妖股雲集:398元拉人頭式會員制,是“分銷”還是“傳銷”變種?


妖股雲集:398元拉人頭式會員制,是“分銷”還是“傳銷”變種?


“五一”假期,一家被媒體稱為“會員電商第一股”的雲集登陸納斯達克。就像去年的拼多多一樣,在電商格局基本穩定的情況下,任何一匹黑馬都備受關注。

但云集走到聚光燈下,還有一個重要原因,即其市場對其商業模式的爭議。雲集植根於移動互聯網,脫胎於中國龐大的微商群體,曾被稱為中國最大的微商平臺。兩年前,雲集微店更是涉嫌傳銷,被杭州相關部門罰款958萬元。

社交電商、會員制、微商、傳銷、IPO,雲集的身上聚齊了當下互聯網領域的熱詞。和拼多多一樣,這樣的上市之路,也充滿了爭議。拼多多被“假貨”困擾,雲集則難以擺脫“傳銷”的陰影,儘管雲集對外稱已經經過杭州有關部門口頭確認,目前運營合法。

那麼這家被稱為“會員電商第一股”的雲集,到底是一傢什麼樣的公司呢?分銷or傳銷?

此會員非彼會員

付費會員制是近兩年各大電商平臺的關鍵詞,亞馬遜推出Prime會員,阿里上線88VIP會員,京東可以購買Plus會員,網易考拉也有考拉黑卡會員。

在互聯網紅利期結束後,付費會員制的加碼,是電商平臺深度運營用戶的一種手段。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購買,會員期內可以享受到多項權益,比如購物優惠、快遞免費等等。明碼標價,童叟無欺。

但云集卻玩出了新花樣。被處罰前,要想享受雲集會員權益,用戶必須繳納365元的費用,這筆費用換來的是一套化妝品之類的商品,關鍵是你才有開店的資格。並且,不是交錢就可以成為店主,還必須經過老店主邀請。從此就進入了雲集設計的一整套流程中。

在這一環節,除了邀請制和價格貴外,雲集會員享受到的權益還與阿里京東們類似,比如得到一件商品,以後在自己店裡購物(自購)可享受價格優惠。如果到此為止,雲集恐怕也不會招致如此批評,當然也不會引起市場關注。

雲集的付費會員制的特色正是藏身於之後的一系列規則中。在說明其玩法之前,我們可以參考一下之前一些明星社交電商平臺,比如有贊、微盟等。這些平臺同樣植根於移動互聯網的,以“分銷”模式切入,每一個消費者既可以在有贊商城或微盟小店中下單購物,同樣也可以選擇幫其分銷,以獲得分成。他們也曾被打上“微商”的標籤,但在關鍵的分級制中,為避免傳銷嫌疑,一般採用一級代理制。

雲集打破了這一規則。365元購買一個小商品和一個開店資格,以及日後的購物優惠,顯然無法滿足用戶的需求。當用戶成為店主後,還可以發展下級代理商,當店主(第一級)直接發展30名新店主(第二級)和間接發展130名新店主(第三級)後,第一級店主就晉升為導師,導師如果再能發展成1000名店主,就可以成為合夥人,以此類推。

當然,一個虛職無法驅動店主發展下線。這就有了一套複雜的獎勵機制。365元的店主的獲利方式主要有以下幾種:1、介紹朋友購買雲集商品,店主可獲得一定比例的分成,5%-40%不等;2、團隊中每發展一個新店主,上級以上均可獲得不等的獎勵;3、銷售獎勵,根據一定期限或節點的銷售額,對店主進行獎勵。從部分店主的自述來看,拉人頭可獲得上百元獎勵,而分成遠低於這一金額,因此為獲獎勵,一些店主拼命拉身邊的親朋好友下單,同時為提高效率,導師們不辭辛勞的傳授話術和PS技術。

按照這種模式,一個傳銷的模式呼之欲出。因此,杭州相關部門及時出手也就並不意外了。

妖股雲集:398元拉人頭式會員制,是“分銷”還是“傳銷”變種?


