一走,做點孩子想做的一些開心的事情。



四、遇事不要苛責孩子,而要多鼓勵。

孩子在玩手機或遊戲當中,他們能得到滿足感和價值感。因為玩遊戲的時候是沒有誰會批評指責他,即使是因為玩遊戲沒有過關,遊戲中也會有語音提示,叫他繼續加油!這樣的鼓勵語孩子在生活中是不是也能經常聽到呢?如果他在家庭中能經常得到父母的鼓勵,孩子也會願意聽父母的話的。他們不喜歡聽大道理。

有一次我問起我身邊的一位家長,讓他說一說他的孩子有哪些優點。結果這位家長說:我發現我的孩子沒有優點全是缺點。當家長這樣看待自己的孩子時,可想而知,他的孩子是有多麼沮喪。心理學家德雷克斯說過,一個行為不當的孩子,是一個喪失了信心的孩子。而鼓勵能夠讓孩子重建信心。想要改變一個孩子的行為,我們必須與孩子進行良好的溝通,與她進一步產生感情上的連接,有了心法後方法才是有效的。

我是雨後山林靜,一位正面管教講師,感謝您的關注,您有什麼看法可以在下方進行留言,謝謝!


雨後山林靜


現在的中學生學習壓力很大,尤其是初二的學生更是壓力山大,老師家長會在孩子面前經常說中考多重要多重要,如果考不好就怎麼樣怎麼樣的,本來就很焦慮煩躁的,再面對這麼大的壓力,她只能逃避,玩手機玩電腦看電視尋找快樂。

不是喜歡玩手機玩電腦嗎?那就讓她遠離這些,有空就領她出去玩玩,到郊外去看看風景,時間允許的話就去旅遊,說說你們之間的小秘密,聊聊父母的辛苦聊聊你對她的寵愛,聊聊老師同學,讓她有和你和父母交流的興趣,這樣我想慢慢的她會放下手機離開電腦電視的,把注意力集中到學習上的。



仙客來218


選擇泡沫建房,送根治痘痘飲食療法,來我這看看,泡泡溫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