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五四運動100週年”的日子,我重溫了《中國合夥人》

俞敏洪和李國慶都徹底油膩了,一個說“女人墮落禍害中國”,一個為劉強東辯護說“出軌沒傷害”。在他們身上,已經找不到絲毫“青年”的影子。如果說有什麼東西比傲慢的老男人更惹人討厭的話,那就是這些人還掌握著話語權。

儘管如此,以俞敏洪、徐小平和王強為故事原型(劇本初稿是徐小平受陳可辛之邀寫的),加入其它許多創業大佬往事段子的《中國合夥人》,卻依然值得在這第100個“五四”重溫一遍。

在“五四運動100週年”的日子,我重溫了《中國合夥人》

《中國合夥人》劇照

私以為這部電影僅就格局而言,堪稱中國青春片之最。而我們今天的青年,不缺情愛、不缺傷痕、不缺動動嘴巴指點江山的膽量,但放眼世界的格局和落地生根的執行力,還真是普遍短缺。因此擇今朝重溫,與“當代青年”一併論之。

創業者之痛

這幾年,全民創業的熱潮冷了下來,熱血的創業青年們,變成了冷血的只看現金流的生意人。這其實是對的。為什麼我說《中國合夥人》雖然是一部偏浪漫的青春片,但依然在商業部分可圈可點,就是因為他從很多個角度,點出了“創業”這件事的風險。

創業是走下自己的傳送帶——僅這一行為,就能讓絕大多數青年人膽戰心驚。順利唸書、順利工作、順利結婚生子老死泯然,我們大多數人其實都在類似的傳送帶上被推著走。而創業者,是敢於(或被迫)跳下傳送帶的人,比如《中國合夥人》裡成冬青和孟曉駿,他們半是勇敢半是被迫地走上了創業之路;而我之所以覺得王陽更難能可貴,就因為他是自己選擇跳下傳送帶,跟兄弟一起創業的。

在“五四運動100週年”的日子,我重溫了《中國合夥人》

《中國合夥人》劇照

而之後遭遇的前期成本難關、核心員工流失、上市岔路,都是正牌創業者早晚會經歷的痛苦。哪怕在電影中只是輕描淡寫,但像本敗家子這種多次創業者看來,還是徹骨的疼痛與寒冷。即便最後保守的成冬青,終於同意上市,但他和孟曉駿的矛盾其實並未妥協。而這,也是創業途中最常見也最令人痛心的關卡:合夥人矛盾。

在現實中,新東方完成上市之後。王陽和孟曉駿的原型:王強和徐小平,就離開了新東方和俞敏洪(成冬青的原型)。電影終究浪漫而戲劇化,希望青年朋友能從細節中看出現實的殘酷,這很有意義。

格局出海

而《中國合夥人》的存在意義,並不僅僅在創業領域。這部電影的突破,在於國產的青春題材,終於涉足了情愛、校園之外那片名利紛飛的戰場,但同時又沒落入偶像劇幼稚噁心的窠臼。我們能從電影中看到平凡人的起落與成敗、高尚與卑劣,然後一路將舞臺鋪設到了世界級的高度

在“五四運動100週年”的日子,我重溫了《中國合夥人》

《中國合夥人》劇照

美國作為當今世界的第一強國,文化也一樣強勢。歐洲意法只能偏安一隅,根本做不到反攻輸出;東南亞文化則在崛起之中,想要成為主流還需時日。但我們的文化應當野心勃勃,電影為夢想插上了翅膀,同時又是創業敲鐘這麼直白的主題——由此直接出海,殺入西方世界的核心華爾街,可以說是整部電影最昂揚的地方。

孟曉駿早年出國受挫,回國攫取資本後再次踏上美利堅,仍然不被尊重。他作為同時代最優秀的中國人的縮影,同時也折射出中國崛起之路的坎坷

這也是我在青年節推薦這部電影的理由之一:青年的成長髮展,說穿了必須依靠時運,必須同國家命運捆綁在一起,再結合超人般的努力、智慧和運氣,才有可能傲視同輩。在《中國合夥人》中,我們不僅能看到主觀的努力,也一樣見證了背後客觀勢力的日益強大。

青年終老去

關閉影片,打開新聞,我們又將回到本文開頭時那個悖論:這幫曾經熱血的青年,如今全都變成了油膩腥羶的老人。那是不是就意味著,他們當年的熱血作為毫無意義?或者說,《中國合夥人》這部電影也只是打打雞血騙騙人的無稽之作。

我想說,不是的

俞敏洪他們,曾經是時代的揚帆者,後來成了掌舵人,再後來成了乘客,如此而已。所以老傢伙們看起來會跟這個時代格格不入,這很正常,

時代是殘酷的海浪——撐起了一批人之後,一定會將他們打下。而這時候,新的青年前赴後繼,這才是這個社會最熱血的地方。

所以他們當年沒有錯,《中國合夥人》也仍然是一部不錯的電影,至少它並沒有避諱一些事實:沒有人生來完美、想要成功就必須付出巨大的代價,還有最重要的一點:每一個青年,最終都會老去;但每一代青年都會有人選擇奮鬥、亢龍無悔,這便足矣。老男人敗家子與你們共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