整改之後

同樣的方法用在北上廣深的白領用戶群體中,恐怕也難以奏效。雲集的成功正是用對的方式找到了對的人群。

雲集的用戶為25歲—39歲之間的婦女、年人均可支配收入介於17800-36900元之間。這些人收入大多在3000元以下,並且“有閒”,又熱衷購物。

聚焦的人群+傳銷式機制,迅速產生裂變。2016年-2018年,雲集用戶數從250萬暴增至2320萬,付費會員數從90萬增至超過740萬。如果說五環外的用戶成就了拼多多,那麼,寶媽們則成就了雲集。

如果想要進入“主流”,實現合規,雲集就不得不有所收斂。被處罰後,雲集通過專業人士的指導,在上述模式上進行了修補。首先,會員費增加至398元;其次,層級限定在3級以內。完成這兩大框架調整後,整個激勵機制也有所調整,比如稱呼上,從低到高以此為(新)店主—主管—經理。而在涉嫌傳銷的核心要素——獎勵上也做出了巨大調整,在主管發展一名新店主後,平臺只獎勵主管一級,而最高層的經理不再參與分成。如此以來,雲集微店的用戶在繳納398元開店後,獲得權益也只剩下自購優惠(阿里京東式)、微商分銷提成(微盟有贊式)及單線招商獎勵(雲集式),而此前的多層級招商獎勵對於最高層而言,則是幾何級別的收入增長。

單純從商業模式上來講,儘管是在原有規則上的砍減,但對於雲集而言,未來的增速相較之前勢必會減少。在不受限的情況下,一座金字塔的機制是順暢的,一層壓一層,每一層級都有動力驅動,而砍掉最高層級的分成機制,整個金字塔將不穩,其模式再次回到有贊、微盟的一級代理方式。

妖股雲集:398元拉人頭式會員制,是“分銷”還是“傳銷”變種?


雲集能走多遠?

很多人說“原罪”不能成為殺死一個企業的理由,尤其在國內。但我們認為,在今天的法制環境下,一個創業公司以此崛起,是無法用“原罪”做擋箭牌的,難道設計這套模式時,雲集的創始團隊和投資人不知道涉嫌傳銷嗎?

當然,雲集能夠繼續發展,並IPO,證明其也有足夠的價值。從一系列的數據來看,雲集模式的確繞開了傳統電商平臺的幾個大坑比如獲客成本,阿里京東都需要上百元甚至數百元,而云集低的時候只需要幾十元。但,隨著多級代理制的調整,這樣的獲客成本優勢能否延續不得而知。

另外,在收入和用戶增長方面,同樣實現了高速增長。2016年、2017年、2018年的GMV分別為18億元、96億元和227億元。2018年相比2017年增長134.4%;總收入分別是12.84億元、64.44億元、130.15億元,2018年相比上一年增長102%。

但從整個商業模式來看,雲集未來的增速還存在幾個門檻。同樣,我們以拼多多為參考,因為兩者都是電商領域的跑出的黑馬,都是盯住了某一群體你,關鍵是均以特殊的玩法引爆市場,拼多多的社交拼團,雲集的多層級代理。

拼多多要想擺脫假貨的標籤,已經在品類和供應鏈方面發力,無論什麼樣的玩法,電商歸根結底要遵循零售的基本規則,供應鏈是零售的命脈。調整之後的雲集,採用京東的自營模式,其要想保證用戶的粘性,勢必需要提供越來越豐富的商品,而是不爆款思維。這就對其供應鏈能力提出考驗。要知道,至今,京東在一些品類方面,都無法突破阿里的供應鏈包圍圈。拼多多和雲集同樣要面臨這一問題。目前,雲集的品類也僅侷限在美妝、母嬰等少數幾個範圍內。

此外,雲集開始涉足自建物流,這對於還未實現盈利的電商平臺而言,是另一大挑戰,京東是最典型的案例。

僅從這兩大基礎維度而言,雲集需要高流量保持高增長,同時需要高增長提高在供應鏈的溢價能力,以及帶動物流基礎設施板塊的飽和。但云集的高增長此前幾乎就建立在多級代理模式上,一旦迴歸到半一級代理模式,其增速是否還能保持,將成為雲集的生死線。


首席觀察團

您可在【首席觀察團】微信公眾號、百家號app、今日頭條app、搜狐新聞app、騰訊新聞app、天天快報app、新浪新聞app、雪球、藍鯨TMT等媒體平臺同步閱讀。首席觀察團同時也是WeMedia成員之一,覆蓋讀者超過1000萬。轉載必須註明來自【首席觀察團】。


分享到:


相關文章: